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642节
时间不早了,笋也挖够了,几人高高兴兴的下山回家。
周承磊和张锐每人挑着一担竹笋,二舅也背着一箩筐竹笋,几人一起下山回村。
半路,遇到了村里的人。
那婶子笑着和周承磊打招呼:“阿磊,小夏又来看外公外婆?”
周承磊应了声。
江夏也笑着喊了声:“二婶。”
村里的人基本都认识周承磊,毕竟小时候周承磊来外婆家,一住就是一个月。
整个村子的人都认识他,周承磊甚至在这条村都有从小就玩得好的兄弟。
只要他过来探望外公和外婆,都会和小时候的玩伴聚一聚。
去年周承磊就带着江夏认识了不少他的兄弟。
不过大家都结婚了,有些孩子都上小学了,当时几个家庭一起聚餐,只有周承磊的娃还没出生。
今天中午周承磊也要和这边的朋友吃饭,江夏就不参加了,三个孩子带过去也不方便,他带张锐去。
二婶看了张锐一眼,笑着问二舅妈:“这是你家秋凤的对象吗?长得真俊,又高大!哪里人啊?”
二舅妈看着稳稳的挑着一担竹笋的张锐,很是满意,她没否认笑道:“京市人。”
张锐昨天又找了机会问李秋凤考虑得怎么样,李秋凤算是答应了。
然后张锐就向他们两老表明来意了,也表明了他家里人都同意了,等到初五回去京市,初六那天再带李秋凤回家。
两边的家长见过后,两人就算是过了明路的正式开始处对象。
张锐听不懂方言,但是京市人三个字听懂了。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李秋凤,果然,又脸红了。
大概猜到了对方说什么。
他问李秋凤:“这位阿姨怎么称呼?不给我介绍一下?”
李秋凤只好道:“是村里的一位婶子,喊二婶就行。”
张锐立马向对方打招呼:“二婶,我是张锐,你叫我小锐就行。”
村里的人最喜欢这么热情的人,二婶笑道:“小锐啊?小凤可是个好姑娘,又勤快又孝顺,你真有眼光,小凤也有眼光,你一看就是个好同志!和阿磊一样是当过兵的吧?”
张锐笑着点头:“是,我和阿磊哥是战友。”
“当兵的好,都是好人。”
张锐笑了。
二舅妈笑道:“我们先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一路遇到村民,大家看见张锐和李秋凤走在一起都会问上一句,有交好的甚至让李秋凤带张锐去她家里吃饭。
但凡换一个害羞点的人,都不好意思应对。
幸好张锐性格开朗。
这一路李秋凤也习惯了,从脸红到大方的回一句:“是啊。”
张锐很高兴李秋凤的认可,他笑道:“村里的人真热情。”
“我们村里都是同姓人,所以都带点亲戚关系。”
江夏笑道:“我去年来的时候也是这样,谁见了都问一句。”
张锐:“嫂子是去年才第一次来吧?”
江夏点头:“嗯,就去年过年来过一次。”
张锐:“还是嫂子利害,只来过一次,现在看见谁都能喊上一声。”
他又对李秋凤道:“我没有嫂子认人的本事,下次我来,你记得提醒我对方是谁。”
李秋凤点头:“嗯,我先喊人,你跟着喊就行了。”
张锐笑道:“好。”
她不知道她已经接受他下次再来。
……
中午周承磊带张锐去其中一个兄弟家里聚餐。
江夏将一大叠红包给他,“大过年的,看见了孩子记得给红包,别喝太多酒。”
去年江夏和他一起去,红包都是江夏派的。
周承磊接过红包:“不喝酒,下午不是要回家?”
明天还要去舅公家一趟,然后就没有亲戚要走了,剩下的都是别人来他们家。
张锐看了一眼那一大叠红包,问李秋凤:“你什么时候才可以给我一叠压岁钱,让我拿出去派?”
他也想当个可以派压岁钱的人。
李秋凤:“……”
“慢慢等着!”
“好吧!”
下午,江夏等孩子睡午觉了,她趁机问二舅要不要去他们市里做生意:“我们那边新开了一个海鲜市场,我和阿磊在市场里有摊位,在那里卖海鲜或者海味干货,绝对比在村里编织箩筐卖赚的钱多。”
二舅正在打包今天挖的冬笋,一会儿让江夏他们带回去,闻言他抬头看向江夏,笑道:“二舅只会种地和编织箩筐这些东西,哪里会做生意啊!”
第772章 不稀罕
江夏:“二舅卖箩筐不也是做生意?你平时将家里养的鸡,种的花生、红薯之类的拿出去集市卖,不也是做生意?在市场卖海鲜也是一样的。”
“那不一样,我那怎么能算做生意?再说二舅要是出去了,家里的田地谁种啊?不种田不行的,每年都要交不少公粮,不种没有粮食交公粮。”二舅怕出去做生意,钱没赚到,到时候连公粮都交不起。
做生意有风险,他还是知道的。
江夏:“家里的田地可以请别人种或者将田给村里的人帮忙耕种。让对方帮忙交公粮,我相信很多人愿意种的。要是二舅敢拼一下,你可以和表哥表弟他们一起干,也可以和大舅一起去干,你们两家人共一个摊位也行,一家一个摊位也行。”
江夏细细给他们说了一下,听不听就随他们了。
二舅妈现在眼界不一样了,她之前也是担心家里的田地没有人种,要交公粮不种田可不行。
她没想过田可以请别人种或者给别人种,让对方帮自己交公粮就行。
她立马道:“老头子,去!去做生意!小夏说得对,其实种田真的赚不到什么钱,只是饿不死而已。咱们种了一辈子的田,现在连楼房都盖不起。做生意不同,做生意赚的多。你去市里做生意,赚到钱了,还能在市里买房子,户口都转去市里,到时候食商品粮公粮都不用交了。”
二舅妈越想越觉得对:“去!你和两个儿子一起去干,家里的田就请别人种或者给别人种。你放心好了,不会赚不到交公粮的钱的。你看看小凤和我卖衣服赚了多少钱?”
二舅想了想才道:“小夏,谢谢你看得起二舅,我和你二舅妈,还有大舅商量一下,我也得想想自己干不干得来。”
江夏笑道:“好,你们商量一下,二舅也慢慢想,过几天答复我也不迟。现在摊位我给你们留着,要是你们不想干,过完元宵节我就不留,租出去。我那几个摊位都是在头排的位置,以后等市场旺起来了,能赚多少钱我说不准,但是绝对不会连两口饭都赚不到。你们要是不习惯杀鱼,可以买干货,干货那边也有摊位,只是不是头排位。”
“好。小夏,我和你二舅商量一下卖什么。”二舅妈说完,立马拉着二舅进房间。
虽然大哥和大嫂都是好的,可是有个谭玉带在,她就不想和大房一起合作。
各干各的好了,这样就不用嫌谁干得多,谁干得少。
二舅妈想到没有分家前,谭玉带和李秋颖的好吃懒做,是怕了他们了。
夫妻二人仔细商量了一下,分析了一下风险的问题,又去找儿子和儿媳商量。
最后三父子决定干,两个儿媳妇带着孩子暂时留在村里种田,毕竟孩子还要读书。
农忙的时候就请人干,等到卖海鲜真的赚钱了,那田才不种。
这样就不用担心钱赚不到,连公粮都交不起。
一家人商量好后,二舅和二舅妈很快就去找自己大哥大嫂商量,并且将家里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大哥,我已经决定租阿磊的海鲜摊位卖海鲜,你要不要也一起去卖海鲜?小夏说给我们一家留了一两个摊位。”。
谭玉带听了就道:“这是不想带我和秋颖去京市,随便用个海鲜摊位打发我们吗上次二表哥新房子乔迁的时候,我们坐车回家的时候不是路过那海鲜市场?连苍蝇都没有一个。她这是摊位租不出去,坑自家人吧!”
大舅妈:“你别胡说八道,不会说话就别说!阿磊和小夏不是那样的人。”
大舅也相信自己的外甥:“既然让我们去干,那肯定是有钱赚的。”
谭玉带:“爸妈不听劝,不相信我就算了,反正我们两口子不干,不用算我们两口子的。”
二房的人就去卖衣服?他们去卖鱼?还要留她在家里带孩子种田?
谁爱去谁去,她不希罕!
大舅妈对大儿媳妇道:“你们不干,我们和老二一家去干,以后赚了钱,别后悔!也别说我们两老偏心。”
“妈放心,不会的。”谭玉带心想:那个市场,苍蝇都没有一个,鱼卖不出去,臭掉不得亏死?
大舅和二舅商量了一个多小时后,就答复江夏了,两家人一共租三个摊位,两个卖海鲜,一个卖干货。
二舅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干,租两个摊位。大舅带着小儿子一起干,只租一个摊位。
大表哥和大表嫂不干,江夏也不意外。
大表哥就是一个挺听媳妇话的人。
*
下午三点多,周承磊和张锐回来了。
周承磊掏出厚厚一叠红包给江夏,都是他的兄弟给三胞胎的。
张锐见了又希望当一个可以帮孩子收压岁钱的人。
不过他大概没有四哥这么厉害,一下子拥有三个孩子。
他对李秋凤道:“以后咱们只能有一个孩子,你介意吗?”
工作原因,不管男孩女孩,他们只能生一个孩子。
李秋凤愣了一下,她没想过这问题。
张锐见她没想过这个问题,继续道:“也不一定,我向四哥取取经,指不定以后咱们一胎四宝。”
周承磊和张锐每人挑着一担竹笋,二舅也背着一箩筐竹笋,几人一起下山回村。
半路,遇到了村里的人。
那婶子笑着和周承磊打招呼:“阿磊,小夏又来看外公外婆?”
周承磊应了声。
江夏也笑着喊了声:“二婶。”
村里的人基本都认识周承磊,毕竟小时候周承磊来外婆家,一住就是一个月。
整个村子的人都认识他,周承磊甚至在这条村都有从小就玩得好的兄弟。
只要他过来探望外公和外婆,都会和小时候的玩伴聚一聚。
去年周承磊就带着江夏认识了不少他的兄弟。
不过大家都结婚了,有些孩子都上小学了,当时几个家庭一起聚餐,只有周承磊的娃还没出生。
今天中午周承磊也要和这边的朋友吃饭,江夏就不参加了,三个孩子带过去也不方便,他带张锐去。
二婶看了张锐一眼,笑着问二舅妈:“这是你家秋凤的对象吗?长得真俊,又高大!哪里人啊?”
二舅妈看着稳稳的挑着一担竹笋的张锐,很是满意,她没否认笑道:“京市人。”
张锐昨天又找了机会问李秋凤考虑得怎么样,李秋凤算是答应了。
然后张锐就向他们两老表明来意了,也表明了他家里人都同意了,等到初五回去京市,初六那天再带李秋凤回家。
两边的家长见过后,两人就算是过了明路的正式开始处对象。
张锐听不懂方言,但是京市人三个字听懂了。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李秋凤,果然,又脸红了。
大概猜到了对方说什么。
他问李秋凤:“这位阿姨怎么称呼?不给我介绍一下?”
李秋凤只好道:“是村里的一位婶子,喊二婶就行。”
张锐立马向对方打招呼:“二婶,我是张锐,你叫我小锐就行。”
村里的人最喜欢这么热情的人,二婶笑道:“小锐啊?小凤可是个好姑娘,又勤快又孝顺,你真有眼光,小凤也有眼光,你一看就是个好同志!和阿磊一样是当过兵的吧?”
张锐笑着点头:“是,我和阿磊哥是战友。”
“当兵的好,都是好人。”
张锐笑了。
二舅妈笑道:“我们先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一路遇到村民,大家看见张锐和李秋凤走在一起都会问上一句,有交好的甚至让李秋凤带张锐去她家里吃饭。
但凡换一个害羞点的人,都不好意思应对。
幸好张锐性格开朗。
这一路李秋凤也习惯了,从脸红到大方的回一句:“是啊。”
张锐很高兴李秋凤的认可,他笑道:“村里的人真热情。”
“我们村里都是同姓人,所以都带点亲戚关系。”
江夏笑道:“我去年来的时候也是这样,谁见了都问一句。”
张锐:“嫂子是去年才第一次来吧?”
江夏点头:“嗯,就去年过年来过一次。”
张锐:“还是嫂子利害,只来过一次,现在看见谁都能喊上一声。”
他又对李秋凤道:“我没有嫂子认人的本事,下次我来,你记得提醒我对方是谁。”
李秋凤点头:“嗯,我先喊人,你跟着喊就行了。”
张锐笑道:“好。”
她不知道她已经接受他下次再来。
……
中午周承磊带张锐去其中一个兄弟家里聚餐。
江夏将一大叠红包给他,“大过年的,看见了孩子记得给红包,别喝太多酒。”
去年江夏和他一起去,红包都是江夏派的。
周承磊接过红包:“不喝酒,下午不是要回家?”
明天还要去舅公家一趟,然后就没有亲戚要走了,剩下的都是别人来他们家。
张锐看了一眼那一大叠红包,问李秋凤:“你什么时候才可以给我一叠压岁钱,让我拿出去派?”
他也想当个可以派压岁钱的人。
李秋凤:“……”
“慢慢等着!”
“好吧!”
下午,江夏等孩子睡午觉了,她趁机问二舅要不要去他们市里做生意:“我们那边新开了一个海鲜市场,我和阿磊在市场里有摊位,在那里卖海鲜或者海味干货,绝对比在村里编织箩筐卖赚的钱多。”
二舅正在打包今天挖的冬笋,一会儿让江夏他们带回去,闻言他抬头看向江夏,笑道:“二舅只会种地和编织箩筐这些东西,哪里会做生意啊!”
第772章 不稀罕
江夏:“二舅卖箩筐不也是做生意?你平时将家里养的鸡,种的花生、红薯之类的拿出去集市卖,不也是做生意?在市场卖海鲜也是一样的。”
“那不一样,我那怎么能算做生意?再说二舅要是出去了,家里的田地谁种啊?不种田不行的,每年都要交不少公粮,不种没有粮食交公粮。”二舅怕出去做生意,钱没赚到,到时候连公粮都交不起。
做生意有风险,他还是知道的。
江夏:“家里的田地可以请别人种或者将田给村里的人帮忙耕种。让对方帮忙交公粮,我相信很多人愿意种的。要是二舅敢拼一下,你可以和表哥表弟他们一起干,也可以和大舅一起去干,你们两家人共一个摊位也行,一家一个摊位也行。”
江夏细细给他们说了一下,听不听就随他们了。
二舅妈现在眼界不一样了,她之前也是担心家里的田地没有人种,要交公粮不种田可不行。
她没想过田可以请别人种或者给别人种,让对方帮自己交公粮就行。
她立马道:“老头子,去!去做生意!小夏说得对,其实种田真的赚不到什么钱,只是饿不死而已。咱们种了一辈子的田,现在连楼房都盖不起。做生意不同,做生意赚的多。你去市里做生意,赚到钱了,还能在市里买房子,户口都转去市里,到时候食商品粮公粮都不用交了。”
二舅妈越想越觉得对:“去!你和两个儿子一起去干,家里的田就请别人种或者给别人种。你放心好了,不会赚不到交公粮的钱的。你看看小凤和我卖衣服赚了多少钱?”
二舅想了想才道:“小夏,谢谢你看得起二舅,我和你二舅妈,还有大舅商量一下,我也得想想自己干不干得来。”
江夏笑道:“好,你们商量一下,二舅也慢慢想,过几天答复我也不迟。现在摊位我给你们留着,要是你们不想干,过完元宵节我就不留,租出去。我那几个摊位都是在头排的位置,以后等市场旺起来了,能赚多少钱我说不准,但是绝对不会连两口饭都赚不到。你们要是不习惯杀鱼,可以买干货,干货那边也有摊位,只是不是头排位。”
“好。小夏,我和你二舅商量一下卖什么。”二舅妈说完,立马拉着二舅进房间。
虽然大哥和大嫂都是好的,可是有个谭玉带在,她就不想和大房一起合作。
各干各的好了,这样就不用嫌谁干得多,谁干得少。
二舅妈想到没有分家前,谭玉带和李秋颖的好吃懒做,是怕了他们了。
夫妻二人仔细商量了一下,分析了一下风险的问题,又去找儿子和儿媳商量。
最后三父子决定干,两个儿媳妇带着孩子暂时留在村里种田,毕竟孩子还要读书。
农忙的时候就请人干,等到卖海鲜真的赚钱了,那田才不种。
这样就不用担心钱赚不到,连公粮都交不起。
一家人商量好后,二舅和二舅妈很快就去找自己大哥大嫂商量,并且将家里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大哥,我已经决定租阿磊的海鲜摊位卖海鲜,你要不要也一起去卖海鲜?小夏说给我们一家留了一两个摊位。”。
谭玉带听了就道:“这是不想带我和秋颖去京市,随便用个海鲜摊位打发我们吗上次二表哥新房子乔迁的时候,我们坐车回家的时候不是路过那海鲜市场?连苍蝇都没有一个。她这是摊位租不出去,坑自家人吧!”
大舅妈:“你别胡说八道,不会说话就别说!阿磊和小夏不是那样的人。”
大舅也相信自己的外甥:“既然让我们去干,那肯定是有钱赚的。”
谭玉带:“爸妈不听劝,不相信我就算了,反正我们两口子不干,不用算我们两口子的。”
二房的人就去卖衣服?他们去卖鱼?还要留她在家里带孩子种田?
谁爱去谁去,她不希罕!
大舅妈对大儿媳妇道:“你们不干,我们和老二一家去干,以后赚了钱,别后悔!也别说我们两老偏心。”
“妈放心,不会的。”谭玉带心想:那个市场,苍蝇都没有一个,鱼卖不出去,臭掉不得亏死?
大舅和二舅商量了一个多小时后,就答复江夏了,两家人一共租三个摊位,两个卖海鲜,一个卖干货。
二舅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干,租两个摊位。大舅带着小儿子一起干,只租一个摊位。
大表哥和大表嫂不干,江夏也不意外。
大表哥就是一个挺听媳妇话的人。
*
下午三点多,周承磊和张锐回来了。
周承磊掏出厚厚一叠红包给江夏,都是他的兄弟给三胞胎的。
张锐见了又希望当一个可以帮孩子收压岁钱的人。
不过他大概没有四哥这么厉害,一下子拥有三个孩子。
他对李秋凤道:“以后咱们只能有一个孩子,你介意吗?”
工作原因,不管男孩女孩,他们只能生一个孩子。
李秋凤愣了一下,她没想过这问题。
张锐见她没想过这个问题,继续道:“也不一定,我向四哥取取经,指不定以后咱们一胎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