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匠的俏夫郎 第137节
“发疯了发疯了快躲开!”
“快快快!拉开那人啊!”
“快去喊衙役!”
巡街衙役正好来到这条街,见状赶忙冲上前制止,发狂的马儿有五匹,衙役人手不足,还是街上的人一起上前拉扯才将这几匹马拉停。
“木儿!阿爹!”前方传来声音,是赵炎,“玲儿湛儿!”
青木儿闻声急忙回道:“我们在这里!”
赵炎和赵有德听到声音跑过来,见他们四人毫发无伤,松了一口气。
“怎么回事儿啊?”青木儿问:“这些马儿哪里来的?”
“隔壁马车行的马,刚刚他们把马牵出来放在外边,不知为什么这些马突然焦躁起来,有几匹往街市上冲。”赵炎道。
青木儿皱起眉看向那些马,马儿被拉停的时候,四个蹄子还在不停踢,似乎是马腿不适。
“先回吧,这边乱糟糟的,太危险了。”赵有德说。
“走走,先回家去。”周竹说。
回到铺子,青木儿看到旁边马车行门前还有几匹,亦是一样在不停踢马腿,只是不像那五匹一般焦躁。
他看了几眼就没看了,左右这事儿和他们无关。
晚饭是周竹操持,青木儿在一旁打下手,玲儿湛儿洗完了菜就被青木儿叫去柜台玩了。
灶房窄,用不到这么多人忙活儿,再说俩孩子难得出来玩,哪能整日围在院子干活儿?
他们乖乖坐在柜台后面,翻看哥夫郎买回的故事书。
因着马匹发狂,街市上着实热闹了好一阵儿,不用出铺子都能听到外面的吵嚷,全都在指责马车行不看好自家的马,纷纷说着要上门算账。
二万在外边打听了一圈,吃饭时和其他人说:“不少人受伤,都在找马车行赔钱,还有摊子的货物损失,所有商贩都挤在外边呢,全部算下来要赔的钱肯定不少。”
“那马为啥发狂?”赵有德问。
“听说是马蹄铁没做好,上边有尖刺,巡街的衙役当场查的。”二万说。
钱照一听,忽地想到之前的事儿,“他们的马铁蹄不会是于记做的吧?弄些烂铁上去,那马不发狂才怪呢!”
“他们和于记这般好,定不会找别家做。”青木儿说。
“马蹄铁耗损大,每隔一个半月就得修缮一次,是个不小的活儿。”赵炎说:“若是用些不太好的铁矿,修缮的次数会更多,自然挣得也更多。”
周竹皱起眉,“这于记挣钱也太不讲良心了。”
于记讲良心的话,不会连要好的马车行都一起坑,现下于记被查封,于家的人都在牢里等候判决,这笔钱马车行还不一定能找到于记算,要是让他们自己咽下,只怕是伤筋动骨了。
“不管他们,玲儿湛儿快尝尝兔肉。”青木儿笑道:“阿爹炒得特别嫩!”
“好。”湛儿夹了一小块进碗里,玲儿吃完嘴里的,也夹了一块。
细嫩的兔肉用喷香的调料焖过,酱汁入味,肉质鲜嫩,吃了一块儿又是一块儿,香得舌头都收不回去。
赵有德和钱照二万一起喝小酒,烧辣的酒下肚,再来一块儿卤耳朵卤大肠,堪称人间美味。
赵炎不好喝酒,但也倒了一杯,时不时喝一口。
青木儿凑过去,小声问:“这酒什么味道?”
赵炎偏过头笑道:“要不要试试?”
青木儿抿了抿唇,悄声说:“我试试,一点点。”
“好。”赵炎刚要给他倒,青木儿便说:“不用,我就吃一小口。”说完拿起赵炎的酒杯,灌下半杯。
青木儿喝酒可不生疏,再辣的酒他都喝过,这一壶辣味重,但是回味清甜,好酒!
“如何?”赵炎低声问他。
“好喝,再给我来一点。”青木儿咬着下唇笑了一下。
“好。”赵炎把酒杯满上,给小夫郎又来了一杯,“别喝太急。”
青木儿瞥了他一眼,哼道:“我可不会醉。”
赵炎知道小夫郎酒量好,喝一壶都不会醉,“喜欢喝的话,下回再买。”
“好!”青木儿笑回。
第126章 结果
秋收过去, 林间红叶黄叶渐渐变多,枯黄的秸秆一收,各家各户种起了油菜花。
赵家也不例外, 四亩地的油菜花种下, 冬日的脚步踏着油菜小苗悄然而至。
傲然生长的绿苗一片连着一片, 从山这头跨到山那头, 从吉山村一路铺到了凤平县。
县里街市人声鼎沸, 红布头红绸带红纸红灯笼,挂满了整条街巷, 年味逐渐浓郁。
每家铺子都想赶在年关前多接点活儿, 多挣点钱,过个好年。
赵记铁匠铺的二万也不例外, 平日里他吆喝尽心尽力, 现下更是拼命,年前多接些订单,他也能拿多点儿红利钱。
直到腊月初九那日, 他早早侯在铺子里, 等着东家发钱, 一起的还有钱照钱师傅。
青木儿从小院进来, 见二人一脸期待地望着他,忍不住笑了笑,“从明天起铺子休沐回家过年,从腊月初十到年十六,年十七那日正式上工,可别忘了。”
二万登时扬起笑:“放心吧赵小夫郎,绝不会忘!”
“十六就回到了,定不会误工!”钱照笑说。
“好。”青木儿笑了一下, 走到柜台后面,拿出两个红色的钱袋,放到柜台上,“那就发工钱吧,今年好好回家过年!”
“好!多谢赵小夫郎赵师傅!”二万喜气洋洋地走过去。
钱照紧随其后,扬声道:“多谢赵小夫郎赵师傅!”
“这是二万你的。”青木儿给了一个二万,另一个给钱照:“这是钱师傅的,今年辛苦二位了。”
“赵小夫郎甭客气,这都是应该的!”
二万喜滋滋地捧起钱袋子,当着东家的面儿,他没好意思捏钱袋,想着今夜下工回去再仔细看。
钱照亦是如此,拿过钱袋便放入怀中。
“二万,你明日可要跟我们同行回三凤镇?”赵炎问。
二万笑着摇了摇头:“县里有与我同乡的朋友,我同他约好了一道回,就不麻烦赵师傅赵小夫郎了。”
“行。”赵炎说:“回去路上小心。”
年前最后一日上工,二人也没有懈怠,平日该是如此,今日亦是如此,甚至因为街巷热闹,吆喝得更是卖力。
到了夜里,二万悄悄打开钱袋,数了数红利钱,竟有一两银子!加上每月一两的工钱,那就是二两!
他在三凤镇铁匠铺干伙计这么多年,拿过最多的才三钱,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一两!
另一头的钱照也在数银子,他把银子倒出来,三两二钱的银子掉落在床铺上,当即愣住了。
他原以为能有五钱红利钱就满足了,没想到竟有一两二钱!有了这些钱,他就能给家里媳妇孩子买新的冬衣,买多多的肉。
今年当真能过个好年了!
初十一早,赵炎来回检查了三遍铺子,确保铺子里没有一点火星,火炉的炭灰除干净,铁器放置整齐,才关上小木门上了锁。
“账簿和铁印装好了?”青木儿正收拾行李,清点了一下要带回家的东西。
赵炎翻找了一下,拿出一个小包袱,说:“都放在这儿了。”
“好。”没遗漏东西,青木儿拍了拍手,这时院门外传来马蹄声,他扬起眉笑道:“子玉来了!”
腊月初八那天,青木儿熬了腊八粥叫子玉过来吃,顺道问问他要不要一起回吉山村过年,也有个伴儿,要不一个人过年多冷清啊。
子玉一开始是拒绝的,他一个人过年也挺好,反正总要习惯独自一人的日子,总不能年年都去青木儿家过年吧?这多讨人嫌。
但扛不住青木儿来来回回念叨,勉勉强强应下,又勉为其难地期待了一下。
总之,子玉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难得没有跟青木儿呛声。
所有行李搬上马车,赵炎把小院锁好,转身跳上车辕,“师傅,可以了,走吧。”
“好嘞!您几位坐好了!”车夫扬鞭一甩,马蹄踢踏,车轮滚动。
车轮朝前,日子也随之滚动。
腊月二九那日,赵炎从镇上牵了头野鹿回来,野鹿小腿有箭伤,好在捕猎的猎户手上功夫好,伤不重,养一个晚上没问题。
年三十那日,周竹烧了几锅水,赵有德和赵炎一起在院子里宰杀野鹿。
野鹿稀罕,寻常人家吃不着,有些小钱的想尝尝,也只会去肉铺买个一两斤试试味儿,就赵家这般买一头回来宰杀的,那真是少之又少。
难得的热闹,村里人怎能放过?
牵回来那日就问准了赵炎什么时候杀,一听年三十当天,就想着过来看看。
村里杀猪都没围过这么多人,挤得小院差点站不下。
上一回围了这么多人,还是何清拿着婚书来赵家揭穿假夫郎的时候,想至此,他们转头看了看赵家小夫郎。
假夫郎又如何,小倌儿又如何,能挣钱才是真本事。
恰逢过年,簪花生意最是红火,去镇上看到田雨摆的簪花摊子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就知道这生意是真的好。
羡慕是羡慕不来的,只叹自己没那么好的手艺。
杀鹿不像杀猪那般动静大,赵炎和赵有德对宰杀这般大的活物没经验,还叫了大顺过来帮忙。
大顺杀猪是把好手,宰鹿也不在话下,有他在,这一头鹿没花多少时间便杀完了。
村里人一看热闹散去,不久也回家杀鸡杀鸭,鹿他们没有,杀只鸡总能舍得吧?再不济去大顺家买条猪肉,也能沾个荤腥。
老赵家便是来张大顺家买了条猪肉,回去路上碰上张大顺,张大顺手里拎着一块肉,脸上笑呵呵。
“大顺啊,咋这么乐?”赵家阿爷问了一句。
张大顺笑得更欢了:“去阿炎家杀鹿,他送了我一块,哎,这么一块鹿肉得两斤呢,阿炎大方,没要我花钱,这不,我得回家拿块漂亮的大五花送过去。”
赵家阿爷闻言,脑袋猛地后仰,一口气差点上不来,他“啪”的一下关了门。
“快快快!拉开那人啊!”
“快去喊衙役!”
巡街衙役正好来到这条街,见状赶忙冲上前制止,发狂的马儿有五匹,衙役人手不足,还是街上的人一起上前拉扯才将这几匹马拉停。
“木儿!阿爹!”前方传来声音,是赵炎,“玲儿湛儿!”
青木儿闻声急忙回道:“我们在这里!”
赵炎和赵有德听到声音跑过来,见他们四人毫发无伤,松了一口气。
“怎么回事儿啊?”青木儿问:“这些马儿哪里来的?”
“隔壁马车行的马,刚刚他们把马牵出来放在外边,不知为什么这些马突然焦躁起来,有几匹往街市上冲。”赵炎道。
青木儿皱起眉看向那些马,马儿被拉停的时候,四个蹄子还在不停踢,似乎是马腿不适。
“先回吧,这边乱糟糟的,太危险了。”赵有德说。
“走走,先回家去。”周竹说。
回到铺子,青木儿看到旁边马车行门前还有几匹,亦是一样在不停踢马腿,只是不像那五匹一般焦躁。
他看了几眼就没看了,左右这事儿和他们无关。
晚饭是周竹操持,青木儿在一旁打下手,玲儿湛儿洗完了菜就被青木儿叫去柜台玩了。
灶房窄,用不到这么多人忙活儿,再说俩孩子难得出来玩,哪能整日围在院子干活儿?
他们乖乖坐在柜台后面,翻看哥夫郎买回的故事书。
因着马匹发狂,街市上着实热闹了好一阵儿,不用出铺子都能听到外面的吵嚷,全都在指责马车行不看好自家的马,纷纷说着要上门算账。
二万在外边打听了一圈,吃饭时和其他人说:“不少人受伤,都在找马车行赔钱,还有摊子的货物损失,所有商贩都挤在外边呢,全部算下来要赔的钱肯定不少。”
“那马为啥发狂?”赵有德问。
“听说是马蹄铁没做好,上边有尖刺,巡街的衙役当场查的。”二万说。
钱照一听,忽地想到之前的事儿,“他们的马铁蹄不会是于记做的吧?弄些烂铁上去,那马不发狂才怪呢!”
“他们和于记这般好,定不会找别家做。”青木儿说。
“马蹄铁耗损大,每隔一个半月就得修缮一次,是个不小的活儿。”赵炎说:“若是用些不太好的铁矿,修缮的次数会更多,自然挣得也更多。”
周竹皱起眉,“这于记挣钱也太不讲良心了。”
于记讲良心的话,不会连要好的马车行都一起坑,现下于记被查封,于家的人都在牢里等候判决,这笔钱马车行还不一定能找到于记算,要是让他们自己咽下,只怕是伤筋动骨了。
“不管他们,玲儿湛儿快尝尝兔肉。”青木儿笑道:“阿爹炒得特别嫩!”
“好。”湛儿夹了一小块进碗里,玲儿吃完嘴里的,也夹了一块。
细嫩的兔肉用喷香的调料焖过,酱汁入味,肉质鲜嫩,吃了一块儿又是一块儿,香得舌头都收不回去。
赵有德和钱照二万一起喝小酒,烧辣的酒下肚,再来一块儿卤耳朵卤大肠,堪称人间美味。
赵炎不好喝酒,但也倒了一杯,时不时喝一口。
青木儿凑过去,小声问:“这酒什么味道?”
赵炎偏过头笑道:“要不要试试?”
青木儿抿了抿唇,悄声说:“我试试,一点点。”
“好。”赵炎刚要给他倒,青木儿便说:“不用,我就吃一小口。”说完拿起赵炎的酒杯,灌下半杯。
青木儿喝酒可不生疏,再辣的酒他都喝过,这一壶辣味重,但是回味清甜,好酒!
“如何?”赵炎低声问他。
“好喝,再给我来一点。”青木儿咬着下唇笑了一下。
“好。”赵炎把酒杯满上,给小夫郎又来了一杯,“别喝太急。”
青木儿瞥了他一眼,哼道:“我可不会醉。”
赵炎知道小夫郎酒量好,喝一壶都不会醉,“喜欢喝的话,下回再买。”
“好!”青木儿笑回。
第126章 结果
秋收过去, 林间红叶黄叶渐渐变多,枯黄的秸秆一收,各家各户种起了油菜花。
赵家也不例外, 四亩地的油菜花种下, 冬日的脚步踏着油菜小苗悄然而至。
傲然生长的绿苗一片连着一片, 从山这头跨到山那头, 从吉山村一路铺到了凤平县。
县里街市人声鼎沸, 红布头红绸带红纸红灯笼,挂满了整条街巷, 年味逐渐浓郁。
每家铺子都想赶在年关前多接点活儿, 多挣点钱,过个好年。
赵记铁匠铺的二万也不例外, 平日里他吆喝尽心尽力, 现下更是拼命,年前多接些订单,他也能拿多点儿红利钱。
直到腊月初九那日, 他早早侯在铺子里, 等着东家发钱, 一起的还有钱照钱师傅。
青木儿从小院进来, 见二人一脸期待地望着他,忍不住笑了笑,“从明天起铺子休沐回家过年,从腊月初十到年十六,年十七那日正式上工,可别忘了。”
二万登时扬起笑:“放心吧赵小夫郎,绝不会忘!”
“十六就回到了,定不会误工!”钱照笑说。
“好。”青木儿笑了一下, 走到柜台后面,拿出两个红色的钱袋,放到柜台上,“那就发工钱吧,今年好好回家过年!”
“好!多谢赵小夫郎赵师傅!”二万喜气洋洋地走过去。
钱照紧随其后,扬声道:“多谢赵小夫郎赵师傅!”
“这是二万你的。”青木儿给了一个二万,另一个给钱照:“这是钱师傅的,今年辛苦二位了。”
“赵小夫郎甭客气,这都是应该的!”
二万喜滋滋地捧起钱袋子,当着东家的面儿,他没好意思捏钱袋,想着今夜下工回去再仔细看。
钱照亦是如此,拿过钱袋便放入怀中。
“二万,你明日可要跟我们同行回三凤镇?”赵炎问。
二万笑着摇了摇头:“县里有与我同乡的朋友,我同他约好了一道回,就不麻烦赵师傅赵小夫郎了。”
“行。”赵炎说:“回去路上小心。”
年前最后一日上工,二人也没有懈怠,平日该是如此,今日亦是如此,甚至因为街巷热闹,吆喝得更是卖力。
到了夜里,二万悄悄打开钱袋,数了数红利钱,竟有一两银子!加上每月一两的工钱,那就是二两!
他在三凤镇铁匠铺干伙计这么多年,拿过最多的才三钱,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一两!
另一头的钱照也在数银子,他把银子倒出来,三两二钱的银子掉落在床铺上,当即愣住了。
他原以为能有五钱红利钱就满足了,没想到竟有一两二钱!有了这些钱,他就能给家里媳妇孩子买新的冬衣,买多多的肉。
今年当真能过个好年了!
初十一早,赵炎来回检查了三遍铺子,确保铺子里没有一点火星,火炉的炭灰除干净,铁器放置整齐,才关上小木门上了锁。
“账簿和铁印装好了?”青木儿正收拾行李,清点了一下要带回家的东西。
赵炎翻找了一下,拿出一个小包袱,说:“都放在这儿了。”
“好。”没遗漏东西,青木儿拍了拍手,这时院门外传来马蹄声,他扬起眉笑道:“子玉来了!”
腊月初八那天,青木儿熬了腊八粥叫子玉过来吃,顺道问问他要不要一起回吉山村过年,也有个伴儿,要不一个人过年多冷清啊。
子玉一开始是拒绝的,他一个人过年也挺好,反正总要习惯独自一人的日子,总不能年年都去青木儿家过年吧?这多讨人嫌。
但扛不住青木儿来来回回念叨,勉勉强强应下,又勉为其难地期待了一下。
总之,子玉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难得没有跟青木儿呛声。
所有行李搬上马车,赵炎把小院锁好,转身跳上车辕,“师傅,可以了,走吧。”
“好嘞!您几位坐好了!”车夫扬鞭一甩,马蹄踢踏,车轮滚动。
车轮朝前,日子也随之滚动。
腊月二九那日,赵炎从镇上牵了头野鹿回来,野鹿小腿有箭伤,好在捕猎的猎户手上功夫好,伤不重,养一个晚上没问题。
年三十那日,周竹烧了几锅水,赵有德和赵炎一起在院子里宰杀野鹿。
野鹿稀罕,寻常人家吃不着,有些小钱的想尝尝,也只会去肉铺买个一两斤试试味儿,就赵家这般买一头回来宰杀的,那真是少之又少。
难得的热闹,村里人怎能放过?
牵回来那日就问准了赵炎什么时候杀,一听年三十当天,就想着过来看看。
村里杀猪都没围过这么多人,挤得小院差点站不下。
上一回围了这么多人,还是何清拿着婚书来赵家揭穿假夫郎的时候,想至此,他们转头看了看赵家小夫郎。
假夫郎又如何,小倌儿又如何,能挣钱才是真本事。
恰逢过年,簪花生意最是红火,去镇上看到田雨摆的簪花摊子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就知道这生意是真的好。
羡慕是羡慕不来的,只叹自己没那么好的手艺。
杀鹿不像杀猪那般动静大,赵炎和赵有德对宰杀这般大的活物没经验,还叫了大顺过来帮忙。
大顺杀猪是把好手,宰鹿也不在话下,有他在,这一头鹿没花多少时间便杀完了。
村里人一看热闹散去,不久也回家杀鸡杀鸭,鹿他们没有,杀只鸡总能舍得吧?再不济去大顺家买条猪肉,也能沾个荤腥。
老赵家便是来张大顺家买了条猪肉,回去路上碰上张大顺,张大顺手里拎着一块肉,脸上笑呵呵。
“大顺啊,咋这么乐?”赵家阿爷问了一句。
张大顺笑得更欢了:“去阿炎家杀鹿,他送了我一块,哎,这么一块鹿肉得两斤呢,阿炎大方,没要我花钱,这不,我得回家拿块漂亮的大五花送过去。”
赵家阿爷闻言,脑袋猛地后仰,一口气差点上不来,他“啪”的一下关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