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923节
王传星满足的一笑,道:“昨天太晚了,实在坚持不住,就睡了几个小时,不过,巴江焚尸案的的资料已经整理好了,另外四起递送过来的评价为c级的案子,我也联系人员递送相关的证物了,今天中午前应该都能弄清楚了。”
柳景辉轻巧的顺着话题,思考着道:“四起c级的案子,都有哪里?”
“其中3起都是平洲的,有事前焚尸的,也有事后焚尸的。另外一起是咱们长阳市的,是在野外烧出来的尸体,不确定尸体的身份,烧的很厉害了,评价是c-。”王传星道。
“犯罪现场都确定了是吗?”柳景辉说着来到了办公桌前,道:“传星总结的好,3起平洲的,一起山南的,这就很有意思了……算上李慧敏案,目前认为疑似的几起案件,都集中在平洲和山南……”
“凶手是两地跑?”黄强民听说几个人来了,抹了把脸就过来,也是黑眼圈深重的问:“如果就是两地的话,咱们的渔网就拉的太大了。”
徐泰宁对此太有经验了,非常笃定的瞥了黄强民一眼,道:“别急,其他地方投入的资源不可能跟山南和平洲比,所以是山南和平洲先出结果。所以说,资源决定一切,你要大量的投入资源,才会有大量的产出。”
黄强民笑了一下,根本没接徐泰宁的茬。不是他不相信资源论,放在别的地方,他比徐泰宁还资源论。
再者,黄强民跟徐泰宁接触的次数多了,知道辩论是赢不了徐泰宁的,因为他敢拿任何决策跟人打赌。
倒不是他的正确率高,而是他早就赌上了全部,所以任何形式的加注,对他来说都是没成本的。
徐泰宁的工作,注定他只能赢,甚至要赢的漂亮。此时的他,就像是一名冠军球队的教练,胜利对他稀松平常,持续的胜利只是他的日常,失败则会让他身败名裂。
“我追一下进度。”徐泰宁并不去看具体的资料,只是拿起手机追人。
江远拿起新来的几起c级案件的现有证物阅看。
正在送过来的证物都是实物,照片则是基本齐全的。
按照徐泰宁的分级,比起b级案件的相似度,这些c级案件其实主要是目标选择和焚尸比较接近于李慧敏案的,要说作案模式雷同,那还有的讲。
不过,跟徐泰宁一样,江远也不是很着急。既然都已经用上大网了,那也就别急着捕捞了,他继续看先来的卷宗,不急不缓的像是名空军出身的钓鱼佬,如今万事俱备,缺的不是技术或努力,缺的是渔业资源!
近黄昏,绿萝微卷。
江远的手机“嗡嗡”的响了起来。
梅洋市局的张定辉的笑声先来:“哈哈哈哈,总算让我逮到打你电话的时候了。你不会刚刚下班,正在吃饭吧,哈哈哈哈……”
江远只觉得幼稚,回道:“还是我的正常工作时间,张局您平时睡的好吗?还会夜惊吗?”
“你小子,哈哈哈哈……”张定辉被逗笑了,以至于手底下的小年轻都看呆了,刚入职的两名民警不禁对看一眼,感觉自己好像抓到了官场的脉络。
“是有发现吗?”江远问。
“对,我们有个案子,入室后的纵火案,但是没烧起来,只烧了窗帘,但受害人确实是双手被绑的状态,绑法也符合,我让人送资料给你?”张定辉说起正事来,立即吸引了江远的注意力。
“太好了,麻烦您了。”江远也不觉得张定辉幼稚了,就这份首先交卷的能力,怎么也得是位老顽童。
“客气什么,我再让人先发案件的基本信息给你,发个短信再发个微信哈……”张定辉贵为局长,经常被人伺候,也很知道怎么让人舒服,就看想不想了。
江远欣喜的应下来,稍等片刻,立即就收到了信息,再打开来,就见案件的档案号等索引信息。
招手呼唤了王传星过来,很快,大量的图片就涌了出来。
江远首先翻阅了受害者被捆绑的腕部照片,接着又看了受害者的尸检报告,答案呼之欲出。
“找到了吗?”收到消息的柳景辉和徐泰宁都找了过来。
“有可能。”江远顿了顿,看向徐泰宁,道:“a级。捆绑的手法基本一致,选择的绳索也是类同的细小型的,长度看着也差不多。杀人手段方面,虽然不是从心脏插入的,但也是刺入胸前的做法,总计用了三刀,目的还是将受害人彻底杀死。”
“这是更早的凶杀案?”柳景辉瞬间明白过来,且代之以兴奋。
徐泰宁则是沉声道:“连环杀手。”
凶手是连环杀手的概率本就很高,但是,现在才相对确定这一点,对于徐泰宁来说,搜查模式也会有所变化。
“能看到什么?”柳景辉追问。从他的角度来看,连环杀手的调查重点就是前期和初期的案子。对于这种淘汰率畸高的职业来说,精益求精是常态,糙汉反而是少数。
江远快速的翻阅着照片,看了许久,道:“凶手只有一个人,身高1.8米左右,体重180斤左右,从足迹来看,不是健身很均匀的壮汉,更偏向于有啤酒肚的类型。男性,本案案发时,应该是27岁左右。”
柳景辉道:“本案比李慧敏案早一年多,也就是说,凶手44岁左右。浮动大一点,42岁到46岁之间?”
“差不多。”江远说过,再道:“等案件相关的证物送过来,我可以再扫一遍有没有指纹,不过,看现场的血迹,凶手很可能戴了手套,希望不大。”
“有多少算多少,我们已经是比开案的时候,进步许多了。当然,这个案子一定要细嚼慢咽的吞下来,虽然也是十六七年前的积案了,但如果能通过这个案子找到凶手,或者再找到部分证据,都是赚了!”徐泰宁的心态非常好,说着还自己笑了出来。
江远和柳景辉也露出微笑,串并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笑容未过,王传星又拿着手机,递给了江远,用口型道:“谷旗市局高长江。”
江远向旁边人点点头,拿起手机:“高局!”
高长江的声音高高的:“江主任,幸不辱命啊,我们找到一起案子,跟你们的案子,还颇多相似之处!”
“太好了,我先放免提?”江远问了一句,得到同意后,立即挂了免提,道:“高局,麻烦您说下具体的案情。”
高长江:“好的,是起入室抢劫杀人案,凶手捆绑了死者,洗劫了住所后,杀人焚尸了。现场因为救火的缘故,被破坏了很多,以至于案件最后也未能侦破。但是,我们搜检案件的同事认为,本案的作案手法和你们要的案件有相似之处,尤其是死者双手被绑,再用匕首刺入心脏的做法,较为有辨识度……”
江远想到刚刚接到的电话,不由道:“也就是说,这起案件的凶手,是以准确刺入心脏的方式,完成杀人的?”
“对,我们的法医说,是贴着肋骨进去的,挺准确的,而且没有划伤骨头,应该是摸着死者的胸口入刀戳进去的。”高长江因为是面对江远说话,特意加了一句:“据说是挺不容易的。”
“是不容易。”江远赞同,紧接着问:“这个案子具体是什么时间的?”
比起人体的其他部位,心脏前面的肋骨的防护能力已经是顶级了,一截肋骨与一截肋骨之间的缝隙很小,别说竖着戳进来了,横着戳的时候,刀刃一端翘起来的幅度太大,都有可能戳到肋骨上。
所以,谷旗市局拿出来的这个案子,凶手操作的难度是有所提高的。江远询问具体时间,也是在做验证。
柳景辉和徐泰宁也想到了同一个问题,静静盯着电话机。
电话对面的高长江捂着话筒问了几句,再道:“我确认了一下,比你们的李慧敏案要早不到一年时间吧,差不多16年前?这个案子,我们调查的资料不少,关键是有一名目击证人,当日看到一名陌生人从楼道出来,很快楼里就起火了……可惜一直没找到人……”
第1352章 进展
谷旗市局送来的案件相关资料,有足足四个箱子,看得出来,是真的做了相当的工作。
但是,凶手的纵火行为确实是大大增加了破案的难度,尤其是在当年,周围邻居自发形成的救火队,虽然成功的扑灭了大火,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证据的损失。
对于一起16年前的案件来说,没有监控的情况下,又失去了现场证据,想要破案的难度是极大的。
不过,也是因为现场有许多邻居在场,犯罪嫌疑人有被目击,并且,最终做出了素描图。
“凶手身材高大,微胖,男性,看着比较年轻,眼神很凶狠,皮肤较黑,短发……”徐泰宁读着卷宗里的描述,轻笑了一声:“跟江远的判断是符合的。不过,谷旗市局最后也没找到人。”
“应该是流窜作案。凶手很可能一次作案后就跑了,这应该是他躲过历次侦查的主要原因。”柳景辉看完谷旗市局和梅洋市局的两起案件的相关信息,推理能力逐渐上线。
徐泰宁是只要确定性答案的人,遂道:“现在就说流窜作案,还有待证明吧。就这个案子的情况来看,他的习惯是作案后纵火,那么,相关的纵火案件,其实都有嫌疑。另外,谷旗和梅洋的案子,都是入室抢劫杀人,那有没有可能,入室时无人的一些盗窃案也是他犯的,总不能专挑有人的房子盗窃吧。”
“他可能没有开锁类的能力。”柳景辉回答的却很肯定:“梅洋的案子不是很确定,谷阳的案子,受害人在家经常是开着门纳凉的,因为住的是单位自建的楼。抢劫出租车其实也差不多,凶手选择的都是不需要技巧,对武力要求比较高的项目。”
徐泰宁缓缓点头:“身高体壮,喜欢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也符合出租车抢劫案嫌疑人的典型特征。他们如果有入室盗窃的犯罪技巧,也不至于要搞出租车。”柳景辉说的是一个很残酷的真相,就算是犯罪,有犯罪技术的人也以更低的风险获得更高的收益。
“所以凶手先是寻找一些便利机会,进入人家暴力犯罪,那也没必要开始就杀人吧。”徐泰宁接着问问题。
柳景辉“嗯”的一声:“你要问我,凶手是怎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是犯罪侧写类的玩意,我能回答的就是,在凶手开始杀人以后,他是有意识的选择了流窜作案的,否则,以15年以前,甚至更久以前的交通条件来说,跨市区的流窜容易,跨省的流窜,而且是全国性的流窜?不是有意识的行为的话,不太容易解释。”
柳景辉设身处地的为凶手考虑,道:“他每次做完案,首先就是一个逃亡的身份,其次还要销赃,能忍住不连续犯案一次性销赃,而是先流窜,算是有点脑子的。到了李慧敏案,都可以视为再一次的犯罪升级了,他是面对两名受害者,还是胁迫受害人驱车千里,这个过程,很难把握。当然……他也可能是有团伙。出租车劫杀案经常是有团伙的。
某种类型的典型特征,往往是有其内在成因在里面的,就好像远嫖近赌一样,抢劫出租车也最好是团队合作的模式,不仅仅是因为当年的出租车司机被抢多了,容易藏着武器反击,主要是为了震慑司机,多人抢劫容易使其放弃反抗,也降低抢劫人员的成本。
“流窜作案在当年确实是个好主意。团伙的问题也要考虑。”对徐泰宁来说,流窜作案也是非常麻烦的。事实上,对任何一名警察来说,流窜作案都是比较难以处理的案件,侦破经常凭运气和审讯。
话说到这里,两人不约而同的看向江远。
江远适时抬头,他刚刚一直在pad上扫照片,此时让王传星将标记的几张照片放出来,道:“我刚刚看了下另外几起评价c的案件,其中一起找到的足迹,符合嫌疑人特征,能够认证同一。”
“我看看。哪一起?”徐泰宁立即问。
“立元市的案子。”江远让王传星去打印资料,同步说明道:“也是杀人焚尸,但是在野外,用的汽油,尸体焚烧的很厉害,现场没有车辆,但有足迹给烤硬了留下来了。”
“李慧敏案也是野外。”柳景辉补充了一句,再微微皱眉,道:“这个凶手,当年应该是在做尝试。”
“研究杀人吗?”徐泰宁问。
“差不多意思吧。有的凶手是喜欢用一成不变的杀人方式,有的人就喜欢试验。”
“试验也是有风险的。”徐泰宁也不等打印了,让人拿了pad,也开始在上面翻。
一时间,现场都是翻阅页面的声音,或者pad,或者纸质文件。
“巴江焚尸案,就是那起b级相似度的案子,我认为在侦查阶段,也可以暂时判定为是同一系列案中的一起。”柳景辉此时发言,接着就开始说一些字里行间的细碎的信息,以推理凶手相同。
江远和徐泰宁听了一会,都表示认可,于是,李慧敏案升级为系列案,涉及地点分别是梅洋、谷旗、立元、宁台和巴江,总计五起案件。
五起案件都是命案,但除了宁台县的案子,其他四起案件都没有焚车。不过,谷旗和梅洋的案子是入室,立元和巴江的案子都是野外焚尸,虽然不确定交通工具是什么,但劫车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徐泰宁于是一边安排人手正常跟进这几起案件,一边又派人去立元和巴江,调查相应时间内的失车案。
与此同时,徐泰宁又将凶手身高1.8米,180斤,现年42岁到46岁的信息通知了出去。这条信息得到了多重验证,到现在,就又是一条线索了,与十几年前的命案积案、入室盗窃和劫车类的案件比对,说不定又能发现新的线索。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除非人多。
徐泰宁这边一条命令,放到任何一个市县,起码需要好几个人排查,重视的有余力有想法的说不定要派出十几个人搜故纸堆,粗粗一算,这就是上百名警力的投入。
换成普通的专案组,总共二十多三十名警员,就算有这样的线索,最多一个县市派两个人去跟进,还得求爷爷告奶奶的请对方配合,最好再借一两个人陪同,即使如此,没日没夜的刨,除非全员出动,否则,几十个县市跑几个月是很正常的。
有的专案组,追这么两条线索就算是到头了,追上了继续,追不上就差不多该结束了。
但对徐泰宁来说,这不过是万里征程中的一段罢了,他还多方征集足迹线索,以求江远能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还专门派人重捋时间线,研究凶手的逃亡路径。
最重要的是,徐泰宁直接重启了梅洋、谷旗、立元和巴江的四起命案。
立元和巴江的两起案件都是野外焚尸案,主要的线索就是尸体,当地调查的也比较深入,但它们没有相应的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梅洋和谷旗的两起案件都是入室抢劫杀人,着重调查了销赃的情况,还利用了特情等消息,但如果考虑到这四起案件其实是系列案的一部分的话,很容易想到,凶手不仅会采取异地销赃的方式,还可能跨省销赃。
这在当年的环境下,调查起来就太困难了。
但对徐泰宁来说,这些都是新线索。
专案组像是一辆重型盾构机,在茫茫大山的致密山体中穿行,看似势不可挡,哪里都能去得,实际上非得经过周密的计划,精致的设计,才能达成目的。而它内部飞快转动的无数齿轮,最终表现在外的,只是每小时几米的程度罢了。
线索飞快的集聚,再被徐泰宁重新派发出去,再重新集聚……
几天后。
江远早起来上班,就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安湾市局的门口。
“江主任。”魏振国看到江远,不等他开口,连忙道:“我知道我不适合参与专案组的行动,但我也希望专案组不需要避讳我。我在跟前租了房子住,专案组有什么需要询问的,我随时可以提供。”
说完,魏振国也不等江远的回答,转身就走。
第1353章 侦查的大厦
魏振国是快退休了,干脆请了个长假,来了安湾市,守着专案组。
柳景辉轻巧的顺着话题,思考着道:“四起c级的案子,都有哪里?”
“其中3起都是平洲的,有事前焚尸的,也有事后焚尸的。另外一起是咱们长阳市的,是在野外烧出来的尸体,不确定尸体的身份,烧的很厉害了,评价是c-。”王传星道。
“犯罪现场都确定了是吗?”柳景辉说着来到了办公桌前,道:“传星总结的好,3起平洲的,一起山南的,这就很有意思了……算上李慧敏案,目前认为疑似的几起案件,都集中在平洲和山南……”
“凶手是两地跑?”黄强民听说几个人来了,抹了把脸就过来,也是黑眼圈深重的问:“如果就是两地的话,咱们的渔网就拉的太大了。”
徐泰宁对此太有经验了,非常笃定的瞥了黄强民一眼,道:“别急,其他地方投入的资源不可能跟山南和平洲比,所以是山南和平洲先出结果。所以说,资源决定一切,你要大量的投入资源,才会有大量的产出。”
黄强民笑了一下,根本没接徐泰宁的茬。不是他不相信资源论,放在别的地方,他比徐泰宁还资源论。
再者,黄强民跟徐泰宁接触的次数多了,知道辩论是赢不了徐泰宁的,因为他敢拿任何决策跟人打赌。
倒不是他的正确率高,而是他早就赌上了全部,所以任何形式的加注,对他来说都是没成本的。
徐泰宁的工作,注定他只能赢,甚至要赢的漂亮。此时的他,就像是一名冠军球队的教练,胜利对他稀松平常,持续的胜利只是他的日常,失败则会让他身败名裂。
“我追一下进度。”徐泰宁并不去看具体的资料,只是拿起手机追人。
江远拿起新来的几起c级案件的现有证物阅看。
正在送过来的证物都是实物,照片则是基本齐全的。
按照徐泰宁的分级,比起b级案件的相似度,这些c级案件其实主要是目标选择和焚尸比较接近于李慧敏案的,要说作案模式雷同,那还有的讲。
不过,跟徐泰宁一样,江远也不是很着急。既然都已经用上大网了,那也就别急着捕捞了,他继续看先来的卷宗,不急不缓的像是名空军出身的钓鱼佬,如今万事俱备,缺的不是技术或努力,缺的是渔业资源!
近黄昏,绿萝微卷。
江远的手机“嗡嗡”的响了起来。
梅洋市局的张定辉的笑声先来:“哈哈哈哈,总算让我逮到打你电话的时候了。你不会刚刚下班,正在吃饭吧,哈哈哈哈……”
江远只觉得幼稚,回道:“还是我的正常工作时间,张局您平时睡的好吗?还会夜惊吗?”
“你小子,哈哈哈哈……”张定辉被逗笑了,以至于手底下的小年轻都看呆了,刚入职的两名民警不禁对看一眼,感觉自己好像抓到了官场的脉络。
“是有发现吗?”江远问。
“对,我们有个案子,入室后的纵火案,但是没烧起来,只烧了窗帘,但受害人确实是双手被绑的状态,绑法也符合,我让人送资料给你?”张定辉说起正事来,立即吸引了江远的注意力。
“太好了,麻烦您了。”江远也不觉得张定辉幼稚了,就这份首先交卷的能力,怎么也得是位老顽童。
“客气什么,我再让人先发案件的基本信息给你,发个短信再发个微信哈……”张定辉贵为局长,经常被人伺候,也很知道怎么让人舒服,就看想不想了。
江远欣喜的应下来,稍等片刻,立即就收到了信息,再打开来,就见案件的档案号等索引信息。
招手呼唤了王传星过来,很快,大量的图片就涌了出来。
江远首先翻阅了受害者被捆绑的腕部照片,接着又看了受害者的尸检报告,答案呼之欲出。
“找到了吗?”收到消息的柳景辉和徐泰宁都找了过来。
“有可能。”江远顿了顿,看向徐泰宁,道:“a级。捆绑的手法基本一致,选择的绳索也是类同的细小型的,长度看着也差不多。杀人手段方面,虽然不是从心脏插入的,但也是刺入胸前的做法,总计用了三刀,目的还是将受害人彻底杀死。”
“这是更早的凶杀案?”柳景辉瞬间明白过来,且代之以兴奋。
徐泰宁则是沉声道:“连环杀手。”
凶手是连环杀手的概率本就很高,但是,现在才相对确定这一点,对于徐泰宁来说,搜查模式也会有所变化。
“能看到什么?”柳景辉追问。从他的角度来看,连环杀手的调查重点就是前期和初期的案子。对于这种淘汰率畸高的职业来说,精益求精是常态,糙汉反而是少数。
江远快速的翻阅着照片,看了许久,道:“凶手只有一个人,身高1.8米左右,体重180斤左右,从足迹来看,不是健身很均匀的壮汉,更偏向于有啤酒肚的类型。男性,本案案发时,应该是27岁左右。”
柳景辉道:“本案比李慧敏案早一年多,也就是说,凶手44岁左右。浮动大一点,42岁到46岁之间?”
“差不多。”江远说过,再道:“等案件相关的证物送过来,我可以再扫一遍有没有指纹,不过,看现场的血迹,凶手很可能戴了手套,希望不大。”
“有多少算多少,我们已经是比开案的时候,进步许多了。当然,这个案子一定要细嚼慢咽的吞下来,虽然也是十六七年前的积案了,但如果能通过这个案子找到凶手,或者再找到部分证据,都是赚了!”徐泰宁的心态非常好,说着还自己笑了出来。
江远和柳景辉也露出微笑,串并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笑容未过,王传星又拿着手机,递给了江远,用口型道:“谷旗市局高长江。”
江远向旁边人点点头,拿起手机:“高局!”
高长江的声音高高的:“江主任,幸不辱命啊,我们找到一起案子,跟你们的案子,还颇多相似之处!”
“太好了,我先放免提?”江远问了一句,得到同意后,立即挂了免提,道:“高局,麻烦您说下具体的案情。”
高长江:“好的,是起入室抢劫杀人案,凶手捆绑了死者,洗劫了住所后,杀人焚尸了。现场因为救火的缘故,被破坏了很多,以至于案件最后也未能侦破。但是,我们搜检案件的同事认为,本案的作案手法和你们要的案件有相似之处,尤其是死者双手被绑,再用匕首刺入心脏的做法,较为有辨识度……”
江远想到刚刚接到的电话,不由道:“也就是说,这起案件的凶手,是以准确刺入心脏的方式,完成杀人的?”
“对,我们的法医说,是贴着肋骨进去的,挺准确的,而且没有划伤骨头,应该是摸着死者的胸口入刀戳进去的。”高长江因为是面对江远说话,特意加了一句:“据说是挺不容易的。”
“是不容易。”江远赞同,紧接着问:“这个案子具体是什么时间的?”
比起人体的其他部位,心脏前面的肋骨的防护能力已经是顶级了,一截肋骨与一截肋骨之间的缝隙很小,别说竖着戳进来了,横着戳的时候,刀刃一端翘起来的幅度太大,都有可能戳到肋骨上。
所以,谷旗市局拿出来的这个案子,凶手操作的难度是有所提高的。江远询问具体时间,也是在做验证。
柳景辉和徐泰宁也想到了同一个问题,静静盯着电话机。
电话对面的高长江捂着话筒问了几句,再道:“我确认了一下,比你们的李慧敏案要早不到一年时间吧,差不多16年前?这个案子,我们调查的资料不少,关键是有一名目击证人,当日看到一名陌生人从楼道出来,很快楼里就起火了……可惜一直没找到人……”
第1352章 进展
谷旗市局送来的案件相关资料,有足足四个箱子,看得出来,是真的做了相当的工作。
但是,凶手的纵火行为确实是大大增加了破案的难度,尤其是在当年,周围邻居自发形成的救火队,虽然成功的扑灭了大火,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证据的损失。
对于一起16年前的案件来说,没有监控的情况下,又失去了现场证据,想要破案的难度是极大的。
不过,也是因为现场有许多邻居在场,犯罪嫌疑人有被目击,并且,最终做出了素描图。
“凶手身材高大,微胖,男性,看着比较年轻,眼神很凶狠,皮肤较黑,短发……”徐泰宁读着卷宗里的描述,轻笑了一声:“跟江远的判断是符合的。不过,谷旗市局最后也没找到人。”
“应该是流窜作案。凶手很可能一次作案后就跑了,这应该是他躲过历次侦查的主要原因。”柳景辉看完谷旗市局和梅洋市局的两起案件的相关信息,推理能力逐渐上线。
徐泰宁是只要确定性答案的人,遂道:“现在就说流窜作案,还有待证明吧。就这个案子的情况来看,他的习惯是作案后纵火,那么,相关的纵火案件,其实都有嫌疑。另外,谷旗和梅洋的案子,都是入室抢劫杀人,那有没有可能,入室时无人的一些盗窃案也是他犯的,总不能专挑有人的房子盗窃吧。”
“他可能没有开锁类的能力。”柳景辉回答的却很肯定:“梅洋的案子不是很确定,谷阳的案子,受害人在家经常是开着门纳凉的,因为住的是单位自建的楼。抢劫出租车其实也差不多,凶手选择的都是不需要技巧,对武力要求比较高的项目。”
徐泰宁缓缓点头:“身高体壮,喜欢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也符合出租车抢劫案嫌疑人的典型特征。他们如果有入室盗窃的犯罪技巧,也不至于要搞出租车。”柳景辉说的是一个很残酷的真相,就算是犯罪,有犯罪技术的人也以更低的风险获得更高的收益。
“所以凶手先是寻找一些便利机会,进入人家暴力犯罪,那也没必要开始就杀人吧。”徐泰宁接着问问题。
柳景辉“嗯”的一声:“你要问我,凶手是怎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是犯罪侧写类的玩意,我能回答的就是,在凶手开始杀人以后,他是有意识的选择了流窜作案的,否则,以15年以前,甚至更久以前的交通条件来说,跨市区的流窜容易,跨省的流窜,而且是全国性的流窜?不是有意识的行为的话,不太容易解释。”
柳景辉设身处地的为凶手考虑,道:“他每次做完案,首先就是一个逃亡的身份,其次还要销赃,能忍住不连续犯案一次性销赃,而是先流窜,算是有点脑子的。到了李慧敏案,都可以视为再一次的犯罪升级了,他是面对两名受害者,还是胁迫受害人驱车千里,这个过程,很难把握。当然……他也可能是有团伙。出租车劫杀案经常是有团伙的。
某种类型的典型特征,往往是有其内在成因在里面的,就好像远嫖近赌一样,抢劫出租车也最好是团队合作的模式,不仅仅是因为当年的出租车司机被抢多了,容易藏着武器反击,主要是为了震慑司机,多人抢劫容易使其放弃反抗,也降低抢劫人员的成本。
“流窜作案在当年确实是个好主意。团伙的问题也要考虑。”对徐泰宁来说,流窜作案也是非常麻烦的。事实上,对任何一名警察来说,流窜作案都是比较难以处理的案件,侦破经常凭运气和审讯。
话说到这里,两人不约而同的看向江远。
江远适时抬头,他刚刚一直在pad上扫照片,此时让王传星将标记的几张照片放出来,道:“我刚刚看了下另外几起评价c的案件,其中一起找到的足迹,符合嫌疑人特征,能够认证同一。”
“我看看。哪一起?”徐泰宁立即问。
“立元市的案子。”江远让王传星去打印资料,同步说明道:“也是杀人焚尸,但是在野外,用的汽油,尸体焚烧的很厉害,现场没有车辆,但有足迹给烤硬了留下来了。”
“李慧敏案也是野外。”柳景辉补充了一句,再微微皱眉,道:“这个凶手,当年应该是在做尝试。”
“研究杀人吗?”徐泰宁问。
“差不多意思吧。有的凶手是喜欢用一成不变的杀人方式,有的人就喜欢试验。”
“试验也是有风险的。”徐泰宁也不等打印了,让人拿了pad,也开始在上面翻。
一时间,现场都是翻阅页面的声音,或者pad,或者纸质文件。
“巴江焚尸案,就是那起b级相似度的案子,我认为在侦查阶段,也可以暂时判定为是同一系列案中的一起。”柳景辉此时发言,接着就开始说一些字里行间的细碎的信息,以推理凶手相同。
江远和徐泰宁听了一会,都表示认可,于是,李慧敏案升级为系列案,涉及地点分别是梅洋、谷旗、立元、宁台和巴江,总计五起案件。
五起案件都是命案,但除了宁台县的案子,其他四起案件都没有焚车。不过,谷旗和梅洋的案子是入室,立元和巴江的案子都是野外焚尸,虽然不确定交通工具是什么,但劫车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徐泰宁于是一边安排人手正常跟进这几起案件,一边又派人去立元和巴江,调查相应时间内的失车案。
与此同时,徐泰宁又将凶手身高1.8米,180斤,现年42岁到46岁的信息通知了出去。这条信息得到了多重验证,到现在,就又是一条线索了,与十几年前的命案积案、入室盗窃和劫车类的案件比对,说不定又能发现新的线索。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除非人多。
徐泰宁这边一条命令,放到任何一个市县,起码需要好几个人排查,重视的有余力有想法的说不定要派出十几个人搜故纸堆,粗粗一算,这就是上百名警力的投入。
换成普通的专案组,总共二十多三十名警员,就算有这样的线索,最多一个县市派两个人去跟进,还得求爷爷告奶奶的请对方配合,最好再借一两个人陪同,即使如此,没日没夜的刨,除非全员出动,否则,几十个县市跑几个月是很正常的。
有的专案组,追这么两条线索就算是到头了,追上了继续,追不上就差不多该结束了。
但对徐泰宁来说,这不过是万里征程中的一段罢了,他还多方征集足迹线索,以求江远能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还专门派人重捋时间线,研究凶手的逃亡路径。
最重要的是,徐泰宁直接重启了梅洋、谷旗、立元和巴江的四起命案。
立元和巴江的两起案件都是野外焚尸案,主要的线索就是尸体,当地调查的也比较深入,但它们没有相应的嫌疑人的身份信息,梅洋和谷旗的两起案件都是入室抢劫杀人,着重调查了销赃的情况,还利用了特情等消息,但如果考虑到这四起案件其实是系列案的一部分的话,很容易想到,凶手不仅会采取异地销赃的方式,还可能跨省销赃。
这在当年的环境下,调查起来就太困难了。
但对徐泰宁来说,这些都是新线索。
专案组像是一辆重型盾构机,在茫茫大山的致密山体中穿行,看似势不可挡,哪里都能去得,实际上非得经过周密的计划,精致的设计,才能达成目的。而它内部飞快转动的无数齿轮,最终表现在外的,只是每小时几米的程度罢了。
线索飞快的集聚,再被徐泰宁重新派发出去,再重新集聚……
几天后。
江远早起来上班,就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安湾市局的门口。
“江主任。”魏振国看到江远,不等他开口,连忙道:“我知道我不适合参与专案组的行动,但我也希望专案组不需要避讳我。我在跟前租了房子住,专案组有什么需要询问的,我随时可以提供。”
说完,魏振国也不等江远的回答,转身就走。
第1353章 侦查的大厦
魏振国是快退休了,干脆请了个长假,来了安湾市,守着专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