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刘据如实答了,虽然刘彻也挺喜欢霍嬗,但他这会儿听不得小孩儿的名字,便道:“去吧去吧,就你喜欢这些小孩儿。”
刘据笑了笑,父子二人吃过饭,便往未央前殿去了。
三日后霍光来太子宫拜见刘据,正赶上太子听少傅讲史。
刘据不介意重新学习一遍,或许还能有更新的收获,素来听得很认真,见霍光来了,就拉着人跟他一块听完了剩下的。
霍光已经很习惯太子的出其不意,听完课,等太子换了衣裳,他们就一起出宫了。
秋日的午后还有些热意,刘据便命人在马车上放了个冰盆。
鉴于霍光的工作性质,刘据不能跟他聊公务,这就涉及到窥探陛下了,所以他们只能聊点私事。
譬如霍光最近还有没有跑步,霍嬗现在说话流利了吗,霍去病几天回家一趟……
等到了冠军侯府,刘据已经摸清了霍家人近来的基本情况。
匈奴称臣意味着匈奴之患已解,霍去病也不能总是拂皇帝陛下的好意,因此他现在已经搬进了御赐的豪华宅邸中。
好处是霍嬗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对于走路熟练酷爱跑来跑去的小朋友来说,这个新家很合他的心意。
因此,刘据和霍光暂时就没能见到霍嬗,因为连他母亲都不知道这孩子又跑到哪里去了。
一群人找了小半个时辰,才把窝在葡萄架下吃葡萄吃得肚子都圆了的小霍嬗抓到。
葡萄汁已经将他的脸和手以及衣服都染成紫色了,见到母亲,他还笑着让人抱他。
跟随服侍的人也不敢很劝小主子,这会儿见到女主人找过来,纷纷松了一口气。
小霍嬗被母亲抱下去洗脸洗手换衣裳,刘据则让人给他摘些葡萄来吃。
霍光:“……”
太子殿下你怎么跟三岁小孩儿似的?
但葡萄确实很甜,霍光跟着吃了些,这是今年头一茬熟的葡萄,他得摘下来些放到冰窖里,待兄长回家好让他也能吃到。
等干干净净的小霍嬗重新被抱出来,刘据和霍光已经吃完了两串葡萄。
“叔父……”霍嬗叫着就扑到霍光腿上,他现在吐字基本上已经很清楚了,只是有些拐弯的音还不大熟练。
刘据朝他挥了挥手,笑道:“这里还有一个呢!”
霍嬗见刘据不算少,歪头瞧着他,乖巧地叫了声叔父,又要往霍光身上爬。
刘据看着未来的博陆侯熟练的抱起小孩儿,又经不住他的闹腾,走到廊下,霍嬗才算安分了片刻,然后他又要下来,双脚刚沾到地面,就开始往外跑。
霍光要拦他,但刘据道:“无妨,你依着他。”
霍光松了手,自有人跟着小孩儿跑开,他则是向刘据道:“殿下,嬗儿素日便是这个性情。”
“嗯。”刘据笑道,“挺好的,我喜欢嬗儿这般。”
135
第135章
◎决心。◎
九月中旬时,朝觐的诸侯王们陆陆续续到达长安城。今年的长安尤其热闹,除了这些诸侯王,还有逗留在此的几家使团。皇帝陛下特意命令加强守卫,要杜绝不法暴乱之事发生。
诸侯王们咬牙切齿的买下白鹿皮币,再咬牙切齿的进贡给皇帝陛下,其中有不少都被皇帝陛下抓住了在封国的错处,训斥敲打不算完,还以此为由头削减了他们本就不多的封地。
但诸侯王们就算再有怨言,瞧瞧陛下左右的大司马大将军和大司马骠骑将军,登时就认怂了。
而跟两位大司马沾亲带故并且让诸侯王们吃过亏的太子殿下,更加没有人敢打他的主意了,毕竟太子跟他老子一样坏!
对于诸侯王们来说,这是一个很窝囊的年。
对于皇帝陛下来说,这是扬眉吐气的一年。
长安城中歌舞升平了近一个月,新年远去时,冬日就正式来临了,刘彻开始注意棉花一事。
很快,就有结果禀报到宣室殿,棉花的保暖效果的确非常之强,完全可以大面积的种植,以满足平民百姓乃至达官贵族冬日保暖的需要。
皇帝陛下对着这个奏本看了片刻,又将关于商队的奏本翻出来看了半晌。
要保证粮食产量,要保证足够的赋税,现在这些还不够,大面积的种植棉花还不能被允许,限制棉花种植面积的法令还要继续。
刘彻正思索着,小黄门轻手轻脚地进门回报:“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嗯。”皇帝陛下动了动手指。
片刻后,刘据进来向父亲请安:“拜见阿翁。”
刘彻道:“据儿,过来看看这个。”
刘据上前双手接过,仔细看过后,方道:“阿翁,根源还是在粮食产量上,那……我们就在粮食上多想想法子。”
刘彻点点头,道:“朕也是这个想法,上次子文自西域归来,带回来好些种子,其中不乏能入口的,只是未有能做果腹之用的,但天下之大,显然还有我大汉尚未踏足的土地,朕打算再派人去找找。”
刘据笑道:“阿翁既有了主意,怎么还愁眉不展?”
刘彻道:“说到底只是预想,且还不知道要等上多少年呢!”
刘据便问道:“阿翁等了多久等到舅舅和表兄呢?”
“嗯?”刘彻一时不解他的意思,“朕识得你舅舅时,他才这么高,又瘦又小的……哦!”说到这里,皇帝陛下不禁一笑,“朕虽没有等上几年,就有了你舅舅这个将才,但等龙城之战,却等了好多年。”
不过等待的结果最终如刘彻所愿,当捷报响彻长安城的时候,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那只是一个开始。
刘彻从来不缺等待的耐心。
只不过那时候刘彻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帝王,而现在他已经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或许……刘彻是有这个担心的,或许他等不到了。
对于死亡的恐惧当然有,但刘彻更恐惧的是太子尚小,恐怕压不住朝堂之上那些老狐狸般的朝臣,还有各地那些虎视眈眈的诸侯王们。
虽则太子有舅舅和表兄可以依靠信任,但到底……刘彻更加相信自己为太子的保驾护航。
想到这里,刘彻按了按刘据的肩*膀,笑道:“朕听闻你给你舅舅了个什么健康养生大全,还给了你表兄一份药膳食谱,算起来,朕可比他们岁数都要长些,据儿,怎么不见你给朕一份?”
刘据愣了愣,虽然皇帝陛下语气很轻松,但这话的意思深究起来,那可有点不忠不孝的味道了。
于是,刘据赶快解释道:“我是想着舅舅和表兄常年征战,身体必然有亏空,要补一补,往后才能更好的为大汉和阿翁效力。阿翁跟前不缺御医,倒不必我这个只是略懂皮毛的多言了。”
“朕吃过你那个药膳,味道不错。”刘彻笑道,“再给朕一份,不嫌你只懂皮毛。”
刘据忙笑道:“好,阿翁等我回去琢磨琢磨。”
刘彻满意地点点头,又道:“朕也得好生注意些身子了,究竟是年纪大了,你瞧,朕都有白头发了。”
“白头发?”刘据模式化的笑容一僵,忙直起身子来去瞧他爹被发冠束起来的头发。
不仔细看,皇帝陛下的头发还是乌黑油亮,但刘据定睛瞧了瞧,藏起来的发丝中的确有那么一二根白头发了。
刘据没想过教他爹养生,就跟他也没想过让母亲养生是一个道理,这最后相看两相厌的世间至尊贵夫妻都是长寿之人,在刘据看来,他们没什么养生的必要。说不定非让他们讲究,还会适得其反呢!
但亲眼见到父亲的白头发,刘据的心情还是颇有些复杂的。
父亲开始变老了,刘据有痛心,有伤感,还有……
更深重的压力。
渐渐变老的父亲,让人越来越难以捉摸的皇帝陛下。
刘据已经面对过一次了,他总不能再重蹈覆辙一次!
自重生以来,刘据已经改变了漠北之战的结局,上个月已经有一枚青霉素的制品完成,刘据相信他能改变霍去病之死的结局。
他当然也能改变自己的结局!
刘彻却以为他将儿子吓着了,伸手将人拉下来,轻快地劝慰道:“不过长几根白头发罢了,瞧瞧未央前殿那些老臣,据儿,他们的白头发岂不是更多,还那么有精神头来气朕呢!可见,长白头发倒不是坏事了。”
本是安慰太子的话,说着说着皇帝陛下好像将自己都给说服了,不过是几根白头发而已,匈奴都对朕俯首称臣了,朕还怕几根白头发吗?
刘据笑了笑,道:“阿翁,我知道,长白头就像每天都会掉头发一样,是一件很寻常的事。”
“没错。”刘彻笑道,“这是一件很寻常的事。”
……
春天来临时,未央宫中又开始准备新的喜事了。
刘淇即将出嫁,卫子夫从过完年就开始打算,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出嫁的经验,可再来一次丝毫不能舒缓卫子夫的心情。
刘据笑了笑,父子二人吃过饭,便往未央前殿去了。
三日后霍光来太子宫拜见刘据,正赶上太子听少傅讲史。
刘据不介意重新学习一遍,或许还能有更新的收获,素来听得很认真,见霍光来了,就拉着人跟他一块听完了剩下的。
霍光已经很习惯太子的出其不意,听完课,等太子换了衣裳,他们就一起出宫了。
秋日的午后还有些热意,刘据便命人在马车上放了个冰盆。
鉴于霍光的工作性质,刘据不能跟他聊公务,这就涉及到窥探陛下了,所以他们只能聊点私事。
譬如霍光最近还有没有跑步,霍嬗现在说话流利了吗,霍去病几天回家一趟……
等到了冠军侯府,刘据已经摸清了霍家人近来的基本情况。
匈奴称臣意味着匈奴之患已解,霍去病也不能总是拂皇帝陛下的好意,因此他现在已经搬进了御赐的豪华宅邸中。
好处是霍嬗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对于走路熟练酷爱跑来跑去的小朋友来说,这个新家很合他的心意。
因此,刘据和霍光暂时就没能见到霍嬗,因为连他母亲都不知道这孩子又跑到哪里去了。
一群人找了小半个时辰,才把窝在葡萄架下吃葡萄吃得肚子都圆了的小霍嬗抓到。
葡萄汁已经将他的脸和手以及衣服都染成紫色了,见到母亲,他还笑着让人抱他。
跟随服侍的人也不敢很劝小主子,这会儿见到女主人找过来,纷纷松了一口气。
小霍嬗被母亲抱下去洗脸洗手换衣裳,刘据则让人给他摘些葡萄来吃。
霍光:“……”
太子殿下你怎么跟三岁小孩儿似的?
但葡萄确实很甜,霍光跟着吃了些,这是今年头一茬熟的葡萄,他得摘下来些放到冰窖里,待兄长回家好让他也能吃到。
等干干净净的小霍嬗重新被抱出来,刘据和霍光已经吃完了两串葡萄。
“叔父……”霍嬗叫着就扑到霍光腿上,他现在吐字基本上已经很清楚了,只是有些拐弯的音还不大熟练。
刘据朝他挥了挥手,笑道:“这里还有一个呢!”
霍嬗见刘据不算少,歪头瞧着他,乖巧地叫了声叔父,又要往霍光身上爬。
刘据看着未来的博陆侯熟练的抱起小孩儿,又经不住他的闹腾,走到廊下,霍嬗才算安分了片刻,然后他又要下来,双脚刚沾到地面,就开始往外跑。
霍光要拦他,但刘据道:“无妨,你依着他。”
霍光松了手,自有人跟着小孩儿跑开,他则是向刘据道:“殿下,嬗儿素日便是这个性情。”
“嗯。”刘据笑道,“挺好的,我喜欢嬗儿这般。”
135
第135章
◎决心。◎
九月中旬时,朝觐的诸侯王们陆陆续续到达长安城。今年的长安尤其热闹,除了这些诸侯王,还有逗留在此的几家使团。皇帝陛下特意命令加强守卫,要杜绝不法暴乱之事发生。
诸侯王们咬牙切齿的买下白鹿皮币,再咬牙切齿的进贡给皇帝陛下,其中有不少都被皇帝陛下抓住了在封国的错处,训斥敲打不算完,还以此为由头削减了他们本就不多的封地。
但诸侯王们就算再有怨言,瞧瞧陛下左右的大司马大将军和大司马骠骑将军,登时就认怂了。
而跟两位大司马沾亲带故并且让诸侯王们吃过亏的太子殿下,更加没有人敢打他的主意了,毕竟太子跟他老子一样坏!
对于诸侯王们来说,这是一个很窝囊的年。
对于皇帝陛下来说,这是扬眉吐气的一年。
长安城中歌舞升平了近一个月,新年远去时,冬日就正式来临了,刘彻开始注意棉花一事。
很快,就有结果禀报到宣室殿,棉花的保暖效果的确非常之强,完全可以大面积的种植,以满足平民百姓乃至达官贵族冬日保暖的需要。
皇帝陛下对着这个奏本看了片刻,又将关于商队的奏本翻出来看了半晌。
要保证粮食产量,要保证足够的赋税,现在这些还不够,大面积的种植棉花还不能被允许,限制棉花种植面积的法令还要继续。
刘彻正思索着,小黄门轻手轻脚地进门回报:“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嗯。”皇帝陛下动了动手指。
片刻后,刘据进来向父亲请安:“拜见阿翁。”
刘彻道:“据儿,过来看看这个。”
刘据上前双手接过,仔细看过后,方道:“阿翁,根源还是在粮食产量上,那……我们就在粮食上多想想法子。”
刘彻点点头,道:“朕也是这个想法,上次子文自西域归来,带回来好些种子,其中不乏能入口的,只是未有能做果腹之用的,但天下之大,显然还有我大汉尚未踏足的土地,朕打算再派人去找找。”
刘据笑道:“阿翁既有了主意,怎么还愁眉不展?”
刘彻道:“说到底只是预想,且还不知道要等上多少年呢!”
刘据便问道:“阿翁等了多久等到舅舅和表兄呢?”
“嗯?”刘彻一时不解他的意思,“朕识得你舅舅时,他才这么高,又瘦又小的……哦!”说到这里,皇帝陛下不禁一笑,“朕虽没有等上几年,就有了你舅舅这个将才,但等龙城之战,却等了好多年。”
不过等待的结果最终如刘彻所愿,当捷报响彻长安城的时候,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那只是一个开始。
刘彻从来不缺等待的耐心。
只不过那时候刘彻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帝王,而现在他已经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或许……刘彻是有这个担心的,或许他等不到了。
对于死亡的恐惧当然有,但刘彻更恐惧的是太子尚小,恐怕压不住朝堂之上那些老狐狸般的朝臣,还有各地那些虎视眈眈的诸侯王们。
虽则太子有舅舅和表兄可以依靠信任,但到底……刘彻更加相信自己为太子的保驾护航。
想到这里,刘彻按了按刘据的肩*膀,笑道:“朕听闻你给你舅舅了个什么健康养生大全,还给了你表兄一份药膳食谱,算起来,朕可比他们岁数都要长些,据儿,怎么不见你给朕一份?”
刘据愣了愣,虽然皇帝陛下语气很轻松,但这话的意思深究起来,那可有点不忠不孝的味道了。
于是,刘据赶快解释道:“我是想着舅舅和表兄常年征战,身体必然有亏空,要补一补,往后才能更好的为大汉和阿翁效力。阿翁跟前不缺御医,倒不必我这个只是略懂皮毛的多言了。”
“朕吃过你那个药膳,味道不错。”刘彻笑道,“再给朕一份,不嫌你只懂皮毛。”
刘据忙笑道:“好,阿翁等我回去琢磨琢磨。”
刘彻满意地点点头,又道:“朕也得好生注意些身子了,究竟是年纪大了,你瞧,朕都有白头发了。”
“白头发?”刘据模式化的笑容一僵,忙直起身子来去瞧他爹被发冠束起来的头发。
不仔细看,皇帝陛下的头发还是乌黑油亮,但刘据定睛瞧了瞧,藏起来的发丝中的确有那么一二根白头发了。
刘据没想过教他爹养生,就跟他也没想过让母亲养生是一个道理,这最后相看两相厌的世间至尊贵夫妻都是长寿之人,在刘据看来,他们没什么养生的必要。说不定非让他们讲究,还会适得其反呢!
但亲眼见到父亲的白头发,刘据的心情还是颇有些复杂的。
父亲开始变老了,刘据有痛心,有伤感,还有……
更深重的压力。
渐渐变老的父亲,让人越来越难以捉摸的皇帝陛下。
刘据已经面对过一次了,他总不能再重蹈覆辙一次!
自重生以来,刘据已经改变了漠北之战的结局,上个月已经有一枚青霉素的制品完成,刘据相信他能改变霍去病之死的结局。
他当然也能改变自己的结局!
刘彻却以为他将儿子吓着了,伸手将人拉下来,轻快地劝慰道:“不过长几根白头发罢了,瞧瞧未央前殿那些老臣,据儿,他们的白头发岂不是更多,还那么有精神头来气朕呢!可见,长白头发倒不是坏事了。”
本是安慰太子的话,说着说着皇帝陛下好像将自己都给说服了,不过是几根白头发而已,匈奴都对朕俯首称臣了,朕还怕几根白头发吗?
刘据笑了笑,道:“阿翁,我知道,长白头就像每天都会掉头发一样,是一件很寻常的事。”
“没错。”刘彻笑道,“这是一件很寻常的事。”
……
春天来临时,未央宫中又开始准备新的喜事了。
刘淇即将出嫁,卫子夫从过完年就开始打算,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出嫁的经验,可再来一次丝毫不能舒缓卫子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