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黛玉仔细看了,抬头看向楚刈,目露询问。
  楚刈仔细看了,点一点头:“应该是真的。”
  觉善在外,继续说道:“我拿了这些东西,一路化缘回了苏州。
  “谁知桃源寺十多年了竟还荒着,甄爷的宅子倒有人想占,正在官府闹鬼。
  “我拿着东西去找了下蟠香的方丈师兄,这才有了如今的桃源寺,和我这个罪孽满身的觉善主持。”
  他虽然只是平平叙述,可一旦思及姑苏到金陵,金陵到西北,西北回姑苏。只怕中间无数艰难险阻、屈辱折磨。
  单单想一想,林黛玉便已觉得胆寒。再看向觉善时,只觉得这上万里路走下来,哪怕是个菩萨,怕也要走出几分金刚火气来。他怎么竟还这般镇定?
  沉静许久,黛玉才长长一叹,轻声道:“和尚辛苦了。”
  觉善合掌:“阿弥陀佛。小僧修行心不坚定,才有这番劫难。都是命定的。不苦。”
  “说不苦定是假话!”孟姑姑也同情地看着他,“你不肯在寺里说这些事,一定要上林府,找郡主一一说清。
  “难道还真能是只为了甄家这一纸契书?我却不信!”
  觉善低着头。许久,方抬头道:“我后来托人去金陵看我俗世的妻儿。
  “我才走了三天,我儿子去河边玩耍,落水而死。
  “我妻子葬了儿子,自己便吊死了。
  “郡主在上,我不打诳语。我绝对不相信,事情能有这么巧。”
  第238章
  “所以你的意思,是贾化害了你妻儿,你希望我能替你复仇?”
  黛玉惊讶地看着觉慧,完全没想到事情竟是这个走向!
  初冬的天气,觉慧的头上冒出了汗。
  终究还是让人把这句话明明白白地说了出来。
  和尚的眼睛闭了闭,再张开,竟落下泪:
  “我已经皈依许久,许愿四大皆空,永奉我佛。
  “可唯有此事,在我心头萦绕数载,日夜折磨,无法释怀。
  “前次,下蟠香住持师叔便说我,心魔不除,难归正道。
  “可这等心魔,我要怎么才能心平静气地放过!?
  “郡主在上,小僧不说谎,的的确确,日思夜想,想要冲进京城,手刃此贼!”
  觉慧说着说着,从椅子上滑落,双膝跪倒,双手撑地,一拳砸在尘埃,跟着砸落的,还有无数泪滴。
  黛玉看着他,轻声叹息。
  她能理解觉慧。
  虽然修行才是一生事业,可这等家破人亡的惨事横亘胸中,始终是个大妨碍。
  若不是因为这一点怨气,她又何苦再历这尘世间的无数劫?
  “和尚,起身。既归三宝,不该拜的,就不能拜。”
  黛玉声音温和,听在觉慧耳朵里,却含着无上悲悯。
  觉慧低着头,自己擦了泪,才重又站起,合十惭愧道:
  “让郡主见笑了。”
  黛玉见他惭愧,知道是在惭愧自己有违佛家六根清净,不由喟叹:
  “这等事,谁会笑得出来?地藏菩萨曾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岂知人间无数魔,地狱未必装得下。他这成佛,只好等人间毁灭。
  “这贾化所为,你可有证据?”
  觉慧摇头:“若有证据,我早已将他送入大牢!”
  孟姑姑皱眉:“没证据,空口白话,郡主怎么帮你洗冤?”
  “若是拿他下狱,兴许能问出来。”楚刈忽然出声。
  黛玉看了楚刈一眼,轻轻笑了笑。
  这个人,看似永远木着一张脸,其实却是性烈如火、急公好义,最见不得仗势欺人。
  偏又满把的酷刑手段,若真是进了什么刑部大理寺等地,说不得便能成个史上留名的刑讯高手。
  “贾化此事,不如就请楚内官去告诉韦知府一声?”
  黛玉微笑着提醒他,“之后的事情,楚内官时常去问问。
  “我一介女流,实在不大能听得进太多这等惨事。”
  楚刈一听便明白过来,下意识地呵呵笑着,转了转自己的手腕,脸上杀气一闪:“好!”
  孟姑姑怜悯地看他一眼:“你兴奋什么?贾某如今在京城呢。
  “你想跟他‘打听’过往,怕是要回京之后再说。
  “如今在苏州,韦知府能拿住的不过是一些小喽啰罢了。”
  甚至连小喽啰都拿不着。
  不然的话,觉慧早就动用他在苏州的力量,把那些人都送进去,拿了口供,上京告御状了。
  黛玉含笑看了一眼泄气的楚刈,又对觉慧道:
  “和尚可还有什么事,要跟我说的么?
  “不论什么,只要是大事。”
  觉慧看着屏风,心潮激荡,忙低了头,平静片刻,合十道:
  “郡主明鉴,小僧的确还听说过一些事。
  “六年前,太上最后一次南巡,曾经驻跸姑苏。那时,贾某正在此地为知府。
  “听说,太上走后,有一位宗室亲王却不曾走。留下待了半年,便是忠顺亲王
  “半年后,忠顺王走时,跑船的人说,整整装了两条船的东西。..
  “而贾某,也忽然卖了自己的别院,又过了三个月便升回了京城。
  “贾某走时,也是两条船,一船是家小仆下和他自己,另一船,全是东西。
  “就这半年里,天目山浒墅关忽然多了一股山匪。
  “玄墓山宋家,太湖邱家,浒墅关俞家,都被灭了门。”
  黛玉唰地立起,脸色大变:“你说什么?半年,三家!?”
  “正是。
  “宋家是有名的古董多。
  “邱家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daomu.html target=_blank >盗墓贼。
  “俞家原是福建的船帮,得罪了人才搬到浒墅关避祸,极有钱。
  “苏州人常说,这三家子的钱加起来,怕是够朝廷一年的税赋了。
  “可是半年里,被一股来无影去无踪的山匪,洗劫一空。
  “苏州府不仅从未抓住过一个山匪的活口,而且,三家灭门惨案之后,咱们的贾大人还高升了。”
  觉慧一旦提到贾雨村,便是满面满口的嘲讽毒恨。
  林黛玉的眼睛眯了起来。
  这件事若说太上不知道,那肯定不可能。
  除非是一条:这三家都有被吵架问斩的理由,但那理由拿不出手。
  所以太上给了忠顺王密旨,留他在这里,看着贾雨村,把事儿办了,把钱拿回京。
  可是话说回来。
  这件事办成这个样子,实在是太粗糙了。
  民间各种猜测,物议沸腾。
  即便是真出自太上的授意,也一定要拿个脑袋出来抵一抵。
  贾雨村?
  还是忠顺王?
  若是依着太上,肯定是贾雨村,不可能是忠顺王。
  所以,要怎么把这件事,死死地扣在忠顺王头上呢?
  黛玉低着头沉思。没发现身边的楚刈欲言又止。
  孟姑姑却看见了,咳了一声,引起黛玉注意后,示意她看楚刈。
  黛玉惊觉:“嗯?”
  楚刈无奈,俯下身子,在黛玉耳边,声音压到只有她一个人听得见:
  “听说太上最后一次南巡,其实是为了捉拿前朝余孽。
  “然而这个余孽究竟是谁,宫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南巡半年后,忠顺王回京。太上大加赏赐,名目却只有公忠体国四个字。
  “这三家是否都算是余孽,唯有太上才知道。”
  黛玉扶额。
  她想起元春的话:妙玉家的确是前朝皇族后裔,托名姓宋,其实姓赵。
  若果然如此,妙玉家的仇……
  报也是能报的。
  妙玉家若果然是前朝皇族后裔,又曾经归顺朝廷,甚至还考了科举,做了司徒家的官。
  那么如此羞辱她家,岂不是要寒了前朝遗臣们的心?
  但这个话,就不能自己去说了。
  好在,还有一个北静王。
  黛玉抬头看向觉慧:“和尚这件事,我办不了。
  “但是我知道能办的人。
  “可这个人,若是知道我也在查看这些案子,他是一定不会插手的。
  “我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和尚可能教我?”
  第239章
  觉慧一愣:“郡主说的是哪位?”
  “北静王。”黛玉极为直接。
  觉慧只思索了三五息,便慢慢地点了一下头:
  “北静王因求娶之事,与郡主已经势同水火。
  “且先前贾化借着四姓起家,本来该属北静王麾下。
  “他六年前便帮着忠顺王做下这等大事,北静王必定有所耳闻。
  “此刻若是想令北静王相信贾某和忠顺王曾经私下里做过伤天害理之事,早就连成一气。
  “只怕他第一个想的并非将这二人绳之以法,而是怎么利用此事,把这二人都变成自己的人。”
  黛玉皱了皱眉,转头看向孟姑姑:“北静王与忠顺王一向不对,究竟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