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129节
  汽车比拖拉机快,周国华比周承磊早到码头半个小时,他用担干挑着四大蛇皮袋的鱼干,在码头附近找了个位子,打开袋口,等着来收货的倒爷看中收了去。
  周承磊和江夏是八点五十分到达市码头。
  江夏一眼就看见了在街边摆地摊的周国华,本来想换位置的,可是周国华也一眼就看见他们了。
  那就算了。
  而且他们和侯爷也约好了在这里等。
  只是江夏还是让周承磊停了一个离周国华远一点的位置,免得交易的时候被他听见自己卖多少钱,知道自己赚了多少钱。
  侯爷是五十六分到的,看见他们赶紧走过来。
  侯爷看着一大车鱼干和几个大坛子惊讶道:“不是鱼干吗?你这几坛子都是什么?鱼露?”
  江夏笑道:“蛇皮袋的是鱼干。这几坛鱼是我做的小吃。有三个口味的,分别是糖醋味,香辣味,还有酱汁味,另外还有一坛香辣小黄鱼,两坛香辣小杂鱼。”
  江夏在驾驶位的蛇皮袋里,拿出九袋用包装袋独立装好,封好口的,三个口味的小鱼仔,小黄鱼和杂鱼仔。
  她已经用绳子绑成一捆。
  江夏递给侯爷:“就是这些小鱼仔,给您带回家下酒,也给嫂子和孩子们尝尝。”
  侯爷看着包装袋里装着的沾着白芝麻的红色鱼仔,一看就让人很有食欲,而且江夏一送就送这么多,他不好意思道:“你这也太客气了!我都不好意思了。”
  礼物当然要先送出,然后才好谈价格啊!
  江夏笑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都是自家做的,不用什么钱,而且您尝过后才知道好不好吃,值不值得进货啊。”
  江夏说着又拆开了一袋香辣味的杂鱼仔,“侯爷,你尝一尝。”
  “那我尝尝。”侯爷伸手随便拈了一条小鱼仔放到嘴里尝尝,然后他竖起大拇指,一边嚼一边道:“好吃!非常吃!香!有嚼劲!这是你做的?”
  说着又伸手去拈第二条。
  因为这些鱼都是比较小的鱼,而且是晒干后又用油炸过,所以吃起来肉质紧实,有嚼劲,特别的香,越嚼越香。
  江夏将火候控制得很好,连骨头都炸得酥脆可以直接咬碎,不用吐骨。
  侯爷吃得停不下来,他就爱吃香辣的东西:“这个绝对好卖,怎么卖?”
  不远处,周国华一直看着江夏这边,他见江夏卖个鱼干还送礼,觉得自己失算了,难怪卖了半个小时,看见的人只是问问就走了。
  于是他让旁边的人帮他看着鱼干,他走去对面一家小卖部。
  第161章 血亏!
  江夏看了一眼走进小卖部的周国华就收回视线,笑着回侯爷:“这个价格有点贵,成本高。”
  “这是用油炸过的吧?贵一点正常。”侯爷一边吃着小鱼干一边对江夏道:“你这个鱼仔可以大量做,中秋节快到了,没几个月又是过年,绝对大卖!你多做一点,做多少,我收多少。做一个偏辣一点的,做一个偏甜的。就像这样打包装!一斤装或者是两斤装装好。”
  江夏摇了摇头:“暂时我想做也做不了太多,这个是油炸的,很费油,而且还要其他调味料,盐,糖,芝麻也要,像糖和芝麻都很贵。而且特别费劲儿!做起来很麻烦!”
  侯爷又拿了一条吃:“我想办法给你弄点票,你多做一点。这小鱼仔你卖多少钱一斤?”
  江夏:“这个有点贵,因为成本高,小鱼仔五块一斤,小黄鱼七块一斤,杂鱼仔便宜点三块五一斤。”
  江夏比预算价格报高了五毛钱,给对方议价的空间。
  结果,侯爷想到这些都是鱼干做的成本就比新鲜的鱼翻了一倍以上,然后又要油,又要芝麻,还要其他酱料,算下来这个价格也算合理,不是很高。
  他直接道:“可以,你大量做,你做多少,我收多少,多做一点。”
  江夏笑道:“真的多做不了,我没油票买油,买芝麻了。”
  谁都知道做生意量大更赚钱,可是现在条件有限,量大不了。
  “我想办法给你弄!”侯爷又指了指蛇皮袋的鱼干:“都是金鲳鱼鱼干?”
  江夏:“不是,有好几种鱼干,有三百七十三斤红杉鱼干,有一百四十六斤巴浪鱼干,剥皮鱼干有两百二十五斤,虾米五十六斤,小鱿鱼干六十三斤,小章鱼干五十六斤,还有大金蚝一百斤。”
  之前晒的生蚝,如果不是中秋节快到,江夏也不会拿出来卖,等过年再卖,但是中秋节快到了,可以先拿一百斤试试水,要是好卖,再去海岛多撬一些,过年卖。
  反正那片海域,包括那个海岛他们已经申请承包下来了。
  “行,我都收了,我看看这些鱼干……”
  最后江夏留下了给张馥妍和江冬送的鱼干和小鱼仔,所有货都卖给了侯爷。
  红杉鱼干,侯爷见晒得足干,大小匀称又去了头,收两块七毛一斤,巴浪鱼干收一块三毛五分一斤,剥皮鱼干收两块一斤,大小不一的虾米收三元一斤,小鱿鱼干收两块二毛一斤,小章鱼干收两块五毛一斤,大金蚝收三块八毛一斤,全部鱼干加起来一共卖了两千四百八十块零八毛!
  然后那六大坛小鱼仔,小黄鱼和小杂鱼,除掉坛重三个味的小鱼仔一共一百六十八斤,香辣小黄鱼五十七斤,香辣小杂鱼一百二十七斤,六坛一共卖了一千六百八十三块五毛。
  几个坛子到时候再归还。
  这一次全部加起来卖了四千一百六十四点三元。
  但是江夏收鱼干也是花了不少钱的,她算了一下倒卖鱼干赚了一百七十五元左右,两百块不到。
  不过因为收来的杂鱼干她分了类,那些卖相好的比较大的当鱼干卖,实在太小她做成了香辣小杂鱼和香辣小黄鱼干,这里赚得多一点,香辣小杂鱼干扣掉成本能赚两块钱一斤左右,香辣小黄鱼干则能赚五块左右一斤。
  所以这里赚了五百三十九元,和何杏环对半分,每个人也赚了两百六十九块五。
  也就是说这一次收鱼干她自己一个人赚了四百多元。
  麻烦是麻烦了点,因为要收鱼干又要分,但还不错,毕竟是额外赚的。
  而且但现在收鱼,分鱼干和晒鱼干的活计,太奶奶和何杏环都主动接过去干,她们觉得分四成的钱,只是帮忙晒一下鱼干,炸一下鱼干,不好意思。
  所以江夏索性将收鱼干和分鱼干都给她们做,然后给她们一半的分红,自己只负责卖和做各种口味的小鱼仔。
  卖完货,和侯爷约好了电话联系,江夏高兴的带着四千大洋离开了市码头,直奔火车站。
  等周承磊开着拖拉机离开后,周国华才从小卖部出来,赶紧拿着两包大前门来到侯爷跟前,递给他:“同志,我这边也是卖鱼干的,你还收不收?我和阿磊一个村子的,他的鱼干也是收村民的,我的也是。”
  侯爷看了一眼他递过来的烟,摆了摆手没接,只道:“我看看你的鱼干。”
  周国华赶紧带他来到那几袋鱼干面前。
  “我这些鱼干都晒得很干,和阿磊一样的鱼干。只要你全收了,我可以比他便宜一分钱一斤,你看看我的鱼干。”
  侯爷一看,连翻都懒得翻,忍不住心想:一样的鱼干?可差太远了!
  周承磊和小夏同志的鱼干可是分拣过的,每一条都大小匀称,看上去就很有卖相。
  他这些杂鱼干和红杉鱼干都是大小不一,没有分拣,谁知道里面掺了多少小鱼?
  侯爷直接开价:“红杉鱼二块一毛一斤,杂鱼干一块三毛一斤。”
  周国华傻眼:啥?这么便宜?这个价格单是红杉鱼就亏了五毛二分一斤!怎么卖?
  周承磊他们收红杉鱼干二块五毛一斤,杂鱼一块一斤,他们不可能亏本卖!至少得赚一两毛吧?
  周国华忍不住道:“红杉鱼二块一斤太便宜了!红杉鱼两块六毛一斤,杂鱼一块一毛一斤如何?”
  侯爷像看白痴一样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鱼干我收够了,不收了。”
  说完他就走了。
  当他傻子啊!
  谁家这种小杂鱼干卖一块多一斤的?七毛一斤已经顶天了!
  周国华看着侯爷离开也没办法,他总不能亏本卖啊!
  他开的价已经很低了,没什么赚头了。
  毕竟他坐汽车过来要车费,几袋鱼干占位置也收了一块五的车费。
  再便宜下去,就白干了!
  不便宜的结果是他等到下午四点钟,一斤也没卖出去。
  这时有个倒爷走过来问他鱼干卖不卖,“红杉鱼干两块一斤,杂鱼干五毛五一斤,卖不卖?”
  周国华问道:“能不能再加点价?”
  那倒爷掉头就走。
  周国华赶紧喊住他:“同志,我卖!”
  不卖,总不能带回去吧?
  时间不早了,他还要去接温婉。
  而且带回去又要花一笔车费,下次再带进城卖又要花一笔车费,来回折腾更亏了!
  于是,他直接亏本卖了,一斤红杉鱼亏六毛二分,一斤杂鱼亏四毛七分,血亏!
  家里还屯着几百斤鱼干!
  每天还继续在收!
  怎么办?
  ***
  另一头,江夏和周承磊离开了市码头后就到了市火车站。
  周承磊挑着满满六大蛇皮袋进站,江夏只拎着一个提篮,这还是她坚持要拎着,不然周承磊也可以空一只手提着,现在是空了一只手拉着江夏,免得她被来来往往的人撞到。
  这个年代的火车站是真挤,尤其是快到中秋了!密不透风的人,个个背着一个大包或挑着一担行李。
  江夏紧紧攥紧兜里的四千多大洋。
  两人好不容易挤进去找到了火车站站长。
  第162章 小偷团伙作案
  江夏找到了火车站站长,将张馥妍让她找他帮忙托运鱼干一事说了。
  火车站站长知道这事笑道:“小妍同志已经和我说过了,东西交给我就行,是这几袋吗?”
  江夏笑道:“对,就是这六袋,麻烦您了。”
  这六个蛇皮袋里面分别装了一百斤金鲳鱼,一百斤红杉鱼,另外还有一百斤江夏做的三个味道的小鱼仔和香辣小黄鱼,香辣小杂鱼。她给了张馥妍五十斤,也给了江冬五十斤,都是一两斤一袋装好的,方便他们分给同学,老师或者亲戚朋友吃。
  张馥妍和江冬同校,江夏在蛇皮袋里放了一封信,江冬那一份她拜托张馥妍和江冬说一声,让他自己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