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596节
  连江夏都说比小鱼仔还卖得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等到海带搬到清洗车间,江夏和侯爷就换上衣服和鞋子,戴好帽子和口罩走进去。
  两人看着大家将海带搬入去清洗车间。
  江夏需要看看自动清洗设备洗得干不干净。
  送过来的海带是新鲜采收的海带,都是一片一片的,需要加工处理成海带结和海带丝。
  为了节省工人的工作量,海带会先在清洗设备上清洗一次,然后再让工人加工成海带结和海带丝,完了再洗一次。
  打海带结这些女同志会比较擅长。
  但要搬来搬去,所以清洗车间江夏招人时就要求招一些男同志。
  侯爷看着工人将一箩筐一箩筐的海带倒入传送带,传送带又将海带传送至的清洗池,在落入清洗池之前先通过滚动的毛刷和高压喷淋区,目的是去除海带表面的杂质,然后再落入清洗池继续清洗一遍。
  那些漂浮物和杂质可以从溢流槽溢出,沉淀物从排污口排出。
  洗干净后又由传送带送入准备好的箩筐里。
  那里有工人守着,装满了就换筐。
  侯爷看完全过程后,又看了一眼时间,全程二十分钟,赞道:“这可方便太多了!”
  江夏点头:“对。”
  “一次大概能清洗两百斤?”侯爷见工人倒入了大概四箩筐的海带,那就差不多是两百斤。
  “差不多。”
  “那比人工清洗快很多。”
  江夏:“我还打算洗第二遍,不过第二遍时间可以缩短一些。”
  江夏打算清洗第一遍后将海带打成海带结再清洗一次。
  工人在打海带结的时候,看见海带上沾着一些机器洗不干净的泥浆之类的,就手动清洗一下,将那些品相不好的,有虫孔之类的,坏掉的都不要。
  反正她要保证吃到消费者嘴里的海带干净又卫生而且品质是好的。
  第714章 新品
  候爷:“要洗这么多遍吗?你怎么不打好海带结再清洗?那样不是更省时省力?”
  江夏:“我担心打完结后再清洗,那个结里面的脏东西清洗不掉。现在这样是费时费力些,但吃到肚子里的东西,还是干净点好。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只有一次,他吃过一次的你的海带结里有泥,可能就永远不买了。”
  侯爷竖起了大拇指:“难怪你的小鱼仔卖得最贵但依然是最畅销的。花同样的钱,别人情愿少买一点,也要买你家的。”
  其实那些海带都是人工养殖的,不是在海滩捡的,很干净,打结后再清洗也没太大问题。
  但他家孩子都爱吃,他总带回家给孩子吃,当然希望更干净。
  他也去其它作坊见过,那乌烟瘴气、苍蝇满天飞的环境,看见都不想吃了。
  所以他只带江夏生产的零嘴回家。
  江夏笑了笑:“这个主要是味道好。”
  说实话,现在的人对食品卫生要求还没现代人高,而且眼不见为净。
  两人又去马铃薯生产线看看。
  马铃薯有马铃薯的生产线,从清洗到去皮再到切片和切条全都是机械化。
  工人只需要将马铃薯倒入设备里清洗去皮,然后再在传送带传送过程中检查那些马铃薯的皮有没有去干净。
  没有削干净的就捡起来手动削干净,发现坏掉的就捡起来扔了。
  合格的马铃薯传送带会自动送到切条机或切片机里直接切成条状或片状。
  江夏需要看的是条状的大小和片状的厚薄符不符合她要求。
  虽然这设备的效果她早就看过。
  这套生产设备也是江夏说出自己的要求让江冬设计出来的。
  严格来说江夏加工厂里所有的设备都是江冬按江夏的要求研究出来的。
  因为不算很难,早就有类似的设备,江冬只需要改进一下而已。就像海带清洗设备,多了一道刷洗工序,这就是江夏想的。
  这是有风险的,担心刷子上的刷毛掉到食物里。但有人工打结和手动清洗,还有二次清洗,二次清洗不用刷子,所以江夏并不怕。
  侯爷看着土豆在桶里滚动同时清洗去皮,一会儿一只只干净光秃秃的白胖土豆就被传送带送出来,送到切片机器上切成片。
  “土豆生产线效率好像高一点。”
  江夏:“嗯,海带要人工打结,费时。薯条和薯片的切片和切条机器就能完成了,如果土豆足够的话,一条生产线一天就可以处理两万斤。但我暂时还买不到那么多土豆。”
  侯爷听了很满意:“总算来了个有效率点的产品,土豆我来想办法!”
  两人又去小鱼干的生产线看看。
  小鱼干也是需要清洗过后,稍微烘干再进行油炸,调味。
  最关键是油炸的温度和时间。
  调味按小鱼干的重量加入相应量调味料就行了。
  小鱼干如何生产,何杏环几人早就熟悉了,她昨天下午就带人生产了一批出来了。
  没办法,今天要交货,侯爷催得紧。
  看完几条生产线,货车里的货也全搬下来了,那些多味小鱼仔也搬上车了,侯爷就离开了。
  江夏还要试着在设备上做薯片,暂时只做原味道和烧烤味。
  等以后再做蕃茄味,青瓜味,青柠味等味道,慢慢的推出新品。
  江夏一直留在厂里和何杏环试做新品,直到十二点,才做出她满意的酥脆口感和味道。
  让大家试吃了一下,大家都觉得这个口味最好吃。
  江夏将笔记本交给何杏环:“以后就按这个油温和配料比例来做。”
  这次的薯片江夏是没有考虑形状问题的,其实薯片是马鞍面形状的更具有稳固性,有利于运输。
  但是一步步来,关于薯片的形状,这些后期再弄,到时候就当推出新品。
  这次先抓住过年这一波红利。
  “好。”何杏环接过来。
  “我先回家了,下午再过来做薯条。”
  江夏带了一大蛇皮袋的薯片回家,给家里的孩子们吃。
  “好。”
  何杏环中午就不回家了,晚上才下班回家。
  作为副厂长,厂里有她的办公室,办公室里还有休息室,布置得比家里还舒服。
  当然她中午不回家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工厂刚开张,她有许多工作要忙,如何和芬姨,许玲等人管好这么大的工厂,管理这么多员工,她还在学。
  虽然江夏都教她们了,但是总要有一段上手的时间。
  幸好江夏放假了,可以经常来厂里,不然,她们心里真的有点发悚。
  江夏回到家,已经十二点三十二分,她和厨房里的周母打招呼:“妈,我回来了。”
  江夏说过十二点才下班,周母估摸着时间刚做好午饭,笑着回道:“回来了,可以洗手吃饭了。”
  三个孩子吃了米糊和草莓泥,心情正好,躺在婴儿床上正咿咿呀呀的和两个姐姐玩着。
  哥哥喜欢玩周舟姐姐递过来的玩具,一般不说话。
  弟弟和哥哥一起抢着抓周舟逗他们的小摇铃,嘴巴咿咿呀呀。
  妹妹抓着玩具,嘴巴和周莹说个不停,那口水流得围兜都湿了。
  周莹在教她唱歌,她不知道是不是在跟着唱。
  厅里都是几个孩子的欢乐声。
  江夏提着一大蛇皮袋进屋,拿了两小包薯片给两姐妹。
  她们一人接过一包
  周舟:“小婶婶,这是什么啊?”
  周莹:“看着好好吃的样子。”
  “这是薯片,厂里的新品,待会儿吃完饭再吃。”
  两姐妹一听是新品兴奋极了,这包装一看就很好吃啊!
  周舟:“小婶婶,薯片是什么?”
  “就是马玲薯的切片油炸后的食物。吃完饭和哥哥他们尝尝好不好吃,可以分些给村里的孩子们问问他们最爱吃哪一袋的味道,帮小婶婶做个市场调查,上面有写编号。”
  “好!保证完成任务!”两姐妹高兴的回道。
  周舟和周莹都知道市场调查是什么,小婶婶之前做海带时就有请大家尝尝,问大家味道如何,提过市场调查这个词。
  江夏又叮嘱:“这薯片每天不能吃太多,吃几片就好了,会上火,知道吗?”
  “好!”
  江夏叮嘱几句,就去洗干净手后帮忙搬饭菜。
  周承磊和周父都出海了,不回家吃饭。
  虽然男人不在家,但周母也没有随便应付一下午餐,肉菜她就做了四个。
  周母煎了几条金线鱼,炖了一个杂鱼煲,炒了一个辣椒炒肉和蒜蓉菜心,还有一碟白灼虾。
  因为江夏还要给三个孩子喂奶,每顿饭都离不开汤,这样奶水才多,她还做了个木瓜花生章鱼汤。
  吃完饭,江夏让周母陪孩子玩一会儿,她收拾了碗筷去清洗,然后打算去陪三个孩子午睡。
  这时家里的电话响起,江夏就抱着妹妹去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