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129节
这种鸡,的确北边养的比较多,听说陕北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几只。吃的少,生得多,飞得高。
但南边养的不多,尤其是南边的大型种鸡场里养的就不是这种。
鸡苗一只两只的路边都有,但是像沈春花这样专业大规模养殖,一次可能就想进个1000羽的,只能去国营种鸡场。
买了鸡运到四河村还要路程和时间呢!现在的交通跟后来没法比,后来一个小时高速就能到的路程,现在摇摇晃晃在土路上得开个三小时。
鸡苗又很容易死,去北边买鸡,估计开到半路就能死一半。所以只能就近找。
近一点有什么?
沪市郊区种鸡场的罗斯鸡,产蛋多,肉质好,抗病力强,成活率高。
81年年底,沪市才从英国引进的原种鸡,发展到现在,她们省省城郊区那几个农场、公社、大型专业户也都是从沪市进的罗斯鸡。
还有江山的白毛乌骨鸡、白耳银鸡,肉蛋兼用型。
白毛乌骨鸡还能药用,正是乌鸡白凤丸的主要原材料。而白耳银鸡产的蛋,蛋黄大,颜色红,据说非常受港澳地区欢迎。
这些信息有些是六妮上夜校从老师那里听来的,有些则是沈春花从畜牧杂志上翻来的。
可怜沈春花同志一把年纪了,从一个看见字就头晕的文盲,发展到了已经能不翻字典,认认真真啃完一本专业期刊的有志中年了。
六妮的意思是要不要每种都进一些,养养试试看,哪种赚得多,以后就发展哪种。
沈春花觉得这复杂了,还不如老老实实养一种。
而且今年她们县学省城,也出了一些鼓励政策。像她们这种专业户,每交售一斤蛋,供应平价饲料二斤。
虽然交售给公家的钱肯定要比零售的少一点,但是每二斤饲料的积少成多,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钱。
要是一次育雏千只以上,成活率达到90%的,每只奖励5分钱。85%以上的,奖励2分钱。
对每售5000斤以上蛋的养鸡户,还能奖励沪牌自行车票一张。
甚至还推出了养鸡贷款和各种技术承包的标价,当然,这个沈春花不需要了。
但那些奖励!她觉得她可以!尤其那张自行车票!就算家里不骑!拿去卖了也是钱啊!
抱紧公家的大腿!那些和零售之间的差价,完全可以补上,甚至多更多!
她们最后选择去沪市买罗斯鸡。
一个是因为乌骨鸡养殖要求更高点,还有一个是,浙省畜牧杂志上介绍的都是罗斯鸡,经验分享也是罗斯鸡。
真养不好,去省城找专家也肯定是对罗斯鸡更加熟悉。
沈春花当时是按着杂志上写的广告,跑林国庆他们厂里去借着打了个电话。
种鸡场说是在沪市,但其实是在沪市郊区,火车到了沪市站,还得盘公交,下了公交估计还得想办法搭车,或者腿很久。
可是这年头还没有什么电子支付,只能电汇,要么邮寄。
鸡都没看到,你让人直接付钱,那是不可能的,沈春花高低得去那边走一趟,看看鸡种好不好,好的话再花钱进货。
记下了地址,便把这事儿提上了日程。
六妮兴奋的要命。
她长那么大,也就跟着三姐去过隔壁肃县,这已经是她跑得最远的地方了。现在说要去沪市!那可是沪市!
小丫头的眼睛亮到刺眼。
要是可以,她真的很想明天就把鸡舍盖好,后天就去沪市玩!
啊,不对,是办正经事!!
—————————————
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都没研究过期刊文献……
感觉自己现在强的可怕!小说写不下去了就出门包地养鸡!?(?????)?
【第245章第245章慢慢来】
林玉兰看着这丫头也是哭笑不得,不过也没说什么别去的话,温声的叮嘱着,
“倒是出门在外,得听舅舅舅妈的话,得跟紧了大人,不要乱跑……”
六妮一个劲的点头,表示自己肯定听话,那小表情给两个大人都看乐了。
沈春花在心里叹了口气,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她其实想等到孩子们放暑假一起去的。
上辈子,她没带着孩子们出过远门,到后来老了,经常能听小孙子跟她说着,爸爸妈妈又带他去哪里玩了,奶奶那边什么东西特别好玩……
她那会儿可羡慕了,可惜年纪大了,种了一辈子地,出去一直坐车就会觉得累得慌。
哪怕小孙子说奶奶下次一起去啊,沈春花也只能笑着摸摸他的脑袋。
她其实不是羡慕能去哪里玩,而是羡慕那种一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的感觉,她没怎么体会过。
所以过年那会儿,她才会积极主动的招呼大家一起去爬夏西山,那天称得上难得的全家人一起出行,可那个太近了,充其量只能算郊游。
然而现在,就算等孩子放暑假了,她也没法带他们出去。暑假刚好是双抢的时间,农民就不可能丢下地里的稻子出门去玩的,别说外人怎么看,林国庆和梁生娣大概率都会骂她是不是吃了什么脏东西?
所以真没那么多精力和时间,而且鸡舍盖好了,肯定是早一天进鸡早一天能赚钱,一直拖着算什么事呢!
算了,等明后年,可以不用粮票买粮了,她就跟林国庆商量一下,看怎么把地租出去!
这地也是种的够够的了,只要有地在,他们永远都不会有全家一起出门的时间!
林国庆是去惯了沪市的,他说坐火车过去大概也就两个半小时,不算远。他这边准备一下,随时可以出发。
就是种鸡场所在的郊区他还真没去过,如果太偏的话,他们有可能要在那边住一晚上。
如果要住宿的话,就会麻烦很多。
这两年已经没有当初管的那么严了,到哪儿都要介绍信。有些小地方,偷偷摸摸的开个私人招待所,给钱就能住。
就是安全性不高,环境也不好。
国营招待所就会好很多,还会提供暖气、餐厅和电话机。有些高级点的招待所都已经出现空调了。
就是比一般招待所要贵点,还得有单位开的介绍信才能住进去。
林国庆自己一个人出去的时候,厂里会给出差住宿补贴,然后他挑最便宜的住,多出来的都是自己的。
但要带着老婆外甥女出门,他觉得还是老老实实请厂里帮忙多开两个人的,去住好点的吧。
提前一个月托人买到了3个人来回的火车票,硬座,过去就两个半小时,也不用什么软座了。
等沈春花把新鸡舍盖好,通完风。几人再一起把原来的两三百只鸡转移到鸡舍里,然后顺便把河滩边的鸭舍也扩大清理干净。
六妮说要不要顺便开始技术圈养鸭群,这样还能提高产蛋率。她夜校老师说,圈养养的好的,寒冬盛夏鸭群的产蛋率都能在85%以上!
沈春花叹了口气,那你们老师有没有说怎么养鹅?
有啊有啊有啊!六妮没听出沈春花语气里的无奈,掏出自己睡觉都垫脑袋下面的笔记本就开始翻,
其实我国草食家禽中,数量最多的就是鹅!嗯……我们这儿的地方良种是浙东白鹅,但产蛋不多,每年产蛋3-4窝,每窝10个左右,繁殖率远远低于鸡鸭。如果想要多出小鹅就要……
六妮啊~沈春花看她那密密麻麻的笔记,也是叹不下去气了。
咱慢慢来,昂~
先把那个新品种的鸡,阶梯式笼养,养透了,咱再研究你说的圈养鸭,然后再鹅,好不好?
一步步来,我们有的是时间。
那边还有个全新的菇房等着她倒腾呢!要是真像六妮想的,这也要最新养殖技术,那也要现代化科学养殖,怕是把家里上下老小拉过来都不够用。
她们现在拥有的所有知识,都处于书本上的理论,就算人家养殖户给了经验数据,到他们手里,也得一步步验证过去。
谁还真能一口气吃成大胖子的?
六妮大概也是知道自己太心急了,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表示自己知道啦。
沈春花对菇房暂时没有做新技术的发展,反正都要去沪市了,她打算先去那边看看,看看大城市里,什么品种的菌菇比较吃香,卖的上价格的。
要是自己笔记本里有记,那就买点回来研究一下。
车票订在一个工作日,沈春花跟着林国庆,带着马六妮上了去沪市的火车。
为什么是工作日呢?因为周末家里孩子太多了,要是她和林国庆都不在,她怕几个孩子能把她们省吃俭用盖起来的新房给掀喽!
六妮拿着二十块钱想塞给林国庆,给林国庆弄的一脸懵逼。
你给我这个干嘛?
六妮不好意思的舔了舔嘴唇,
我也不知道车票要多少……还有你们说的那个招待所……二十要是不够的话……
你这丫头!你还没睡醒呢吧!
林国庆没好气的把那二十给塞了回去,你这是在跟你舅算账?那以后去你家吃饭我是不是也得给钱?
这不一样!六妮躲开了林国庆的手,摇着头说着来之前五妮跟她分析的道理,
五姐说,一码归一码。既然我现在确定要跟着舅妈弄养殖场了,而且我不是员工,是那什么……什么……股东!对!我是,额,技术入股!舅妈说我也是老板之一。
分钱的时候没少过我,那花钱的时候,我也不能占便宜。
这次出去是为了工作,你们都是掏的自己兜,没从养殖场的账上拿钱吧?那我肯定也得自己掏啊!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这钱您得拿着,不然以后就算不清了。
六妮气势磅礴的说完一串,下一秒又蔫了下去,
就是不知道够不够……
啊啊啊,她怎么就拿了20块钱出来!应该再多拿点的!
【第246章第246章火车体验】
除了林国庆,其他两个都是第一次坐火车,跟看西洋镜一样的转来转去。
沈春花上辈子倒是坐过一次高铁,去的也是沪市。不过不是去玩的,是去看病。
那会儿都七十了,淑美怕她坐着不舒服,专门花了大价钱买了商务座。舒服是舒服,就是太贵了。将近三百块,比普通座贵了三倍多,还只能享受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到了沪市还要花钱看病。
给她心疼的直呼下次不去了。
但南边养的不多,尤其是南边的大型种鸡场里养的就不是这种。
鸡苗一只两只的路边都有,但是像沈春花这样专业大规模养殖,一次可能就想进个1000羽的,只能去国营种鸡场。
买了鸡运到四河村还要路程和时间呢!现在的交通跟后来没法比,后来一个小时高速就能到的路程,现在摇摇晃晃在土路上得开个三小时。
鸡苗又很容易死,去北边买鸡,估计开到半路就能死一半。所以只能就近找。
近一点有什么?
沪市郊区种鸡场的罗斯鸡,产蛋多,肉质好,抗病力强,成活率高。
81年年底,沪市才从英国引进的原种鸡,发展到现在,她们省省城郊区那几个农场、公社、大型专业户也都是从沪市进的罗斯鸡。
还有江山的白毛乌骨鸡、白耳银鸡,肉蛋兼用型。
白毛乌骨鸡还能药用,正是乌鸡白凤丸的主要原材料。而白耳银鸡产的蛋,蛋黄大,颜色红,据说非常受港澳地区欢迎。
这些信息有些是六妮上夜校从老师那里听来的,有些则是沈春花从畜牧杂志上翻来的。
可怜沈春花同志一把年纪了,从一个看见字就头晕的文盲,发展到了已经能不翻字典,认认真真啃完一本专业期刊的有志中年了。
六妮的意思是要不要每种都进一些,养养试试看,哪种赚得多,以后就发展哪种。
沈春花觉得这复杂了,还不如老老实实养一种。
而且今年她们县学省城,也出了一些鼓励政策。像她们这种专业户,每交售一斤蛋,供应平价饲料二斤。
虽然交售给公家的钱肯定要比零售的少一点,但是每二斤饲料的积少成多,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钱。
要是一次育雏千只以上,成活率达到90%的,每只奖励5分钱。85%以上的,奖励2分钱。
对每售5000斤以上蛋的养鸡户,还能奖励沪牌自行车票一张。
甚至还推出了养鸡贷款和各种技术承包的标价,当然,这个沈春花不需要了。
但那些奖励!她觉得她可以!尤其那张自行车票!就算家里不骑!拿去卖了也是钱啊!
抱紧公家的大腿!那些和零售之间的差价,完全可以补上,甚至多更多!
她们最后选择去沪市买罗斯鸡。
一个是因为乌骨鸡养殖要求更高点,还有一个是,浙省畜牧杂志上介绍的都是罗斯鸡,经验分享也是罗斯鸡。
真养不好,去省城找专家也肯定是对罗斯鸡更加熟悉。
沈春花当时是按着杂志上写的广告,跑林国庆他们厂里去借着打了个电话。
种鸡场说是在沪市,但其实是在沪市郊区,火车到了沪市站,还得盘公交,下了公交估计还得想办法搭车,或者腿很久。
可是这年头还没有什么电子支付,只能电汇,要么邮寄。
鸡都没看到,你让人直接付钱,那是不可能的,沈春花高低得去那边走一趟,看看鸡种好不好,好的话再花钱进货。
记下了地址,便把这事儿提上了日程。
六妮兴奋的要命。
她长那么大,也就跟着三姐去过隔壁肃县,这已经是她跑得最远的地方了。现在说要去沪市!那可是沪市!
小丫头的眼睛亮到刺眼。
要是可以,她真的很想明天就把鸡舍盖好,后天就去沪市玩!
啊,不对,是办正经事!!
—————————————
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都没研究过期刊文献……
感觉自己现在强的可怕!小说写不下去了就出门包地养鸡!?(?????)?
【第245章第245章慢慢来】
林玉兰看着这丫头也是哭笑不得,不过也没说什么别去的话,温声的叮嘱着,
“倒是出门在外,得听舅舅舅妈的话,得跟紧了大人,不要乱跑……”
六妮一个劲的点头,表示自己肯定听话,那小表情给两个大人都看乐了。
沈春花在心里叹了口气,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她其实想等到孩子们放暑假一起去的。
上辈子,她没带着孩子们出过远门,到后来老了,经常能听小孙子跟她说着,爸爸妈妈又带他去哪里玩了,奶奶那边什么东西特别好玩……
她那会儿可羡慕了,可惜年纪大了,种了一辈子地,出去一直坐车就会觉得累得慌。
哪怕小孙子说奶奶下次一起去啊,沈春花也只能笑着摸摸他的脑袋。
她其实不是羡慕能去哪里玩,而是羡慕那种一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的感觉,她没怎么体会过。
所以过年那会儿,她才会积极主动的招呼大家一起去爬夏西山,那天称得上难得的全家人一起出行,可那个太近了,充其量只能算郊游。
然而现在,就算等孩子放暑假了,她也没法带他们出去。暑假刚好是双抢的时间,农民就不可能丢下地里的稻子出门去玩的,别说外人怎么看,林国庆和梁生娣大概率都会骂她是不是吃了什么脏东西?
所以真没那么多精力和时间,而且鸡舍盖好了,肯定是早一天进鸡早一天能赚钱,一直拖着算什么事呢!
算了,等明后年,可以不用粮票买粮了,她就跟林国庆商量一下,看怎么把地租出去!
这地也是种的够够的了,只要有地在,他们永远都不会有全家一起出门的时间!
林国庆是去惯了沪市的,他说坐火车过去大概也就两个半小时,不算远。他这边准备一下,随时可以出发。
就是种鸡场所在的郊区他还真没去过,如果太偏的话,他们有可能要在那边住一晚上。
如果要住宿的话,就会麻烦很多。
这两年已经没有当初管的那么严了,到哪儿都要介绍信。有些小地方,偷偷摸摸的开个私人招待所,给钱就能住。
就是安全性不高,环境也不好。
国营招待所就会好很多,还会提供暖气、餐厅和电话机。有些高级点的招待所都已经出现空调了。
就是比一般招待所要贵点,还得有单位开的介绍信才能住进去。
林国庆自己一个人出去的时候,厂里会给出差住宿补贴,然后他挑最便宜的住,多出来的都是自己的。
但要带着老婆外甥女出门,他觉得还是老老实实请厂里帮忙多开两个人的,去住好点的吧。
提前一个月托人买到了3个人来回的火车票,硬座,过去就两个半小时,也不用什么软座了。
等沈春花把新鸡舍盖好,通完风。几人再一起把原来的两三百只鸡转移到鸡舍里,然后顺便把河滩边的鸭舍也扩大清理干净。
六妮说要不要顺便开始技术圈养鸭群,这样还能提高产蛋率。她夜校老师说,圈养养的好的,寒冬盛夏鸭群的产蛋率都能在85%以上!
沈春花叹了口气,那你们老师有没有说怎么养鹅?
有啊有啊有啊!六妮没听出沈春花语气里的无奈,掏出自己睡觉都垫脑袋下面的笔记本就开始翻,
其实我国草食家禽中,数量最多的就是鹅!嗯……我们这儿的地方良种是浙东白鹅,但产蛋不多,每年产蛋3-4窝,每窝10个左右,繁殖率远远低于鸡鸭。如果想要多出小鹅就要……
六妮啊~沈春花看她那密密麻麻的笔记,也是叹不下去气了。
咱慢慢来,昂~
先把那个新品种的鸡,阶梯式笼养,养透了,咱再研究你说的圈养鸭,然后再鹅,好不好?
一步步来,我们有的是时间。
那边还有个全新的菇房等着她倒腾呢!要是真像六妮想的,这也要最新养殖技术,那也要现代化科学养殖,怕是把家里上下老小拉过来都不够用。
她们现在拥有的所有知识,都处于书本上的理论,就算人家养殖户给了经验数据,到他们手里,也得一步步验证过去。
谁还真能一口气吃成大胖子的?
六妮大概也是知道自己太心急了,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表示自己知道啦。
沈春花对菇房暂时没有做新技术的发展,反正都要去沪市了,她打算先去那边看看,看看大城市里,什么品种的菌菇比较吃香,卖的上价格的。
要是自己笔记本里有记,那就买点回来研究一下。
车票订在一个工作日,沈春花跟着林国庆,带着马六妮上了去沪市的火车。
为什么是工作日呢?因为周末家里孩子太多了,要是她和林国庆都不在,她怕几个孩子能把她们省吃俭用盖起来的新房给掀喽!
六妮拿着二十块钱想塞给林国庆,给林国庆弄的一脸懵逼。
你给我这个干嘛?
六妮不好意思的舔了舔嘴唇,
我也不知道车票要多少……还有你们说的那个招待所……二十要是不够的话……
你这丫头!你还没睡醒呢吧!
林国庆没好气的把那二十给塞了回去,你这是在跟你舅算账?那以后去你家吃饭我是不是也得给钱?
这不一样!六妮躲开了林国庆的手,摇着头说着来之前五妮跟她分析的道理,
五姐说,一码归一码。既然我现在确定要跟着舅妈弄养殖场了,而且我不是员工,是那什么……什么……股东!对!我是,额,技术入股!舅妈说我也是老板之一。
分钱的时候没少过我,那花钱的时候,我也不能占便宜。
这次出去是为了工作,你们都是掏的自己兜,没从养殖场的账上拿钱吧?那我肯定也得自己掏啊!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这钱您得拿着,不然以后就算不清了。
六妮气势磅礴的说完一串,下一秒又蔫了下去,
就是不知道够不够……
啊啊啊,她怎么就拿了20块钱出来!应该再多拿点的!
【第246章第246章火车体验】
除了林国庆,其他两个都是第一次坐火车,跟看西洋镜一样的转来转去。
沈春花上辈子倒是坐过一次高铁,去的也是沪市。不过不是去玩的,是去看病。
那会儿都七十了,淑美怕她坐着不舒服,专门花了大价钱买了商务座。舒服是舒服,就是太贵了。将近三百块,比普通座贵了三倍多,还只能享受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到了沪市还要花钱看病。
给她心疼的直呼下次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