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霍彦笑起来的脸绷不住了,直接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你说啥?”
霍去病抱剑在胸,倚着车厢,“我昨日问过桑大人,你为姨父收谷填仓的钱姨父还没还,姨父这是仗着年纪大就欺压你。”
他平时示人冷肃,不多话,心高气傲,可到霍彦身边全是话,他红唇一张一合,说出一大段我不在,你受委屈,然后扬声总结,“你别委屈,我们不回去了,谁都不能让你受气,哪怕是姨父也不可以。”
霍彦原本不明所以的脸一怔,而后笑又回来了,他叉着腰仰天长笑,引得雀鸟惊飞。
“那你替我抽他了吗?我老想抽他了。”他笑够了,问霍去病,霍去病摇头,一脸严肃,“我骂他了。我让他少拜神,时刻记得自己欠钱,给你攒钱。”
霍彦心满意足,觉得浑身暖洋洋的。
[世上只有哥哥好。]
[有哥的孩子像块宝!]
[明月高悬独独照我!死丫头,好大的福气。]
……
霍彦问过才知道霍去病没被贬,也没被流放,驶离长安的途中,霍彦甚觉遗憾,他还以为流放呢,给他整激动了。
车驾驶过咸阳故城,他们一行来回十几辆马车引得人注目。
渭水南岸三百架木制踏碓沿河排开,官酿酒坊的匠人正踩碓春捣酒曲。土墙上摆的《百病图》被柳影切割,绘着醉汉模样的简笔小人旁,工整写着“日饮不过三爵”。来来往往的褐衣官吏挎着柳条筐穿梭其间,将热腾腾的酒糟分与贫户。
赵破奴跳下车,要去买酒。一身皂衣的椎酒官将酒液奉出,一抬头瞧见了不远处等人的霍彦,他比旁人更蓬松的毛都要炸起,暖乎乎的阳光落下,他把酒盛了两大勺给赵破奴他们装满,才把手中的勺柄放下交给其他的小吏,自己兴冲冲地跑到霍彦跟前,“小爹!”
他的声音很大,引得所有人都像霍彦他们的方向看去。那些麻衣百姓都露出了畏惧神色。直到一个老匠人对着霍彦冲他们道那个就是他们主君。那些百姓的神色就变了,他们不知道霍彦是谁,但他们知道谁让他们喝上了这最便宜的酒,是谁将酒糟免费发给他们喂牲畜。
霍彦正与霍去病说话,这毛乎乎的脑袋猛然出现在视线中,霍彦下意识露出了一个温柔的笑。
“小可,你在这里可好啊!”
小可给霍去病也施了礼,才在霍彦招呼下蹦上马车,往他怀里扑,挨着他,眼睛亮晶晶的。
“您是来看我的吗?”
霍彦揉了揉他的脑袋,“我欲渡黄河,所以从这里走,一会儿还得赶路呢。”
小可失落地耸肩,“不多留一会儿嘛?”
霍彦正欲摇头,霍去病却连连点头,劝道,“明天走吧,阿言。”
霍彦不知道霍去病卖的什么药,但不妨碍他纵容。
“那麻烦小可了。”
小可欢呼一声,迎他们进酒坊。
霍彦跟着他进去,一路上得了百姓们的感激视线,他温柔的笑,哪怕身后跟着霍去病的亲兵,也引得百姓们敢跟他多说几句。
霍彦很高兴,他让霍去病先进去,他跟着百姓们说得热火朝天,没让一句话落地上。
霍去病没走,就坐在一旁看匠人制酒。他与霍彦长得像,有的百姓大着胆子问霍彦,“那位是?”
他小心翼翼的指霍去病。霍去病哪怕再克制,那一身战场上来的血气一打眼就能看出来。
霍去病也查觉到身后视线,他本欲向后看,就听到霍彦道,“那是我兄长,你们没听过霍将军八百骑夜袭俘三千匈奴的戏吗?”
他开心地扬眉,“他就是霍将军,他是打匈奴人的大英雄!这些跟着他的都是打匈奴人,守护咱们平安的!”
百姓们也没想过那戏文里的神勇将军就在他们面前,还这般年少。匈奴人是如何的凶悍难打,汉武朝的每一个百姓都知道。故而他们情不自禁的发出感慨,“大英雄!都是大英雄!”
他们不会太多词,只反复重复着霍彦的话,但更显真挚。
霍去病不回头了,他掩饰不住自己的高高扬起的唇角。
赵破奴他们也是克制不住笑。
他们是大英雄!
夏侯始昌也笑,他捧酒盏抿了一口,目光落在霍彦身上。
江公说的是,霍小郎君是好郎君!
[比真金白银还真。]
[我军,战无不胜,都是大英雄。]
[打匈奴为封侯,打匈奴也为国。]
[也许一开始没想那多,可今天以后出征时就会想起来了。]
霍彦他们第二天走,小可依依不舍,被赵破奴摸摸头,赵破奴那不要脸的兵油,逗趣道,“那伯父留下陪你,大侄儿!”
小可让他走。
霍彦嘱咐小可几句,才笑着上车。
车不过驶出百米,就被一群老翁老妪拦住了车驾。
霍去病停了车,那为首麻衣老妪把一块包的严实的黍米糕塞进了他怀里,她身后的老人们也把怀里的叶包给赵破奴他们。霍去病沉默接了。
那老妪笑起来很像卫妪,很慈祥,她道,“昨天看小郎君爱吃,今早咱就蒸了些,还好赶上了。将军也可以尝尝。”她说着,把一个鸡蛋塞进霍彦手里,“用酒糟喂的母鸡,小郎君尝尝。”
霍彦笑着点头,下车让小可派人送他们。
等人群都散了,霍去病才打开纸包,金黄的黍米并着粟铺在深绿发开的苇叶上,露出糕面上用红枣压制的漂亮纹路,歪扭得不成样子,霍去病盯着好久,才发现隐隐约约是个吉字。
老妪不识字,以为这字是纹饰,她想着郎君金贵,才铺了这一层。
霍去病给霍彦分了一半,尝了一口,软绵绵的,微微甜的,带着红枣的甜润与苇叶的清香。
他又吃了一口,良久,他冲啃糕的霍彦道,“我是阿言的兄长,才能有这般口福。”
霍去病是会夸人的。
霍彦在啃糕的百忙之中抬起头,毫不客气地应下了。
“这才到哪儿啊!”
[对啊,还没到黄河那边呢,到那里我家崽子是豪侠中的豪侠!]
[去病你到那里,用那张脸吃饭都不用给钱!]
[我家阿言大佬!]
[这一程都不要钱,上赶着有人邀你们。]
……
霍彦他们又行了几日,午时过新丰,峭壁千仞的潼关甫一进入眼帘,霍彦的笑便溢满于面,他忽叫停车驾,深衣掠过开满紫云英和车前草的河滩。他仔细观察对岸石壁上洪峰留下的水痕,然后轻笑的揪了一把小紫云英。
峭壁间的青铜绞盘利用高度差嗡鸣着将石料运往山顶,田埂里处处可见的水车,这些都是霍彦曾设计的,包括那山腰处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河岸被冲刷侵蚀,增强堤坝的稳定性的埽工。
监工的老者见到了这贵公子,霍彦当时太小了,现在又长开了些,按理说,没人认得出来他,可是这个老者还是在他抬眼微笑的一瞬间认出了他。那个老者再见他时,红了眼眶,喜极而泣,他像是在报着喜报一样对霍彦讲,“郎君,您回来了,黄河已经很多年没决堤了。今年的桃花汛也没有。”
霍彦点头,他望向这当年让他掉光了头发的埽工,依旧如当年般稳定,眼眶也红了。
那些运石的工匠齐刷刷地看向他,他们也认出了霍彦,所有人冲霍彦深拜,行了大礼。
一瞬间,霍彦觉得此生足矣,他回拜回去,“谢诸君多年坚守,方有今日黄河无患。”
[阿言,你真的,我吹你一辈子。]
[呜呜呜,咱们的辛苦没白费。]
[埽工一般是用梢料(如柳枝、芦苇等)、土、石等材料,通过特定的捆扎、堆叠方式修筑而成,是一种较为灵活且能快速实施的水工结构,在多沙河流治理中效果显著。我们当年选对了。]
[水门控制水流的流量、水位,埽工加固堤坝,还有风陵渡的杀势引流,阿言,或许真的会保黄河百姓好多年。]
……
霍彦离开潼关时,附近黄河沿岸知道消息的百姓都自发送他,当年他匆匆而回,现在黄河百姓们拉着他的手,一口一句小郎君,黄河没有决堤了,水车也好用呢。
霍彦嗯嗯点头,用力回握他们的手,推拒他们的东西。
[当年的安史之乱爆发时,长安附近的百姓也这样送唐玄宗饭食,担忧他们的圣天子。]
[什么玩意儿。]
[我说阿言可为圣天子,称帝吧。你哥在这里,叫他做兵马大元帅,征兵裂土!]
[造反,桀桀桀!]
霍彦难得无言以对,“被杀时,别找我给你们缝头!”
众弹幕:哈哈哈。
他与弹幕有一句没一句的绊嘴,然后在潼关西部遇见了山匪,他还没反应过来,他哥领人飞出去了。
长安。
长安现在乱成一锅粥,可以趁热喝了。
霍去病带霍彦跑了,等刘彻发现时,令人追都追不上,霍去病一路也没报什么郡守,导致派的人连霍去病去哪都不知道,只能兵分十几路。
“你说啥?”
霍去病抱剑在胸,倚着车厢,“我昨日问过桑大人,你为姨父收谷填仓的钱姨父还没还,姨父这是仗着年纪大就欺压你。”
他平时示人冷肃,不多话,心高气傲,可到霍彦身边全是话,他红唇一张一合,说出一大段我不在,你受委屈,然后扬声总结,“你别委屈,我们不回去了,谁都不能让你受气,哪怕是姨父也不可以。”
霍彦原本不明所以的脸一怔,而后笑又回来了,他叉着腰仰天长笑,引得雀鸟惊飞。
“那你替我抽他了吗?我老想抽他了。”他笑够了,问霍去病,霍去病摇头,一脸严肃,“我骂他了。我让他少拜神,时刻记得自己欠钱,给你攒钱。”
霍彦心满意足,觉得浑身暖洋洋的。
[世上只有哥哥好。]
[有哥的孩子像块宝!]
[明月高悬独独照我!死丫头,好大的福气。]
……
霍彦问过才知道霍去病没被贬,也没被流放,驶离长安的途中,霍彦甚觉遗憾,他还以为流放呢,给他整激动了。
车驾驶过咸阳故城,他们一行来回十几辆马车引得人注目。
渭水南岸三百架木制踏碓沿河排开,官酿酒坊的匠人正踩碓春捣酒曲。土墙上摆的《百病图》被柳影切割,绘着醉汉模样的简笔小人旁,工整写着“日饮不过三爵”。来来往往的褐衣官吏挎着柳条筐穿梭其间,将热腾腾的酒糟分与贫户。
赵破奴跳下车,要去买酒。一身皂衣的椎酒官将酒液奉出,一抬头瞧见了不远处等人的霍彦,他比旁人更蓬松的毛都要炸起,暖乎乎的阳光落下,他把酒盛了两大勺给赵破奴他们装满,才把手中的勺柄放下交给其他的小吏,自己兴冲冲地跑到霍彦跟前,“小爹!”
他的声音很大,引得所有人都像霍彦他们的方向看去。那些麻衣百姓都露出了畏惧神色。直到一个老匠人对着霍彦冲他们道那个就是他们主君。那些百姓的神色就变了,他们不知道霍彦是谁,但他们知道谁让他们喝上了这最便宜的酒,是谁将酒糟免费发给他们喂牲畜。
霍彦正与霍去病说话,这毛乎乎的脑袋猛然出现在视线中,霍彦下意识露出了一个温柔的笑。
“小可,你在这里可好啊!”
小可给霍去病也施了礼,才在霍彦招呼下蹦上马车,往他怀里扑,挨着他,眼睛亮晶晶的。
“您是来看我的吗?”
霍彦揉了揉他的脑袋,“我欲渡黄河,所以从这里走,一会儿还得赶路呢。”
小可失落地耸肩,“不多留一会儿嘛?”
霍彦正欲摇头,霍去病却连连点头,劝道,“明天走吧,阿言。”
霍彦不知道霍去病卖的什么药,但不妨碍他纵容。
“那麻烦小可了。”
小可欢呼一声,迎他们进酒坊。
霍彦跟着他进去,一路上得了百姓们的感激视线,他温柔的笑,哪怕身后跟着霍去病的亲兵,也引得百姓们敢跟他多说几句。
霍彦很高兴,他让霍去病先进去,他跟着百姓们说得热火朝天,没让一句话落地上。
霍去病没走,就坐在一旁看匠人制酒。他与霍彦长得像,有的百姓大着胆子问霍彦,“那位是?”
他小心翼翼的指霍去病。霍去病哪怕再克制,那一身战场上来的血气一打眼就能看出来。
霍去病也查觉到身后视线,他本欲向后看,就听到霍彦道,“那是我兄长,你们没听过霍将军八百骑夜袭俘三千匈奴的戏吗?”
他开心地扬眉,“他就是霍将军,他是打匈奴人的大英雄!这些跟着他的都是打匈奴人,守护咱们平安的!”
百姓们也没想过那戏文里的神勇将军就在他们面前,还这般年少。匈奴人是如何的凶悍难打,汉武朝的每一个百姓都知道。故而他们情不自禁的发出感慨,“大英雄!都是大英雄!”
他们不会太多词,只反复重复着霍彦的话,但更显真挚。
霍去病不回头了,他掩饰不住自己的高高扬起的唇角。
赵破奴他们也是克制不住笑。
他们是大英雄!
夏侯始昌也笑,他捧酒盏抿了一口,目光落在霍彦身上。
江公说的是,霍小郎君是好郎君!
[比真金白银还真。]
[我军,战无不胜,都是大英雄。]
[打匈奴为封侯,打匈奴也为国。]
[也许一开始没想那多,可今天以后出征时就会想起来了。]
霍彦他们第二天走,小可依依不舍,被赵破奴摸摸头,赵破奴那不要脸的兵油,逗趣道,“那伯父留下陪你,大侄儿!”
小可让他走。
霍彦嘱咐小可几句,才笑着上车。
车不过驶出百米,就被一群老翁老妪拦住了车驾。
霍去病停了车,那为首麻衣老妪把一块包的严实的黍米糕塞进了他怀里,她身后的老人们也把怀里的叶包给赵破奴他们。霍去病沉默接了。
那老妪笑起来很像卫妪,很慈祥,她道,“昨天看小郎君爱吃,今早咱就蒸了些,还好赶上了。将军也可以尝尝。”她说着,把一个鸡蛋塞进霍彦手里,“用酒糟喂的母鸡,小郎君尝尝。”
霍彦笑着点头,下车让小可派人送他们。
等人群都散了,霍去病才打开纸包,金黄的黍米并着粟铺在深绿发开的苇叶上,露出糕面上用红枣压制的漂亮纹路,歪扭得不成样子,霍去病盯着好久,才发现隐隐约约是个吉字。
老妪不识字,以为这字是纹饰,她想着郎君金贵,才铺了这一层。
霍去病给霍彦分了一半,尝了一口,软绵绵的,微微甜的,带着红枣的甜润与苇叶的清香。
他又吃了一口,良久,他冲啃糕的霍彦道,“我是阿言的兄长,才能有这般口福。”
霍去病是会夸人的。
霍彦在啃糕的百忙之中抬起头,毫不客气地应下了。
“这才到哪儿啊!”
[对啊,还没到黄河那边呢,到那里我家崽子是豪侠中的豪侠!]
[去病你到那里,用那张脸吃饭都不用给钱!]
[我家阿言大佬!]
[这一程都不要钱,上赶着有人邀你们。]
……
霍彦他们又行了几日,午时过新丰,峭壁千仞的潼关甫一进入眼帘,霍彦的笑便溢满于面,他忽叫停车驾,深衣掠过开满紫云英和车前草的河滩。他仔细观察对岸石壁上洪峰留下的水痕,然后轻笑的揪了一把小紫云英。
峭壁间的青铜绞盘利用高度差嗡鸣着将石料运往山顶,田埂里处处可见的水车,这些都是霍彦曾设计的,包括那山腰处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河岸被冲刷侵蚀,增强堤坝的稳定性的埽工。
监工的老者见到了这贵公子,霍彦当时太小了,现在又长开了些,按理说,没人认得出来他,可是这个老者还是在他抬眼微笑的一瞬间认出了他。那个老者再见他时,红了眼眶,喜极而泣,他像是在报着喜报一样对霍彦讲,“郎君,您回来了,黄河已经很多年没决堤了。今年的桃花汛也没有。”
霍彦点头,他望向这当年让他掉光了头发的埽工,依旧如当年般稳定,眼眶也红了。
那些运石的工匠齐刷刷地看向他,他们也认出了霍彦,所有人冲霍彦深拜,行了大礼。
一瞬间,霍彦觉得此生足矣,他回拜回去,“谢诸君多年坚守,方有今日黄河无患。”
[阿言,你真的,我吹你一辈子。]
[呜呜呜,咱们的辛苦没白费。]
[埽工一般是用梢料(如柳枝、芦苇等)、土、石等材料,通过特定的捆扎、堆叠方式修筑而成,是一种较为灵活且能快速实施的水工结构,在多沙河流治理中效果显著。我们当年选对了。]
[水门控制水流的流量、水位,埽工加固堤坝,还有风陵渡的杀势引流,阿言,或许真的会保黄河百姓好多年。]
……
霍彦离开潼关时,附近黄河沿岸知道消息的百姓都自发送他,当年他匆匆而回,现在黄河百姓们拉着他的手,一口一句小郎君,黄河没有决堤了,水车也好用呢。
霍彦嗯嗯点头,用力回握他们的手,推拒他们的东西。
[当年的安史之乱爆发时,长安附近的百姓也这样送唐玄宗饭食,担忧他们的圣天子。]
[什么玩意儿。]
[我说阿言可为圣天子,称帝吧。你哥在这里,叫他做兵马大元帅,征兵裂土!]
[造反,桀桀桀!]
霍彦难得无言以对,“被杀时,别找我给你们缝头!”
众弹幕:哈哈哈。
他与弹幕有一句没一句的绊嘴,然后在潼关西部遇见了山匪,他还没反应过来,他哥领人飞出去了。
长安。
长安现在乱成一锅粥,可以趁热喝了。
霍去病带霍彦跑了,等刘彻发现时,令人追都追不上,霍去病一路也没报什么郡守,导致派的人连霍去病去哪都不知道,只能兵分十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