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听着韩天追问这几句,姜纪发觉自己可以想得出来周迢的表情。
睫毛一垂,斜眼看旁边人下,眉梢间会带点平时见不着的不耐,却也是没恶意的。
原来他有弟弟,听上去关系不错。
回到南雨街,找到窄巷口,刚踏进院子,站在门口,姜纪感觉到家里同往常不一样,客厅虽然亮着灯,但很安静,只有轻微的说话声,像是在交谈。
走近,声音清晰不少,脚步一滞,姜纪微不可察地叹口气,停了几秒才推开门。
屋里一众人的目光几乎同时望向她,张丽顺势把她拉过来。
“小纪,这是你郑叔叔,你爸爸的高中同学,也是一中的老师。”
姜纪乖巧地应:“叔叔好。”
“好。这孩子一看就是个懂事的,学习肯定也特别好吧。”
这种问题一般是张丽替姜纪回答:“没有没有,一中竞争多激烈啊,尖子生多,她也就排个中等。”
安静坐在沙发一角的妹妹姜意对姜纪眨两下眼睛。
姜纪侧头,无奈一笑。
之后坐在同一张桌上吃饭,姜纪专心扒碗里的米粒,她遇到过太多这样的场合,明白自己只需要做个听话的哑巴。
“我看一中今年的高三成绩特别好啊,京大走个百八十人的不成问题吧。”姜林远在打听升学问题,把林泽一中抬的很高。
“哪有这么夸张,京大是国内第一学府,可不好进,这几年又没分实验班,这批学生实力怎么样不清楚,不过姜纪就算中等水平也很可以了。”
“不好说,这不刚分文理科,高二也刚开学。”
姜林远的话方落地,姜纪便应和地抬起头笑笑,以示回应。
看上去这顿饭吃得很愉快,至少那位郑老师离开的时候对姜林远说了:“有什么事就来高三教学楼找我,能帮的我一定帮。”
但姜纪没说:除了升*学,大概率她是不会踏入那里一步的。
拿起桌上的碗筷,她走进厨房。
“你也不跟着出去送送,好混个脸熟。”张丽边刷碗边唠叨她一句。
姜纪回答道:“不用。”
“就是让你在学校多个熟人,没别的意思。”
“我知道,但真用不着麻烦别人。”
窗外的月光洒到水流上,“哗哗”照亮姜纪的手背。
“别洗了。”
水龙头下的盘子被夺走。
张丽扬扬头:“上楼学习去,快。”
说完不再看她,“不想学习就去看电视,看看你弟弟妹妹,总待在厨房叫什么事。”
姜纪停在原地好一会儿,然后妥协地去拿毛巾擦手。
帮忙也要被赶走。
走过客厅的时候,碰上从洗手间出来的姜意,她探个脑袋往外看:“走了吗?”
姜纪点点头,问她:“怎么了?”
“饭都没吃饱。”姜意的小脑袋耷拉下去。
“那我再带你出去吃点?”
“算了,作业还有好多。”姜意叹口气,拿起书包转身上楼,拉开一个口的书包压在她手里,瞧上去就沉。
姜叶博正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傻笑,姜纪收拾完餐桌,上楼前顺手摸了摸他的头。
“姐!你又摸我头!”姜叶博在身后张牙舞爪又无可奈何。
姜纪和姜意的房间在二楼。
南雨街这边有不少老房子,比如姜家买下来的这套两层小院,很有些年头,前些年林泽市大变迁的时候,没划到拆迁区里。此外,高档小区同样不在少数,算是新旧并立。
装订加固过一层的木质楼梯需要轻踩,姜纪一步步上去,发出阵阵挤压闷响。
今天是个晴天,依赖阳光的悬灯得以照射出点亮视野的白光,过道逼仄,只够站一个人。
姜纪站在那儿,静静地看向对面。
隔两条街道,与刺眼白光截然不同的暖黄,高楼低楼并立,看不清昂贵细节,只能感受。
桂花树后的世界,很近又很远。
开学第一周过的尤其快,同学之间慢慢熟悉起来,不过姜纪真正记得名字说得上话的仍然是那几个。
郝怡涵是比何彤彤还爱讲话的人,大概和这层原因有关,学校里的一手消息她都了如指掌,只是由于太多太杂,大多数时间姜纪都保持一种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听过就忘了。
何彤彤在姜纪右前方几排坐,常趁下课空闲时间来教室后面找她玩。
奇怪的是明明可以直接从教室后面过来,她却每次都要绕到讲台上,像是为了躲谁。姜纪问起,何彤彤吞吞吐吐地解释是因为自己做了班长,走到讲台上威慑大家,顺便管理一下纪律。
姜纪没拆穿她撒得这么拙劣的一个谎。
不用说开学还没多久,就是下课时间从讲台走过去,班级里又有谁能看得到?
周迢在姜纪后面两排,离她的位置不近不远。
至于和周迢坐在一起的那个男生,姜纪知道了他的名字是钟文玺,钟文玺戴副黑框眼镜,长得很文气,异常白的肤色给他营造了一种文弱书生的感觉。
白到什么程度?
就连周迢坐到他旁边肤色都正常了很多。
以及升旗仪式上的韩天,除开那次姜纪还见了他两面,都是在他来找周迢的时候。
最近一次是周四,她刚从水房接完水回来,要进后门时被喊了一声。
“同学,你们班周迢在吗?”
姜纪怀里抱着水杯,朝屋内望,她眼睛转来转去,在周迢方圆几米的地方游离,“好像在,是那个吗?”
“是,你能帮我喊一下他么,谢谢啊。”韩天倒很爽快,没半点让她拒绝的余地。
“我……算了。”
姜纪抿了抿嘴唇,停几秒,什么也没说地进了教室。
那段路其实很短,满打满算十多秒,她却感觉像被托付一项重大任务。
入口即饮的温水歪倒在玻璃瓶里,流动的线随着迈出的脚步缠住她胸口。
她驻足在他的桌前。
周迢扭脸看她。
黑眸沉静,眼皮轻轻掀起,她的呼吸里也带了清新的雨水气息。
这是姜纪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和他面对面讲话。
略过他的名字,她说:“外面有人找。”
周迢转过去,看到门口的韩天起身。
姜纪退后半步,给他让开路,擦肩错身的那刻,听到他近在眼前的声音,“谢了。”
那天有点巧。
下午第二节课后,何彤彤坐在姜纪的位子上,和她说些无关痛痒的闲话。
一只指节分明的手敲了下桌面,打断她们的谈话。
“姜纪,宋老师……”周迢对着何彤彤把话说到一半,忽而意识到不对。
何彤彤连忙站起,拉姜纪坐下,说:“在这儿,这位是姜纪。”
“抱歉,我还没认全人,看了眼那个。”周迢示意讲台上的座位表,转而看向姜纪,说:“宋老师让你去趟办公室。”
姜纪没往下坐,垂头收拾书本,“现在吗?”
“嗯,我也要去,一起吧。”
夕阳西下,紧贴在不远处的高楼边角,毫不吝啬地散下光,课间时分走廊上人来人往,影子散乱,看过去都漾了层金。
慢步、躲避、侧身、紧跟。
姜纪在周迢后面。
待在室内太久,走在新鲜的空气中,四肢仿佛不受控制地轻盈许多,冲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苦闷不快。
英语老师宋临雪高一就教姜纪了,所以知晓她不仅英文成绩好,板书也一向漂亮,先是问她可以不可以继续做这份工作。
姜纪答应了。
毕竟从前班里就经常由她抄写答案或是作文范例。
宋临雪笑:“既然这样,要不要直接做我的课代表?”
来之前,姜纪有料想到,说出措辞:“不了吧老师,我有点内向,可能不太适合做课代表,不好意思。”
教过一年,宋临雪大概知道她的性子,也没勉强:“那行,没关系,不用不好意思呀,我还要谢谢你帮了我板书的忙。”
周迢迈步过来,他刚听宋临雪的,从装满各科教案和试卷的柜子的最高层取下来一沓纸。
宋临雪接过,整理了下,抽出三五份,对周迢说:“反正你不会答应,课代表的事我就不问你了,但每节课前的领读环节,帮着点同学们练口语,行不行?”
林泽一中是市级重点高中,学生们都不至于有发音糟糕的问题,但由于高考这层客观因素在,对口语并没有太重视,而宋临雪一向讨厌“哑巴英语”这套,奉行听说读写缺一不可的教学原则。
英文发音标准,音色好听,是周迢身上又一个优点。
周迢轻笑一声,应下:“行,既然您都这么说了。”
“这几篇优秀范文先放在姜纪这里,一篇文章供同学们读写抄的时间差不多要三五天,你们俩分好工。”
睫毛一垂,斜眼看旁边人下,眉梢间会带点平时见不着的不耐,却也是没恶意的。
原来他有弟弟,听上去关系不错。
回到南雨街,找到窄巷口,刚踏进院子,站在门口,姜纪感觉到家里同往常不一样,客厅虽然亮着灯,但很安静,只有轻微的说话声,像是在交谈。
走近,声音清晰不少,脚步一滞,姜纪微不可察地叹口气,停了几秒才推开门。
屋里一众人的目光几乎同时望向她,张丽顺势把她拉过来。
“小纪,这是你郑叔叔,你爸爸的高中同学,也是一中的老师。”
姜纪乖巧地应:“叔叔好。”
“好。这孩子一看就是个懂事的,学习肯定也特别好吧。”
这种问题一般是张丽替姜纪回答:“没有没有,一中竞争多激烈啊,尖子生多,她也就排个中等。”
安静坐在沙发一角的妹妹姜意对姜纪眨两下眼睛。
姜纪侧头,无奈一笑。
之后坐在同一张桌上吃饭,姜纪专心扒碗里的米粒,她遇到过太多这样的场合,明白自己只需要做个听话的哑巴。
“我看一中今年的高三成绩特别好啊,京大走个百八十人的不成问题吧。”姜林远在打听升学问题,把林泽一中抬的很高。
“哪有这么夸张,京大是国内第一学府,可不好进,这几年又没分实验班,这批学生实力怎么样不清楚,不过姜纪就算中等水平也很可以了。”
“不好说,这不刚分文理科,高二也刚开学。”
姜林远的话方落地,姜纪便应和地抬起头笑笑,以示回应。
看上去这顿饭吃得很愉快,至少那位郑老师离开的时候对姜林远说了:“有什么事就来高三教学楼找我,能帮的我一定帮。”
但姜纪没说:除了升*学,大概率她是不会踏入那里一步的。
拿起桌上的碗筷,她走进厨房。
“你也不跟着出去送送,好混个脸熟。”张丽边刷碗边唠叨她一句。
姜纪回答道:“不用。”
“就是让你在学校多个熟人,没别的意思。”
“我知道,但真用不着麻烦别人。”
窗外的月光洒到水流上,“哗哗”照亮姜纪的手背。
“别洗了。”
水龙头下的盘子被夺走。
张丽扬扬头:“上楼学习去,快。”
说完不再看她,“不想学习就去看电视,看看你弟弟妹妹,总待在厨房叫什么事。”
姜纪停在原地好一会儿,然后妥协地去拿毛巾擦手。
帮忙也要被赶走。
走过客厅的时候,碰上从洗手间出来的姜意,她探个脑袋往外看:“走了吗?”
姜纪点点头,问她:“怎么了?”
“饭都没吃饱。”姜意的小脑袋耷拉下去。
“那我再带你出去吃点?”
“算了,作业还有好多。”姜意叹口气,拿起书包转身上楼,拉开一个口的书包压在她手里,瞧上去就沉。
姜叶博正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傻笑,姜纪收拾完餐桌,上楼前顺手摸了摸他的头。
“姐!你又摸我头!”姜叶博在身后张牙舞爪又无可奈何。
姜纪和姜意的房间在二楼。
南雨街这边有不少老房子,比如姜家买下来的这套两层小院,很有些年头,前些年林泽市大变迁的时候,没划到拆迁区里。此外,高档小区同样不在少数,算是新旧并立。
装订加固过一层的木质楼梯需要轻踩,姜纪一步步上去,发出阵阵挤压闷响。
今天是个晴天,依赖阳光的悬灯得以照射出点亮视野的白光,过道逼仄,只够站一个人。
姜纪站在那儿,静静地看向对面。
隔两条街道,与刺眼白光截然不同的暖黄,高楼低楼并立,看不清昂贵细节,只能感受。
桂花树后的世界,很近又很远。
开学第一周过的尤其快,同学之间慢慢熟悉起来,不过姜纪真正记得名字说得上话的仍然是那几个。
郝怡涵是比何彤彤还爱讲话的人,大概和这层原因有关,学校里的一手消息她都了如指掌,只是由于太多太杂,大多数时间姜纪都保持一种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状态,听过就忘了。
何彤彤在姜纪右前方几排坐,常趁下课空闲时间来教室后面找她玩。
奇怪的是明明可以直接从教室后面过来,她却每次都要绕到讲台上,像是为了躲谁。姜纪问起,何彤彤吞吞吐吐地解释是因为自己做了班长,走到讲台上威慑大家,顺便管理一下纪律。
姜纪没拆穿她撒得这么拙劣的一个谎。
不用说开学还没多久,就是下课时间从讲台走过去,班级里又有谁能看得到?
周迢在姜纪后面两排,离她的位置不近不远。
至于和周迢坐在一起的那个男生,姜纪知道了他的名字是钟文玺,钟文玺戴副黑框眼镜,长得很文气,异常白的肤色给他营造了一种文弱书生的感觉。
白到什么程度?
就连周迢坐到他旁边肤色都正常了很多。
以及升旗仪式上的韩天,除开那次姜纪还见了他两面,都是在他来找周迢的时候。
最近一次是周四,她刚从水房接完水回来,要进后门时被喊了一声。
“同学,你们班周迢在吗?”
姜纪怀里抱着水杯,朝屋内望,她眼睛转来转去,在周迢方圆几米的地方游离,“好像在,是那个吗?”
“是,你能帮我喊一下他么,谢谢啊。”韩天倒很爽快,没半点让她拒绝的余地。
“我……算了。”
姜纪抿了抿嘴唇,停几秒,什么也没说地进了教室。
那段路其实很短,满打满算十多秒,她却感觉像被托付一项重大任务。
入口即饮的温水歪倒在玻璃瓶里,流动的线随着迈出的脚步缠住她胸口。
她驻足在他的桌前。
周迢扭脸看她。
黑眸沉静,眼皮轻轻掀起,她的呼吸里也带了清新的雨水气息。
这是姜纪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和他面对面讲话。
略过他的名字,她说:“外面有人找。”
周迢转过去,看到门口的韩天起身。
姜纪退后半步,给他让开路,擦肩错身的那刻,听到他近在眼前的声音,“谢了。”
那天有点巧。
下午第二节课后,何彤彤坐在姜纪的位子上,和她说些无关痛痒的闲话。
一只指节分明的手敲了下桌面,打断她们的谈话。
“姜纪,宋老师……”周迢对着何彤彤把话说到一半,忽而意识到不对。
何彤彤连忙站起,拉姜纪坐下,说:“在这儿,这位是姜纪。”
“抱歉,我还没认全人,看了眼那个。”周迢示意讲台上的座位表,转而看向姜纪,说:“宋老师让你去趟办公室。”
姜纪没往下坐,垂头收拾书本,“现在吗?”
“嗯,我也要去,一起吧。”
夕阳西下,紧贴在不远处的高楼边角,毫不吝啬地散下光,课间时分走廊上人来人往,影子散乱,看过去都漾了层金。
慢步、躲避、侧身、紧跟。
姜纪在周迢后面。
待在室内太久,走在新鲜的空气中,四肢仿佛不受控制地轻盈许多,冲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苦闷不快。
英语老师宋临雪高一就教姜纪了,所以知晓她不仅英文成绩好,板书也一向漂亮,先是问她可以不可以继续做这份工作。
姜纪答应了。
毕竟从前班里就经常由她抄写答案或是作文范例。
宋临雪笑:“既然这样,要不要直接做我的课代表?”
来之前,姜纪有料想到,说出措辞:“不了吧老师,我有点内向,可能不太适合做课代表,不好意思。”
教过一年,宋临雪大概知道她的性子,也没勉强:“那行,没关系,不用不好意思呀,我还要谢谢你帮了我板书的忙。”
周迢迈步过来,他刚听宋临雪的,从装满各科教案和试卷的柜子的最高层取下来一沓纸。
宋临雪接过,整理了下,抽出三五份,对周迢说:“反正你不会答应,课代表的事我就不问你了,但每节课前的领读环节,帮着点同学们练口语,行不行?”
林泽一中是市级重点高中,学生们都不至于有发音糟糕的问题,但由于高考这层客观因素在,对口语并没有太重视,而宋临雪一向讨厌“哑巴英语”这套,奉行听说读写缺一不可的教学原则。
英文发音标准,音色好听,是周迢身上又一个优点。
周迢轻笑一声,应下:“行,既然您都这么说了。”
“这几篇优秀范文先放在姜纪这里,一篇文章供同学们读写抄的时间差不多要三五天,你们俩分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