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126节
  “啊?那还有啥意思……总不至于让我们大人也收看电视钱吧?”
  徐有庆啧了她一声,“人两口子每天跟印钞机一样在挣,会图你那点看电视机的钱?”
  “那你说什么意思嘛!”
  “你没见那院子里每天乌乌泱泱的挤满人,人家想睡觉了,还有那么多人不肯走?
  还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告诉大家,你看这是连小孩子都懂的道理!电视机是我家的,要来看就守点规矩!是不是白看,就看你要不要脸!”
  “……那我们……”
  “我们没事儿,我们过去主要也是因为孩子在那儿看电视,到点得把他们带回家。而且我们也不是空手去的啊。今天晚饭前,姆妈还去送了碗豆苗呢!”
  “呼……那就好,不然我都要觉得丢脸了。”
  “放心,咱姆妈比谁都要脸!他们说这话主要也是让那些坐过头的人听!”
  【第239章第239章这也要钱,那也要钱】
  事实证明,这话传了几天后,晚上来小院里挤热闹的人明显少了很多。
  虽然沈春花偶尔能从王金桂、有庆媳妇儿等人那儿听到一些别家说自己家的闲话,大概意思就是说她家小气、斤斤计较、有钱了就瞧不起人什么的。
  沈春花也无所谓,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基本上也就不是一路人。不是一路人,能减少点来往就减少点来往,爱怎么说怎么说。
  至于还有一些脸皮厚的,她家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到点关电视,把电视机搬进堂屋里,结束他今天的工作。
  沈春花和林国庆在的时候还好,主要是他俩不在的时候,梁生娣虽然也不是软柿子,但毕竟就是个老太太,真要有什么无赖点的上来动手,肯定要吃亏的。
  所以林国庆还特地拜托了几个要好的哥们儿,到时候帮忙看着点。
  真要有那种没脑子嚷嚷的,以后也不用上他们家来了。
  就这样,这栋新落成没多久的二层小院才终于恢复了正常的作息。
  ……
  家里的日子终于舒坦了,沈春花就又惦记着扩建养殖场的事情了。
  林国庆抱着电视机回来的那天晚上,还跟她讨论着要不要买这个,要不要买那个的,通通被她拍了回去。
  “买买买,就知道买!你个败家玩意儿!那么多地方要花钱呢!养殖场要扩!蘑菇屋也要盖大!还有四个孩子要养!你上次惦记着买车,这次又惦记着买冰箱洗衣机,你当咱家开银行的啊!”
  林国庆总觉得这话怎么听怎么别扭,隐约间好像回到了童年时代,他奶骂他妈的样子。
  但是能怎么办?家里管钱的是沈春花,她说不行就是不行。
  林国庆只能嘀嘀咕咕的委屈着,“我还不是想让你舒坦点……”
  沈春花无奈的叹了口,她倒是也想舒坦,但是真还没到那个有钱地步。
  她和六妮讨论过,就按照她笔记里记得那个京城养鸡大户给的经验,去盖一栋长15米、宽7米、高3米的密闭式高床全阶梯笼养蛋鸡舍。
  然后再结合一下她在蘑菇班上课学到的东西,钱老师说,菇房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周围环境清洁而开旷,远离鸡棚、仓库及饲料间、近水源。并有堆料场地的地方。
  以前是没经验,全部瞎来,现在既然学习到系统的知识,那么,她的蘑菇屋和养殖场就得分成两个地方。
  先别说这两边盖起来多少钱,就是这地儿还得琢磨一下。现在那块地儿不论是建养殖场还是菇房都挺好的,要分开,就得再找一块,不知道村里还能不能找到这种有水源有面积,又离人家远一点的空地了。
  找到了,无论如何都得实打实的给村里一笔租金,不然还要连累马德祥这个村支书,说他给亲戚好处。
  然后就又是盖屋,鸡舍就不用盖那么好了,买一万块红砖也就300块钱,大几百就能盖完一排,主要是里面的什么双排高床笼养。
  六妮说外面这条小河滩继续养鸭子,没了鸡,鸭子都能多养几只。而鸡舍里,买个一百五六十个鸡笼,能养上一千两三百只鸡,是她们现在养鸡规模的三倍多!
  不可否认,沈春花狠狠地心动了。
  但那都是钱!鸡笼是钱!鸡苗是钱!还有那什么专业养鸡要用到的饲料和技术都是钱!
  到时候蘑菇房换地方也得重新建,那也要钱!钱!钱!
  这边算钱算的头大,那边林国庆还吵着要买什么买什么,她能不气嘛!
  沈春花懒得理他,这两天都在找村委租地,有空了就逮着六妮聊正事。
  马六妮同志是铁了心不继续读书了,连中考都打算放弃。不过,不参加中考的也不止她一个,尤其是春耕到了,请假的人那是一片片的。
  只要不影响到其他要上进的同学,老师也都不怎么管她们了。
  六妮在接收了她五姐好几顿白眼后,依然铁着头逃回了家里,跟沈春花一起选地点,规划她们的事业后续。
  地还是给她们找到了,就是离现在这边有点远。现在的养殖场在村子的最东边,再过去就是隔壁河下村了。
  新的那片空地,在村西头,离之前齐进舟开出去的村西口大路也不远了,那片地不是很平,起起伏伏的,一直荒着,多的是大块的石头树根,真要盖屋,还得平过。
  这一东一西的,骑着三轮都得踩个十几分钟才能到,不过总比走出村子方便。
  沈春花一点都不挑,要知道后来的土地资源有多紧张,现在这地儿还荒着,任她挑,再过年,村里村外有攒够了钱想自己开厂的,可不会嫌弃这地平不平的。
  其实她很想直接把地买下来,二三十年后随手一倒卖,就够三代人吃喝了。但马德祥说现在还不允许这么干,这地儿只能属于村里。要是以后能卖了,第一时间通知她。
  于是沈春花很爽快的先签了十年的租地期。算了,其实,她也还没那么多钱。
  地租下来后,轻车熟路的去定砖头,然后就只能先放着。春耕最重要,春耕不结束压根就不会有人来帮她盖屋。
  齐进舟也在等春耕结束,他跟三妮说,想趁着大家忙完田里的活就把说好的房子盖了,钱他来出。
  “算是我的嫁妆。”
  小齐同志借口人生大事,把自己的活丢给师傅,嘚嘚的跑来四河村给对象家插秧。就是这人这辈子都没下过地,插来的秧东倒西歪的,气的三妮直把他往田边赶。
  就是这嫁妆一出口,什么气都只剩一半了。
  三妮骂人话的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的,憋了半天才吐出一句,
  “……谁家嫁妆是一间房的呀!”
  “我呀!”齐进舟喜滋滋的炫耀着自己的家底,“到时候我把家里那台电视机也搬来,妹妹们就不用去舅妈家看电视了。我那儿还有台收音机……诶,要不再给咱爹买辆自行车?好歹是个村支书,怎么能每天腿着走来走去……”
  “谁是你爹!你个臭不要脸的!”
  ————————————
  要升级装备啦~开学快乐同志们!
  【第240章第240章两人都没回来】
  春耕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没出事都是笑谈,只有事发人家想起来才会觉得后怕。
  那天星期一,都到了放学时间,家里几个孩子,淑英在市里住校不提,只有淑美因为在村里小学上学比较近,是按时回来的。剩下在乡里上初中的两个男孩都不见人影。
  林国庆上班提前溜号回来插秧,家里三个大人一门心思在地里,谁也没注意到这件事。
  还是天快黑了,淑美跑到田边来说她已经把饭蒸好了,但是哥哥们还没回来,几人才开始觉得不对劲。
  “还没回来?!”林国庆扶着自己的腰站在地里,他都没注意淑美说的们字,下意识的以为只有老三没回来。
  “他今天不带人回来看电视了?你二哥怎么说?放学没见着人?”
  林淑美摇摇头,“他俩都没回来。三哥的同学倒是已经在那儿坐着了,我让七妮姐帮我看着院子里的人。”
  一句两个都没回来,给田里三个都听懵了。
  林书赶从来没有过,不提前跟大人说要去谁家或者干什么的时候,不按时回家的。尤其是今年过年去爬完山后,沈春花千叮咛万嘱咐过,放学不要在路上玩,早点回家。
  这事儿能发生在林书超身上,但绝对不会发生在林书赶身上。
  沈春花把手上的还没插完的秧苗往篮子里一丢,就从水田里爬了起来,手上的泥巴在两边裤腿上随意蹭着,胡乱的穿上布鞋就往家里赶,
  “你刚说你三哥的同学已经在了?”
  “嗯。”林淑美好像也感受到了气氛瞬间的紧张,小脸绷得紧紧的,“之前来看电视的人都在了。”
  林国庆和梁生娣也继续了,拎起篮子就跟在沈春花身后一起跑了回去。
  电视机里还在回放霍元甲,院子里不管男孩女孩们都是一看一个不吱声,双眼死死盯着屏幕,就怕漏看一点。
  “那个蓝色棉衣的,是三哥同桌,叫杨小树,他们一直都是一起放学的。”林淑美紧紧跟在她妈身边,刚进院子就给沈春花指着人。
  杨小树正看到霍元甲大战宫本一哲,双手紧握,神情激动,然后就感觉到边上胳膊被人一扯,头也不回的喊了句,“干嘛呀!拉我干嘛!”
  “杨小树对吧?”沈春花心里有点急,但面对儿子的同学还是努力的保持了冷静,“我家书超没跟你们一起回来吗?”
  杨小树这才转头发现是林书超的妈妈,赶紧站了起来,“哦哦,阿姨啊。林书超?他刚才出校门的时候碰到了他舅舅,他舅舅说要带他去买吃的。”
  他舅舅?
  他有什么舅舅!
  沈春花感觉自己的心脏好像一下子掉到谷底,后背一片冰凉。
  林国庆也听到了杨小树说的舅舅两字,直接骂了句娘,然后转头就往外面跑,他要找人一起去乡上公安局。
  杨小树边上一个男生听到这也抬头说了句,
  “刚才我们走到半路,书赶哥追上来了,也问了句林书超。然后他好像就掉头回去找他了。”
  沈春花让梁生娣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淑美也别出去了,自己跟着林国庆就是一路跑。
  “你说那孩子是不是脑子缺根筋!他认识沈夏生嘛!他就跟着去!”
  初春的夜里寒风依旧,迎风跑着,沈春花只感觉眼睛里好像一直有液体出来,擦都擦不完。
  林国庆的语气比沈春花沉稳很多,但仔细听,就会发现语句里是有多么的咬牙切齿。
  “之前送走你爹妈那次,回来大家坐着有聊起来过,这小子好奇心泛滥,估计是真的闲得慌!”
  他们现在住的屋子要去村口就得穿过田,路上都是刚从田里插完秧准备回家吃饭的村里人,见他们刚才急匆匆的回家,现在又急匆匆的往外跑,都很好奇。
  沈春花和林国庆也都不瞒着,直说两个孩子到现在还没回来,怕是遇到人贩子了。
  人贩子?!这还得了!
  千百年来最让人痛恨的一种犯罪分子,无论何时何地,人人得而诛之。要是公安来的不及时,真有可能就地打死的挨千刀玩意儿。
  刚从田里爬上来的人,也都不回家了,跟着两人就往村外跑。
  你问他们去能干嘛?谁知道能干嘛,但是谁家没几个孩子,都是一个村的,你不跟着去,下次要是你家孩子丢了呢?
  阿呸呸呸!谁家孩子也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