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探春咂舌:“你怎能告诉这么多人?”
  “我这几天在苏州城附近说走就走说停就停,他们若不知道,怎能顺当地配合我?
  “尤其是楚刈和镜伯,不跟他们说清楚,就让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我以身做饵去涉险,他们怎么肯依?”
  黛玉笑一笑,往窗外看一眼,悄声道,“不说这件事了。再让不相干的人听了去,不好。”
  探春只得依她,又问她:“你只为了一个北王么?我怎么听见说,苏州府重开了妙玉家的案子?”
  “我正要跟你说这件事。”
  黛玉想了想,把葫芦庙住持觉善的事情悄悄地告诉了探春,又大略说了说妙玉家的灭门案,轻声道:
  “这件事已经上达天听,陛下一定会准。只是目下苏州知府还需要一点推力……”
  两个人头挨着头,密密地商议许久。
  过了一个时辰,紫鹃悄悄过来问她两个:“太后娘娘睡得正香。
  “可若此时不醒,晚上必定睡不好。二位看看,是哪位跟着奴婢一起去请醒?”
  探春笑着拉了黛玉一起,两个人跟着紫鹃一道过来卧房,轻轻请醒。
  太后娘娘好容易醒过来,紫鹃忙上前服侍漱口匀面,又伺候梳头。
  因不知该绾什么发髻,便为难地看探春。
  探春笑了起来:“太后娘娘这半个月都让我一个人伺候梳头,受了多大委屈!
  “你手艺好,快给咱们太后娘娘盘个又舒服又好看的牡丹髻来!”
  紫鹃也不多话,抿嘴笑着,轻快温柔地果然梳了个牡丹髻。
  从太后娘娘的妆奁里寻了一个精巧轻省的金冠给戴好了,又配了两个丁香花的金耳钉,颈上的东西一样都没给挂。
  笑着请太后去喝茶:“家常就这样吧?东西多了怕娘娘嫌沉。”
  太后娘娘照了照镜子,又站起来走一圈,摇头晃脑地叹道:“是不一样!”
  又看着探春笑道,“辛苦你这些日子了。今儿起,我跟昭庆借了这丫头伺候,你快歇歇吧!”
  探春立时便带了哭腔:“这才梳了一次头,就嫌弃了我了!”
  转身拉着黛玉故意诉苦,“你是不知道,我满心盼着太后娘娘能带着程倩姑姑出来,结果,没有!
  “我便说那不然把蒋姑姑带上,又不让!说并不懂外头的事,岁数又大,是拖累!
  “我倒是带着雪鸦,可那丫头那点子小胆儿,看见太上太后就发抖,便只能做些洗洗涮涮的活儿。
  “我忙活了一路。结果一来,就碰上了紫鹃。
  “我可拿什么比紫鹃呢?
  “她从小便服侍得你周周全全,又细心又体贴,论起大丫头来,我可再没见过哪个能比她更让人舒心的了!
  “你看看,才梳一个头,便夺了我的位置去!
  “林姐姐,你今儿不给我做主,我不依!”
  第268章
  太后和黛玉都忍不住笑。
  太后赶着她敲:“听听这张嘴被我惯的!越发上脸了!”
  探春抱着她的手求饶,太后这才反手搂了她笑。
  那边紫鹃已经沏好了茶,抿嘴笑着端上来,又问黛玉:“郡主晚上请太后吃些什么?
  “早些想好了,柳嫂子好去现买新鲜食材。”
  太后一听,眼睛都亮了:“可以买菜么?我想去买菜!”
  探春伸手捂了眼睛,无奈地便要劝。
  黛玉笑着先开口:“您要是早些来我这里,旁人都不知道,悄悄的,倒是可以。
  “如今整个苏州府都知道太后娘娘正在我家里住着。知府大人那边也派了兵丁差役们驻守。
  “您怕是没了这个自由了。”
  太后顿时扫了兴,又埋怨太上:“都怪他,神神鬼鬼的。”
  黛玉想了想,又笑道:“不如这样,今儿太晚了。
  “明儿您随便找个借口,把苏州知府叫来。我跟他商量,让他给咱们开条口子。
  “苏州城里咱们不好逛,且往远处走走。
  “我本来想着该打包回京了,所以前儿去陈湖的时候就匆匆忙忙的。”
  说到这里,哎了一声停住,忙向紫鹃,“前儿从寺里买回来的那几个陶罐呢?”
  紫鹃含笑答道:“您说要带回京去给太后和县主的,就没拆箱。现在东厢房里搁着呢。”
  黛玉忙令她快拿过来。
  太后和探春都好奇:“怎么?竟从那里给我们带了礼物回京?”。
  “一眼瞧见了,怪好玩的。”黛玉笑着,等紫鹃和晴雯抬了箱子进来,打开了,一一拿出来给太后看。
  太后一看,竟是些上了年头的彩陶猴儿罐子、小猪陶枕,立时便爱上了,拿着看来看去,爱不释手。
  黛玉接着笑道:“其实那寺里东西多得很,水面上也好看,旁边就有一个镇子,很是热闹。
  “可惜我只瞧了一眼就走了。
  “我听说,苏州附近这样的地方挺多的。
  “不如咱们也跟知府大人打听打听,哪里的民风更淳朴些,咱们便去看看。您瞧如何?”
  太后这时候唯有连连点头的份儿:“你这个玩法比太上的好。
  “他就只知道跑马行船,呼啦一下风景就都过去了!
  “我就是想找些好看的景儿,住在那里慢慢儿地看上几天,这才有趣儿!”
  几个人说说笑笑着,计议已定。
  果然到了第二天,才刚起身,太后就张罗着去叫苏州知府过来。
  黛玉笑着劝:“人家还有公务呢,怎么也得快午时了才合适。”
  太后不耐烦:“耽误不了他多大功夫!”
  黛玉想一想,便命人出去把贾瑾叫了进来:“你那天晚上从衙门出来时,知府大人手里最大的公务是哪一件?”
  贾瑾知道太后娘娘就在屏风后头,越发恭敬有礼:
  “回郡主的话,小人出来时,听见说,韦知府正满府衙里找静室,好安置……北静王。”
  屋里顿时静了下来。
  黛玉也不再问,顿了顿,便要让他下去。
  太后却立即得了主意,亲自开口叫住贾瑾:“你叫贾瑾?”
  贾瑾忙撩袍跪倒:“学生贾瑾,参见太后千岁!”
  “嗯。正好,你去一趟,跟那个韦,韦什么?”太后看探春。
  探春摇头,看黛玉。
  黛玉笑道:“韦骏。”
  太后:“嗯,你跟韦骏说,让他把水溶的情形报来给我听听。我就在这里等着他。”
  贾瑾屏息听完,又磕了个头:“是!学生告退。”
  快步去了。
  太后满心欢喜,连带看着这人也顺了眼,笑道:“贾家倒也不都是糊涂颟顸的废物。
  “我看这个就挺利落的。自称学生,身上有功名?”
  黛玉有些迟疑,便看紫鹃,紫鹃二话不说便看小红。
  太后见她们这一圈儿,忍俊不禁地笑:“怎么,昭庆不知道?”
  “我一个人能有多少心思,哪里记得住这么些?”黛玉不好意思地笑笑,指指小红,
  “我这个丫头,也姓林,叫小红。她就聪明,什么都记得住。我们忘了,就都听她的。”
  小红便笑着禀报:“这位瑾爷乃是举人。同行的蔚哥儿是个秀才。
  “珍大奶奶后来的那封信里,还说了一句,明年等蔚哥儿也考中了举人。
  “就让他们爷儿两个一起上京去考进士呢!”
  话说到这里,太后恍惚片刻,想了起来:“我记得今年恩科,荣府中了四个?”
  又问探春,“你那胞弟没中,对吧?”
  探春低头:“是。”
  “你那胞弟年轻不懂事,实在不像话。你可还想出手管教?”太后探究地看着探春。
  探春仍旧低着头,半晌才道:“我想不定主意。”
  黛玉便替她叹道:“她如今是太后您的义女。
  “若是管,偏中间隔着人家生身父亲,义敏的话,人家若不听,她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若是不管,日后这孩子在外头闯祸,怕是不会说他是荣府的小哥儿,只会说他是义敏的胞弟。”
  太后点头:“我知道你左右为难。不过这都没什么。
  “明儿回了京,我请太上赏他恩典,把他关到国子监读书去。
  “再好生嘱咐一下祭酒和司业,他再不成材,也查不到哪里去。你放心。”
  探春只得道谢。
  黛玉看着她的模样,便坐到太后身边,笑道:“其实不必。
  “那孩子只是缺一顿好打。打完了,也就消停了。
  “关到国子监有什么用?一群纨绔,更比着闯祸了。”
  太后呵呵地笑,这才丢开手。
  正说着话,外头来报:“韦知府来了。”
  太后忙命快进来。
  韦骏带着管晟一起来,让管晟等在花厅外头,自己进去,对着屏风叩头。
  太后端起来,淡然询问:“水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