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假期的日常并无新鲜事,他也不过是窝在家中,不知是在做着什么。
本以为暑假会就此度过,却不料,意外收到了一位许久不见的同学的消息。
李钦源:【你这假期有空吗?】
【有的,怎么了?】
那是一个和俞瑾慈高中关系一般的同学,那时候他们座位挨得挺近的,有时会说说话,但毕业后就没什么联系了。
李钦源:【有没有兴趣给高中生补英语?】
原来是找补习的。
本来,俞瑾慈还想问些详细的东西,但李钦源也不怎么清楚,因为也是别人托他问的。
只知道是附中的,和俞瑾慈一样,家住在风中区。
这个假期,李钦源要做暑托班志愿者,而且他高中英语也一般,所以就想到了自己高中的英语课代表俞瑾慈。
李钦源:【没事的,你英语这么好,肯定可以的,人家小孩主要是偏科,就英语不太好,而且开的价钱也不错。】
思前想后,俞瑾慈终是答应了,毕竟,假期在家,总是向家里讨钱是不太好。
在李钦源的牵线下,俞瑾慈和家长加了微信,事先聊了一段,确定好了对方的住处和时间,俞瑾慈当天收拾好东西就上门了。
他有些庆幸,在高考结束之后,没有将他成堆的资料给丢掉。
他本爱称那些东西为封建残余,却在最后真正要丢掉时,舍不得放手。
或许是因为陪伴了自己太久,所以他觉得这些家伙,绝不应该沦落成这样的结局。
那时候的他大概还没有想到,这些笔记等他上了大学,还能这些用处。
这叫什么?
冥冥之中注定?
对方住得不算太远,但也没有很近,俞瑾慈坐了几站公交又走了一段路才到。
珺州夏天的太阳分外毒辣,就只是走了几分钟,俞瑾慈就出了汗。
也还好他们家住的小区不算弯弯绕绕,顺着地图很快就能找到。
按响楼下单元门的铃,门很快就发出了开锁的声音,上了楼,家长早已开门等着。
顺着望去,俞瑾慈一下子就愣住了。
虽然只见过一面,但俞瑾慈记得,这是那位叫秦殊的男生的母亲。
她热情地招呼俞瑾慈进去,还给俞瑾慈递了一瓶矿泉水,不过很显然,她对俞瑾慈没有印象。
毕竟是有些年了,俞瑾慈觉得的变化还是有的,外加他们只见过一面,还是这么多年前。
与秦母简单的寒暄过后,俞瑾慈就走进了秦殊的房间。
坐在书桌前的少年闻声转过来,他有些局促地站起了身。
时光飞逝,在俞瑾慈的记忆里,秦殊还是个比自己还要矮些的小男孩,如今也已经长得很高了。
对方的变化很大,褪去了多年前的稚气,他如今看上去棱角分明,而不变的,是身上原始的野性和那双算得上是多情的眼睛。
他对上了那双眼睛,想要试着解读对方的神情,他想对方应该是在审视。
他并不觉得对方还会记得自己,或者说,对方是否记得自己这件事,在此时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他笑着,目光柔和,向对方介绍自己:“你好,我叫俞瑾慈。”
有些事情,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吧。
【作者有话说】
可以给我一点点评论吗(小声)
第2章 encounter
看到对方的瞬间,秦殊感觉有什么无形的力道将自己往上扬了扬。
他没想到自己还会见到这个人,但他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个人原来叫俞瑾慈。
虽然他们曾经也不过只见过一面,但他不会记错。眼前的人皮肤白净,发色乌黑,周身透着书卷气,可偏偏眼角嘴角各有一颗痣,所以又混了些别样的感觉,不过对方看上去似乎并不记得自己了。
他看着对方走进来,漂亮的脸上带着堪称天衣无缝笑,眼角的那颗痣衬得他目光愈加柔和。
俞瑾慈的变化其实很大,相比较于当年,无论是穿着还是发型,看上去都要更加精致。
他好像要比秦殊记忆里更加小只一点,应该是因为秦殊自己长高了,如今俞瑾慈看着他已经需要略微仰着头。
“好好学哦。”秦母站在门外,替他们关上了门。
关门声响起,秦殊才回过神来,他思忖着称呼,最后勉强挤出来了句话:“俞……老师好。”
对方的笑容像是凝滞了一下,又在片刻间迅速恢复原样,他在秦殊一旁的位置坐下:“别站着了,不用叫我老师的,你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
秦殊听话地坐下,他试图叫俞瑾慈的名字:“俞……”
他想继续说,可喉咙就是发不出声音,剩下的两个字就硬生生卡在那里,怎么也说不出来。
俞瑾慈看出了对方的紧张,他问道:“那,要不叫我哥?”
“哥。”这次说得倒是爽快。
“嗯,你上学期的卷子能拿出来看一下吗?”
在来之前,俞瑾慈就已经拜托秦母把期末考卷拍照过来看过,这么一想,他当时还真没注意到卷子上的名字是秦殊。
成绩不算特别差,但相对来说也算不上多出彩。
虽是看过了期末考卷,但具体问题最好还是对照着多一点的卷子来看比较好。
又或许说,俞瑾慈已经知道秦殊的一部分问题了,但他依旧需要一些证据去证实:“你是不是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一直都没有搞清楚?”
秦殊眼神躲了躲,点点头。
俞瑾慈了然:“好,那今天就先将这个吧。”
定语从句一直是高考英语的重难点,一般在grammar部分会出一到两个空,一般情况下分析出是定语从句不难,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限制性定语从句主要区别在于一个逗号。
而难点在于关系代词的选择。
俞瑾慈之前看期末卷子的时候,就隐隐测测怀疑秦殊这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所以来时特地带上了自己高中时关于语法的笔记。这本笔记上还有其它关于语法的内容,grammar的题型也几乎被他整理完全。
因为几个关系代词的选择确实容易混淆,当年俞瑾慈就用尽量精简的方式归过类,他便顺着笔记的逻辑给秦殊讲了一遍。
“这笔记我就留给你了,你到时候可以多看看。”
如果说,这些笔记的结局不应该是直接被丢进垃圾桶,那或许他可以将它们送给秦殊,作为一种延续。
所谓的“余孽”经过平反,最后被带到了新世纪。
“我刚刚讲的清楚了吗?”俞瑾慈问道。
秦殊点点头。
俞瑾慈又变戏法似地从包里拿出了张卷子:“帮你归纳好了,都是定语从句相关的,今天先练个半面吧。”
秦殊听话地接过卷子,低头看了起来。
奋笔疾书间,俞瑾慈随口问了句:“对了,你其他几门成绩怎么样?”
秦殊顿了顿笔,伸手从桌角的笔筒里抽出了张纸条,小心翼翼地递给俞瑾慈。
俞瑾慈将其接过,这东西他可他熟悉了。中学时期,老师会把大家的成绩做成表格,打印出来,再叫学生帮忙把每个人的剪好。
摸索上熟悉的纸条,他恍然想起来,原来他上一次触碰到分数条已经是两年多前的事情了。
细长的纸条被对折了两下,他捏着两边将其展开。
负责剪成绩的同学可能是手抖了,纸条一边凹进去了一块,一边又凸起来了一块,折叠的地方出现了一道泛白的折痕,黑色的油墨在那里看上去有些模糊不清,科目、成绩、排名都则被清晰标好。
理化生选手秦殊,数学140+,理化成绩虽不好看,但名次也偏高,按着新高考的赋分制,也得是拿高分的。
语文不算拔尖,但分数也很不错。至于英语,这绝不能算是很差,只是相较于那过于耀眼的理科成绩,英语就显得有些太过平庸了。
他想起高二时的那通电话,当时十二区的两所重点学校都想要提前签秦殊,不过,看来他没有留在十二区,而是选择了全珺州几乎最好的附中。
俞瑾慈给秦殊安排的题不多,在他看成绩期间,秦殊就做好了。
接过卷子,俞瑾慈安慰道:“附中的英语,基础方面肯定也是讲的粗略。你也不要太焦虑……看吧,我一讲你就会了,这几道全都对了,接下来几天都练一点的话应该就没问题了。”
剩下的时间,介于秦殊的听力较为薄弱,俞瑾慈先是跟他讲了一些听听力事做笔记的小技巧,和自己做听力时候的窍门,又让他练了一点。
除了秦殊有时的沉默,一切似乎都进展得很顺利,时间过得很快,两个小时转瞬即逝。
眼见时间差不多了,今天的安排也按着俞瑾慈的计划执行的很顺利,他收拾着东西准备离开。
他边收拾,边嘱咐道:“听力的话平时最好多做做,我回去找几套好的到时候发你,这种东西只要不做,做题的感觉就容易变差。”
本以为暑假会就此度过,却不料,意外收到了一位许久不见的同学的消息。
李钦源:【你这假期有空吗?】
【有的,怎么了?】
那是一个和俞瑾慈高中关系一般的同学,那时候他们座位挨得挺近的,有时会说说话,但毕业后就没什么联系了。
李钦源:【有没有兴趣给高中生补英语?】
原来是找补习的。
本来,俞瑾慈还想问些详细的东西,但李钦源也不怎么清楚,因为也是别人托他问的。
只知道是附中的,和俞瑾慈一样,家住在风中区。
这个假期,李钦源要做暑托班志愿者,而且他高中英语也一般,所以就想到了自己高中的英语课代表俞瑾慈。
李钦源:【没事的,你英语这么好,肯定可以的,人家小孩主要是偏科,就英语不太好,而且开的价钱也不错。】
思前想后,俞瑾慈终是答应了,毕竟,假期在家,总是向家里讨钱是不太好。
在李钦源的牵线下,俞瑾慈和家长加了微信,事先聊了一段,确定好了对方的住处和时间,俞瑾慈当天收拾好东西就上门了。
他有些庆幸,在高考结束之后,没有将他成堆的资料给丢掉。
他本爱称那些东西为封建残余,却在最后真正要丢掉时,舍不得放手。
或许是因为陪伴了自己太久,所以他觉得这些家伙,绝不应该沦落成这样的结局。
那时候的他大概还没有想到,这些笔记等他上了大学,还能这些用处。
这叫什么?
冥冥之中注定?
对方住得不算太远,但也没有很近,俞瑾慈坐了几站公交又走了一段路才到。
珺州夏天的太阳分外毒辣,就只是走了几分钟,俞瑾慈就出了汗。
也还好他们家住的小区不算弯弯绕绕,顺着地图很快就能找到。
按响楼下单元门的铃,门很快就发出了开锁的声音,上了楼,家长早已开门等着。
顺着望去,俞瑾慈一下子就愣住了。
虽然只见过一面,但俞瑾慈记得,这是那位叫秦殊的男生的母亲。
她热情地招呼俞瑾慈进去,还给俞瑾慈递了一瓶矿泉水,不过很显然,她对俞瑾慈没有印象。
毕竟是有些年了,俞瑾慈觉得的变化还是有的,外加他们只见过一面,还是这么多年前。
与秦母简单的寒暄过后,俞瑾慈就走进了秦殊的房间。
坐在书桌前的少年闻声转过来,他有些局促地站起了身。
时光飞逝,在俞瑾慈的记忆里,秦殊还是个比自己还要矮些的小男孩,如今也已经长得很高了。
对方的变化很大,褪去了多年前的稚气,他如今看上去棱角分明,而不变的,是身上原始的野性和那双算得上是多情的眼睛。
他对上了那双眼睛,想要试着解读对方的神情,他想对方应该是在审视。
他并不觉得对方还会记得自己,或者说,对方是否记得自己这件事,在此时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他笑着,目光柔和,向对方介绍自己:“你好,我叫俞瑾慈。”
有些事情,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吧。
【作者有话说】
可以给我一点点评论吗(小声)
第2章 encounter
看到对方的瞬间,秦殊感觉有什么无形的力道将自己往上扬了扬。
他没想到自己还会见到这个人,但他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个人原来叫俞瑾慈。
虽然他们曾经也不过只见过一面,但他不会记错。眼前的人皮肤白净,发色乌黑,周身透着书卷气,可偏偏眼角嘴角各有一颗痣,所以又混了些别样的感觉,不过对方看上去似乎并不记得自己了。
他看着对方走进来,漂亮的脸上带着堪称天衣无缝笑,眼角的那颗痣衬得他目光愈加柔和。
俞瑾慈的变化其实很大,相比较于当年,无论是穿着还是发型,看上去都要更加精致。
他好像要比秦殊记忆里更加小只一点,应该是因为秦殊自己长高了,如今俞瑾慈看着他已经需要略微仰着头。
“好好学哦。”秦母站在门外,替他们关上了门。
关门声响起,秦殊才回过神来,他思忖着称呼,最后勉强挤出来了句话:“俞……老师好。”
对方的笑容像是凝滞了一下,又在片刻间迅速恢复原样,他在秦殊一旁的位置坐下:“别站着了,不用叫我老师的,你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
秦殊听话地坐下,他试图叫俞瑾慈的名字:“俞……”
他想继续说,可喉咙就是发不出声音,剩下的两个字就硬生生卡在那里,怎么也说不出来。
俞瑾慈看出了对方的紧张,他问道:“那,要不叫我哥?”
“哥。”这次说得倒是爽快。
“嗯,你上学期的卷子能拿出来看一下吗?”
在来之前,俞瑾慈就已经拜托秦母把期末考卷拍照过来看过,这么一想,他当时还真没注意到卷子上的名字是秦殊。
成绩不算特别差,但相对来说也算不上多出彩。
虽是看过了期末考卷,但具体问题最好还是对照着多一点的卷子来看比较好。
又或许说,俞瑾慈已经知道秦殊的一部分问题了,但他依旧需要一些证据去证实:“你是不是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一直都没有搞清楚?”
秦殊眼神躲了躲,点点头。
俞瑾慈了然:“好,那今天就先将这个吧。”
定语从句一直是高考英语的重难点,一般在grammar部分会出一到两个空,一般情况下分析出是定语从句不难,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限制性定语从句主要区别在于一个逗号。
而难点在于关系代词的选择。
俞瑾慈之前看期末卷子的时候,就隐隐测测怀疑秦殊这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所以来时特地带上了自己高中时关于语法的笔记。这本笔记上还有其它关于语法的内容,grammar的题型也几乎被他整理完全。
因为几个关系代词的选择确实容易混淆,当年俞瑾慈就用尽量精简的方式归过类,他便顺着笔记的逻辑给秦殊讲了一遍。
“这笔记我就留给你了,你到时候可以多看看。”
如果说,这些笔记的结局不应该是直接被丢进垃圾桶,那或许他可以将它们送给秦殊,作为一种延续。
所谓的“余孽”经过平反,最后被带到了新世纪。
“我刚刚讲的清楚了吗?”俞瑾慈问道。
秦殊点点头。
俞瑾慈又变戏法似地从包里拿出了张卷子:“帮你归纳好了,都是定语从句相关的,今天先练个半面吧。”
秦殊听话地接过卷子,低头看了起来。
奋笔疾书间,俞瑾慈随口问了句:“对了,你其他几门成绩怎么样?”
秦殊顿了顿笔,伸手从桌角的笔筒里抽出了张纸条,小心翼翼地递给俞瑾慈。
俞瑾慈将其接过,这东西他可他熟悉了。中学时期,老师会把大家的成绩做成表格,打印出来,再叫学生帮忙把每个人的剪好。
摸索上熟悉的纸条,他恍然想起来,原来他上一次触碰到分数条已经是两年多前的事情了。
细长的纸条被对折了两下,他捏着两边将其展开。
负责剪成绩的同学可能是手抖了,纸条一边凹进去了一块,一边又凸起来了一块,折叠的地方出现了一道泛白的折痕,黑色的油墨在那里看上去有些模糊不清,科目、成绩、排名都则被清晰标好。
理化生选手秦殊,数学140+,理化成绩虽不好看,但名次也偏高,按着新高考的赋分制,也得是拿高分的。
语文不算拔尖,但分数也很不错。至于英语,这绝不能算是很差,只是相较于那过于耀眼的理科成绩,英语就显得有些太过平庸了。
他想起高二时的那通电话,当时十二区的两所重点学校都想要提前签秦殊,不过,看来他没有留在十二区,而是选择了全珺州几乎最好的附中。
俞瑾慈给秦殊安排的题不多,在他看成绩期间,秦殊就做好了。
接过卷子,俞瑾慈安慰道:“附中的英语,基础方面肯定也是讲的粗略。你也不要太焦虑……看吧,我一讲你就会了,这几道全都对了,接下来几天都练一点的话应该就没问题了。”
剩下的时间,介于秦殊的听力较为薄弱,俞瑾慈先是跟他讲了一些听听力事做笔记的小技巧,和自己做听力时候的窍门,又让他练了一点。
除了秦殊有时的沉默,一切似乎都进展得很顺利,时间过得很快,两个小时转瞬即逝。
眼见时间差不多了,今天的安排也按着俞瑾慈的计划执行的很顺利,他收拾着东西准备离开。
他边收拾,边嘱咐道:“听力的话平时最好多做做,我回去找几套好的到时候发你,这种东西只要不做,做题的感觉就容易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