第188章
  这注定是一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孔颖达不明白,中山王为何要将其闹到太子跟前。孔颖达固然得不到好处,但中山王,他难道就有利可图吗?
  他想不明白,是因为在这件事中,李承乾并没有打算扮演一个正义的角色,他就是要闹到人尽皆知,要人人都说中山王不讲理,要朝堂之上,人人都打从心底不喜欢中山王。
  至少在一两年内,只要天可汗想立中山王为太子,就会有一群人以死进谏。
  179
  第179章
  ◎偏爱。◎
  李承乾的打算很好,但天可汗会按常理出牌吗?
  答案当然是不会。
  “原来是这么一桩小事。”李世民拉过李承乾的手,让人在自己身边坐下,同时笑向孔颖达道,“孤有一想法,正与中山王不谋而合。”
  李承乾诧异地望向他,统治者肯定是想打破世家大族的读书垄断,但这不是一件能操之过急的事,须得慢慢筹谋,不然只怕会弄巧成拙前功尽弃。
  不过随即李承乾就将心放回了肚子里,年轻的天可汗脑筋清醒得很,他不会自讨苦吃。
  孔颖达更加诧异:“殿下……臣不明白殿下的意思,请明示。”
  李世民笑眯眯道:“既有了印刻之法,朕打算着人将宫中的孤本古籍刻印成版,一来为着更能妥善的传于后世,二来也是便于传扬于天下。”
  孔颖达躬身道:“殿下心系天下万民。”
  “之后孤又想到,不只宫中有藏书,各家亦有,也得将雕版刻印之术传于你们,便宜你们收藏传世才好。”李世民又笑道。
  孔颖达忙道:“叩谢殿下。”
  “孔卿不必多礼。”李世民笑着抬抬手,“今日的讲学便到此处,孔卿且先退下,孤有话同中山王说。”
  “我还有……”李承乾未出口的话被人堵了回去。
  见太子捂着中山王的嘴,又将挣扎的中山王钳制住,孔颖达欲言又止,有一肚子关于礼仪关于规矩的话要说。
  然而,太子又道:“孔卿,你还有事吗?”
  孔颖达听出了他最好赶快离开的意思,只得道:“臣告退。”
  东宫的这对父子未免太奇怪了,太子的示好就更加让人不明所以,这件事真能这么容易被揭过去吗?
  孔颖达想着,脚步便很慢,待到了影壁前时,书房中传来一声小孩儿的大叫:“……李世民!”
  孔颖达不禁停下脚步,直呼太子名讳!直呼父亲名讳!中山王实在是不知礼义人伦!
  孔颖达转身就要回去,却被太子的亲随拦住:“孔先生,殿下吩咐我们送您出宫。”
  孔颖达:“……”
  孔颖达郁闷地离开了东宫,而次日他就被太子告知往后不必再来为中山王讲学了,因为太子要交给他一个别的要紧事去做。
  ——至于是什么要紧事,孔颖达暂且没接到旨意。
  这显然是太子在维护中山王,孔颖达愈发郁闷,想到中山王无状,太子纵容,他眼前一黑又一黑,只觉得大唐不日就要重演前隋覆灭的惨剧了。
  且不说孔颖达的杞人忧天,先回到这日东宫父子的友好交流上。
  “叫什么!”李世民虎着脸道,“好生听我说几句话。”
  李承乾理理自己的衣袖衣领,没好气道:“听你说什么,你自然有长远的打算,又用心良苦了,但跟我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无奈道:“承乾,你知道雕版印刷的用处,否则也不会将其交给我,既然给了我,你自然想要我物尽其用,我这么做,究竟是哪里不如你的意了?”
  他说的当然很有道理,又是在示弱,若是别的事,李承乾也就跟着糊弄过去了,但李世民在这件事上的处置再度勾起了李承乾上辈子的阴影。
  李泰和李治都曾经被进谏批评过,但李世民无一例外会站在他们这边,只有李承乾,只要别人说了一丝他的不好,李世民就会认为这是李承乾的错,他从不问,只是一味向着那些抨击李承乾的人。
  同样是儿子,李世民永远在用双标的态度对待李承乾和李泰、李承乾和李治。
  一千多年过去了,李承乾只能这么解释给自己听,他注定是天可汗不被偏爱的儿子和太子。
  李承乾面无表情道:“竹纸和雕版印刷是两个,所以我能要两个殿下的赏赐。”
  李世民愈发无奈了:“承乾,你一定要跟阿耶算这么明白吗?”
  “算明白点好,阿耶,你最好也都记下,我究竟做过多少错事,一笔一笔都要记下,将来是有用的。”李承乾道,“第一件,我不要孔颖达再做我的老师。”
  李世民下意识就想要说不,纵然承乾再不喜孔颖达,可他并无明面上的错处,擅自将人辞了,恐怕会引起朝野议论,于承乾的名声有碍。
  但转念一想,李世民又怕强硬违拗承乾的意思,会造成更加难以挽回的局面。
  少不得,他这个父亲为儿子多加掩饰了。
  李世民便点头道:“好,明日孔颖达就不会来了,我再为你选一个别的老师。”
  话至此处,他又问道:“承乾,你可有中意的老师?”
  陆元朗就是承乾喜欢的老师,李世民在他那里只听过有关长子的溢美之词,全然不像孔颖达,每每提及中山王,都是这里不好那里不行。
  想到这里,李世民对孔颖达也升起了不满,承乾分明很好,是他这个老师不行,瞧瞧陆元朗,人家怎么当老师的。
  也是因为这个念头,李世民本来打算替长子给老师的补偿也被他丢开了。
  李承乾上辈子有过不少老师,除了陆元朗、孔颖达,还有后来的太子少师高士廉以及太子太师魏征。
  ——那个最爱鸡蛋里挑骨头的于志宁不过是东宫辅官,并非是他正儿八经有名分的老师。
  只不过,高士廉还给他讲过不少课,魏征却很少,因为他给自己做老师那会儿已经生病了,不怎么有精神,而且他被任命给自己做老师,不过是天可汗再一次纵容魏王以后不怎么走心的平衡罢了。
  天可汗做过很多这种事,李承乾可以数上一天一夜不重样。
  “随便吧。”李承乾没什么兴致道。
  李世民皱了皱眉,长子的情绪总是这么变幻莫测,又很随心所欲,这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该有的性情。
  但纵有不满,想想这孩子是被将来那个可怕的结局吓坏了,以至于性情大变,李世民心中又很是不忍。
  只能慢慢教导纠正了,这是李世民的打算,他相信长子定会是出类拔萃清明睿智的。
  ……
  雕版印刷被世家获取后,由长孙无忌带头,各家都将印刻出来的藏书和版挑出两册呈给了太子,算是投桃报李。
  “这就叫温水煮青蛙吗?”李映道,“这会儿他们觉得雕版印刷你爹就算计到这一步了,但你爹其实在更上一层。”
  等天可汗手握大权,劝课农桑,然后到天下皆安的时候,雕版印刷的真正作用才会显现出来,现在他不过是在麻痹那些世家大族,让他们以为皇太子只是给自己刷个名声。
  这才几年,他们就忘了当年天策上将是如何精于谋略百战百胜的吗?
  李承乾正在抄医书,没空搭理他,而且他也不想参与讨论天可汗。
  李映就又问道:“你确定医书能将孙思邈引到长安吗?”
  李承乾头也不抬,只道:“贞观年间,孙思邈是来过长安的,所以他并不排斥面圣,而医书是个鱼饵,让他早早下定决心。”
  “他于医学很是痴迷,这么香的饵,很难不上钩。”李承乾指指对面,“别说话了,快抄你的。”
  “敢情你这是姜太公钓鱼。”李映不情不愿地拿起笔,“还是卫太子好,他就不让我抄书。”
  李承乾呵呵道:“很遗憾,你现在有个无良老板,认命吧。”
  李映道:“无良就无良,只要能让我完成任务就行。对了,我发现一个问题,你想知道吗?”
  “什么?”
  李映认真道:“我离开大秦和大汉,都是在封禅以后,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可能就在封禅。”
  李承乾翻了个白眼:“恭喜你啊。”
  “你早发现了?”李映忙道,“那……”
  “唐太宗没封过禅,封禅的是他儿子。”李承乾道,“这件事你总不能不知道吧?”
  “还有他儿媳妇兼小老婆。”李映补充道。
  李承乾扑哧一声笑出来:“这样听起来有意思多了,要不改天我给他透露一下……”
  李映扶额道:“容我提醒你一下,老大,你爹有病,他是真身体有病,你把别把他气出个好歹,不然你娘可要伤心的。”
  李承乾失望道:“没意思。”
  因为少了一个老师,李世民还在斟酌选一个妥善的老师教导长子,因此近来李承乾的空闲时间不少,除了陪伴母亲妹妹们,他便只是闭门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