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发现我妈是大绿茶 第175节
  最重要的一个态度,就是赵母拒绝和上官赛维恢复走动!
  这样也就杜绝了七大姑八大姨打秋风的嫌疑。
  当然。
  他们可以说赵母势利眼,有钱了不认人。
  但先看不起她穷,想和她断亲的是上官家人!
  所以各打一巴掌,谁都别说谁。
  赵家村。
  华氏火锅品牌打响,最先带动的经济,就是赵家村!
  赵家村的生活水平原本是整个镇上最差的。
  甚至当初的扶贫政策,对赵家村的影响都不大。
  毕竟那个时候僧多肉少。
  能够给赵家村安排的工作并不多。
  只能说是对赵家村村民的生活有改善!
  但华氏火锅的生意,却是真正带动了整个赵家村的发展,甚至直接让最贫困的赵家村,一度成为镇上最有钱的几个村子之一。
  其一。
  华氏火锅因为生意火爆,光店里的正式员工就有二三十个,分为两班倒。
  一个班大概十多个人!
  除了正式员工,还有一些临时工。
  比如平常在家串签,或者帮着把菜洗好,把肉给剁好这些琐碎的活。
  正式员工,一天的工钱为一块,另外福利也很多。
  比如经常分得一些卖不完的肉菜和素菜。
  临时工,就是按件计算。
  但好处就是在赵家村,不用出门,也不耽误种地的活。
  只要认认真真干活,一天赚个一块钱不是问题!
  第159章 肖琳琅再次对赵东东心动!
  可以说。
  光是正式工和临时工,赵母就为整个赵家村妇女们提供了50多个工作单位。
  这比扶贫政策的30个工作岗位还多,而且工资也比在林业区工作的那些男人还多。
  除了以上那些,还带动了赵家村一些副业的发展。
  比如华氏火锅店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猪肉和牛肉。
  然后赵家村就有一大波人在喂猪喂牛。
  这些人多为一些赵家村没上学的青少年。
  又比如华氏火锅每天还需要大量新鲜的蔬菜。
  这样赵家村又多了一批专门种菜的大爷大妈。
  他们地里的重活也干不了多少,这等轻的活刚好适合他们。
  这样一来。
  赵家村最不容易找到工作和谋生手段的三种人都有了工作。
  剩下的就是一些有钱的赵家村人和青壮力。
  有钱的那一拨人不需要工作。
  或者说人家原本就有来钱的生意。
  而青壮力要么拼命种田拿工分,要么就是在林业区工作。
  总之因为有了赵母和华氏火锅。
  赵家村,但凡不是那种偷奸耍滑的的,都过上了能吃饱喝足的日子!
  以后赵家村的生活。
  只会越来越好!
  因为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些地方已经实行。
  而赵家村也即将实行承包制!
  不得不说,时代在进步。
  小小的村庄迎来了历史性的变革时刻,家家户户都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土地的分配。
  就连赵母也期盼。
  因为她是地地道道的农村户口,也是可以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
  可能赵家母子四个。
  就她一个人能分到地。
  毕竟另外的几个子女都是城市户口。
  赵母决定分到土地后,就用自己的地,搞那个什么大棚反季节种植。
  这个是女儿浅浅跟她说的。
  大棚反季节种植,可以让她在冬天也有很多新鲜的蔬菜可用。
  不像现在。
  虽然华氏火锅店很火,但大冬天的,新鲜蔬菜真的不多。
  只有白菜和萝卜,以及土豆和冬瓜木耳这零星的几样!
  既然想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那赵母就希望她家的肉菜和菜类一定是最齐全的!
  腊月二十二这天。
  今天赵东东也从学校放假回家了。
  不过一个不好的消息是。
  赵东东回来了。
  赵浅浅却要带着两个孩子返程。
  毕竟这个年,赵浅浅是要和曾诚一起去婆家的。
  尽管心中对赵母充满不舍。
  但她也知道嫁了人,还是要遵循这个年代的规则。
  媳妇都是在婆家过年的!
  而家中的大哥赵楠,则似乎因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忙得不可开交。
  据赵母说。
  大哥前几天来过一趟,说过年不会过来了,理由就是很忙。
  毕竟赵楠楠在上海开的店是服装店。
  每逢佳节,人们都喜欢购置新衣来迎接新的一年,所以越是临近过年,前来购买衣服的顾客就越发多了起来。
  即便是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这两天。
  按照传统习俗应该阖家团圆之时间。
  但因为上门女婿的原因,他还要和妻子上岳父那边。
  尽管心里有些无奈,但这就是上门女婿的无奈。
  可赵母却越来越生气。
  对老大媳妇也越来不满。
  之前你好歹还回来看一眼。
  现在连看都不愿意看了。
  不过赵楠楠也给出了解释:“妈,我老婆不来,是因为怀孕的缘故。”
  怀孕几个月?
  “一个月?”赵母只觉可笑,不阴不阳的回应:“一个月,就那么矫情,连坐车都不能坐了?”
  此次赵楠楠是开着小轿车回来的。
  那大儿媳坐个车能有多累?
  要是挤火车的话,还怕路途颠婆。
  更何况一个月,他们农村人都是该干嘛就干嘛。
  反正这件事情再次惹恼了赵母。
  就连此次赵楠楠带回来的一车厢的贵重礼物,赵母都连看都不看。
  一和赵浅浅说起老大的事情。
  赵母就气得直跺脚,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真是白养这个儿子了啊!早知道如此,当初说什么也不会让他去当那个上门女婿的!”
  赵浅浅只能生硬的扯开话题:“妈,今年过年,你去京都不?”
  “忙,不去!”赵母很是得意的说:“更何况你秦叔说了,今年过来赵家村陪我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