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屋里众人色变!
  紫鹃第一个急白了脸,颤声问道:“姑娘,咱们走罢?这就回京!”
  “北静王驻跸扬州,正是我回京的必经之地。”
  黛玉缓缓站起,“我若现在北归,便端端正正地撞在他的网里了。”
  雪雁扑上来抱住她:“姑娘,我们可以走海路!”
  黛玉好笑地看着她:“万一不行,还可以从海路下广州,去吃粤菜?”
  雪雁急得眼睛都红了:“奴婢没开玩笑!
  “只要能躲开北静王!
  “他这时候听说姑娘在江南,必会疯了!
  “先前您就说,会悄悄地来,快快地办事,然后赶紧走!
  “自从蟠香寺回来,您就忽然不着急了!
  “姑娘!县官不如现管!好汉不吃眼前亏!
  “咱们快去个安全的地方再说啊!”
  孟姑姑看着林黛玉气定神闲的样子,忽然出声:“你们急什么?”
  屋里一静。
  “你们忘了?咱们在蟠香寺碰上了谁?”
  众人面面相觑。
  “所以说,咱们有什么可怕的?”
  众人默然。
  说是这么说,可万一呢?万一太上和太后赶不及呢?!
  过了好一会儿,小红勉强开口,打破沉默:“贾家的几位还在花厅等着呢。”
  黛玉笑一笑,起身:“不怕,咱们先去问问,他们来到底是什么事。”
  众人谁都不愿在屋里等消息,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了花厅。
  楚刈见四个侍女和孟姑姑全都来了,忍不住揉了揉眼。
  这是,什么情况!?
  黛玉在屏风后坐下,才让贾芸等三人进来。
  贾芸的脸色明显不好看。
  贾瑾和贾蔚还是第一次拜见真正有品级的诰命,都规规矩矩低着头不敢抬起。
  行了大礼,听了叫起,然后低着头侧了身站在堂下,等待询问。
  黛玉看向贾芸,微微笑着:“你可少有这么急脚鬼似的。
  “怎么了?天塌了还是湖堤漏了?
  “偌大的京城你都不怕,小小姑苏算什么?
  “好生稳当着。说说,什么事?”
  贾芸几个深呼吸,这才平静了一些,沉声道:
  “小蓉大爷专门安排了人盯着苏州,得了郡主抵达的消息,意欲传给北静王,被珍大奶奶截了。”
  屏风后,众女心中一松。
  唯有黛玉,面上一紧:“然后?”
  “我总觉着,小蓉大爷不会只安排了那一条单线。
  “如今只怕北静王已经知道了郡主在姑苏的消息。
  “咱们走是来不及了。不如,摆明车马罢!”
  贾芸咬着牙,握紧了拳。
  只能赌一赌,北静王对太上那一顿棍子,和对宠爱昭庆郡主的皇帝,还有几分忌惮。
  黛玉弯了弯嘴角,无声轻笑。
  几个丫头看她的表情,都瞪圆了眼!
  唯有孟姑姑和小红,若有所思。
  尤其是小红,过了片刻,便眯起了眼。
  “你们不要瞎猜。”林黛玉懒洋洋开口,“北静王乃是朝廷唯一的一位异姓王。
  “太上教导多年,陛下视作手足。
  “他来江南平定水患,功在朝堂,利在百姓。
  “这等德行,又岂会跟我一个小小的女子计较?
  “放心吧,不会的!”
  第245章
  这话说的,这叫一个言不由衷,这叫一个装腔作势,这叫一个阴阳怪气,这叫一个——谁都不信!
  众人彼此对视,终究还是都没做声。
  黛玉含笑看着贾瑾和贾蔚:“宁公这一支,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最能干的无过于先珍大哥哥。
  “既然他能把金陵老宅托付给你们二位,足见二位聪慧高明。”
  两个人只觉得后背一凉,同时跪了下去!
  贾瑾低头看着地面,汗落下来:“先珍大哥哥始终教导小人:
  “昭庆郡主乃是天下第一聪明人!
  “小人等绝不敢在郡主跟前耍小聪明!
  “我等在金陵虽然截住了小蓉三爷的眼线,却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珍大嫂子急令我二人过来,便是护送昭庆郡主回程。
  “但凡离了江南省界,山东京畿那边,便再不敢得罪郡主了!”
  贾瑾说完,又叩首伏地,“唯有此事,绝无虚言!”
  黛玉笑了笑,看一眼晴雯。
  晴雯会意,俏声笑道:“哎哟哟!小芸二爷,不是奴婢仗着咱们熟,非要抢白您!
  “多大点儿事儿啊?
  “咱们郡主在京里是什么样儿您都忘了不成?京城都不怕的事儿,到了苏州反而要怕么?
  “这可是林氏老宅的地界!外来的,甭管他是谁,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
  林黛玉听到这里,险些笑出声来,瞪她一眼,示意退后!
  其他四个女子都捂着嘴偷笑不已。
  小红抢上前一步,含笑道:“芸二爷,您先带这二位贾爷去歇息吧。
  “镜伯那里,也请二爷去说一声:郡主心中有数,不妨事,放心吧。”
  贾芸听见小红发了话,这才真的放了心,躬身作揖:“小人等告退。”
  黛玉这才再开檀口:“两位远来是好意。芸哥儿好生款待。”
  贾芸恭敬称是。
  话听在贾瑾贾蔚耳朵里,却又是另一番意思:
  贾芸,是林黛玉的人。
  贾瑾贾蔚,是贾家的人。
  都姓贾,却分了你我。
  三个人一前二后离开了花厅。
  黛玉抬头看着满面严肃的楚刈,几乎要笑出了声:“你不是说不怕?”
  楚刈的手下意识摸在腰间,轻轻摁了摁:“绝对不怕!”
  黛玉一笑而去:“你都不怕,我就更不怕了。”
  十月廿日。
  苏州城里忽然有消息传开:“驻跸扬州的北静王,听说因为水患平息,要巡查整个江南,然后回京。
  “昨日到了常州府,查了江堤。连停都没停,顺着运河便往咱们这里来了呢!”
  便有人怀疑:“常州府里,运河和江堤,离得最近的地方,便骑马也要一天半。
  “尤其是水患才平,土路难行。北静王是怎么做到一天之内便能顺运河而下的?”
  北静王与昭庆郡主之间的恩怨如今已经从江南官场传到了江南民间。
  便有闲汉们坏笑着问:“北王真的不是一听姑苏有佳人,便连夜扯帆赶了过来?!”
  消息迅速传开。
  韦骏听见了,气得在衙门里捶胸顿足地干嚎:“这日子没法过了!”
  管晟也一边哭着叹气,一边把宋、邱、俞三家的血案重新翻到太阳底下,令苏州满城皆知!
  就连陪着老妻泛舟太湖的太上,都听见了这个传闻。
  湖上的艄公感慨不已,呵呵笑着,湖上放歌:
  “好人家,不得善终。
  “恶鬼们,只图宝钱。
  “送尽了,满门性命。
  “抵不住,贪酷王族。
  “湖上月,弯弯冷照。
  “山间草,刀刀割风。
  “问人世,何时最苦?
  “叹红尘,谁死谁生。
  “愿求阎君一做主,生生世世不为人!”
  太上和戴权渐渐色变。
  戴权看一眼太上,声音发紧,问那艄公:“这歌儿是你自己编的?”
  “自然不是。”艄公呵呵笑道,“这歌儿是五六年前就流传开了,我们湖上的艄公们都会唱。
  “至于究竟是哪个编的,谁知道呢?
  “如贵主一般风雅斯文的诗词公子们,实在太多。
  “那一二年又有天子南巡,酸儒们都凑了来。后来还有许多留在了苏湖。
  “有几个听说了那几桩案子的,随口做了歌,教了歌伎们唱,我们也就渐渐学会了。”
  冯紫英几乎是跟着这话尾便朝湖里狠狠呸了一口:“什么糟心玩意儿?!
  “就这律不律、绝不绝,歌不歌、行不行,平仄不平仄、韵脚不韵脚的,也敢说是文人们做的?!
  “这声口若不是你们这群不识字的粗佬们编来哗众取宠的,我这大好头颅输给你!”
  艄公被他骂得脸上挂不住,插了腰放了桨,哼道:“那客人自己捧着头颅,去寻根究底吧!
  “小人这等不识字的粗佬,可是不懂,不知,寻不着呢!”
  冯唐狠狠一脚踹在冯紫英大胯上,疼得冯紫英直接倒在了舱里,咬着牙哼唧。
  太后嗐了一声,笑道:“行了!一个渔歌子,也能吵起来!
  “你们这群男儿汉,显见得近些日子陪着我逛,逛烦了!
  “没事儿找事儿!”
  探春也嗤地一声笑。
  见众人看过来,顿时红了脸,躲进了太后怀里。
  太后便斜眼看太上。
  太上忙也笑道:“我知道了,夫人这是想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