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240节
怎么可能会不舍得?
江夏走过去将手表还给吉尔,道了声谢,又将手表递给周承磊。
吉尔他们订完船就要去其他展位看看了,吉尔约江夏晚上一起吃饭。
江夏笑着应了下来。
这时刚刚订船的老者也约江夏一起吃饭,谢谢他们夫妻上次在火车站帮的忙。
江夏刚刚已经答应了吉尔他们,就和老者约了明天晚上。
翻译一看江夏和吉尔,老者这么熟,也就不酸了,原来是有熟客才敢要提成不要工资的。
也对!船岂是那么容易拿下订单的?
第290章 反对
等吉尔他们一行人走后,现在没有了外人,只剩下造船厂的工作人员,江夏就趁机和周厂长建议将肯特环扣和新船锚的价格提高一点。
“我们生产的肯特环比d国的还要好,那价格就得比他们的高。”
“一分钱一分货,好的东西不怕没有人要。国外的发动机先进,制冷设备先进,你看他们多会要钱?”
“我知道造船厂是想以价格取胜,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既然现在我们有比外国更先进的技术,那这件产品就要比他们的更贵,不然只会让外商看轻咱们的肯特环,看轻咱们的造船技术。我们造船厂不是只可以以价格取胜,我们也可以以技术取胜。”
经过刚才,周厂长也知道要将肯特环的价格提高一点了,他问道:“你觉得一个肯特环应该卖多少钱?”
江夏知道造船厂从d国进口一个肯特环需要一千美金,这么贵还经常被对方卡脖子。
她就道:“我觉得应该分情况定价。对于不订船,只是采购肯特环的外商,那肯特环就不能低于一千一百美元一个,当然穗交会期间可以优惠一点,打响市场,例如原价一千一百美元一个,穗交会期间就一千零七十八美元一个。对于订船的外商,那肯特环可以更便宜一点。具体什么价格,周厂长可以和大家商议一下,你们比较熟悉。”
江夏看了一眼造船厂的其他员工。
不能低于一千一百美金一个?江夏同志以为那肯特环是黄金打造的吗?有船工就忍不住脱口而出:“一千一百美金一个,比d国的还贵一百美金一个。那些外商来我们造船厂订船就是贪便宜,现在价格这么高,谁还会买咱们的肯特环?他们一定都会选择d国的肯特环!”
造船厂的财务也忍不住道:“一千一百美元一个太贵了,一艘几万吨的货轮用的肯特环可不少,这么算下来一艘船的价格会高不少,大家更加会选择d国的肯特环。”
另一名船工也摇了摇头:“没错,价格太高了!没有优势!我们生产这肯特环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省一点外汇,而且现在有了这肯特环不仅能节省外汇,我们的船也更加有优势,有希望借物美价廉来拿下更多的订单!要是肯特环价格比d国的肯特环还贵,那我们还有什么优势?大家都会选d国的肯特环,我们连外汇都省不了!”
“就是这么个说法,现在那些外国人来订船,都是指定要d国的肯特环!我们好不容易做出比d国更好的肯特环,有了这么大的优势来吸引外商来订船!要是我们的肯特环定价比d国的还贵?那优势何在?”
“我知道江夏同志能说会道,一下子就给咱们造船厂签下了几千万的大订单,可是江夏同志也不是天天在咱们造船厂上班,给咱们船厂卖船啊!等穗交会结束,我们都没有江夏同志的本事,要是价格太高了,谁还会来造船厂订船?所以我觉得这肯特环的价格不能定太高,就按我们之前商议好的最好!”
江夏见大家都反对,就道:“我知道物美价廉是能够薄利多销,但是有时候好的东西价格高才会得到正视,甚至会有更多人慕名而来,那就是名牌效应,……”
江夏细细的解释为何有时候一件产品定价越高反而还越吸引大家去买。
现在造船厂新做出来的肯特环,肉眼可见比d国的好,江夏觉得当然得趁机定一个高价,将名声搞起来。
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好奇它凭什么这么贵!
好奇的人多了,慕名前来的人才会多,顾客不就来了?来了才会知道他们的肯特环确实是比d国的还要好!
那名声不就打响了?然后来的人更多,那订单不就来了!
奢侈品为何那么多人想买?买不起的就去买高仿的?这就是有点慕名的心态在。
江夏觉得造船厂这一款肯特环就是肯特环里的爱马仕。
绝对不能够贱卖,就该用高价吸引客户。
而且现在造船厂还有焊接技术的优势,更该趁机一炮打响名声。
但是造船厂有造船厂的人的考虑,江夏见她说了那么多,大家都一脸不认同的样子,就不说了。
其他人不认同,江夏的话却真的说到周厂长心坎里了!
他和那么多的技术工程师一起不断学习拼命的去提高造船技术是为了什么?
他们几十人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将肯特环生产出来,将那个焊接技术研究出来是为了什么?
就是希望咱们华国的船是因为技术而被世界认可,而不是来订船的人都是奔着价格便宜而来的。
大概是习惯了用价格来吸引外商,而且考虑到d国的肯特环进口需要关税,就觉得自己生产出来的肯特环可以便宜一点。
但是这是不对的!这么好的肯特环凭什么卖得这么便宜?一个好的东西怎么可以比一个差的还便宜?
幸好是江夏带了第一批客人过来,谈下了订单提高了价格,不然就真的将这么好的肯特环拉低档次了!
周厂长:“我觉得小夏同志说得对!肯特环我们需要重新定一下价格。好东西不怕没有人要!先进的东西就该有先进的价值,我们不仅仅是卖船,我们还要将我们的船卖出名声!有好技术的时候不趁机打响名声,什么时候打?总不能永远给人一个卖便宜货的印象。”
周厂长佩服的看了江夏一眼,没想到这丫头小小年纪,眼光这么长远,格局这么大。
船厂其他员工:“……”
周厂长这是中了江夏同志的毒了吧?
有人见周厂长都同意了就道:“升价可以,但是不能升太高!”
周厂长摇了摇头:“升少少不如不升!就按江夏说的,只订购的肯特环不订船的客户,一千一百美金一个,订船的客户一千零七十八元美元一个,量大的客户也是一千零七十八美元一个。大家有没有意见?”
船厂另一名副厂长陈厂长依然觉得不可行,这么高的价格,就算有人买,也不会多。
而且江夏只不过是一个兼职的翻译,做好翻译就是,还管船的定价?
那是领导的事!关她什么事?
周厂长和许厂长都看重她,她真将自己当领导了?
于是陈厂长就道:“我还是觉得这个价格高了,不合理,我担心很少人会订。这样吧!要是江夏同志以她提出来的价格,在今天能够给肯特环拿下千万订单,证明肯特环高价干是可以卖出去的,那这价格就这么定下来了!不然就按之前大家商议好的定价如何?”
一千万的肯特环订单?
那要卖多少个肯特环?
最重要的是肯特环d国才有名,华国是刚做出来,估计没有几个外商是来穗交会买肯特环的。
这就好比一个卖菜的贩子跑去水果市场卖一万斤菜,并且要求她一天卖完一样!
根本就不可能卖出去!
其他工作人员纷纷道:“行!如果能拿下千万订单,证明咱们的肯特环价格高也能卖出去,我没有意见!”
“这样的话,我也没有意见!”
......
大家纷纷看向江夏。
第291章 谁说得更好
江夏笑了笑。
工作上和同事遇到意见分歧是常有的事。
江夏知道船厂其它人不同意肯特环升价的原因。
他们大多数人都不是针对她,只是怕被打脸,怕肯特环卖不出去,怕无法完成这次穗交会的任务。
因为要是外商不接受这个价,到时候再降价,那就是打脸。
这个年代,咱们华国许多工业技术都落后欧美。
一个肯特环都要被发达国家卡脖子,卖上千美元一个。
造船厂的人都憋着一口气,想要翻身!
他们也想卖贵,只是不敢而已。
当然也有人是看不顺眼自己,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或者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反对的。
江夏在上辈子打过那么多工,也不是没有遇到过。
有些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忘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遇到这样的人用实力打他的脸就是,升职加薪会教他如何做人。
江夏笑着看向大家:“大家的担心我可以理解,谢谢大家愿意用一天的时间给我试试!希望我能将咱们的肯特环高价卖出去,让世界看看咱们华国的技术,咱们造船厂的技术!”
江夏这么一说,原本反对的人都不好意思了!他们只是觉得江夏提出的价格太贵,不可能实现,但是江夏都是为了船厂好,刚刚他们一个个站出来反对,就像合伙欺负一个小姑娘一样!
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姑娘刚刚还帮船厂立下了大功,签下三千多万的定单!
要知道他们船厂这次穗交会的任务是五千万美元的订单。
江夏同志展会刚开始第一个小时就已经帮他们完成了一大半了!
于是原先反对的人纷纷道:“刚刚是咱们不对!小夏说得对,咱们的肯特环那么好,卖得贵也是应的!是该试试!不试试,那些外商还会觉得既然咱们的肯特环那么好,那为何比d国的还要便宜?是不是徒有虚名!”
“正所谓便宜没好货!小夏让咱们提高肯特环的价格是对的!不然那些外商还会怀疑咱们的肯特环的技术!咱们是得试试!”
“是该试试,不试过,怎么就认定咱们的肯特环高价就卖不出去?这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
“还是小夏这么年轻的同志有远见!咱们老了,胆子都变小了,思想守旧,固执己见,连尝试一下都不敢!这思想得改一下!小夏大胆去试!我老王支持你!”
“我也支持小夏,咱们的肯特环怎么就不能比d国的贵?”
......
江夏笑了笑:“那我努力一下!希望咱们的肯特环能打倒帝国主义的!”
“一定能!”大家异口同声的道。
周承磊刚上厕所回来,见大家一副表忠心模样,就来到江夏身边低声问道:“怎么了?”
江夏摇了摇头:“没事,我去外面看看,你在这里?”
接受了新的挑战,江夏见现在客流量不大,而且路过的人并没有在造船厂停留。
江夏就打算去外面拉客,这里有周承磊镇守大后方就行了。
周承磊一听就道:“我去,你在这里。”
江夏:“不行,你对船比较熟悉,你留在这里给我卖肯特环,我可是立下了军令状,要拿下一千万美元的肯特环订单!而且我又不只是给造船厂当翻译,我还给其他厂当翻译,我得去看看。你好好待在这里卖船,卖肯特环,这个穗交会能不能赚十万,靠你了!你别忘了,咱们还欠造船厂一大笔订金。”
造船厂的订单是一般都是以万,十万,百万开头的,其他厂家就像食品厂,一单上万美元就可以算是大单了。
所以能赚多少钱,真的要看能给造船厂签下多大的订单。
江夏走过去将手表还给吉尔,道了声谢,又将手表递给周承磊。
吉尔他们订完船就要去其他展位看看了,吉尔约江夏晚上一起吃饭。
江夏笑着应了下来。
这时刚刚订船的老者也约江夏一起吃饭,谢谢他们夫妻上次在火车站帮的忙。
江夏刚刚已经答应了吉尔他们,就和老者约了明天晚上。
翻译一看江夏和吉尔,老者这么熟,也就不酸了,原来是有熟客才敢要提成不要工资的。
也对!船岂是那么容易拿下订单的?
第290章 反对
等吉尔他们一行人走后,现在没有了外人,只剩下造船厂的工作人员,江夏就趁机和周厂长建议将肯特环扣和新船锚的价格提高一点。
“我们生产的肯特环比d国的还要好,那价格就得比他们的高。”
“一分钱一分货,好的东西不怕没有人要。国外的发动机先进,制冷设备先进,你看他们多会要钱?”
“我知道造船厂是想以价格取胜,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既然现在我们有比外国更先进的技术,那这件产品就要比他们的更贵,不然只会让外商看轻咱们的肯特环,看轻咱们的造船技术。我们造船厂不是只可以以价格取胜,我们也可以以技术取胜。”
经过刚才,周厂长也知道要将肯特环的价格提高一点了,他问道:“你觉得一个肯特环应该卖多少钱?”
江夏知道造船厂从d国进口一个肯特环需要一千美金,这么贵还经常被对方卡脖子。
她就道:“我觉得应该分情况定价。对于不订船,只是采购肯特环的外商,那肯特环就不能低于一千一百美元一个,当然穗交会期间可以优惠一点,打响市场,例如原价一千一百美元一个,穗交会期间就一千零七十八美元一个。对于订船的外商,那肯特环可以更便宜一点。具体什么价格,周厂长可以和大家商议一下,你们比较熟悉。”
江夏看了一眼造船厂的其他员工。
不能低于一千一百美金一个?江夏同志以为那肯特环是黄金打造的吗?有船工就忍不住脱口而出:“一千一百美金一个,比d国的还贵一百美金一个。那些外商来我们造船厂订船就是贪便宜,现在价格这么高,谁还会买咱们的肯特环?他们一定都会选择d国的肯特环!”
造船厂的财务也忍不住道:“一千一百美元一个太贵了,一艘几万吨的货轮用的肯特环可不少,这么算下来一艘船的价格会高不少,大家更加会选择d国的肯特环。”
另一名船工也摇了摇头:“没错,价格太高了!没有优势!我们生产这肯特环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省一点外汇,而且现在有了这肯特环不仅能节省外汇,我们的船也更加有优势,有希望借物美价廉来拿下更多的订单!要是肯特环价格比d国的肯特环还贵,那我们还有什么优势?大家都会选d国的肯特环,我们连外汇都省不了!”
“就是这么个说法,现在那些外国人来订船,都是指定要d国的肯特环!我们好不容易做出比d国更好的肯特环,有了这么大的优势来吸引外商来订船!要是我们的肯特环定价比d国的还贵?那优势何在?”
“我知道江夏同志能说会道,一下子就给咱们造船厂签下了几千万的大订单,可是江夏同志也不是天天在咱们造船厂上班,给咱们船厂卖船啊!等穗交会结束,我们都没有江夏同志的本事,要是价格太高了,谁还会来造船厂订船?所以我觉得这肯特环的价格不能定太高,就按我们之前商议好的最好!”
江夏见大家都反对,就道:“我知道物美价廉是能够薄利多销,但是有时候好的东西价格高才会得到正视,甚至会有更多人慕名而来,那就是名牌效应,……”
江夏细细的解释为何有时候一件产品定价越高反而还越吸引大家去买。
现在造船厂新做出来的肯特环,肉眼可见比d国的好,江夏觉得当然得趁机定一个高价,将名声搞起来。
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好奇它凭什么这么贵!
好奇的人多了,慕名前来的人才会多,顾客不就来了?来了才会知道他们的肯特环确实是比d国的还要好!
那名声不就打响了?然后来的人更多,那订单不就来了!
奢侈品为何那么多人想买?买不起的就去买高仿的?这就是有点慕名的心态在。
江夏觉得造船厂这一款肯特环就是肯特环里的爱马仕。
绝对不能够贱卖,就该用高价吸引客户。
而且现在造船厂还有焊接技术的优势,更该趁机一炮打响名声。
但是造船厂有造船厂的人的考虑,江夏见她说了那么多,大家都一脸不认同的样子,就不说了。
其他人不认同,江夏的话却真的说到周厂长心坎里了!
他和那么多的技术工程师一起不断学习拼命的去提高造船技术是为了什么?
他们几十人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将肯特环生产出来,将那个焊接技术研究出来是为了什么?
就是希望咱们华国的船是因为技术而被世界认可,而不是来订船的人都是奔着价格便宜而来的。
大概是习惯了用价格来吸引外商,而且考虑到d国的肯特环进口需要关税,就觉得自己生产出来的肯特环可以便宜一点。
但是这是不对的!这么好的肯特环凭什么卖得这么便宜?一个好的东西怎么可以比一个差的还便宜?
幸好是江夏带了第一批客人过来,谈下了订单提高了价格,不然就真的将这么好的肯特环拉低档次了!
周厂长:“我觉得小夏同志说得对!肯特环我们需要重新定一下价格。好东西不怕没有人要!先进的东西就该有先进的价值,我们不仅仅是卖船,我们还要将我们的船卖出名声!有好技术的时候不趁机打响名声,什么时候打?总不能永远给人一个卖便宜货的印象。”
周厂长佩服的看了江夏一眼,没想到这丫头小小年纪,眼光这么长远,格局这么大。
船厂其他员工:“……”
周厂长这是中了江夏同志的毒了吧?
有人见周厂长都同意了就道:“升价可以,但是不能升太高!”
周厂长摇了摇头:“升少少不如不升!就按江夏说的,只订购的肯特环不订船的客户,一千一百美金一个,订船的客户一千零七十八元美元一个,量大的客户也是一千零七十八美元一个。大家有没有意见?”
船厂另一名副厂长陈厂长依然觉得不可行,这么高的价格,就算有人买,也不会多。
而且江夏只不过是一个兼职的翻译,做好翻译就是,还管船的定价?
那是领导的事!关她什么事?
周厂长和许厂长都看重她,她真将自己当领导了?
于是陈厂长就道:“我还是觉得这个价格高了,不合理,我担心很少人会订。这样吧!要是江夏同志以她提出来的价格,在今天能够给肯特环拿下千万订单,证明肯特环高价干是可以卖出去的,那这价格就这么定下来了!不然就按之前大家商议好的定价如何?”
一千万的肯特环订单?
那要卖多少个肯特环?
最重要的是肯特环d国才有名,华国是刚做出来,估计没有几个外商是来穗交会买肯特环的。
这就好比一个卖菜的贩子跑去水果市场卖一万斤菜,并且要求她一天卖完一样!
根本就不可能卖出去!
其他工作人员纷纷道:“行!如果能拿下千万订单,证明咱们的肯特环价格高也能卖出去,我没有意见!”
“这样的话,我也没有意见!”
......
大家纷纷看向江夏。
第291章 谁说得更好
江夏笑了笑。
工作上和同事遇到意见分歧是常有的事。
江夏知道船厂其它人不同意肯特环升价的原因。
他们大多数人都不是针对她,只是怕被打脸,怕肯特环卖不出去,怕无法完成这次穗交会的任务。
因为要是外商不接受这个价,到时候再降价,那就是打脸。
这个年代,咱们华国许多工业技术都落后欧美。
一个肯特环都要被发达国家卡脖子,卖上千美元一个。
造船厂的人都憋着一口气,想要翻身!
他们也想卖贵,只是不敢而已。
当然也有人是看不顺眼自己,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或者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反对的。
江夏在上辈子打过那么多工,也不是没有遇到过。
有些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忘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遇到这样的人用实力打他的脸就是,升职加薪会教他如何做人。
江夏笑着看向大家:“大家的担心我可以理解,谢谢大家愿意用一天的时间给我试试!希望我能将咱们的肯特环高价卖出去,让世界看看咱们华国的技术,咱们造船厂的技术!”
江夏这么一说,原本反对的人都不好意思了!他们只是觉得江夏提出的价格太贵,不可能实现,但是江夏都是为了船厂好,刚刚他们一个个站出来反对,就像合伙欺负一个小姑娘一样!
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姑娘刚刚还帮船厂立下了大功,签下三千多万的定单!
要知道他们船厂这次穗交会的任务是五千万美元的订单。
江夏同志展会刚开始第一个小时就已经帮他们完成了一大半了!
于是原先反对的人纷纷道:“刚刚是咱们不对!小夏说得对,咱们的肯特环那么好,卖得贵也是应的!是该试试!不试试,那些外商还会觉得既然咱们的肯特环那么好,那为何比d国的还要便宜?是不是徒有虚名!”
“正所谓便宜没好货!小夏让咱们提高肯特环的价格是对的!不然那些外商还会怀疑咱们的肯特环的技术!咱们是得试试!”
“是该试试,不试过,怎么就认定咱们的肯特环高价就卖不出去?这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
“还是小夏这么年轻的同志有远见!咱们老了,胆子都变小了,思想守旧,固执己见,连尝试一下都不敢!这思想得改一下!小夏大胆去试!我老王支持你!”
“我也支持小夏,咱们的肯特环怎么就不能比d国的贵?”
......
江夏笑了笑:“那我努力一下!希望咱们的肯特环能打倒帝国主义的!”
“一定能!”大家异口同声的道。
周承磊刚上厕所回来,见大家一副表忠心模样,就来到江夏身边低声问道:“怎么了?”
江夏摇了摇头:“没事,我去外面看看,你在这里?”
接受了新的挑战,江夏见现在客流量不大,而且路过的人并没有在造船厂停留。
江夏就打算去外面拉客,这里有周承磊镇守大后方就行了。
周承磊一听就道:“我去,你在这里。”
江夏:“不行,你对船比较熟悉,你留在这里给我卖肯特环,我可是立下了军令状,要拿下一千万美元的肯特环订单!而且我又不只是给造船厂当翻译,我还给其他厂当翻译,我得去看看。你好好待在这里卖船,卖肯特环,这个穗交会能不能赚十万,靠你了!你别忘了,咱们还欠造船厂一大笔订金。”
造船厂的订单是一般都是以万,十万,百万开头的,其他厂家就像食品厂,一单上万美元就可以算是大单了。
所以能赚多少钱,真的要看能给造船厂签下多大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