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因此,对于朝臣们或直接或间接的询问,嬴政一概不予回应。
  在又一次尝试失败后,众臣失落地踏出殿门,恰巧迎面碰见了满面笑容的大公子。
  众臣将自己的低落情绪暂且收了收,过去同扶苏问好,顺便探问探问他因何这样高兴。
  大王那里一败涂地,大公子这里,总得有点战果吧?
  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是,大公子回过礼后,就一副不想多说话的样子,敷衍两句,就拿着他手中的锦盒进殿去了。
  ……等会儿?锦盒?
  照大王炫耀儿子时的说法,大公子时常献给他这个献给他那个,这个锦盒内想必就是这样一件东西,又是什么稀罕物?
  片刻功夫,殿内就出来个寺人,和蔼可亲地说,大王问他们为何在此逗留?
  朝臣们哪里还敢耽搁,马不停蹄地揣着满腹疑惑、委屈一溜烟跑了。
  殊不知,他们一走,殿内的父子二人就出来了。
  嬴政没好气地哼道:“寡人瞧他们果然是太清闲了,才有心思想东想西,什么都敢打听。”
  “阿父千万消消气,不知者无罪么。”扶苏安抚着父亲,“他们定然还以为跟瓷器一般,我拿着的就是个好看的玩意儿罢了。”
  “罢了,不先提他们。”嬴政迫不及待道,“寡人再试试望远镜。”
  方才在殿内,嬴政已经用望远镜瞧过外头的朝臣们,果真无比清楚,仿佛就在眼前。这会儿在室外再这么一瞧,顿觉又是一个新天地。
  十几米不算远,但对于一直只能肉眼视物的人来说,仍然值得震撼了。
  嬴政饶有兴致地试了又试,意犹未尽地放下手,笑着吩咐道:“传令,给冯义封赏。”
  左右心腹立即领命,待大王说完封赏的内容,他们还要去拟旨。
  扶苏忙提醒道:“阿父,不只是冯义,匠人们也帮他做了些事,理应赏赐。”
  只要有功,在赏赐这方面,嬴政从不手软,闻言他立即又在赏赐名单上增加了匠人们。
  高兴完这一阵,嬴政又问道:“冯义可说过,能看更远的望远镜,他何时能做出来?”
  扶苏笑道:“他并没有说,但阿父算算日子,这才几日,他已经能做出这一版,更远的想必也近在眼前了。”
  嬴政点头赞同:“不错,冯义此人倒与寡人寻常知道的墨家人不同,他是个有真才干的。”
  嬴政最不喜欢滔滔不绝输出自己思想的百家弟子——他中意的法家除外,好像不照他们说的治国,就要国之将亡了,而冯义正合他的心意。
  扶苏拍拍胸口:“是啊,幸好他在秦国。”
  “真是高兴坏了,寡人忘了一件紧要的事!”嬴政忙招手叫了侍从近前。
  实践证明了冯义的才干,更证明了望远镜的实用性,往后玻璃工坊和冯义就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了。
  ……
  新做好的望远镜暂且只有少数人知情,对冯义的封赏却很快传遍了朝中上下。
  大王先是给了一个墨家弟子官做,没多久又升了他的官不说,还给了他厚厚的赏赐,偏偏还没有人知道他是做什么的。
  朝臣们都是知道轻重的,玻璃窗户他们探究就探究了,毕竟是大王摆到他们眼前的,但大王已经藏了这么深的,还要再去深究,那就是找死了。
  秦廷的臣子们很识时务,可咸阳那些六国人心思就转的厉害了——秦王定然是藏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看看秦国现在的境况,秦王还不知道藏掖了多少秘密呢!
  鉴于此,秦国的朝臣们府上近来都很不安宁,总有人上门拜会。人生在世,谁都有些亲故,有些人,就算是丞相、九卿之辈,都不能说不见就不见。
  但这个礼是能收的吗?收了只怕哪天小命就没了。
  为今之计,他们只能先去找大王备案了。
  嬴政这边近来收获也很多,为了探明秦廷的情形,有不少人决定深入虎穴。
  先投靠秦王,再取得他的信任,到时候想知道什么,那还不容易吗?
  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嬴政来者不拒,顺利在秦廷谋到一官半职的六国人心中暗喜,第一步成功了。
  ——至于后来他们被安排了许多繁琐的工作,每日忙的脚不沾地,为了取得秦王信任,又不得不更加卖力干活,却始终不能步入中枢,丝毫核心机密都探听不到,反而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业做出了贡献,那都已经是后话了。
  嬴政挑挑拣拣的来者不拒,他也允许大臣们对不能不收的礼来者不拒——当然,他们最好管住自己的嘴,不然他们一家人就要换个地方团聚了。
  接收到大王的意思后,朝臣们就回家自由发挥了,这些能混到大王跟前的哪个不是人精中的人精,不过是收了礼再敷衍人么,谁不会啊,正好还能填补一下今年花钱太狠的亏空。
  大家都有收获,扶苏这边也有,去匈奴的商队回来了,他们不只做成了和匈奴人的生意,还带了些“特产”回来。
  58
  第58章
  ◎生意。◎
  秦国西邻的异族,不只有匈奴,还有月氏,这次巴清的商队不只去了与匈奴交界的地方,亦去了月氏。与这两族做生意的商人一直有,但他们却是头一遭。找了向导和有经验的商人后,商队废了好大的力气才与这两族做成了这一次的买卖,也算是打通了两条新的商路。
  至于“特产”,无非是些种子、肉、奶制品、皮毛,这也是他们此行的利润。当然,异族人也有金银,但草原上求生要比中原地区艰难些,许多人还是只能以物易物。
  按照当初开启新商路时的约定,这些带回来的东西巴清要献给秦王一部分,这也是她亲自入咸阳面圣的一个原因。
  因嬴政忙于公务,扶苏单独见到了传说中的巴清,听她说起从手下那里听来的商队见闻。
  巴清论样貌不是个年轻人,论精神宛如正当盛年,也许因为扶苏只是个小孩子,她说话的语气很温柔:“虽说是异族人,但观其貌听其音,倒与咱们这边的人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扶苏笑道:“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能有多大的差别呢?只是异族人不受教化,野蛮残暴,骚扰我秦国边境,致使民不聊生,相貌虽与人无异,行为却比禽兽还不如了。”
  巴清微微讶异片刻,原来秦王的确不是派了个孩子来跟她玩的。
  接着,她的语气严肃了许多:“大公子所言甚是,胡人之患一日不除,我秦国边境的黔首便一天过不上安稳日子。”
  既然不是让她来哄孩子的,巴清便肃然将她的商队在边境的所见所闻都说了出来。
  秦国的边境一直修有长城,而且有常年数量不变的驻军,这在阻挡匈奴劫掠时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陆地边境线漫长引发的诸多问题,即便到了现代在很多国家都是个挺大的困扰,何况是在条件落后、连年战乱的战国时期了。
  春天缺少口粮时、秋天膘肥体健时,都是匈奴人会来劫掠的时机,边境的黔首即便改良了农具,增加了粮食产量,生活却还是没办法像其他地方那样得到很大的改善,就是因为匈奴人年年不断的侵扰。
  巴清道:“大公子,即便我们能将匈奴人需要的茶叶、粮食卖给他们,只怕也起不到多少作用,毕竟,能抢到……为什么要付出代价去买?”
  扶苏叹息道:“我知道。”
  小小孩童的面庞上露出哀伤的表情,倒让自诩心肠坚硬的巴清于心不忍了,想想也是,边境黔首日子困苦,这却不是面前这孩子该考虑的事,这是要他老子操心的。
  不料,接着扶苏就道:“对付胡人,除了软刀子,还有硬刀子,我请夫人的商队先用着软刀子,请放心,硬刀子之后自然会跟上。”
  糖衣炮弹也是炮,不过它还得配合真刀实枪才能奏效,先养成匈奴人的习惯,再将匈奴人打到不敢犯边,接着才能显现出糖衣炮弹的作用。
  匈奴并不是铁板一块,等匈奴的贵族习惯了伸手就能得到茶叶、丝绸、粮食,他们还会愿意追随单于,与中原王朝打仗吗?当一个普通的匈奴人,他可以很容易就与中原人换到口粮、茶叶,他还会愿意拼命吗?
  扶苏从不想屠尽异族,也不想赶走他们,将他们潜移默化的并入中原,难道不好吗?将来大家同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才是最好的发展。
  巴清愣了愣,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斟酌一番,她问道:“大公子言下之意,倒是有对付胡人的法子了?”
  扶苏笑了笑,道:“我不过有些浅薄的见解,就不说出来惹夫人笑话了,具体的手段,自然还得是我阿父同大臣们商议过,才能作数。”
  巴清并不觉得他不知道秦王的大计划,不过她能走到今天,能听懂别人的言下之意,是极重要的一点,所以巴清便不再追问下去,只是道:“大公子放心,我是个商人,只要能谋利,这笔买卖定然能源源不断的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