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什么时候去都来得及。”宋茶栽把宋泊的言辞当成退堂鼓,心想他又是嘴上说说而已。正是用人之际,有人愿意帮着干活就谢天谢地了,哪儿会嫌弃只做半日。
宋泊起身朝宋茶栽鞠了一躬,“那就麻烦大姑中午和晚上帮我给金熙送下饭和药。”
“你......”宋茶栽这下是真的惊讶了。
宋泊抬腿要走,忽然想着自己两袖空空,他有些不好意思又掉头回来,语气中沾了些扭捏,“大姑,你能借我些钱吗?几钱就行。”在现代都没借过钱的宋泊倒是在这儿贡献了第一次。
“拿去吧。”宋茶栽将杨绘给的看病钱全都给了宋泊,因着杨绘只是生了个小病,所以给的银钱并不多,不过三十钱,但足以一个成年男性在镇里度过几日了。
“谢谢大姑,我会还钱的。”宋泊落下这话,出了宋茶栽家。
宋茶栽拿着细麻绳将宋泊包好的草药包绑起来,借给宋泊的钱她本就没想着要回来,就当是最后一次,她想再扶宋泊一次。
出了宋茶栽家,宋泊凭着原主的记忆,一路徒步到了传福镇,边上路过有坐驴车、牛车的,不过宋泊还是选了徒步,一方面省了钱,一方面也是熟悉路线。
传福镇算是一个大镇,来来往往百姓众多,宋泊跟着人流穿过石砖砌成的镇门,记忆中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此刻,宋泊才有一种真正到了古代的感觉。
摊贩们吆喝着自己的商品以及价格,宋泊便偷摸着熟悉恒国的物价,一斗米二十文,一颗苹果三文,一匹差的布便要四百文……
家中布料太差,眼看快要过冬,那些床具根本御不了寒,想到身上只有三十文,宋泊叹了口气,趁着这几日他得赶紧赚钱,至少要给江金熙买床棉被。
街边传来食物的香气,宋泊用3文钱买了两个肉包填饱肚子,这才问身边路过的百姓,哪儿有招工告示。
听着百姓的回答,宋泊摸到了码头,传福镇是个滨海镇子,水路商运发达,现下又是秋收之时,要送去北面的货物得趁现在运上去,入了冬就不方便了。
码头边多的是光着膀子运东西的壮年男子,宋泊在码头边看着一告示牌,上面贴着密密麻麻的纸,走得近了,才发现全是招临时工人的帖子。
这帖子贴的多,工钱便多少不等,宋泊记着帖子的船名,一路问过去,最终在问着第五家的时候,才有了宛转的余地。
船老板是个大腹便便的男子,他坐在一把小马扎上,打量着宋泊,“你这小身板,能搬货?”
船老板这么说也实属正常,跟其他工人比起来,宋泊这身子确实有几分单薄,这都是因为原主爱喝酒不锻炼。
“我能搬的。”宋泊说,他才刚来到这个世界,要赚急钱只能出售体力。
船老板一努嘴,“喏,那儿就有一箱货物,你能扛到肩上,我就允许你在这儿做工。”
宋泊顺着看去,货物用麻袋装着,麻袋鼓鼓的,看着就不轻,他两步走过去,找着两个比较好着力的点,攥起麻袋。
果然如宋泊所料,这麻袋确实不轻,约有50斤重,双手抱起来都有些吃力。
船老板一看宋泊的动作,就知道他没有搬过重物,他搬货一点技巧也没有,想要抱起这50斤的货物哪儿有那么容易,“搬不起来就趁早放弃,去找些轻松点的活儿吧。”
宋泊的字典里就没有放弃两个字,他一咬牙,膝盖往上一顶,借着惯性将货物丢上肩膀,霎时间他被压得腰都弯了几分。
船老板也是说到做到,他道:“算你厉害,直接搬上船吧。”
等宋泊将一袋货物搬上船又折返以后,船老板才与他说起薪资,“一日工资十文,运上一袋货物多加一文,每日一结,直至货物运完为止。”船老板转了下小马扎,继续躲在阴影之中,“你下午才来,今日就只能从五文往上加。”
“做到何时?”宋泊问,家中还有个病人要照顾,他不想太晚回去。
“日落之时。”船老板答。
古代的照明条件不好,入了夜以后路变得难走,更何况上船前还得走过一条由几根竹竿捆在一起的竹子路,若是有人掉了下去,那就得不偿失,所以码头的运货都只在白日进行。
宋泊在心底算着时间,秋季太阳落山得早,再加上路上用去的时间,他能在戌时赶回家。
“上工几时?”
船老板哈哈笑了两声,“你先撑过这个下午,再说上工的事儿吧。”
第5章
搬货确实不是件容易事儿,宋泊仅仅搬了一趟,就累得气喘吁吁,体力活总是又累又廉价。
一个打着赤膊的中年男子折回拿货点,看着宋泊站在边上一动未动,出言道:“新来的?”
到一个新的地方自然需要谦虚些,宋泊点了两下头,看着人畜无害。
赤膊男子面相和善,是个热心肠的人,见宋泊一直掌握不到搬货的要领,他直接以身示范,“你得揪着这两侧,然后用身体动作把货物甩到肩上。”说着,他十分轻松地将两袋货物抗在肩上,左边一袋右边一袋。
宋泊受了教,立即实施学来的新动作,果然用了赤膊男子的技巧以后,货物上肩都轻松了不少。“多谢大哥,”他道谢着。
“嗨,都小事。”赤膊男子憨憨笑了下,跟宋泊并排走着前往船老板的货船。
从闲聊中,宋泊得知赤膊男子名为李五,因着家中世代从农没有读书人,所以便按出生顺序编了名儿。
李五利落地把两袋货物丢在船上,拍了拍手中的灰,“听你说话文绉绉的,你应该读过书吧?”
相比李五的轻松惬意,宋泊就吃力得多,前一会儿他还能与李五聊上几句,走过半程以后,就只剩喘气的功夫。
李五搭了把手帮宋泊把货物从肩上拿下来,才给了宋泊一些喘息的空间。
“小时候读过一些。”
闻言李五露出羡慕的表情。
士农工商,士排第一位,可想而知这个身份具有多高的含金量,平民百姓想步入士的阶级,读书这条道路是最明朗的,只可惜恒国的读书成本很高,只有家中相对富足才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那你怎不接着读书了?”李五跟宋泊重新返回拿货点,得知宋泊是读书人以后,他帮宋泊拿了带货物上肩,读书人的手最是金贵,可不能被那些粗制的麻袋磨了去。
“没钱。”宋泊实话实说。
没想着是这么个朴素的理由,李五愣了下,随后笑道:“也是,读书人也是要吃饭的。”
码头边最是风大,有海鸥飞了过来,高声叫着,宋泊没有闲情逸致欣赏美景,只是一个劲地闷头苦搬。有李五陪着,宋泊搬货轻松了几分,不过一个下午下来,他还是觉着肩头剧痛无比,想必明日一觉醒来,定是得淤了。
“辛苦了,这是工钱。”船老板很守信,天色一暗就拿着工钱过来。
宋泊抬了手,带着些重量的钱币落入他的掌心之中,不重,却足够分量。
“多谢老板。”宋泊道。
船老板瞧着宋泊有几分毅力,说:“明日辰时中上工。”
“是。”宋泊应声。
船老板走后,宋泊才有空数起手中的钱币数,钱币放得杂,一眼看不出是多少,他竖着手指扒拉几下,数清了钱币枚数,一个下午累死累活赚了十八钱,虽赚得不多,但已经把他吃肉包的钱给补了上。除去肉包钱,他净赚十五钱,算是到这个世界赚的第一桶金。
“李兄。”宋泊唤着。
李五正收着钱,听到这么文雅的呼唤声,他动作一顿,略微迟疑地指了下自己,“你是在叫我吗?”
宋泊点头。
李五收好钱,带着些许羞涩地挠了下后脑勺,“还是头一次有人用这种称呼叫我,我还以为我听错了呢。”
“我猜你应当比我大些,便自顾自以兄唤你,希望你莫怪罪。”宋泊道。
“咱农村人没那么多规矩,你爱咋叫咋叫。”李五摆手,“诶,你叫我是有啥事吗?”
“李兄在这儿做工久了,可知哪儿的东西便宜实惠?”宋泊问,他囊中羞涩,可是有些东西是必需要买的,他不想被当做肥羊宰上一顿,只能问问算是半个镇里人的李五。
“你这是问对了!”李五帮人帮到底,带着宋泊到了寻常百姓常去的集市。
平民集市是比较杂乱无序一些,大家东西都摆在外头,没那么多讲究,就引了不少不请而至的“小动物”。
到集市门口,李五才想起宋泊是个读书人,他怕宋泊嫌此地磕碜,说:“走错了,集市在另一头才对。”
“没事的李兄。”宋泊阻止李五反身的步伐,“我在这儿买就行。”
这周遭的环境跟现代的夜市有些相似,宋泊还算适应,跨过一摊不知道是什么的污水以后,走进了平民集市。
李五看着宋泊的背影,只觉着读书人就是与平头百姓不一样,明明同样身处嘈杂的环境之中,他却自带一股不同的气场。
宋泊起身朝宋茶栽鞠了一躬,“那就麻烦大姑中午和晚上帮我给金熙送下饭和药。”
“你......”宋茶栽这下是真的惊讶了。
宋泊抬腿要走,忽然想着自己两袖空空,他有些不好意思又掉头回来,语气中沾了些扭捏,“大姑,你能借我些钱吗?几钱就行。”在现代都没借过钱的宋泊倒是在这儿贡献了第一次。
“拿去吧。”宋茶栽将杨绘给的看病钱全都给了宋泊,因着杨绘只是生了个小病,所以给的银钱并不多,不过三十钱,但足以一个成年男性在镇里度过几日了。
“谢谢大姑,我会还钱的。”宋泊落下这话,出了宋茶栽家。
宋茶栽拿着细麻绳将宋泊包好的草药包绑起来,借给宋泊的钱她本就没想着要回来,就当是最后一次,她想再扶宋泊一次。
出了宋茶栽家,宋泊凭着原主的记忆,一路徒步到了传福镇,边上路过有坐驴车、牛车的,不过宋泊还是选了徒步,一方面省了钱,一方面也是熟悉路线。
传福镇算是一个大镇,来来往往百姓众多,宋泊跟着人流穿过石砖砌成的镇门,记忆中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此刻,宋泊才有一种真正到了古代的感觉。
摊贩们吆喝着自己的商品以及价格,宋泊便偷摸着熟悉恒国的物价,一斗米二十文,一颗苹果三文,一匹差的布便要四百文……
家中布料太差,眼看快要过冬,那些床具根本御不了寒,想到身上只有三十文,宋泊叹了口气,趁着这几日他得赶紧赚钱,至少要给江金熙买床棉被。
街边传来食物的香气,宋泊用3文钱买了两个肉包填饱肚子,这才问身边路过的百姓,哪儿有招工告示。
听着百姓的回答,宋泊摸到了码头,传福镇是个滨海镇子,水路商运发达,现下又是秋收之时,要送去北面的货物得趁现在运上去,入了冬就不方便了。
码头边多的是光着膀子运东西的壮年男子,宋泊在码头边看着一告示牌,上面贴着密密麻麻的纸,走得近了,才发现全是招临时工人的帖子。
这帖子贴的多,工钱便多少不等,宋泊记着帖子的船名,一路问过去,最终在问着第五家的时候,才有了宛转的余地。
船老板是个大腹便便的男子,他坐在一把小马扎上,打量着宋泊,“你这小身板,能搬货?”
船老板这么说也实属正常,跟其他工人比起来,宋泊这身子确实有几分单薄,这都是因为原主爱喝酒不锻炼。
“我能搬的。”宋泊说,他才刚来到这个世界,要赚急钱只能出售体力。
船老板一努嘴,“喏,那儿就有一箱货物,你能扛到肩上,我就允许你在这儿做工。”
宋泊顺着看去,货物用麻袋装着,麻袋鼓鼓的,看着就不轻,他两步走过去,找着两个比较好着力的点,攥起麻袋。
果然如宋泊所料,这麻袋确实不轻,约有50斤重,双手抱起来都有些吃力。
船老板一看宋泊的动作,就知道他没有搬过重物,他搬货一点技巧也没有,想要抱起这50斤的货物哪儿有那么容易,“搬不起来就趁早放弃,去找些轻松点的活儿吧。”
宋泊的字典里就没有放弃两个字,他一咬牙,膝盖往上一顶,借着惯性将货物丢上肩膀,霎时间他被压得腰都弯了几分。
船老板也是说到做到,他道:“算你厉害,直接搬上船吧。”
等宋泊将一袋货物搬上船又折返以后,船老板才与他说起薪资,“一日工资十文,运上一袋货物多加一文,每日一结,直至货物运完为止。”船老板转了下小马扎,继续躲在阴影之中,“你下午才来,今日就只能从五文往上加。”
“做到何时?”宋泊问,家中还有个病人要照顾,他不想太晚回去。
“日落之时。”船老板答。
古代的照明条件不好,入了夜以后路变得难走,更何况上船前还得走过一条由几根竹竿捆在一起的竹子路,若是有人掉了下去,那就得不偿失,所以码头的运货都只在白日进行。
宋泊在心底算着时间,秋季太阳落山得早,再加上路上用去的时间,他能在戌时赶回家。
“上工几时?”
船老板哈哈笑了两声,“你先撑过这个下午,再说上工的事儿吧。”
第5章
搬货确实不是件容易事儿,宋泊仅仅搬了一趟,就累得气喘吁吁,体力活总是又累又廉价。
一个打着赤膊的中年男子折回拿货点,看着宋泊站在边上一动未动,出言道:“新来的?”
到一个新的地方自然需要谦虚些,宋泊点了两下头,看着人畜无害。
赤膊男子面相和善,是个热心肠的人,见宋泊一直掌握不到搬货的要领,他直接以身示范,“你得揪着这两侧,然后用身体动作把货物甩到肩上。”说着,他十分轻松地将两袋货物抗在肩上,左边一袋右边一袋。
宋泊受了教,立即实施学来的新动作,果然用了赤膊男子的技巧以后,货物上肩都轻松了不少。“多谢大哥,”他道谢着。
“嗨,都小事。”赤膊男子憨憨笑了下,跟宋泊并排走着前往船老板的货船。
从闲聊中,宋泊得知赤膊男子名为李五,因着家中世代从农没有读书人,所以便按出生顺序编了名儿。
李五利落地把两袋货物丢在船上,拍了拍手中的灰,“听你说话文绉绉的,你应该读过书吧?”
相比李五的轻松惬意,宋泊就吃力得多,前一会儿他还能与李五聊上几句,走过半程以后,就只剩喘气的功夫。
李五搭了把手帮宋泊把货物从肩上拿下来,才给了宋泊一些喘息的空间。
“小时候读过一些。”
闻言李五露出羡慕的表情。
士农工商,士排第一位,可想而知这个身份具有多高的含金量,平民百姓想步入士的阶级,读书这条道路是最明朗的,只可惜恒国的读书成本很高,只有家中相对富足才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那你怎不接着读书了?”李五跟宋泊重新返回拿货点,得知宋泊是读书人以后,他帮宋泊拿了带货物上肩,读书人的手最是金贵,可不能被那些粗制的麻袋磨了去。
“没钱。”宋泊实话实说。
没想着是这么个朴素的理由,李五愣了下,随后笑道:“也是,读书人也是要吃饭的。”
码头边最是风大,有海鸥飞了过来,高声叫着,宋泊没有闲情逸致欣赏美景,只是一个劲地闷头苦搬。有李五陪着,宋泊搬货轻松了几分,不过一个下午下来,他还是觉着肩头剧痛无比,想必明日一觉醒来,定是得淤了。
“辛苦了,这是工钱。”船老板很守信,天色一暗就拿着工钱过来。
宋泊抬了手,带着些重量的钱币落入他的掌心之中,不重,却足够分量。
“多谢老板。”宋泊道。
船老板瞧着宋泊有几分毅力,说:“明日辰时中上工。”
“是。”宋泊应声。
船老板走后,宋泊才有空数起手中的钱币数,钱币放得杂,一眼看不出是多少,他竖着手指扒拉几下,数清了钱币枚数,一个下午累死累活赚了十八钱,虽赚得不多,但已经把他吃肉包的钱给补了上。除去肉包钱,他净赚十五钱,算是到这个世界赚的第一桶金。
“李兄。”宋泊唤着。
李五正收着钱,听到这么文雅的呼唤声,他动作一顿,略微迟疑地指了下自己,“你是在叫我吗?”
宋泊点头。
李五收好钱,带着些许羞涩地挠了下后脑勺,“还是头一次有人用这种称呼叫我,我还以为我听错了呢。”
“我猜你应当比我大些,便自顾自以兄唤你,希望你莫怪罪。”宋泊道。
“咱农村人没那么多规矩,你爱咋叫咋叫。”李五摆手,“诶,你叫我是有啥事吗?”
“李兄在这儿做工久了,可知哪儿的东西便宜实惠?”宋泊问,他囊中羞涩,可是有些东西是必需要买的,他不想被当做肥羊宰上一顿,只能问问算是半个镇里人的李五。
“你这是问对了!”李五帮人帮到底,带着宋泊到了寻常百姓常去的集市。
平民集市是比较杂乱无序一些,大家东西都摆在外头,没那么多讲究,就引了不少不请而至的“小动物”。
到集市门口,李五才想起宋泊是个读书人,他怕宋泊嫌此地磕碜,说:“走错了,集市在另一头才对。”
“没事的李兄。”宋泊阻止李五反身的步伐,“我在这儿买就行。”
这周遭的环境跟现代的夜市有些相似,宋泊还算适应,跨过一摊不知道是什么的污水以后,走进了平民集市。
李五看着宋泊的背影,只觉着读书人就是与平头百姓不一样,明明同样身处嘈杂的环境之中,他却自带一股不同的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