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孙阿姨烫完小卷挺胸去广场舞比赛,周大爷为了参加女儿婚礼染黑头发,林婆婆带上小学的孙女来剪“公主切”。
午后阳光和煦,照在灰白格子地板上,整个世界平整洁净。珍妮都快忘了,工作中的母亲是如此热情利索、三头六臂,连走路都是从a到b的最短路线。
真好,珍妮想,她打心底里为母亲这点小生意感到骄傲。
张阿丽并不知道珍妮这些心理活动。她忙完一阵,端两杯茶,来珍妮旁边坐下。
“短发蛮好看。”母亲点评道,不知是夸奖珍妮还是夸奖自己的手艺。
母亲递一杯茶给她,“尝尝,客人送的,说是海南的新茶。”
翠绿色茶叶在杯中站立,穿绿裙子的芭蕾舞者,窈窕挺拔,慢慢舒展。安静了一会儿,珍妮另起话头,“陆鸣后来找我了。”
“找你干嘛……”母亲看她一眼,“他没把你怎么样吧。”
“他能把我怎么样。他跟我哭呢,说和别人相亲了两次,意外怀孕,只好结婚……”珍妮算了算时间,感慨道,“孩子应该出生了。”
她没想到,再提起这个人,内心竟毫无波澜。
不过短短几个月,感觉却已是上辈子的情事。
“哎……”母亲摇摇头,“你那时候带他来玩,我就觉得这个男孩子,眼神太精长得不大气。”
“马后炮!”珍妮大笑,“你那时明明说他长得斯文。”
“我想,既然你喜欢,那快点定下来也好。哪知道这个男的,这么没担当。”
“我看男人眼光不好。”珍妮吐了吐舌头。
“是不太好……”母亲顿了顿,说,“现在要看准了!不能胡来,我们拖不起。”
珍妮岔开话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你这么会看人,怎么找到我爸。”
“你爸这人吧,的确指望不上。讲起攻打台湾头头是道,叫他去菜场买两条鱼,一定是臭的……”母亲饮一口茶,用手揩去嘴边一抹茶叶,“不过你爸也有他的好处,一是不出去乱搞,二是没什么脾气。有些男的在外面谦谦君子,回家凶起来吓死人,好几个顾客跟我说,老公生气起来会动手的。”
珍妮轻哼一声,“你都知道,还天天逼我结婚。”
“所以啊,更要擦亮双眼。”
珍妮无奈摇头。
在某些问题上,她和母亲与两岸关系没什么两样,只能“搁置争议、求同存异”。
“珍珍,哪天你有空,我们去家具城,家里的窗帘墙纸都旧了,得换,你来挑。”母亲突然来了一句。
“噢……”珍妮笑着点头。
夕阳照在母亲的脸上,天然的柔光滤镜,抹平时光在她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比划。
这一刻,珍妮与张阿丽暂时摆脱了母女关系,只是作为两个女人而存在。
十分短暂,但千真万确。
珍妮欣赏她、谅解她,但也决意不按照她的心意生活。
手机滴的一声。
珍妮抓过手机一看,是大卫发来的:「北京妖风,思念南方。」
?
大卫在北京的生活单调重复,陪母亲置办年货、到养老院探望姥姥,其他时间他便自己待着。
他照常每天早上出门跑步。
住在大学校园内便有这点好,不缺跑步的地儿。
只不过,狂风怒吼,刮在脸上如美工刀,好像不在他脸上刻出北京、北京这几个大字是不会罢休的。
北京就是这么欢迎他的,大卫心疼地摸了摸自己的脸。
那晚过后,没人再谈起他退学的事情。
大卫起初觉得荒诞,想像中的责骂、冲突、眼泪,一个都没发生。一家子冷战高手。
后来明白过来,母亲或许不敢问,父亲则是懒得管。面对不知如何应对的场景,中国父母最擅长做鸵鸟、可以一辈子装聋作哑下去。
回家第二天,母亲给大卫布置任务,扶父亲上下楼、陪他在楼下小公园里待满半小时。
这是医生的指令,骨折康复期多晒太阳,补钙。
“快,卫卫你扶着他点。”母亲站在楼道上说道。
大卫伸手去扶,但楼道过于狭窄,两个一米八几的大汉挤在一块儿,怎么也使不上劲。
大卫看一眼楼梯,往下迈一步,拿过父亲的拐杖,然后转身蹲了下来。
“我背你,这样我们都简单一点。”他说。
父亲的身体压在他背上,很瘦,肩胛骨抵住肩膀,硌得生疼。
大卫背着他往楼下走。没人说话。
在小公园树荫中找到一张石桌,上面刻象棋格,旁边摆四张石凳。
年久失修,象棋格已经磨平,石凳东倒西歪、不在原来的位置。
“就这儿吧。”大卫一面说,一面强迫症发作,把四张石凳搬回到四条边的中点。
母亲离开去买菜,只剩大卫和父亲。
母亲的缺席令沉默继续,他们相对而坐,各自拿出手机看起来。
大卫刷了五分钟新闻,退出来。他的手机是几年前买的iphone se。除了通讯软件只剩下新闻app和运动app,实在没什么可看,他点进和珍妮的对话框,一条一条往上翻。
他用余光看了眼父亲。父亲手机屏幕字号很大,上面是自媒体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中国芯片技术已全面超越美国?假的!”
大卫想起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谁先说话谁就输了。
他和父亲好像在玩那个游戏。
第二天同一时间,大卫干脆把珍妮的小说卷成一筒,揣在卫衣口袋。
倒也不能怪不相干的人乱嚼舌根,连求婚的主角周达西也没想明白,自己到底喜欢叶伊莎什么。论脸蛋,伊莎神韵动人却明艳不足,比她美丽的大有人在;论身材,伊莎高挑修长却曲线少欠,胸部未免平坦了些;论性情,伊莎聪慧却不够婉约,聚会上几乎从不正眼瞧他一眼;而家教就更无从说起,伊莎的母亲已经沦为熟人圈内的笑柄。
周达西向来以理性客观自居,在伊莎这件事上却冲动鲁莽,无计可施,连求婚也那样冒失,根本就不像他!活到三十几岁,达西生平第一次想,莫非书上写的真有道理——爱情是盲目的。
大卫成年后很少读小说,爱情小说更是从未涉猎的品类。然而认得作者再来读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大卫从字里行间读出珍妮。
“胸部未免平坦了些”——读到这里,大卫莫名感到熟悉,继而反应过来,这素材来自珍妮在奶茶店里对他进行的男性视角大拷问。
他又想起自己当时说了许多喜欢d罩杯之类的蠢话。珍妮想必已把他的不当言论统统收录在那本红色素材本。
虽然大多是真心话,但他的过往经验告诉他,很多时候,白色谎言乃恋爱之必须。
靠,我说那么多屁话干嘛,大卫摸着额头笑起来。
他的笑引起父亲的注意。
“看什么东西,这么高兴。”
大卫沉浸在故事中,笑意仍悬在嘴边,“朋友写的书,随便看看。”
过了一会儿,父亲把他的手机递给大卫:“你学校这个教授你认不认识?我一个学生说想申请她的博士。”
大卫看了眼手机里的照片,答道:“这几年交叉学科最热门,她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研究材料物理,实验室申到很多经费。我和她一个学生挺熟的,需要的话我可以问问。”
“噢……”父亲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他看大卫一眼,终于问出那个迟到多日的问题:“你呢。不读了,准备做什么。”
第32章 (三十二)榛果黑巧
「你是我一夜好梦。」李珍妮
?
“卫卫,去叫醒你爸,让他把这个药吃了。”
大卫拿起桌上的药,推进卧室的门。
窗帘紧闭,房间格外阴暗。
父亲睡得很沉,被子覆盖住肚子,左腿支出来,小腿下半部被石膏覆盖。
望着父亲朦胧的睡影,大卫停住脚步。他想起几天前和父亲在楼下石桌前的对话。
父亲问他:“不读了,准备做什么。”
大卫故作轻快,道:“随便找个工作,总能养活自己。”
长久的沉默后,父亲轻叹一声,“不搞物理挺好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又过了好久,父亲说:“不去罗马,也好。”
直至几天后的此刻,大卫仍无法决定,他应当对父亲的这句话做何感想。
这些年来,父亲缺席他的家长会、运动会、颁奖礼,也缺席他的离家出走、网吧过夜、远渡重洋。
他的荣耀与孤独,父亲通通都不在。
对于书房里的父亲,大卫崇拜他、埋怨他,也隐隐和他较劲。
或许这些年,他始终想证明给父亲看,自己可以去到罗马,甚至比他更快捷、更不费力。
?
大卫向床边走近一点。
不知是不是生病的缘故,父亲比他印象中消瘦。灰白的头发、稀疏的胡渣、还有眼下的斑,都在明确地表示,这个人已经翻过生命山峰的高点,往后只会一点点老下去。
午后阳光和煦,照在灰白格子地板上,整个世界平整洁净。珍妮都快忘了,工作中的母亲是如此热情利索、三头六臂,连走路都是从a到b的最短路线。
真好,珍妮想,她打心底里为母亲这点小生意感到骄傲。
张阿丽并不知道珍妮这些心理活动。她忙完一阵,端两杯茶,来珍妮旁边坐下。
“短发蛮好看。”母亲点评道,不知是夸奖珍妮还是夸奖自己的手艺。
母亲递一杯茶给她,“尝尝,客人送的,说是海南的新茶。”
翠绿色茶叶在杯中站立,穿绿裙子的芭蕾舞者,窈窕挺拔,慢慢舒展。安静了一会儿,珍妮另起话头,“陆鸣后来找我了。”
“找你干嘛……”母亲看她一眼,“他没把你怎么样吧。”
“他能把我怎么样。他跟我哭呢,说和别人相亲了两次,意外怀孕,只好结婚……”珍妮算了算时间,感慨道,“孩子应该出生了。”
她没想到,再提起这个人,内心竟毫无波澜。
不过短短几个月,感觉却已是上辈子的情事。
“哎……”母亲摇摇头,“你那时候带他来玩,我就觉得这个男孩子,眼神太精长得不大气。”
“马后炮!”珍妮大笑,“你那时明明说他长得斯文。”
“我想,既然你喜欢,那快点定下来也好。哪知道这个男的,这么没担当。”
“我看男人眼光不好。”珍妮吐了吐舌头。
“是不太好……”母亲顿了顿,说,“现在要看准了!不能胡来,我们拖不起。”
珍妮岔开话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你这么会看人,怎么找到我爸。”
“你爸这人吧,的确指望不上。讲起攻打台湾头头是道,叫他去菜场买两条鱼,一定是臭的……”母亲饮一口茶,用手揩去嘴边一抹茶叶,“不过你爸也有他的好处,一是不出去乱搞,二是没什么脾气。有些男的在外面谦谦君子,回家凶起来吓死人,好几个顾客跟我说,老公生气起来会动手的。”
珍妮轻哼一声,“你都知道,还天天逼我结婚。”
“所以啊,更要擦亮双眼。”
珍妮无奈摇头。
在某些问题上,她和母亲与两岸关系没什么两样,只能“搁置争议、求同存异”。
“珍珍,哪天你有空,我们去家具城,家里的窗帘墙纸都旧了,得换,你来挑。”母亲突然来了一句。
“噢……”珍妮笑着点头。
夕阳照在母亲的脸上,天然的柔光滤镜,抹平时光在她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比划。
这一刻,珍妮与张阿丽暂时摆脱了母女关系,只是作为两个女人而存在。
十分短暂,但千真万确。
珍妮欣赏她、谅解她,但也决意不按照她的心意生活。
手机滴的一声。
珍妮抓过手机一看,是大卫发来的:「北京妖风,思念南方。」
?
大卫在北京的生活单调重复,陪母亲置办年货、到养老院探望姥姥,其他时间他便自己待着。
他照常每天早上出门跑步。
住在大学校园内便有这点好,不缺跑步的地儿。
只不过,狂风怒吼,刮在脸上如美工刀,好像不在他脸上刻出北京、北京这几个大字是不会罢休的。
北京就是这么欢迎他的,大卫心疼地摸了摸自己的脸。
那晚过后,没人再谈起他退学的事情。
大卫起初觉得荒诞,想像中的责骂、冲突、眼泪,一个都没发生。一家子冷战高手。
后来明白过来,母亲或许不敢问,父亲则是懒得管。面对不知如何应对的场景,中国父母最擅长做鸵鸟、可以一辈子装聋作哑下去。
回家第二天,母亲给大卫布置任务,扶父亲上下楼、陪他在楼下小公园里待满半小时。
这是医生的指令,骨折康复期多晒太阳,补钙。
“快,卫卫你扶着他点。”母亲站在楼道上说道。
大卫伸手去扶,但楼道过于狭窄,两个一米八几的大汉挤在一块儿,怎么也使不上劲。
大卫看一眼楼梯,往下迈一步,拿过父亲的拐杖,然后转身蹲了下来。
“我背你,这样我们都简单一点。”他说。
父亲的身体压在他背上,很瘦,肩胛骨抵住肩膀,硌得生疼。
大卫背着他往楼下走。没人说话。
在小公园树荫中找到一张石桌,上面刻象棋格,旁边摆四张石凳。
年久失修,象棋格已经磨平,石凳东倒西歪、不在原来的位置。
“就这儿吧。”大卫一面说,一面强迫症发作,把四张石凳搬回到四条边的中点。
母亲离开去买菜,只剩大卫和父亲。
母亲的缺席令沉默继续,他们相对而坐,各自拿出手机看起来。
大卫刷了五分钟新闻,退出来。他的手机是几年前买的iphone se。除了通讯软件只剩下新闻app和运动app,实在没什么可看,他点进和珍妮的对话框,一条一条往上翻。
他用余光看了眼父亲。父亲手机屏幕字号很大,上面是自媒体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中国芯片技术已全面超越美国?假的!”
大卫想起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谁先说话谁就输了。
他和父亲好像在玩那个游戏。
第二天同一时间,大卫干脆把珍妮的小说卷成一筒,揣在卫衣口袋。
倒也不能怪不相干的人乱嚼舌根,连求婚的主角周达西也没想明白,自己到底喜欢叶伊莎什么。论脸蛋,伊莎神韵动人却明艳不足,比她美丽的大有人在;论身材,伊莎高挑修长却曲线少欠,胸部未免平坦了些;论性情,伊莎聪慧却不够婉约,聚会上几乎从不正眼瞧他一眼;而家教就更无从说起,伊莎的母亲已经沦为熟人圈内的笑柄。
周达西向来以理性客观自居,在伊莎这件事上却冲动鲁莽,无计可施,连求婚也那样冒失,根本就不像他!活到三十几岁,达西生平第一次想,莫非书上写的真有道理——爱情是盲目的。
大卫成年后很少读小说,爱情小说更是从未涉猎的品类。然而认得作者再来读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大卫从字里行间读出珍妮。
“胸部未免平坦了些”——读到这里,大卫莫名感到熟悉,继而反应过来,这素材来自珍妮在奶茶店里对他进行的男性视角大拷问。
他又想起自己当时说了许多喜欢d罩杯之类的蠢话。珍妮想必已把他的不当言论统统收录在那本红色素材本。
虽然大多是真心话,但他的过往经验告诉他,很多时候,白色谎言乃恋爱之必须。
靠,我说那么多屁话干嘛,大卫摸着额头笑起来。
他的笑引起父亲的注意。
“看什么东西,这么高兴。”
大卫沉浸在故事中,笑意仍悬在嘴边,“朋友写的书,随便看看。”
过了一会儿,父亲把他的手机递给大卫:“你学校这个教授你认不认识?我一个学生说想申请她的博士。”
大卫看了眼手机里的照片,答道:“这几年交叉学科最热门,她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研究材料物理,实验室申到很多经费。我和她一个学生挺熟的,需要的话我可以问问。”
“噢……”父亲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他看大卫一眼,终于问出那个迟到多日的问题:“你呢。不读了,准备做什么。”
第32章 (三十二)榛果黑巧
「你是我一夜好梦。」李珍妮
?
“卫卫,去叫醒你爸,让他把这个药吃了。”
大卫拿起桌上的药,推进卧室的门。
窗帘紧闭,房间格外阴暗。
父亲睡得很沉,被子覆盖住肚子,左腿支出来,小腿下半部被石膏覆盖。
望着父亲朦胧的睡影,大卫停住脚步。他想起几天前和父亲在楼下石桌前的对话。
父亲问他:“不读了,准备做什么。”
大卫故作轻快,道:“随便找个工作,总能养活自己。”
长久的沉默后,父亲轻叹一声,“不搞物理挺好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又过了好久,父亲说:“不去罗马,也好。”
直至几天后的此刻,大卫仍无法决定,他应当对父亲的这句话做何感想。
这些年来,父亲缺席他的家长会、运动会、颁奖礼,也缺席他的离家出走、网吧过夜、远渡重洋。
他的荣耀与孤独,父亲通通都不在。
对于书房里的父亲,大卫崇拜他、埋怨他,也隐隐和他较劲。
或许这些年,他始终想证明给父亲看,自己可以去到罗马,甚至比他更快捷、更不费力。
?
大卫向床边走近一点。
不知是不是生病的缘故,父亲比他印象中消瘦。灰白的头发、稀疏的胡渣、还有眼下的斑,都在明确地表示,这个人已经翻过生命山峰的高点,往后只会一点点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