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满三岁的小孩儿就能取一个正式的大名了,出征前,冠军侯就为小彭祖取了这个名字。
——至于早就获得取名权的皇帝陛下,大战在即,他好意思跟冠军侯抢吗?
——冠军侯的确战无不胜。
周岁实际上才两岁的霍嬗小朋友走路已经十分稳当,他现在很喜欢与人交流,虽然他发音时不能做到每一个字都清楚,但小朋友的决心是不容打击的。
因此,刘据除了偶尔与他鸡同鸭讲外,就是夸奖小朋友很棒、厉害、了不起。
卫家的三个兄弟也会时常过来,他们见太子这么哄小孩儿,都露出了一言难尽的表情。
卫不疑和卫登就算了,但卫伉……
刘据想到这孩子上辈子两次失侯,他的确遗传了他爹的大胆,但显然没有用对地方。
卫伉,是得教教了。
126
第126章
◎捷报。◎
捷报传回长安时,皇帝陛下正在打瞌睡,昨天夜里他做了噩梦,没有睡好,午间便有些撑不住了。
刘据正小心翼翼给他爹盖一张羊毛毯子,忽听外头传来急报:“陛下,前方战报!”
刘彻的瞌睡虫顿时烟消云散,他一下子坐起身来,道:“宣!”
刘据看到他爹起得太急,忙伸手过去扶了一把,又给揉了揉太阳穴。
皇帝陛下现在顾不上他儿子,他翘首望着门口,眼中烧灼着不知名的火,那是他对胜利的渴望。
好在,两位将军没有让皇帝陛下失望,这一次送回来的是两封捷报。
刘彻只听得大胜二字,就微微闭上了眼睛,慢慢吐出一口气,待心情平复下来,他才将战报展开,然后……
皇帝陛下发现,自己还是没法平静。
刘据跟着父亲看完整个战报后,亦是松了一口气。
霍去病的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当然不可能不实现,另外冠军侯这一次的折损要比上辈子少上许多,战果除了后世最大名鼎鼎的两个,他还生擒了左右贤王,收获满满。
卫青还是遇上了匈奴单于,不过这一次在指南针的帮助下,终于不再有人迷路了,但遗憾的是,李广仍旧错失了抓住匈奴单于的机会,伊稚斜被卫青率领的主力活捉了。另外,大将军还发挥了他刮地皮的爱好,在赵信城缴获了大批粮草,走之前将赵信城给烧了。
看到这里,刘据心道,这次,李老将军大约能得个列侯了,尽管抓住伊稚斜的是大将军,但李广在围攻伊稚斜时也起到了挺重要的作用,论功当赏。
在生擒匈奴单于和左右贤王这样的战果下,皇帝陛下必定得喜出望外,封赏肯定不会小的。
刘据正想着,就听到他爹愉快、痛快的大笑出声。
自太祖皇帝白登之围,八十一年后,大汉皇帝终于一雪前耻了。
刘彻的欢快无法用语言形容,他拍案大笑,整个宣室殿中都回荡着皇帝陛下开怀的笑声。
刘据倒了一杯茶给父亲润润嗓子,刘彻眼角眉梢嘴角皆是笑意,他点点儿子的额头,笑道:“据儿,你可开心?”
刘据笑道:“儿之喜悦不逊于阿翁,只是太高兴了,好像不知道怎么笑出声来了。”
刘彻豪迈地饮尽一杯茶,忽然抬手骚了骚刘据的腋下,这下太子殿下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笑声了。
即便刘据早就知道上辈子那样的胜利,但那时候他还不够感同身受体会父亲的喜悦。
捷报很快传出宣室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传遍了大汉的每一个角落,人人都知道,他们大汉将匈奴的单于抓了!
朝堂上歌功颂德的声音层出不穷,大军尚未回归,对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的彩虹屁宣室殿和未央前殿都已经装不下了。
而论功行赏的诏书则更是已经被皇帝陛下润色了许多遍,他甚至去问刘据的意见。
虽然刘据两辈子加起来算是个文化人,但他爹眼中他只有十岁,这是不是有点紧张过头了?
都打了胜仗了,皇帝陛下怎么还紧张?
刘据关心地问了父亲,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皇帝陛下难得有些不好意思:“这样的大捷,必然要青史留名,朕的诏书自然也会。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大捷,朕自然得写一份配得上的诏书才好。”
哦,刘据懂了,他爹这是有偶像包袱,怕传到后世丢人。
原来汉武大帝还有没有自知之明的时候,就您那才华,正经皇帝里头超过您的真不多,完全不用担心后世人挑三拣四。
刘据笑道:“阿翁在赞扬一场前无古人的大捷,这就足够前无古人了啊!”
皇帝陛下茅塞顿开,终于不再钻牛角尖了,转而开始想献俘仪式的事。
大汉皇帝和匈奴单于做了多年的对手,各自在自己的疆域中为王,尽管这些年大汉取得了许多场胜利,将匈奴人赶得越来越远,但想想大汉周边有这么一个对自己虎视眈眈的邻居,皇帝陛下就会夜不能寐。
而现在,匈奴单于做了大汉皇帝的俘虏。
皇帝陛下终于能彻底安稳了。
刘彻想,献俘仪式不只要在太庙举行,他还要去祭祀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孝景皇帝。
皇帝陛下要将匈奴单于臣服于大汉的大胜告诉每一个先祖。
刘据已经听过很多次他爹的畅想,但每一次他都没有打断,这是皇帝陛下应得的。
他就应该看到匈奴单于臣服于大汉皇帝的这一日。
因为卫霍暂且没有回京,卫家三兄弟和霍嬗都被皇帝陛下多次召见,机灵的霍嬗很快超过了他三位表兄,独得皇帝陛下青眼。
卫家三兄弟则被刘据拎到一边去了,既然来了宫里,就不要浪费机会,该学习的就要学习,将来他们肯定达不到大将军的高度,但能少给大将军丢点人,也算不辜负他们爹了。
忙着高兴的同时,皇帝陛下还没有忘记别的正经事,比如说张骞再次出使,这一次皇帝陛下不只要他去西域,更命他再走远一些,去到“大秦”跟他们友好交流一番。
——如果博望侯和他们交流不好,长平侯和冠军侯还在后头排队呢。刘据这么理解他爹这话的意思。
此外,在算封赏的时候,桑弘羊来跟陛下哭穷,表示虽然盐铁官营挣到不少钱了,但打仗真的太花钱了,陛下,你看国库是不是又有点亏空了。
刘据自己算了算,他觉得对于桑弘羊来说,大约国库不是满的,那就是亏空了。
海陆两条商路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大汉的丝绸、瓷器千金万金难求,又有皇帝陛下在后头支持,更是无往不利。
所以,大汉现在的情况其实挺不错的,至少百姓的赋税没有上辈子那么夸张,虽然刘据觉得还是得再减一减才更好。
皇帝陛下觉得桑弘羊说得很对,国库的确空虚了,他需要薅诸侯王的羊毛了。
于是,白鹿皮币应声而出。
所谓白鹿皮币,就是要诸侯王朝觐时,所呈上的玉璧必须垫上白鹿皮。
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不过是一张鹿皮而已,虽然白色的少见,但诸侯王们用心找找,还是能找到的。
但如果白鹿只有天子的上林苑才有呢?
如果天子给每一块白鹿皮定价四十万钱呢?
正在庆祝大汉大胜匈奴的诸侯王们登时就高兴不起来了,但……他们高兴不高兴,皇帝陛下才不在乎。
不高兴你就造反呐,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刚砍完匈奴人的环首刀,正适合拿来砍你。
诸侯王们咬牙切齿,却连背后骂皇帝陛下都得小声,生怕被人听到告到长安去。
……
大军回程那日,长安城内万人空巷,大街上挤满了百姓,他们都迫不及待要目睹凯旋的将士们,更想瞧上几眼凶神恶煞的匈奴单于。
皇帝陛下亲自走下城楼,大将军和骠骑将军见状忙下马恭迎,身后的将军校尉纷纷下马,一时间盔甲碰撞的声音倒要震得人耳朵疼了。
刘据跟在皇帝陛下身后,仰头瞧着两位将军,出去这一遭,他们更黑更瘦了。
刘据准备了许多药膳方子,专门给他们补身体的,已经吩咐御厨在准备了。
刘据算着,至少得吃个三年五年,才能弥补这一趟的消耗。
刘彻命人当场宣读极尽溢美之词的诏书,又亲口变着花样反复赞了他的两位将军,最后他们身后的麾下自然也没有被皇帝陛下落下。
随后便是太庙献俘,匈奴单于伊稚斜为首的一众俘虏三跪九叩,向大汉皇帝以及宗庙行臣子礼。
之后还有祭祀的仪式,等一切结束回到未央宫时,已经日落西山了。
刘彻心情极好的望着西方落日,语气轻快地笑道:“匈奴就如同这夕阳一般,再也灼不到我大汉了。”
此时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已经换下了盔甲,着一身精致的官服,腰上紫色绶带坠着金印,英武中透着些文雅之气。
皇帝陛下是个特别实在的人,一个官衔就是一条绶带一个金印,两个就再加,是以卫霍二人身上都佩戴了不只一条绶带。
——至于早就获得取名权的皇帝陛下,大战在即,他好意思跟冠军侯抢吗?
——冠军侯的确战无不胜。
周岁实际上才两岁的霍嬗小朋友走路已经十分稳当,他现在很喜欢与人交流,虽然他发音时不能做到每一个字都清楚,但小朋友的决心是不容打击的。
因此,刘据除了偶尔与他鸡同鸭讲外,就是夸奖小朋友很棒、厉害、了不起。
卫家的三个兄弟也会时常过来,他们见太子这么哄小孩儿,都露出了一言难尽的表情。
卫不疑和卫登就算了,但卫伉……
刘据想到这孩子上辈子两次失侯,他的确遗传了他爹的大胆,但显然没有用对地方。
卫伉,是得教教了。
126
第126章
◎捷报。◎
捷报传回长安时,皇帝陛下正在打瞌睡,昨天夜里他做了噩梦,没有睡好,午间便有些撑不住了。
刘据正小心翼翼给他爹盖一张羊毛毯子,忽听外头传来急报:“陛下,前方战报!”
刘彻的瞌睡虫顿时烟消云散,他一下子坐起身来,道:“宣!”
刘据看到他爹起得太急,忙伸手过去扶了一把,又给揉了揉太阳穴。
皇帝陛下现在顾不上他儿子,他翘首望着门口,眼中烧灼着不知名的火,那是他对胜利的渴望。
好在,两位将军没有让皇帝陛下失望,这一次送回来的是两封捷报。
刘彻只听得大胜二字,就微微闭上了眼睛,慢慢吐出一口气,待心情平复下来,他才将战报展开,然后……
皇帝陛下发现,自己还是没法平静。
刘据跟着父亲看完整个战报后,亦是松了一口气。
霍去病的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当然不可能不实现,另外冠军侯这一次的折损要比上辈子少上许多,战果除了后世最大名鼎鼎的两个,他还生擒了左右贤王,收获满满。
卫青还是遇上了匈奴单于,不过这一次在指南针的帮助下,终于不再有人迷路了,但遗憾的是,李广仍旧错失了抓住匈奴单于的机会,伊稚斜被卫青率领的主力活捉了。另外,大将军还发挥了他刮地皮的爱好,在赵信城缴获了大批粮草,走之前将赵信城给烧了。
看到这里,刘据心道,这次,李老将军大约能得个列侯了,尽管抓住伊稚斜的是大将军,但李广在围攻伊稚斜时也起到了挺重要的作用,论功当赏。
在生擒匈奴单于和左右贤王这样的战果下,皇帝陛下必定得喜出望外,封赏肯定不会小的。
刘据正想着,就听到他爹愉快、痛快的大笑出声。
自太祖皇帝白登之围,八十一年后,大汉皇帝终于一雪前耻了。
刘彻的欢快无法用语言形容,他拍案大笑,整个宣室殿中都回荡着皇帝陛下开怀的笑声。
刘据倒了一杯茶给父亲润润嗓子,刘彻眼角眉梢嘴角皆是笑意,他点点儿子的额头,笑道:“据儿,你可开心?”
刘据笑道:“儿之喜悦不逊于阿翁,只是太高兴了,好像不知道怎么笑出声来了。”
刘彻豪迈地饮尽一杯茶,忽然抬手骚了骚刘据的腋下,这下太子殿下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笑声了。
即便刘据早就知道上辈子那样的胜利,但那时候他还不够感同身受体会父亲的喜悦。
捷报很快传出宣室殿,传遍了整个长安城,传遍了大汉的每一个角落,人人都知道,他们大汉将匈奴的单于抓了!
朝堂上歌功颂德的声音层出不穷,大军尚未回归,对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的彩虹屁宣室殿和未央前殿都已经装不下了。
而论功行赏的诏书则更是已经被皇帝陛下润色了许多遍,他甚至去问刘据的意见。
虽然刘据两辈子加起来算是个文化人,但他爹眼中他只有十岁,这是不是有点紧张过头了?
都打了胜仗了,皇帝陛下怎么还紧张?
刘据关心地问了父亲,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皇帝陛下难得有些不好意思:“这样的大捷,必然要青史留名,朕的诏书自然也会。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大捷,朕自然得写一份配得上的诏书才好。”
哦,刘据懂了,他爹这是有偶像包袱,怕传到后世丢人。
原来汉武大帝还有没有自知之明的时候,就您那才华,正经皇帝里头超过您的真不多,完全不用担心后世人挑三拣四。
刘据笑道:“阿翁在赞扬一场前无古人的大捷,这就足够前无古人了啊!”
皇帝陛下茅塞顿开,终于不再钻牛角尖了,转而开始想献俘仪式的事。
大汉皇帝和匈奴单于做了多年的对手,各自在自己的疆域中为王,尽管这些年大汉取得了许多场胜利,将匈奴人赶得越来越远,但想想大汉周边有这么一个对自己虎视眈眈的邻居,皇帝陛下就会夜不能寐。
而现在,匈奴单于做了大汉皇帝的俘虏。
皇帝陛下终于能彻底安稳了。
刘彻想,献俘仪式不只要在太庙举行,他还要去祭祀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孝景皇帝。
皇帝陛下要将匈奴单于臣服于大汉的大胜告诉每一个先祖。
刘据已经听过很多次他爹的畅想,但每一次他都没有打断,这是皇帝陛下应得的。
他就应该看到匈奴单于臣服于大汉皇帝的这一日。
因为卫霍暂且没有回京,卫家三兄弟和霍嬗都被皇帝陛下多次召见,机灵的霍嬗很快超过了他三位表兄,独得皇帝陛下青眼。
卫家三兄弟则被刘据拎到一边去了,既然来了宫里,就不要浪费机会,该学习的就要学习,将来他们肯定达不到大将军的高度,但能少给大将军丢点人,也算不辜负他们爹了。
忙着高兴的同时,皇帝陛下还没有忘记别的正经事,比如说张骞再次出使,这一次皇帝陛下不只要他去西域,更命他再走远一些,去到“大秦”跟他们友好交流一番。
——如果博望侯和他们交流不好,长平侯和冠军侯还在后头排队呢。刘据这么理解他爹这话的意思。
此外,在算封赏的时候,桑弘羊来跟陛下哭穷,表示虽然盐铁官营挣到不少钱了,但打仗真的太花钱了,陛下,你看国库是不是又有点亏空了。
刘据自己算了算,他觉得对于桑弘羊来说,大约国库不是满的,那就是亏空了。
海陆两条商路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大汉的丝绸、瓷器千金万金难求,又有皇帝陛下在后头支持,更是无往不利。
所以,大汉现在的情况其实挺不错的,至少百姓的赋税没有上辈子那么夸张,虽然刘据觉得还是得再减一减才更好。
皇帝陛下觉得桑弘羊说得很对,国库的确空虚了,他需要薅诸侯王的羊毛了。
于是,白鹿皮币应声而出。
所谓白鹿皮币,就是要诸侯王朝觐时,所呈上的玉璧必须垫上白鹿皮。
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不过是一张鹿皮而已,虽然白色的少见,但诸侯王们用心找找,还是能找到的。
但如果白鹿只有天子的上林苑才有呢?
如果天子给每一块白鹿皮定价四十万钱呢?
正在庆祝大汉大胜匈奴的诸侯王们登时就高兴不起来了,但……他们高兴不高兴,皇帝陛下才不在乎。
不高兴你就造反呐,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刚砍完匈奴人的环首刀,正适合拿来砍你。
诸侯王们咬牙切齿,却连背后骂皇帝陛下都得小声,生怕被人听到告到长安去。
……
大军回程那日,长安城内万人空巷,大街上挤满了百姓,他们都迫不及待要目睹凯旋的将士们,更想瞧上几眼凶神恶煞的匈奴单于。
皇帝陛下亲自走下城楼,大将军和骠骑将军见状忙下马恭迎,身后的将军校尉纷纷下马,一时间盔甲碰撞的声音倒要震得人耳朵疼了。
刘据跟在皇帝陛下身后,仰头瞧着两位将军,出去这一遭,他们更黑更瘦了。
刘据准备了许多药膳方子,专门给他们补身体的,已经吩咐御厨在准备了。
刘据算着,至少得吃个三年五年,才能弥补这一趟的消耗。
刘彻命人当场宣读极尽溢美之词的诏书,又亲口变着花样反复赞了他的两位将军,最后他们身后的麾下自然也没有被皇帝陛下落下。
随后便是太庙献俘,匈奴单于伊稚斜为首的一众俘虏三跪九叩,向大汉皇帝以及宗庙行臣子礼。
之后还有祭祀的仪式,等一切结束回到未央宫时,已经日落西山了。
刘彻心情极好的望着西方落日,语气轻快地笑道:“匈奴就如同这夕阳一般,再也灼不到我大汉了。”
此时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已经换下了盔甲,着一身精致的官服,腰上紫色绶带坠着金印,英武中透着些文雅之气。
皇帝陛下是个特别实在的人,一个官衔就是一条绶带一个金印,两个就再加,是以卫霍二人身上都佩戴了不只一条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