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简一不这么认为,他心里有了一种奇怪的猜想。这些乍看毫无关联的案子,在这本日记上被串联了一起,似乎它们有着被刻意安排的痕迹。日记本只是随意的载体,这个东西可以是日记,似乎也可以是报纸,杂志……标记词语的人知道这些案件告破的顺序,或者说是他在提前预知调查的先后?
不对,这个日记本在沈世航那里,也就意味着这个词语很可能是沈世航标注的,那么他去到宋文文学校门口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去年七月,沈世航先简一一步查到了这些案件。他就好像提前走过了如今简一正在走的道路。唯一不同的是,沈世航查到他们时似乎并没有打草惊蛇,而选择通过盛放的日记本,隐晦的留下这些案件的先后顺序。不过最后查到此处的是谁,只有那个在局中的人,才能看懂这样的提示。
简一又看回那张照片,里面的沈世航表情好像又不同了,简一觉得他现下似乎有一点欣慰。
既然沈世航查到了一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沈世航也知道这一切后面另有真相?他做的这些事情,是不是寄希望于简一能够先对方一步阻止一切。当然简一还不知道他要阻止什么,但很显然他已经接受了沈世航要给予自己的任务。可为什么当时的沈世航不寻求帮助呢?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盛放的日记本呢?
还有许多的问题简一来不及想明白,他只好带着疑问继续看下去。他翻到第四个提示的那一页去,日记本上被涂出来的词语是“老师”。再往后还有两个提示词,这些简一都还没有能够对应上。并且在旧案组解散的情况下,如果这个日记本真与要出现的旧案有关联,那自己应该没有机会再接触了才是。简一有些无奈地翻到最后一个提示页上去,这次却只有一个字——“我”。
简一皱起了眉毛,最后一个提示的是做记号的沈世航吗?是在告诉简一他的死亡依旧值得调查下去?
还是说……“我”是盛放?
简一更倾向于后一种可能,不过不管这个“我”是谁,由于沈世航已经身死,盛放都是必经之路。而宋文文和王良,作为被始作俑者利用过的人,简一本想要再找机会询问他们,现在看来恐怕也难了。
王良仔细地用湿润的毛巾擦拭着墓碑,这个墓碑很新,才刻好的名字涂了鎏金的颜料,此刻还闪着光,它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清洁。但就跟刚才擦其他两块墓碑一样,王良擦得很是用心。
陈丽萍死于半年前的一月二十日,那一日也是王信博的生日。都说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是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陈丽萍这次没有跨得过去。
王良旁边传来脚步声,他以为是陵园其他的悼念者,于是没有在意,直到对方在他的旁边停下脚步。
“好年轻啊。”那人道,语气中难掩惋惜。
王良专注地为妻子摆上几个桃子,陈丽萍年轻的时候就爱吃桃子,那个时候桃子不便宜,王良总是只买两个,想着她和儿子能一人一个。到最后往往儿子吃了一个半,陈丽萍看着儿子喜笑颜颜地吃最后的半个。
王信博是夫妻俩的骄傲,他从小虽然腼腆,但成绩足够优秀,高中考上了市重点,高考后升到了985大学。他最后工作的材料研究实验室是化学材料行业里顶尖的地方。王良和陈丽萍这一生都为他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孩子十天半个月才回一次家,每一次家里都会过节似的做一大桌子菜。王信博坐在桌边,饭菜的热气经常弄得他的眼镜起雾,他总是一边擦一边笑着说太多了根本吃不完。这也是王良最后保留的关于他儿子的画面。
王良此刻一边动作着,一边道:“那是我的儿子,是个研究生呢,导师说他优秀,推荐到了很好的单位。”
他说着看了看自己的手表:“我这块表还是他读大学的时候兼职攒下的钱给我买的,卡西欧的……”
表盘已经嗑破了一个小口,但盘面被擦得很亮,金属表带几经氧化,还反着光。王良愣愣地看着自己的那块石英表:“好像已经不走了,之前没发现呢……”
王信博送他的手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不走了,好像王良的时间也不知在何时停了。头顶的云层在风的吹动下缓慢飘过,一旁的松树被吹得沙沙的响,时间在流动,春去秋来他已浑然不觉。
来的人没有接他的话,他一路的看过来,眼看着王良扫了三个墓。
“我妈病得突然,没来得及回老家和爸合葬。”王良突兀地在解释,好像觉得来人会好奇似的。
“我会给他们交代的。”王良又道。
这次那个人总算走近了一点:“用什么方式呢?”
王良有些惊讶,他这才抬头看着一直站在身边的那个男人,男人戴着黑色鸭舌帽,穿着白色的外套,两只手都揣在衣兜里。
“用他们对待我儿子的方式。”
彼时陈志峰还未伏法,王良眼中的恨却已经变得有些难以言喻,除了恨,还有无尽的绝望,他撑着的一口气不知道还能有多长。
男人弯下腰,沉默地递给了王良一张折叠好的纸。王良打开看,里面写着一个人名。
“他是谁?”王良这才有些反应过来,“你是谁?”
男人摇头:“你不需要知道我是谁,从我递给你这张纸开始,我也不是之前的自己了。”
第28章
“十分钟啊,”陈浩一边走一边转头大声对跟在身后的简一道,“要不是王良点名了要跟你说,你进都进不来了。”
不必陈浩说,简一已经有些忐忑。王良的案子还在侦办阶段,提审王良变成了陈浩的日常,但王良每日的话都颠来倒去地说着同一段,哪怕犯罪事实清晰,证据确凿,仍有疑问未能解开。陈志峰当年犯下三个案件,最后一个是利用氰化钾杀了夜跑的女人。如果王良将作案的顺序进行了更改,谁也无法保证是否已经有人死于氰化钾。
简一进到审讯室时王良已经坐在里面了,由于简一不再是警察,他穿着单薄的夹克,罕见地有一些拘谨起来。审讯室中已经有一位记录员,但因为审讯必须有两位警察在场,所以陈浩没有离开,抱着胸靠在了一旁。
“你换助听器了。”王良见到简一说了第一句话。他还记得之前把简一的助听器摔碎在了地上。
简一顿了一下,发现坐得有点远了,有点听不清楚。他拿上纸笔走到对方跟前。
“如果我没听清你的话,麻烦你写一下。”
王良一下就笑了起来:“我如果是你,我就去治病,而不是在这里假惺惺地找凶手。”
“那你为什么要跟我谈?”简一没有被他激怒,只是找来了椅子跟他坐得更近一些。
“因为我更恨你。”王良语气平淡地叙述道。
这倒让简一有些没有想到了,他与王良之前并不认识:“什么?”
“因为你明明知道,”王良的神情突然变得愤慨,“你明明知道失去成为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资格是什么滋味,但你还是阻止我。”
王良在从前经常路过这个审讯室,但他并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坐在里面。那个时候的王良同陈丽萍常常到这里,等着负责他们的接件警官告诉他们最新的案件进展。他在外面等候大厅的长椅上一坐就是一个上午,中午陈丽萍提着保温桶,带着打包好的饭菜送来。尽管有时上午就已经有人告知过他们,凶手没有找到,但王良总是不甘离去,早上没有找到,下午或许就找到了。后来陈丽萍也走了,王良还是来,更多地就只是呆坐着。人群在他眼中来来回回,送锦旗的,报案的,对着警察千恩万谢的。可王良觉得自己好像失去了观察别人的能力,他无法对周遭的事物产生兴趣,那些人彻底与他不同了,因为他们没有经历家破人亡,再如何,都比自己幸福许多。接件警察逐渐变得有些不耐烦,虽然对方没有很明显,可王良还是察觉出来了。毕竟不会有人当真能和他感同身受,世上与他一样的人几乎寥寥,他再也无法寻求帮助。就好像突然就从世界独立出去,漂浮在虚无里,他的悲痛,绝望与孤独都只能化作一滩水渍,垂头只能照见自己。
简一有些吃惊,他没想到王良会将自己视为同类,或许是因为在警察的队伍里,他确实也无法寻求帮助。
“你现在被他们抛弃了,也是你活该的。他们很光鲜这不假,顾不到我这样的人,也是真。陈志峰三年逃亡,这三年,只有我和我的家人无时无刻不想要抓到他,到后来只有我。”王良道。
“你这样说有些太片面了,”简一道,“我想要留在这个队伍里,是因为同样有些事情还没能被大家看到,我或许还有用处。”
“他们会觉得你有用处吗?”王良淡淡道。
简一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就像他无法回答王良关于普通人的论述,成为少数群体的滋味当然是不好受的,就像王良说得,他可以理解对方。
“无论如何,放任你杀人总是不对的,法律不允许。”
不对,这个日记本在沈世航那里,也就意味着这个词语很可能是沈世航标注的,那么他去到宋文文学校门口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去年七月,沈世航先简一一步查到了这些案件。他就好像提前走过了如今简一正在走的道路。唯一不同的是,沈世航查到他们时似乎并没有打草惊蛇,而选择通过盛放的日记本,隐晦的留下这些案件的先后顺序。不过最后查到此处的是谁,只有那个在局中的人,才能看懂这样的提示。
简一又看回那张照片,里面的沈世航表情好像又不同了,简一觉得他现下似乎有一点欣慰。
既然沈世航查到了一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沈世航也知道这一切后面另有真相?他做的这些事情,是不是寄希望于简一能够先对方一步阻止一切。当然简一还不知道他要阻止什么,但很显然他已经接受了沈世航要给予自己的任务。可为什么当时的沈世航不寻求帮助呢?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盛放的日记本呢?
还有许多的问题简一来不及想明白,他只好带着疑问继续看下去。他翻到第四个提示的那一页去,日记本上被涂出来的词语是“老师”。再往后还有两个提示词,这些简一都还没有能够对应上。并且在旧案组解散的情况下,如果这个日记本真与要出现的旧案有关联,那自己应该没有机会再接触了才是。简一有些无奈地翻到最后一个提示页上去,这次却只有一个字——“我”。
简一皱起了眉毛,最后一个提示的是做记号的沈世航吗?是在告诉简一他的死亡依旧值得调查下去?
还是说……“我”是盛放?
简一更倾向于后一种可能,不过不管这个“我”是谁,由于沈世航已经身死,盛放都是必经之路。而宋文文和王良,作为被始作俑者利用过的人,简一本想要再找机会询问他们,现在看来恐怕也难了。
王良仔细地用湿润的毛巾擦拭着墓碑,这个墓碑很新,才刻好的名字涂了鎏金的颜料,此刻还闪着光,它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清洁。但就跟刚才擦其他两块墓碑一样,王良擦得很是用心。
陈丽萍死于半年前的一月二十日,那一日也是王信博的生日。都说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是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陈丽萍这次没有跨得过去。
王良旁边传来脚步声,他以为是陵园其他的悼念者,于是没有在意,直到对方在他的旁边停下脚步。
“好年轻啊。”那人道,语气中难掩惋惜。
王良专注地为妻子摆上几个桃子,陈丽萍年轻的时候就爱吃桃子,那个时候桃子不便宜,王良总是只买两个,想着她和儿子能一人一个。到最后往往儿子吃了一个半,陈丽萍看着儿子喜笑颜颜地吃最后的半个。
王信博是夫妻俩的骄傲,他从小虽然腼腆,但成绩足够优秀,高中考上了市重点,高考后升到了985大学。他最后工作的材料研究实验室是化学材料行业里顶尖的地方。王良和陈丽萍这一生都为他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孩子十天半个月才回一次家,每一次家里都会过节似的做一大桌子菜。王信博坐在桌边,饭菜的热气经常弄得他的眼镜起雾,他总是一边擦一边笑着说太多了根本吃不完。这也是王良最后保留的关于他儿子的画面。
王良此刻一边动作着,一边道:“那是我的儿子,是个研究生呢,导师说他优秀,推荐到了很好的单位。”
他说着看了看自己的手表:“我这块表还是他读大学的时候兼职攒下的钱给我买的,卡西欧的……”
表盘已经嗑破了一个小口,但盘面被擦得很亮,金属表带几经氧化,还反着光。王良愣愣地看着自己的那块石英表:“好像已经不走了,之前没发现呢……”
王信博送他的手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不走了,好像王良的时间也不知在何时停了。头顶的云层在风的吹动下缓慢飘过,一旁的松树被吹得沙沙的响,时间在流动,春去秋来他已浑然不觉。
来的人没有接他的话,他一路的看过来,眼看着王良扫了三个墓。
“我妈病得突然,没来得及回老家和爸合葬。”王良突兀地在解释,好像觉得来人会好奇似的。
“我会给他们交代的。”王良又道。
这次那个人总算走近了一点:“用什么方式呢?”
王良有些惊讶,他这才抬头看着一直站在身边的那个男人,男人戴着黑色鸭舌帽,穿着白色的外套,两只手都揣在衣兜里。
“用他们对待我儿子的方式。”
彼时陈志峰还未伏法,王良眼中的恨却已经变得有些难以言喻,除了恨,还有无尽的绝望,他撑着的一口气不知道还能有多长。
男人弯下腰,沉默地递给了王良一张折叠好的纸。王良打开看,里面写着一个人名。
“他是谁?”王良这才有些反应过来,“你是谁?”
男人摇头:“你不需要知道我是谁,从我递给你这张纸开始,我也不是之前的自己了。”
第28章
“十分钟啊,”陈浩一边走一边转头大声对跟在身后的简一道,“要不是王良点名了要跟你说,你进都进不来了。”
不必陈浩说,简一已经有些忐忑。王良的案子还在侦办阶段,提审王良变成了陈浩的日常,但王良每日的话都颠来倒去地说着同一段,哪怕犯罪事实清晰,证据确凿,仍有疑问未能解开。陈志峰当年犯下三个案件,最后一个是利用氰化钾杀了夜跑的女人。如果王良将作案的顺序进行了更改,谁也无法保证是否已经有人死于氰化钾。
简一进到审讯室时王良已经坐在里面了,由于简一不再是警察,他穿着单薄的夹克,罕见地有一些拘谨起来。审讯室中已经有一位记录员,但因为审讯必须有两位警察在场,所以陈浩没有离开,抱着胸靠在了一旁。
“你换助听器了。”王良见到简一说了第一句话。他还记得之前把简一的助听器摔碎在了地上。
简一顿了一下,发现坐得有点远了,有点听不清楚。他拿上纸笔走到对方跟前。
“如果我没听清你的话,麻烦你写一下。”
王良一下就笑了起来:“我如果是你,我就去治病,而不是在这里假惺惺地找凶手。”
“那你为什么要跟我谈?”简一没有被他激怒,只是找来了椅子跟他坐得更近一些。
“因为我更恨你。”王良语气平淡地叙述道。
这倒让简一有些没有想到了,他与王良之前并不认识:“什么?”
“因为你明明知道,”王良的神情突然变得愤慨,“你明明知道失去成为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资格是什么滋味,但你还是阻止我。”
王良在从前经常路过这个审讯室,但他并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坐在里面。那个时候的王良同陈丽萍常常到这里,等着负责他们的接件警官告诉他们最新的案件进展。他在外面等候大厅的长椅上一坐就是一个上午,中午陈丽萍提着保温桶,带着打包好的饭菜送来。尽管有时上午就已经有人告知过他们,凶手没有找到,但王良总是不甘离去,早上没有找到,下午或许就找到了。后来陈丽萍也走了,王良还是来,更多地就只是呆坐着。人群在他眼中来来回回,送锦旗的,报案的,对着警察千恩万谢的。可王良觉得自己好像失去了观察别人的能力,他无法对周遭的事物产生兴趣,那些人彻底与他不同了,因为他们没有经历家破人亡,再如何,都比自己幸福许多。接件警察逐渐变得有些不耐烦,虽然对方没有很明显,可王良还是察觉出来了。毕竟不会有人当真能和他感同身受,世上与他一样的人几乎寥寥,他再也无法寻求帮助。就好像突然就从世界独立出去,漂浮在虚无里,他的悲痛,绝望与孤独都只能化作一滩水渍,垂头只能照见自己。
简一有些吃惊,他没想到王良会将自己视为同类,或许是因为在警察的队伍里,他确实也无法寻求帮助。
“你现在被他们抛弃了,也是你活该的。他们很光鲜这不假,顾不到我这样的人,也是真。陈志峰三年逃亡,这三年,只有我和我的家人无时无刻不想要抓到他,到后来只有我。”王良道。
“你这样说有些太片面了,”简一道,“我想要留在这个队伍里,是因为同样有些事情还没能被大家看到,我或许还有用处。”
“他们会觉得你有用处吗?”王良淡淡道。
简一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就像他无法回答王良关于普通人的论述,成为少数群体的滋味当然是不好受的,就像王良说得,他可以理解对方。
“无论如何,放任你杀人总是不对的,法律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