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很好。”皇帝陛下和煦地笑了笑,并没有生气的意思。
刘据道:“阿翁,匈奴既已臣服于大汉,如今他们群龙无首,乃是一片散沙,恐怕要有骚乱发生,我大汉身为宗主国,不可坐视不理。”
刘彻点头:“太子所言有理,众卿以为如何?”
卫青霍去病先道:“臣赞同太子所言。”
皇帝陛下再度点头:“去病,你走一趟,传朕的旨意,匈奴的下一任单于,须得由朕颁旨授印后,才算是名正言顺,这是朕与伊稚斜单于所立之约,其余胆敢觊觎匈奴单于位之人,皆为犯上作乱。”
“若有负隅顽抗者,就地斩杀。”
霍去病起身行礼:“臣遵旨!”
汉朝皇帝派出了冠军侯再临草原,对于匈奴人来说,那就是噩梦中的噩梦又回来了。
当冠军侯带领汉军踏上草原时,再没有一个人敢多说一个字,他们无一例外,都乖巧地顺从了汉朝皇帝的旨意。
对汉朝皇帝称臣这件事,也不能怪伊稚斜。曾经怨恨过伊稚斜的匈奴人这样想着。
消息传回长安城时,皇帝陛下略有些失望:“冠军侯的环首刀都没有来得及染血,匈奴人如今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丝毫没有血性可言!”
刘据劝道:“阿翁换个思路来想,少打一场仗,我军的将士也能少些伤亡,这是好事呀。”
刘彻道:“朕本以为可以借此机会,再度消解匈奴人的力量,这次错过了,下次可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刘据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他们惧怕冠军侯,阿翁,倒比再次斩杀一批人来得好。”
刘彻一想,挑眉笑了笑,道:“匈奴人是杀不尽的,但只要他们从骨子里怕了大汉,不敢再生觊觎骚乱大汉之心,匈奴之患就能彻底解决,百世无忧了。”
刘据又道:“这样的威慑力不能只靠大将军或者骠骑将军,更是要靠强大的汉军。”
“这点倒不必担心,汉军必须时时刻刻具备威慑力,因为大汉……”皇帝陛下透过高耸的屋顶望向远方,“从来不只有匈奴这一个对手。”
这一次张骞走的很远,他代替皇帝陛下不仅看到了许多小国,还看到了强大的国家,虽然并不与大汉为邻,但还是让皇帝陛下提高了戒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刘据道。
刘彻回过头来,揉了揉太子的头,欣慰地笑道:“不错,据儿,你要时刻记着这一句话。”
刘据郑重道:“阿翁放心。”
在这一点上,刘据的危机感并不少于皇帝陛下。
……
解决了草原上的事后,冠军侯再次回到长安城,这一次他除了震慑匈奴人,还护送皇帝陛下的使臣宣读圣旨,奉旨代替皇帝陛下赐给三个新的匈奴单于金印。
事不算多,霍去病回来后只是黑了些,并没有瘦,可见的确是吃好喝好没有受什么罪了。
面圣交差后,刘据笑问道:“表兄,再没有哪次去草原,比这个更加轻松吧,你是不是有点儿失望了?”
霍去病认真想了会儿,答道:“前些年的确只想着建功立业,恨不得匈奴人杀不尽才好,如今我倒觉得,此次不动刀兵却是更好了。”
刘彻听罢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去病颇有进益啊,不过这一次不动刀兵,是因为我们先用刀兵压制住了他们,若以后再有动刀兵的时候,我大汉的将士们,依旧要有先时的勇武才行。”
霍去病肃然行礼:“臣明白!”
刘彻笑道:“好。去病,先回家去罢,昨日嬗儿还同朕说,他想阿翁了呢。”
霍去病道:“诺。”
刘据忙道:“阿翁,那我送送表兄。”
“去罢去罢。”刘彻摆摆手,又道,“但不许跟着你表兄回家。”
“知道知道。”刘据答应着拉上霍去病快步出了宣室殿,等出了门他才吐槽道,“阿翁瞧我还是小孩儿呢,表兄,你们做阿翁的,都是如此吗?”
霍去病道:“臣与陛下可不同,嬗儿本就还是个小孩儿。”
刘据摸了摸下巴,道:“那我得去问问舅舅,啊,说到舅舅,表兄,舅舅家里要有喜事了,你知道吗?”
霍去病点头:“我有个问题,待长公主下降舅舅,你是该叫她姑母还是舅母呢?”
“那当然还是姑母了。”刘据道,“表兄,该操心称呼的是平阳侯,他还跟着我阿姊叫舅舅吗?”
霍去病道:“殿下去问他罢,臣先走了。”
说罢,他行了一礼,转身告退了。
刘据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儿,转回去将这个问题丢给他爹,然后被揪着处理政务,再也没心思想这种无聊的问题了。
当年二月,皇帝陛下下旨赐婚,平阳长公主不日下降长平侯卫青。
至于称呼的问题,曹襄当然不必发愁,他仍然叫舅舅就是了。
在大汉,称呼从来都是个小问题。
——我可以将我的外孙女嫁给皇帝,也可以将我的女儿嫁给承嗣上一位皇帝的他的孙辈,辈分和称呼从来都是小问题。
此时已经是元鼎二年,上辈子死于十二月的张汤仍旧活蹦乱跳,他与丞相府如今相安无事,看起来不像会有争端的样子。
本该于今年返回长安的张骞仍旧在外出使,根据他递回来的奏本,今年他是不可能踏上返程的。
有些事情没有变,但有些事情,的确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刘据特意去信请张骞保重身体,他等张骞多给他带些特产回来。
信先过了皇帝陛下的眼,刘彻便笑道:“这几年子文遣人送回来的,还有各国使团朝贡的,倒也不少,你还特意写封信给子文,难道是朕亏待你了不成?”
“阿翁,我这是勉力博望侯呢。”刘据道,“我总不能说我什么都不要,他出去回来我都不关心吧。”
“行,你总是有道理。”刘彻揉揉他的头。
等他爹揉完,刘据摸索着将自己的头发理好,刘彻上下打量了太子一番,笑道:“据儿已经不是小孩儿了。”
刘据奇怪道:“阿翁,我日日在您跟前,您没有发现,我已经到您肩膀了吗?”
“是吗?”刘彻惊讶道,“起来让朕瞧瞧。”
说着话,皇帝陛下就将刘据拉起来,父子二人站在一起,果然见刘据的头顶已经有超过父亲肩头的意思了。
刘彻感慨道:“朕都没发现,据儿已经长这么高了,当真不是个孩子了啊。”
刘据笑道:“阿翁,我长大了,您不高兴吗?”
“高兴,高兴啊!”刘彻含笑拍拍他的肩膀,“既长大了,据儿,你身边也该添个人了,朕不能只做外祖父,朕还想做祖父呢!”
刘据:“……”
“阿翁,咱们不是说好了,等到我十五岁再说这件事么!”刘据无奈道。
他爹对当祖父这件事真是念念不忘啊。
刘彻点头道:“是啊,从你十四岁打算起来,到了你十五岁,正好你做阿翁,朕做大父。”
“不是……阿翁,我当时不是这个意思……”刘据急忙解释道。
刘彻笑道:“这正合了你我父子的约定,朕可是一言九鼎的,太子,难道你要出尔反尔?”
刘据:“……”
刘据张了张嘴,磕绊半天,最后道:“但但……但是,阿翁,这孩子能不能生出来,又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
皇帝陛下满意地笑起来:“只要你身边有了人,据儿,孩子的事,还用急吗?”
刘据算是知道他爹的目的了,什么想当祖父,分明是看着太子宫太安生了,想给自己寻一群莺莺燕燕来不得安生。
“好啊,阿翁。”刘据笑道,“但是人必须要我自己来选,不能是阿翁定,您同意吗?”
刘彻当即点头道:“自然,给你的人,自然要合你的意。”
150
第150章
◎难选。◎
太子妃是需要精挑细选的,但太子宫添个人却不需要精挑细选,因此皇帝陛下在与太子约定全由太子一个人做主时,绝对没有想到距离卫青和平阳公主的大婚还有一个月时,太子都没能挑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从家人子到官员家中的未嫁女,从平民女子到乐府中的歌女,但凡是皇帝陛下能想到的,都让太子瞧过了,可没有一个能让他点头的。
如此从三月份折腾到七月份,四个多月的时间,竟然没有一个女子能留在太子宫中!
这可将皇帝陛下气得不轻,好在平阳长公主下降大将军的婚期选在了初秋时节,八月初二。
刘据怕真将他爹气出个好歹,忙趁机劝道:“阿翁,我的事不急,您还是先瞧瞧姑母和舅舅的婚仪,这可不能出丝毫差错啊,一个是您的亲姊,一个是您的小舅子,出了错丢的可是您的脸。”
刘彻哼了一声,道:“朕现在就够丢脸的了,如此兴师动众,好么,太子一个都瞧不上,你就白白看着朕忙活,很高兴,啊?”
刘据道:“阿翁,匈奴既已臣服于大汉,如今他们群龙无首,乃是一片散沙,恐怕要有骚乱发生,我大汉身为宗主国,不可坐视不理。”
刘彻点头:“太子所言有理,众卿以为如何?”
卫青霍去病先道:“臣赞同太子所言。”
皇帝陛下再度点头:“去病,你走一趟,传朕的旨意,匈奴的下一任单于,须得由朕颁旨授印后,才算是名正言顺,这是朕与伊稚斜单于所立之约,其余胆敢觊觎匈奴单于位之人,皆为犯上作乱。”
“若有负隅顽抗者,就地斩杀。”
霍去病起身行礼:“臣遵旨!”
汉朝皇帝派出了冠军侯再临草原,对于匈奴人来说,那就是噩梦中的噩梦又回来了。
当冠军侯带领汉军踏上草原时,再没有一个人敢多说一个字,他们无一例外,都乖巧地顺从了汉朝皇帝的旨意。
对汉朝皇帝称臣这件事,也不能怪伊稚斜。曾经怨恨过伊稚斜的匈奴人这样想着。
消息传回长安城时,皇帝陛下略有些失望:“冠军侯的环首刀都没有来得及染血,匈奴人如今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丝毫没有血性可言!”
刘据劝道:“阿翁换个思路来想,少打一场仗,我军的将士也能少些伤亡,这是好事呀。”
刘彻道:“朕本以为可以借此机会,再度消解匈奴人的力量,这次错过了,下次可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刘据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他们惧怕冠军侯,阿翁,倒比再次斩杀一批人来得好。”
刘彻一想,挑眉笑了笑,道:“匈奴人是杀不尽的,但只要他们从骨子里怕了大汉,不敢再生觊觎骚乱大汉之心,匈奴之患就能彻底解决,百世无忧了。”
刘据又道:“这样的威慑力不能只靠大将军或者骠骑将军,更是要靠强大的汉军。”
“这点倒不必担心,汉军必须时时刻刻具备威慑力,因为大汉……”皇帝陛下透过高耸的屋顶望向远方,“从来不只有匈奴这一个对手。”
这一次张骞走的很远,他代替皇帝陛下不仅看到了许多小国,还看到了强大的国家,虽然并不与大汉为邻,但还是让皇帝陛下提高了戒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刘据道。
刘彻回过头来,揉了揉太子的头,欣慰地笑道:“不错,据儿,你要时刻记着这一句话。”
刘据郑重道:“阿翁放心。”
在这一点上,刘据的危机感并不少于皇帝陛下。
……
解决了草原上的事后,冠军侯再次回到长安城,这一次他除了震慑匈奴人,还护送皇帝陛下的使臣宣读圣旨,奉旨代替皇帝陛下赐给三个新的匈奴单于金印。
事不算多,霍去病回来后只是黑了些,并没有瘦,可见的确是吃好喝好没有受什么罪了。
面圣交差后,刘据笑问道:“表兄,再没有哪次去草原,比这个更加轻松吧,你是不是有点儿失望了?”
霍去病认真想了会儿,答道:“前些年的确只想着建功立业,恨不得匈奴人杀不尽才好,如今我倒觉得,此次不动刀兵却是更好了。”
刘彻听罢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去病颇有进益啊,不过这一次不动刀兵,是因为我们先用刀兵压制住了他们,若以后再有动刀兵的时候,我大汉的将士们,依旧要有先时的勇武才行。”
霍去病肃然行礼:“臣明白!”
刘彻笑道:“好。去病,先回家去罢,昨日嬗儿还同朕说,他想阿翁了呢。”
霍去病道:“诺。”
刘据忙道:“阿翁,那我送送表兄。”
“去罢去罢。”刘彻摆摆手,又道,“但不许跟着你表兄回家。”
“知道知道。”刘据答应着拉上霍去病快步出了宣室殿,等出了门他才吐槽道,“阿翁瞧我还是小孩儿呢,表兄,你们做阿翁的,都是如此吗?”
霍去病道:“臣与陛下可不同,嬗儿本就还是个小孩儿。”
刘据摸了摸下巴,道:“那我得去问问舅舅,啊,说到舅舅,表兄,舅舅家里要有喜事了,你知道吗?”
霍去病点头:“我有个问题,待长公主下降舅舅,你是该叫她姑母还是舅母呢?”
“那当然还是姑母了。”刘据道,“表兄,该操心称呼的是平阳侯,他还跟着我阿姊叫舅舅吗?”
霍去病道:“殿下去问他罢,臣先走了。”
说罢,他行了一礼,转身告退了。
刘据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儿,转回去将这个问题丢给他爹,然后被揪着处理政务,再也没心思想这种无聊的问题了。
当年二月,皇帝陛下下旨赐婚,平阳长公主不日下降长平侯卫青。
至于称呼的问题,曹襄当然不必发愁,他仍然叫舅舅就是了。
在大汉,称呼从来都是个小问题。
——我可以将我的外孙女嫁给皇帝,也可以将我的女儿嫁给承嗣上一位皇帝的他的孙辈,辈分和称呼从来都是小问题。
此时已经是元鼎二年,上辈子死于十二月的张汤仍旧活蹦乱跳,他与丞相府如今相安无事,看起来不像会有争端的样子。
本该于今年返回长安的张骞仍旧在外出使,根据他递回来的奏本,今年他是不可能踏上返程的。
有些事情没有变,但有些事情,的确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刘据特意去信请张骞保重身体,他等张骞多给他带些特产回来。
信先过了皇帝陛下的眼,刘彻便笑道:“这几年子文遣人送回来的,还有各国使团朝贡的,倒也不少,你还特意写封信给子文,难道是朕亏待你了不成?”
“阿翁,我这是勉力博望侯呢。”刘据道,“我总不能说我什么都不要,他出去回来我都不关心吧。”
“行,你总是有道理。”刘彻揉揉他的头。
等他爹揉完,刘据摸索着将自己的头发理好,刘彻上下打量了太子一番,笑道:“据儿已经不是小孩儿了。”
刘据奇怪道:“阿翁,我日日在您跟前,您没有发现,我已经到您肩膀了吗?”
“是吗?”刘彻惊讶道,“起来让朕瞧瞧。”
说着话,皇帝陛下就将刘据拉起来,父子二人站在一起,果然见刘据的头顶已经有超过父亲肩头的意思了。
刘彻感慨道:“朕都没发现,据儿已经长这么高了,当真不是个孩子了啊。”
刘据笑道:“阿翁,我长大了,您不高兴吗?”
“高兴,高兴啊!”刘彻含笑拍拍他的肩膀,“既长大了,据儿,你身边也该添个人了,朕不能只做外祖父,朕还想做祖父呢!”
刘据:“……”
“阿翁,咱们不是说好了,等到我十五岁再说这件事么!”刘据无奈道。
他爹对当祖父这件事真是念念不忘啊。
刘彻点头道:“是啊,从你十四岁打算起来,到了你十五岁,正好你做阿翁,朕做大父。”
“不是……阿翁,我当时不是这个意思……”刘据急忙解释道。
刘彻笑道:“这正合了你我父子的约定,朕可是一言九鼎的,太子,难道你要出尔反尔?”
刘据:“……”
刘据张了张嘴,磕绊半天,最后道:“但但……但是,阿翁,这孩子能不能生出来,又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
皇帝陛下满意地笑起来:“只要你身边有了人,据儿,孩子的事,还用急吗?”
刘据算是知道他爹的目的了,什么想当祖父,分明是看着太子宫太安生了,想给自己寻一群莺莺燕燕来不得安生。
“好啊,阿翁。”刘据笑道,“但是人必须要我自己来选,不能是阿翁定,您同意吗?”
刘彻当即点头道:“自然,给你的人,自然要合你的意。”
150
第150章
◎难选。◎
太子妃是需要精挑细选的,但太子宫添个人却不需要精挑细选,因此皇帝陛下在与太子约定全由太子一个人做主时,绝对没有想到距离卫青和平阳公主的大婚还有一个月时,太子都没能挑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从家人子到官员家中的未嫁女,从平民女子到乐府中的歌女,但凡是皇帝陛下能想到的,都让太子瞧过了,可没有一个能让他点头的。
如此从三月份折腾到七月份,四个多月的时间,竟然没有一个女子能留在太子宫中!
这可将皇帝陛下气得不轻,好在平阳长公主下降大将军的婚期选在了初秋时节,八月初二。
刘据怕真将他爹气出个好歹,忙趁机劝道:“阿翁,我的事不急,您还是先瞧瞧姑母和舅舅的婚仪,这可不能出丝毫差错啊,一个是您的亲姊,一个是您的小舅子,出了错丢的可是您的脸。”
刘彻哼了一声,道:“朕现在就够丢脸的了,如此兴师动众,好么,太子一个都瞧不上,你就白白看着朕忙活,很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