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罢了。”卫子夫道,“据儿自有主意,阿姊,你且回家去便是。”
98
第98章
◎帮忙。◎
刘据走进宣室殿时,刘彻正在闭目养神。
脚步顿了顿,刘据还是依从本心,轻轻走过去,沉默地行礼,而没有打扰父亲。
一边侍立的小黄门上前悄声提醒了陛下,刘彻未睁眼便笑道:“据儿,过来坐。”
待刘据在他身边坐下,刘彻方睁眼将人瞧了瞧,笑道:“没有外人在,还这么多礼数,像你阿母。”
刘据笑了笑,道:“阿母常说,礼不可废。”
在童年少年时代,刘据由母亲教导的时刻,的确比父亲更多。
大汉皇帝素来这么认为,教导孩子,就是给孩子请老师,给他特权,让他随意招纳下属宾客。
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历来皇帝都是这么教育太子的,而且刘彻所做的,已经超过了许多皇帝赋予太子的待遇。
因为父亲的这份宠爱,刘据一向引以为傲,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也或许正因如此,刘据才不免总是感到遗憾罢。
你原本这样爱我。
刘彻捏捏他的脸颊,用带着玩笑的语气道:“咱们父子私底下,自在些才好,咱们悄悄的,不告诉你阿母。”
刘据眼睛弯了弯,笑道:“好,我听阿翁的。”
刘彻笑着拍了拍他的头,显然很满意儿子的表现,他换了个姿势半躺着:“刚刚见过公孙贺了?”
刘据并不意外父亲会知道:“敬声表兄太过顽劣,大姨父不忍教训亲子,我想请舅舅代为教导。”
刘彻愕然道:“你舅舅?他哪里会教孩子,他都是朕教出来的!”
刘据惊讶道:“可是,阿翁,舅舅也已经做阿翁了,他当然会教孩子。”
刘彻迟疑了一下,恍然笑道:“是了,朕还以为你舅舅像去病一般,是个不懂事的小将军呢!”
“那就让你舅舅去教罢!”刘彻大手一挥,又道,“不过,公孙敬声好不好的,朕看公孙贺都不上心,据儿,往后这样的事,你不必操心。”
刘据道:“公孙敬声不堪,在外头败坏的是我阿母和我的名声,与公孙太仆无干,他自然不必上心了。”
刘彻微微挑眉:“嗯?据儿,此话偏颇了。”
刘据垂首道:“请阿翁教导。”
刘彻就用一个漫不经心的坐姿,教导了儿子一堂政治课,内容便是外戚的管理和合理运用。
“你可以用他,与他的品行无关。”刘彻最后道,“无论是何种用处。”
皇帝陛下语调平静,像在品评一道乏味的菜肴,刘据望着父亲嘴角那一点微笑,忽然想起了本朝保质期向来很短暂的丞相们。
因为这一瞬间的走神,刘据没有及时做出回应,不过刘彻并不介意,这一番话的确需要好好消化。
片刻后,刘据端正道:“多谢阿翁教导,儿明白了。”
刘彻抬手捏了捏他的脸颊,是很满意的表现。
“至于昨日那人,朕已经将他们父子逐出长安了。”刘彻又道。
哦,刘据确实把那个纨绔子给忘了。
亲爹给自己出气,刘据当然立刻谢恩:“多谢阿翁。”
刘彻笑了笑,道:“据儿不是个爱记仇的性子。”
刘据道:“我没什么仇要记。”
刘据上辈子固然经历过别人的陷害,但那些人其实并不算他的敌人,那些人不过是猜中了老皇帝的疑心,利用了老皇帝对于衰老的恐惧。
从头到尾,刘据真正的敌人都只有一个。
但刘据很难让自己去恨他。
对于这句话,刘彻没有什么表示,或许是觉得他已经为太子报仇了,太子自然无需记仇,或许是觉得今日的教导已经够太子消化一段时间了,他只是揉揉儿子的头,就将这一页揭过去了。
…………
刘据在大将军幕府找到卫青时,他正在吃药。
也许是后来母亲无数次提起,若是舅舅还在,他们也不必为陛下越来越捉摸不定的脾气成日殚精竭虑了。因此,上辈子病重的大将军曾经给刘据留下了沉重的心理阴影。
见到卫青吃药,刘据的眼皮不受控制地狠狠跳了几下。
卫青将药碗搁下,朝他笑道:“不过是个风寒,没想到倒查出了些小毛病,陛下和皇后殿下偏都要催着我吃药,其实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刘据认真道:“差不多就是还没好,舅舅,你的药剩下了些。”
卫青看了眼碗底,又看向刘据,他叹了口气,真是一家人,怎么都盯着他吃药?
看着卫青将药吃完,刘据方道:“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不得不劳烦舅舅。”
“是何事?”因为才吃了药,卫青面上还有些愁苦,“你尽管说。”
刘据便将自己的来意说明,他想要请卫青将公孙敬声丢到军伍中好好操练一番,不必让他上战场,只要让他吃够教训,日后懂得收敛自己的性子就够了。
卫青当然知道公孙敬声的品性,不过他是怎么犯到太子手上的?卫青很好奇。
在刘据为他解惑后,卫青的重点果断偏移了:“你说你姓卫?”
想当年陛下出门号称平阳侯时,卫青就跟在他身边,时过境迁,陛下的儿子效仿了父亲行事,如果太子不是冒用了他儿子的名姓,卫青还挺希望在场看个热闹的。
刘据歉意笑笑:“借卫伉表兄的名一用,烦请舅舅回家代我致意。”
卫青摆摆手,道:“小事而已,殿下……殿下真不愧是陛下的儿子。”
刘据愣了下,父亲年少轻狂时候的往事,他在地府读到过许多,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即便是当世之人,刘据有时候也无法分辨哪些事是汉武大帝绝对做不出来的。
卫青以为他是因为不知道陛下从前之事,因此疑惑,便小声同刘据分享了他父亲的少年往事。
刘据听罢,道:“但我说自己是平阳侯,年纪不大符合。”
现在的平阳侯是曹襄,是卫长公主将来的丈夫,刘据未来的姐夫,也是他们共同的表兄,虽然平辈,但刘据与他差了将近十岁,实在很不方便冒充。
卫青:“……”
我倒也不是这个意思。
不过,卫伉与刘据年纪相仿,的确很适合被借用身份。
“……据儿,你让我管教敬声,倒是不难,只是,他阿翁阿母那里,你可知会过了?”卫青艰难的将话题转移回来。
大姐姐大姐夫如何宠爱独子,卫青还是知道的,若他们能狠下心,公孙敬声也不至于至今一事无成了。
刘据弯起眼睛笑道:“舅舅只管放心,我既然请舅舅相帮,自然得让您无后顾之忧。之前,公孙太仆已经应了我,大姨母应了阿母,还有阿翁,他也晓得此事。”
既然是陛下都同意的,卫青当即再无疑虑:“好,他何时过来?”
刘据道:“我请公孙太仆明日带他儿子来见舅舅。”
卫青点点头,送走刘据后,他想了想,自己也得回家管管他儿子去,虽然他从不溺爱孩子,但或许他儿子还能有些别的资质呢,就像去病和据儿般。
次日,卫青果断放弃了培养儿子的想法。
事实证明,天才是无法教导普通人的,因为天才认为轻而易举的事,普通人却两眼茫然,偏偏天才不知道该如何教,因为……天才认为那不需要学。
不过,卫青乐观地想,三个儿子都已经有了列侯爵位,真没什么天分,那就没有罢,好歹衣食无忧了。
——对比卫青像他们这个年纪时对未来的期望,在他看来,他的儿子们着实已经赢在起跑线上,该心满意足了。
卫青这边倒是看得开,另一个做爹的却不大能看得开了。
对于之前鲜少见面并不怎么熟悉的太子,经过昨天那一遭,公孙贺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认识他了。
然而,今天将公孙敬声送来卫青这里,看到卫青命人操练他儿子的强度,公孙贺双目圆瞪,急忙就要上前去阻止,但却被告知,这是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都首肯的。
公孙贺:“……”
偏偏卫青还语重心长道:“殿下虽年幼,但对敬声很是费心。”
这话是什么意思,公孙贺能不明白吗?这是让他感激太子的用心!
公孙贺耳朵里还有儿子的哀嚎声,他掩面不忍再看,唉声叹气道:“大将军,敬声好歹是你外甥,你也……你竟也不心软。”
卫青诧异道:“去病也是我的外甥,你看到过我是如何训他的,不比对敬声狠吗?”
公孙贺心道,你也知道自己狠啊,况且我儿子跟去病能一样么,去病……
谁知道霍去病那么一个在长安锦绣丛中娇养长大的小郎君,是怎么不惧怕军中摸爬滚打的训练,更不惧战场上无情之刀剑的?
公孙贺诺诺道:“敬声原本就比不上去病啊。”
98
第98章
◎帮忙。◎
刘据走进宣室殿时,刘彻正在闭目养神。
脚步顿了顿,刘据还是依从本心,轻轻走过去,沉默地行礼,而没有打扰父亲。
一边侍立的小黄门上前悄声提醒了陛下,刘彻未睁眼便笑道:“据儿,过来坐。”
待刘据在他身边坐下,刘彻方睁眼将人瞧了瞧,笑道:“没有外人在,还这么多礼数,像你阿母。”
刘据笑了笑,道:“阿母常说,礼不可废。”
在童年少年时代,刘据由母亲教导的时刻,的确比父亲更多。
大汉皇帝素来这么认为,教导孩子,就是给孩子请老师,给他特权,让他随意招纳下属宾客。
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历来皇帝都是这么教育太子的,而且刘彻所做的,已经超过了许多皇帝赋予太子的待遇。
因为父亲的这份宠爱,刘据一向引以为傲,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也或许正因如此,刘据才不免总是感到遗憾罢。
你原本这样爱我。
刘彻捏捏他的脸颊,用带着玩笑的语气道:“咱们父子私底下,自在些才好,咱们悄悄的,不告诉你阿母。”
刘据眼睛弯了弯,笑道:“好,我听阿翁的。”
刘彻笑着拍了拍他的头,显然很满意儿子的表现,他换了个姿势半躺着:“刚刚见过公孙贺了?”
刘据并不意外父亲会知道:“敬声表兄太过顽劣,大姨父不忍教训亲子,我想请舅舅代为教导。”
刘彻愕然道:“你舅舅?他哪里会教孩子,他都是朕教出来的!”
刘据惊讶道:“可是,阿翁,舅舅也已经做阿翁了,他当然会教孩子。”
刘彻迟疑了一下,恍然笑道:“是了,朕还以为你舅舅像去病一般,是个不懂事的小将军呢!”
“那就让你舅舅去教罢!”刘彻大手一挥,又道,“不过,公孙敬声好不好的,朕看公孙贺都不上心,据儿,往后这样的事,你不必操心。”
刘据道:“公孙敬声不堪,在外头败坏的是我阿母和我的名声,与公孙太仆无干,他自然不必上心了。”
刘彻微微挑眉:“嗯?据儿,此话偏颇了。”
刘据垂首道:“请阿翁教导。”
刘彻就用一个漫不经心的坐姿,教导了儿子一堂政治课,内容便是外戚的管理和合理运用。
“你可以用他,与他的品行无关。”刘彻最后道,“无论是何种用处。”
皇帝陛下语调平静,像在品评一道乏味的菜肴,刘据望着父亲嘴角那一点微笑,忽然想起了本朝保质期向来很短暂的丞相们。
因为这一瞬间的走神,刘据没有及时做出回应,不过刘彻并不介意,这一番话的确需要好好消化。
片刻后,刘据端正道:“多谢阿翁教导,儿明白了。”
刘彻抬手捏了捏他的脸颊,是很满意的表现。
“至于昨日那人,朕已经将他们父子逐出长安了。”刘彻又道。
哦,刘据确实把那个纨绔子给忘了。
亲爹给自己出气,刘据当然立刻谢恩:“多谢阿翁。”
刘彻笑了笑,道:“据儿不是个爱记仇的性子。”
刘据道:“我没什么仇要记。”
刘据上辈子固然经历过别人的陷害,但那些人其实并不算他的敌人,那些人不过是猜中了老皇帝的疑心,利用了老皇帝对于衰老的恐惧。
从头到尾,刘据真正的敌人都只有一个。
但刘据很难让自己去恨他。
对于这句话,刘彻没有什么表示,或许是觉得他已经为太子报仇了,太子自然无需记仇,或许是觉得今日的教导已经够太子消化一段时间了,他只是揉揉儿子的头,就将这一页揭过去了。
…………
刘据在大将军幕府找到卫青时,他正在吃药。
也许是后来母亲无数次提起,若是舅舅还在,他们也不必为陛下越来越捉摸不定的脾气成日殚精竭虑了。因此,上辈子病重的大将军曾经给刘据留下了沉重的心理阴影。
见到卫青吃药,刘据的眼皮不受控制地狠狠跳了几下。
卫青将药碗搁下,朝他笑道:“不过是个风寒,没想到倒查出了些小毛病,陛下和皇后殿下偏都要催着我吃药,其实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刘据认真道:“差不多就是还没好,舅舅,你的药剩下了些。”
卫青看了眼碗底,又看向刘据,他叹了口气,真是一家人,怎么都盯着他吃药?
看着卫青将药吃完,刘据方道:“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不得不劳烦舅舅。”
“是何事?”因为才吃了药,卫青面上还有些愁苦,“你尽管说。”
刘据便将自己的来意说明,他想要请卫青将公孙敬声丢到军伍中好好操练一番,不必让他上战场,只要让他吃够教训,日后懂得收敛自己的性子就够了。
卫青当然知道公孙敬声的品性,不过他是怎么犯到太子手上的?卫青很好奇。
在刘据为他解惑后,卫青的重点果断偏移了:“你说你姓卫?”
想当年陛下出门号称平阳侯时,卫青就跟在他身边,时过境迁,陛下的儿子效仿了父亲行事,如果太子不是冒用了他儿子的名姓,卫青还挺希望在场看个热闹的。
刘据歉意笑笑:“借卫伉表兄的名一用,烦请舅舅回家代我致意。”
卫青摆摆手,道:“小事而已,殿下……殿下真不愧是陛下的儿子。”
刘据愣了下,父亲年少轻狂时候的往事,他在地府读到过许多,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即便是当世之人,刘据有时候也无法分辨哪些事是汉武大帝绝对做不出来的。
卫青以为他是因为不知道陛下从前之事,因此疑惑,便小声同刘据分享了他父亲的少年往事。
刘据听罢,道:“但我说自己是平阳侯,年纪不大符合。”
现在的平阳侯是曹襄,是卫长公主将来的丈夫,刘据未来的姐夫,也是他们共同的表兄,虽然平辈,但刘据与他差了将近十岁,实在很不方便冒充。
卫青:“……”
我倒也不是这个意思。
不过,卫伉与刘据年纪相仿,的确很适合被借用身份。
“……据儿,你让我管教敬声,倒是不难,只是,他阿翁阿母那里,你可知会过了?”卫青艰难的将话题转移回来。
大姐姐大姐夫如何宠爱独子,卫青还是知道的,若他们能狠下心,公孙敬声也不至于至今一事无成了。
刘据弯起眼睛笑道:“舅舅只管放心,我既然请舅舅相帮,自然得让您无后顾之忧。之前,公孙太仆已经应了我,大姨母应了阿母,还有阿翁,他也晓得此事。”
既然是陛下都同意的,卫青当即再无疑虑:“好,他何时过来?”
刘据道:“我请公孙太仆明日带他儿子来见舅舅。”
卫青点点头,送走刘据后,他想了想,自己也得回家管管他儿子去,虽然他从不溺爱孩子,但或许他儿子还能有些别的资质呢,就像去病和据儿般。
次日,卫青果断放弃了培养儿子的想法。
事实证明,天才是无法教导普通人的,因为天才认为轻而易举的事,普通人却两眼茫然,偏偏天才不知道该如何教,因为……天才认为那不需要学。
不过,卫青乐观地想,三个儿子都已经有了列侯爵位,真没什么天分,那就没有罢,好歹衣食无忧了。
——对比卫青像他们这个年纪时对未来的期望,在他看来,他的儿子们着实已经赢在起跑线上,该心满意足了。
卫青这边倒是看得开,另一个做爹的却不大能看得开了。
对于之前鲜少见面并不怎么熟悉的太子,经过昨天那一遭,公孙贺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认识他了。
然而,今天将公孙敬声送来卫青这里,看到卫青命人操练他儿子的强度,公孙贺双目圆瞪,急忙就要上前去阻止,但却被告知,这是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都首肯的。
公孙贺:“……”
偏偏卫青还语重心长道:“殿下虽年幼,但对敬声很是费心。”
这话是什么意思,公孙贺能不明白吗?这是让他感激太子的用心!
公孙贺耳朵里还有儿子的哀嚎声,他掩面不忍再看,唉声叹气道:“大将军,敬声好歹是你外甥,你也……你竟也不心软。”
卫青诧异道:“去病也是我的外甥,你看到过我是如何训他的,不比对敬声狠吗?”
公孙贺心道,你也知道自己狠啊,况且我儿子跟去病能一样么,去病……
谁知道霍去病那么一个在长安锦绣丛中娇养长大的小郎君,是怎么不惧怕军中摸爬滚打的训练,更不惧战场上无情之刀剑的?
公孙贺诺诺道:“敬声原本就比不上去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