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霍去病附和道:“臣也如此说,但殿下不听臣……”
“表兄……”刘据幽幽看向他,“我明天再去找你。”
霍去病:“……”
他看向皇帝陛下:“陛下,您得为臣做主。”
刘彻哈哈大笑:“朕的冠军侯能吓退匈奴人,却没法子应对朕的太子么?”
刘据挑眉笑道:“我又不是表兄的敌人,他自然就没法子啦。”
霍去病发现自己孤立无援了。
皇帝陛下笑够了方道:“好了,据儿,你表兄近日有要紧事要去做,暂且先别寻他去玩了。”
刘彻倒没有起什么疑心,刘据自幼就爱粘着霍去病,如今政务缠身也不耽误他去瞧表兄,刘彻还很欣慰,毕竟太子的确不能同冠军侯生疏了。
不过眼下正是霍去病请立三王之时,就算人人都知道霍去病是太子外戚,太子还是得避避嫌。
刘据并没有坚持,而是顺从地点头:“好,表兄,我不去打扰你了。”
霍去病如释重负,并且本着良心道:“殿下倒没有如何打扰我。”
就是太子这个行为属实不正常,让霍去病心里没底,总要思考一二。
刘据便灿然一笑:“多谢表兄,既然我这么好,那以后每日的侍医请脉,你可不能拒绝啊。”
太子向来是懂得什么叫蹬鼻子上脸的,霍去病默默看向皇帝陛下。
刘彻刚想搬出冠军侯年轻的说辞,忽然想起自己也要日日被侍医诊脉,听闻皇后和大将军也被太子安排上了,他的几个阿姊并小外甥也没有逃过,皇帝陛下恍然大悟,这是太子对他看重之人的关心啊。
大约还是去年自己那场病吓到太子了,刘彻心想。
于是,皇帝陛下自然得帮太子说话了:“去病,让侍医瞧瞧又耽搁不了多少功夫,朕日日也是如此,你舅舅也是,总是太子的心意,旁人想要还没有呢。”
刘据点头:“就是就是!”
霍去病的确不大想要,但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这对天家父子显然达成了共识,他反对无效了。
霍去病只能拱手道:“遵旨。”
……
在霍去病请封三王前,匈奴来了消息,和亲公主们的遗体已经寻到了一部分人的,正在请回长安城的路上。
从太祖皇帝起,往匈奴和亲的女子均是宗室旁支远亲,现在她们父亲兄弟的后人大多都不怎么得志,刘据并没有特意着人去寻。
刘据一早就做好了打算,就在渭河建皇陵的那处选一块地方做陵园,将和亲公主们重新葬入此地。
这一个提议起初是遭到了全体朝臣反对的,但刘据认为她们为大汉所做的贡献并不比战死疆场的士卒们小,理当受此礼遇。
而且,刘据并不打算用很厚的陪葬,鉴于他为大汉争取回来许多年的赔偿,经过很多回的扯皮,并且得到皇帝陛下的赞同后,这事才算板上钉钉了。
刘彻很愿意彰显自己的胸怀与仁善,商路更广阔后,又有了匈奴的赔偿,他的国库很是丰盈,这些陪葬品,连带着以后派人看守陵园以及逢年过节着人去祭祀,根本花费不了什么,想想他也就同意了。
这件事办完,未央宫中王夫人就病重了。
为了安慰重病的王夫人,刘彻承诺她,会给刘闵一块很好的封地,但没等到皇帝陛下下诏,王夫人就溘然长逝了。
王夫人受宠多年,她的去世让刘彻伤心了好一段日子。
不过伤心归伤心,在刘闵提出想为母亲在长安守孝一年时,皇帝陛下还是断然拒绝,并催他尽快就藩。
刘据知道他爹是不想开这个先例,也是未免旁人多想,再生波澜,就是对刘闵这个半大孩子来说过于残忍了,但他也没什么立场去安慰人,鉴于皇帝陛下之所以如此做,是为了他这个太子。
在他们三个人离开长安时,刘据去送了他们,虽说是同父兄弟,但他们见面的机会不多,并不怎么相熟,除了些客套话,也说不出别的。
三个才封了王的皇子并不高兴,尚且年少的几个人还不太能隐藏自己的情绪,看着刘据的眼神中是掩饰不住的羡慕,或许还有点怨恨。
刘据不知道该怎么应付这个情况,因为单以上辈子的境况论,他们这些兄弟,除了早逝的三个,活得长的都没什么好下场,算起来可以说没有一个称得上一辈子都很好的。
从这方面来说,大家倒是难兄难弟了。
至于这辈子,诸侯王和太子也好,和皇帝也罢,注定也是友善不了了。
天家兄弟,向来如此。
刘据默默唏嘘两声,实在想不出来什么话可说,只能劝他们好生保重身体了。
三人谢过太子,上了马车,就此离开了长安城,以后再回来,他们就是朝觐的诸侯王,在长安城停留的时间有限。
刘据称不上伤感,因为他两辈子的确都和自己的兄弟们没什么感情,不管是这几个大些的,还是后头那两个小的。
既然出宫了,刘据就先去公主府看了两位阿姊,又去冠军侯府瞧了霍嬗,最后在街市上买了一堆会发光的石头回去哄他爹。
皇帝陛下有夜明珠,但仅仅只是石头就会发光他还没有见过,便觉得很是稀奇,遂命人将其摆在花园中的假山上,远远瞧着倒像是山上落了星星。
“有趣。”刘彻远远站在亭子中,瞧着假山,又向刘据道,“这是在哪里寻来的,据儿,朕差人去多寻一些,若是坠到树上,夜里也能亮如白昼了。”
刘据笑答道:“是一个外地来的商人,我也不晓得他是从哪里寻了来的,只是瞧着稀奇,才买回来让阿翁瞧个新鲜有趣。”
“无妨。”刘彻随意地笑道,“自然有,就能寻到。”
皇帝陛下是决计不肯让自己受委屈的,他想要就得得到,这个没法子劝。
刘据便道:“阿翁,不如咱们明日再出宫去瞧瞧,也好些日子没有出宫了,阿翁正好去散散心。”
未央宫虽大,但待久了难免会觉得喘不过气来,刘彻闻言点点头,道:“明日得见过外国使臣,后日出去罢。”
出使的博望侯尚未回京,来长安的外国使臣却是陆陆续续从未减少,因此他们也就能知道张骞这一路的成果。
145
第145章
◎偶遇。◎
出宫那日天有些阴,但对于四月底的初夏时节来说倒是不错,至少不晒。
在马车上,刘彻盘算着离开未央宫去避暑的日子,又道:“鼎湖宫那边朕已经想了个新名字,着人去刻匾额了。”
“啊?”刘据有点懵,“阿翁,真改啊。”
这还是皇帝陛下养病期间,刘据随口的一句话,他嫌这个鼎湖延寿宫名不符实,当时刘彻笑了一阵子,说改天他想到好的就改,但后来事情一多,刘据也就把这件事给忘了,他以为皇帝陛下也早就忘了。
“太子既说了不好,当然要改。”刘彻敲敲他的额头,笑道。
刘据笑道:“多谢阿翁!”
发光的石头今日没有再遇上,好在皇帝陛下出宫的目的本也不在此,他已经着专人去给他找了。
街市上外国商人愈发的多,逛了一圈后,刘彻心情大好,刘据看到了一个外国人开的饭馆,便拉着他爹往这里来吃饭。
他们来得早,得以挑一个僻静的位置坐下,皇帝陛下不会亏待自己的嘴,将店内的菜色都点了一个遍。刘据怕他爹吃不惯,又让人到外头去买些别的回来。
这边正等着菜,外头乌泱泱又来了一群人,刘据从一圈护卫们的缝隙中看过去,瞧了*一会儿,过来跟他爹说道:“有公孙敬声,八成是各家不成器的子孙聚在一起了。”
刘彻笑道:“你这就是偏见了,公孙敬声固然无能,可他到底是太子的表兄,皇后的外甥,太仆之子,有才学者却无门路之人总有,亲近他的,或许便有这种人。”
刘据摊摊手,道:“如果想通过公孙敬声彰显自己的才学,那此人就算当真有才学,眼光也是很有问题了,长安城中难道找不到第二个比公孙敬声更会识人才的权贵公卿了吗?”
刘彻摇头笑道:“你这是不喜公孙敬声,连带着不喜欢他身边的人罢了。”
“阿翁你才说了,公孙敬声是太子的表兄,是皇后的外甥,设身处地想想,阿翁,你会喜欢公孙敬声吗?”刘据偏头问道。
刘彻一想,瞬间理解了儿子,他摸摸太子的头:“罢了,咱们不理会他就是。”
亲戚关系的麻烦之处在于,就算是皇帝太子,也不是他们想斩断就能斩断的。
这边父子俩不想惊动人,但公孙敬声显然没有低调的打算,一顿饭吃到一半,那边一群人似乎就开始找茬了。
“你那个父亲蒙蔽陛下太子,肆意夺走了多少田地,怎么有你这么个懦弱的儿子?”
刘据刚想侧耳听一听那边是怎么回事,就听到这么一句话,他挑挑眉,向随从吩咐道:“去叫公孙敬声过来,就说宜春侯在这里等着他。”
“表兄……”刘据幽幽看向他,“我明天再去找你。”
霍去病:“……”
他看向皇帝陛下:“陛下,您得为臣做主。”
刘彻哈哈大笑:“朕的冠军侯能吓退匈奴人,却没法子应对朕的太子么?”
刘据挑眉笑道:“我又不是表兄的敌人,他自然就没法子啦。”
霍去病发现自己孤立无援了。
皇帝陛下笑够了方道:“好了,据儿,你表兄近日有要紧事要去做,暂且先别寻他去玩了。”
刘彻倒没有起什么疑心,刘据自幼就爱粘着霍去病,如今政务缠身也不耽误他去瞧表兄,刘彻还很欣慰,毕竟太子的确不能同冠军侯生疏了。
不过眼下正是霍去病请立三王之时,就算人人都知道霍去病是太子外戚,太子还是得避避嫌。
刘据并没有坚持,而是顺从地点头:“好,表兄,我不去打扰你了。”
霍去病如释重负,并且本着良心道:“殿下倒没有如何打扰我。”
就是太子这个行为属实不正常,让霍去病心里没底,总要思考一二。
刘据便灿然一笑:“多谢表兄,既然我这么好,那以后每日的侍医请脉,你可不能拒绝啊。”
太子向来是懂得什么叫蹬鼻子上脸的,霍去病默默看向皇帝陛下。
刘彻刚想搬出冠军侯年轻的说辞,忽然想起自己也要日日被侍医诊脉,听闻皇后和大将军也被太子安排上了,他的几个阿姊并小外甥也没有逃过,皇帝陛下恍然大悟,这是太子对他看重之人的关心啊。
大约还是去年自己那场病吓到太子了,刘彻心想。
于是,皇帝陛下自然得帮太子说话了:“去病,让侍医瞧瞧又耽搁不了多少功夫,朕日日也是如此,你舅舅也是,总是太子的心意,旁人想要还没有呢。”
刘据点头:“就是就是!”
霍去病的确不大想要,但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这对天家父子显然达成了共识,他反对无效了。
霍去病只能拱手道:“遵旨。”
……
在霍去病请封三王前,匈奴来了消息,和亲公主们的遗体已经寻到了一部分人的,正在请回长安城的路上。
从太祖皇帝起,往匈奴和亲的女子均是宗室旁支远亲,现在她们父亲兄弟的后人大多都不怎么得志,刘据并没有特意着人去寻。
刘据一早就做好了打算,就在渭河建皇陵的那处选一块地方做陵园,将和亲公主们重新葬入此地。
这一个提议起初是遭到了全体朝臣反对的,但刘据认为她们为大汉所做的贡献并不比战死疆场的士卒们小,理当受此礼遇。
而且,刘据并不打算用很厚的陪葬,鉴于他为大汉争取回来许多年的赔偿,经过很多回的扯皮,并且得到皇帝陛下的赞同后,这事才算板上钉钉了。
刘彻很愿意彰显自己的胸怀与仁善,商路更广阔后,又有了匈奴的赔偿,他的国库很是丰盈,这些陪葬品,连带着以后派人看守陵园以及逢年过节着人去祭祀,根本花费不了什么,想想他也就同意了。
这件事办完,未央宫中王夫人就病重了。
为了安慰重病的王夫人,刘彻承诺她,会给刘闵一块很好的封地,但没等到皇帝陛下下诏,王夫人就溘然长逝了。
王夫人受宠多年,她的去世让刘彻伤心了好一段日子。
不过伤心归伤心,在刘闵提出想为母亲在长安守孝一年时,皇帝陛下还是断然拒绝,并催他尽快就藩。
刘据知道他爹是不想开这个先例,也是未免旁人多想,再生波澜,就是对刘闵这个半大孩子来说过于残忍了,但他也没什么立场去安慰人,鉴于皇帝陛下之所以如此做,是为了他这个太子。
在他们三个人离开长安时,刘据去送了他们,虽说是同父兄弟,但他们见面的机会不多,并不怎么相熟,除了些客套话,也说不出别的。
三个才封了王的皇子并不高兴,尚且年少的几个人还不太能隐藏自己的情绪,看着刘据的眼神中是掩饰不住的羡慕,或许还有点怨恨。
刘据不知道该怎么应付这个情况,因为单以上辈子的境况论,他们这些兄弟,除了早逝的三个,活得长的都没什么好下场,算起来可以说没有一个称得上一辈子都很好的。
从这方面来说,大家倒是难兄难弟了。
至于这辈子,诸侯王和太子也好,和皇帝也罢,注定也是友善不了了。
天家兄弟,向来如此。
刘据默默唏嘘两声,实在想不出来什么话可说,只能劝他们好生保重身体了。
三人谢过太子,上了马车,就此离开了长安城,以后再回来,他们就是朝觐的诸侯王,在长安城停留的时间有限。
刘据称不上伤感,因为他两辈子的确都和自己的兄弟们没什么感情,不管是这几个大些的,还是后头那两个小的。
既然出宫了,刘据就先去公主府看了两位阿姊,又去冠军侯府瞧了霍嬗,最后在街市上买了一堆会发光的石头回去哄他爹。
皇帝陛下有夜明珠,但仅仅只是石头就会发光他还没有见过,便觉得很是稀奇,遂命人将其摆在花园中的假山上,远远瞧着倒像是山上落了星星。
“有趣。”刘彻远远站在亭子中,瞧着假山,又向刘据道,“这是在哪里寻来的,据儿,朕差人去多寻一些,若是坠到树上,夜里也能亮如白昼了。”
刘据笑答道:“是一个外地来的商人,我也不晓得他是从哪里寻了来的,只是瞧着稀奇,才买回来让阿翁瞧个新鲜有趣。”
“无妨。”刘彻随意地笑道,“自然有,就能寻到。”
皇帝陛下是决计不肯让自己受委屈的,他想要就得得到,这个没法子劝。
刘据便道:“阿翁,不如咱们明日再出宫去瞧瞧,也好些日子没有出宫了,阿翁正好去散散心。”
未央宫虽大,但待久了难免会觉得喘不过气来,刘彻闻言点点头,道:“明日得见过外国使臣,后日出去罢。”
出使的博望侯尚未回京,来长安的外国使臣却是陆陆续续从未减少,因此他们也就能知道张骞这一路的成果。
145
第145章
◎偶遇。◎
出宫那日天有些阴,但对于四月底的初夏时节来说倒是不错,至少不晒。
在马车上,刘彻盘算着离开未央宫去避暑的日子,又道:“鼎湖宫那边朕已经想了个新名字,着人去刻匾额了。”
“啊?”刘据有点懵,“阿翁,真改啊。”
这还是皇帝陛下养病期间,刘据随口的一句话,他嫌这个鼎湖延寿宫名不符实,当时刘彻笑了一阵子,说改天他想到好的就改,但后来事情一多,刘据也就把这件事给忘了,他以为皇帝陛下也早就忘了。
“太子既说了不好,当然要改。”刘彻敲敲他的额头,笑道。
刘据笑道:“多谢阿翁!”
发光的石头今日没有再遇上,好在皇帝陛下出宫的目的本也不在此,他已经着专人去给他找了。
街市上外国商人愈发的多,逛了一圈后,刘彻心情大好,刘据看到了一个外国人开的饭馆,便拉着他爹往这里来吃饭。
他们来得早,得以挑一个僻静的位置坐下,皇帝陛下不会亏待自己的嘴,将店内的菜色都点了一个遍。刘据怕他爹吃不惯,又让人到外头去买些别的回来。
这边正等着菜,外头乌泱泱又来了一群人,刘据从一圈护卫们的缝隙中看过去,瞧了*一会儿,过来跟他爹说道:“有公孙敬声,八成是各家不成器的子孙聚在一起了。”
刘彻笑道:“你这就是偏见了,公孙敬声固然无能,可他到底是太子的表兄,皇后的外甥,太仆之子,有才学者却无门路之人总有,亲近他的,或许便有这种人。”
刘据摊摊手,道:“如果想通过公孙敬声彰显自己的才学,那此人就算当真有才学,眼光也是很有问题了,长安城中难道找不到第二个比公孙敬声更会识人才的权贵公卿了吗?”
刘彻摇头笑道:“你这是不喜公孙敬声,连带着不喜欢他身边的人罢了。”
“阿翁你才说了,公孙敬声是太子的表兄,是皇后的外甥,设身处地想想,阿翁,你会喜欢公孙敬声吗?”刘据偏头问道。
刘彻一想,瞬间理解了儿子,他摸摸太子的头:“罢了,咱们不理会他就是。”
亲戚关系的麻烦之处在于,就算是皇帝太子,也不是他们想斩断就能斩断的。
这边父子俩不想惊动人,但公孙敬声显然没有低调的打算,一顿饭吃到一半,那边一群人似乎就开始找茬了。
“你那个父亲蒙蔽陛下太子,肆意夺走了多少田地,怎么有你这么个懦弱的儿子?”
刘据刚想侧耳听一听那边是怎么回事,就听到这么一句话,他挑挑眉,向随从吩咐道:“去叫公孙敬声过来,就说宜春侯在这里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