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182节
  “是啊,租金还能补贴一下生活,嘻嘻。”
  ……
  “哥,你发了。”林书超看向林书赶。
  “嗯?”林书赶歪头看向他。
  “妈之前在沪市买了两套房,一套已经给大姐了,另一套肯定先给你。按照他们现在这个算法,那套房估计也值个毛三十万了,你已经是十万大户了。”
  林书超比了个夸张的手势,“到时候相亲市场一放出去,你保证吃香!”
  林书赶:“……我又不住沪市,给你和妹妹好了。”
  林书超摇头,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林淑美就插话进来了。
  “姆妈说了,一人一套,不用抢,还有啊,我才不要现在的,都是旧房,姆妈说以后会有新房建起来,晚买房的人可以收新房,嘻嘻。”
  她嬉皮笑脸的勾着她奶的胳膊,“奶说,我和三哥生的晚,命好。你俩生的早,比较惨。所以,千万别可怜我们。”
  “哼!”梁生娣翻了个白眼给她,“也是没见过这么厚脸皮说自己命好的。”
  “是你说的呀,我只是重复了一下你的说法!”
  “那也是厚脸皮,再说了,我也没说你哥哥姐姐命不好啊?你们兄弟姐妹四个人谁命不好了?谁家命不好的能活成你们这样的?”
  年纪最大的好命淑英,在一众亲朋的羡慕下,在大饭店里和黄鑫礼举行了订婚仪式。
  一身红色旗袍,头发用发簪挽起卷在脑后,再搭一双白色高跟鞋,站在西装革履的黄鑫礼身边,好一副郎才女貌。
  也不知道沈春花哪来那么多花样,没来沪市之前,就远程指挥着林淑英准备了好多东西。
  用红布弄了个背景墙,上面还贴上了林淑英和黄鑫礼的名字,又搞了气球、订婚书、蛋糕、鲜花,放在桌上,说是这样拍照好看。
  两辈子加起来,都是第一次见淑英订婚结婚,她就想搞好一点。年轻人嘛,都喜欢花里胡哨的东西。她这也都是按着当年看她孙子订婚时,孙媳妇儿,那个年轻小姑娘弄得场面布置的。
  别说林淑英这个订婚主角满脸幸福感爆棚了,两边亲朋里的年轻小姑娘们都羡慕的要命,都说以后自己订婚的时候也要这么搞!
  “哎呦,老黄啊,你儿子这订婚宴办得可真好!听说你们还要去买房?这给儿子讨个老婆也真是下了血本了啊!”
  黄爸摆摆手,诶了一声,“我亲家她们在她们那儿也算是有点头脸的了,她们在沪市也给姑娘买了房,我们娶媳妇儿的总不能让儿子去住女孩子家的房吧?
  她们肯把宝贝女儿嫁给我们,我们肯定也不能亏待了人家是吧!”
  ……
  “我到时候要弄得更大点!”林淑美坐在奶奶身边碎碎念,“我听说老外订婚的时候还要给戒指,我要带个超大的钻戒!”
  梁生娣斜了她一眼,“那你得找个有钱人了,你妈肯定不会给你买钻戒的。”
  淑英有的,淑美肯定会有,淑英没有的,淑美肯定也不会给。梁生娣还是了解这个媳妇儿的。
  林淑美不介意她奶的冷水,甚至还握着小拳头说着,“也不一定要男人有钱啊,我自己有钱也能买!”
  ……
  虽然是难得的团圆时刻,但订婚结束后的第二天,大家也就各奔东西了。
  没办法,都是有家庭有工作有事业的人,没法长时间的待在异地。
  尤其是林书赶,就那么两天的假,必须得准时赶回去。沈夏花母子三人也没什么独自在外的经历,就算她们比较闲一点,也只能跟着一起回去。
  “等以后老蒋彻底退休了,我就拉着他全国各地旅游去,到时候想在冬花这里待多久就多久,想去你们那儿待几天就几天!”
  沈夏花站在码头边,和来送她们的两个妹妹说道。
  “那可就这么说定了!”江风吹得人不太能睁眼,但沈冬花的嘴角能明显让人看见她的心情。
  “我和老茅肯定还要打拼几年,但说不定哪天,小饭店变成了大饭店,手下也能招几个人管着了,我就可以跟着你们好好逛逛了!”
  “我随时!”沈春花也笑着应和着。
  连着三天,有两天都在路上跑,回去的车上,一路都挺安静的,连马家伟小朋友都没闹腾,恹恹的窝在妈妈怀里睡着了。
  梁生娣刚吐完,又给自己塞了一颗奶糖,砸吧着嘴说,
  “我觉得下次还是坐火车吧,乘车虽然一路到底,不用盘来盘去,但我这把老骨头也快散架了。”
  现在还没高速呢,出了城大部分时间的路况都没有特别好,老式小巴车一阵一阵的颠着,别说快七十的梁生娣了,沈春花都觉得屁股麻酥酥的。
  “行!等以后出来,肯定都买上火车票。”林国庆拿着自己的保温杯试了试,然后往后递了过去。
  “妈,你喝口水压压,别吃糖了,小心一会儿再吐出来。早上就跟你说别吃太多,前天来的时候你不就说有恶心了,也不惦记着自己点。”
  梁生娣:“……那不是回去就没有这种生煎吃了嘛……”
  难得来一趟,总得吃回本。
  【第342章第342章五百万】
  订婚宴结束了,生活又回归到了平静,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家里躺的家里躺。
  林国庆正坐在办公室里看上半年的财务报表,这两年县里的一些村办企业效益都有好有坏的,有几家看着都快倒闭了。
  听说有个村的一个厂,村里人拿着正式工的钱,然后把工位外包给外地人,让他们去上班。
  正式工工资如果有100一个月,他们就给外地人六七十一个月,然后自己再在外面找活干。
  要林国庆说,这种厂子,不倒闭才有鬼。
  倒是他们电镀厂,因为他管的比较严,厂里效益不差,工资发的也比较大方,所以一直屹立不倒。
  国庆!国庆!
  办公室外面传来马德祥的声音,还有他随机抓人的声音,诶,你们林厂在办公室吗?
  在在在,姐夫,这里!
  林国庆打开门往外招手。
  姐夫你今天来找我是什么事啊?是上面又有什么通知吗?
  林国庆泡了杯茶给马德祥,两人坐在沙发上一人一个大瓷缸子。
  马德祥嘿嘿了两声,还真有,对你来说肯定是个好消息。
  哦?那你快说呀!
  马德祥昨天和今天都在开会,从县里开到镇上,又从镇上开到村里的。说是现在国有企业都开始改革了。像他们村里这种村办的小型企业,也是鼓励租赁给个人或者承包经营了。
  他们现在的模式,其实跟之前生产队差不多,厂子从上到下,都是集体的,上到厂长,下到保洁员,拿的都是工资。
  当然了,比生产队好一点,起码不算大锅饭,干的好的也能拿点奖金。
  但这怎么也比不上个人承包呀!
  虽然说,谁承包下来,谁盈亏自负。但既然承包了,肯定是奔着赚钱去的。
  就跟租了他们村地的那个大户一样,亩产年年都在疯狂的刷新着那块地的数据,多努力一分钟,自己就能多赚一分钱,谁会不疯狂。
  林国庆的眉角跳了跳,其实这个消息,他也不是第一次听到,中央的通知是早就发了的,只不过每个地方落实下来总得花点时间。
  叶俊才他们自行车厂和老石他们的钢铁厂去年都开始改革了,不过他们属于中型大企业,一下子让个人承包倒也是不可能的。
  自行车厂实行的是经营责任制。叶俊才和他老爹一起担下了那个责任,厂里多赚一块钱,他们都能分到几毛。叶俊才也没像以前那样靠他爹在上面镇着,自己抽空摸个鱼。
  据说他办公室里也放了床棉被,时不时的需要在厂里过个夜。
  而钢铁厂,因为体量实在是太大了,厂长直接说他没那个本事担责,大家要不每人买点股份吧。
  但因为这个股份,老石说厂里的气氛都差了好多,很多人都不想买,但都被逼着或多或少买了一些,没办法,发工资的时候,直接不给钱,给了股票。
  已经有好几个老员工去厂长那里闹过了,但也没什么能改变的,因为管理层都带头买了,而且厂长算是买的最多的。所以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倒是干活都被迫在积极,不然亏得都是自己的钱。
  林国庆早就和沈春花讨论过这个事情了,只是两人都暂时没有声张出来。承包经营肯定是想的,但这事儿不能由她们自己提出来。
  林国庆慢吞吞的喝了口茶,“这事儿村里怎么看?”
  “村里能怎么看!”马德祥嗨了一声,“上面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呗!本来这几个厂子的收入,大头也都是要上交的,就留了一点给村里做做建设。”
  但也没多到哪里去,起码村口那条大路到现在都还没钱修一修呢!
  “要是咱们自己人能承包下来,那肯定是最好的。”
  其实刚才他们几个村干部开会,大家的意思是,不如承包出去,起码每年的承包费可以留在村里。
  至于让谁承包,纺织厂和沙发布厂还不能确定,但电镀厂的第一人选肯定是林国庆。
  首先,他管理这个厂也快十年了,论谁对这家电镀厂最熟悉,那非林国庆莫属。
  其次,承包一个成熟厂子的费用不会是一个小数目,而放眼望去,最能拿得出钱的,肯定是林国庆,谁叫他背后站着一个乡镇企业家——沈春花女士呢!
  “你要是愿意承包,那村里肯定优先给你开绿灯。当然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一下的,村里得发个通知,问问有没有其他人想承包的了……”
  “至于承包费用……”马德祥伸出右手,张开五根手指,“他们说起码五年起步,一年一百万,一共五百万。”
  林国庆:“……你卖了我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那你可以问春花先借点嘛!你俩夫妻,你要用钱,还是正经生意,她能不借你?”
  “那你卖了她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啊!”
  五百万!真当他们家真是全国首富了是吧?
  沈春花之前就跟他透过底,她最多能拿200万给他,多的真的没了。她还惦记着要再在沪市买两套房来着,越往后越贵,肯定是早买划算。
  而沈春花说的两百万,是想林国庆能有本事直接买下这个厂。两百万当然不够买厂,但是有这个两百万在,也算是个林国庆心里有个底。
  可惜现在好像还不让卖,只能一步步来。
  两个中年男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相视无语。
  其实刚才马德祥也算是帮林国庆争取过了,五百万不是个小数目但大家一致的意见是一年一百万不能再低了,毕竟电镀厂一年的收益怎么着也有个几百万,承包费才一百万,承包下来的人绝对是能赚的。
  而只要村里有这个五百万了,那几条路肯定都能修好,该拉的电线,该装的路灯,也都能立起来,这绝对是双赢。
  林国庆的手在脑袋里来回转了好几圈,才说道,
  “既然你说这钱肯定不能再低了……那要不大家再商量商量,你看那个承包费,能不能一年年的给,一次性给五百万……真没这个本事。”
  【第343章第343章算你两成】
  说起承包电镀厂,村里还真不是没有其他人有这个想法,毕竟利润可观都是能看见的,比如陈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