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73节
进她脑子里的知识,一定会深深扎根。
供销社食堂。
这边的菜可真好。
小唐吃着香喷喷的五花肉,心里想着,这是以前过年才有的好日子。
唐小棠吃的瘦肉,五花肉她嫌腻。
厉主任过来,打了饭,跟她们坐一块吃,问了一下小唐在老家生活上的事。
“小学读完就没读了?”厉主任听得头都疼了。
每年婆婆让人写信过来要学费,书本费,这要了还让孩子读书?
“奶奶说要赚工分,大队的人说女孩子读了小学能认字识数就行了。”小唐慢慢低下头,她上学的时候成绩一般,本身她也没多爱学习,奶奶说不用上学的时候她还暗暗松了口气呢。
不过,除了学习之外,她会的可多了,“我会插秧,种地,还会养猪,养鸡,割猪草……”
农活小唐可是一把手。
厉主任脸吃饭都没胃口了:“你小学文凭,工作都没得挑。”现在这工作也不好安排了,像供销社,她是绝对不能把小唐塞进来的,她是主任,得避嫌。
得跟丈夫商量商量。
厉主任跟丈夫算是分隔两地,丈夫唐新林有假的时候才会过来。
小唐不吭声了。
她刚才就看出来了,她妈不喜欢她。
处处挑剔。
吃完饭。
厉主任把两个女儿领到办公室,交待大女儿,“这麦乳精还有罐头你提到杜家去,当是谢礼,把你妹妹的东西拿回来,别落下东西。”
又交待,“要是那杜家问咱们这边情况,你就藏着点说,不熟的人家咱们家不走动。”
小唐忍不住帮着杜家说了句话:“妈,他们家人都挺好的。”杜爷爷跟杜家三哥真的挺好的,要不是他们,她还找不到她姐姐跟她妈呢。
“好不好的,你怎么知道。”厉主任板了脸,“少说话,去了那边让你姐姐出面。”
铁路家属大院。
于月莺费劲的把洗干净的衣服晒到了晾衣绳上面,这杜家人多,衣服就多。于月莺坐了半天衣服了,盆子里的脏水不知道倒了几回了。
杜母在厨房做饭。
快到饭点的时候,杜家人慢慢回来了。
先是杜爷爷,他早上离开派出所后,跟公园里的老人们下棋去了,肚子饿了就回来了。
杜奶奶去了趟卫生所。
她最近走路没脚没力,干活手没劲,想找袁医生拿几副膏药贴一贴。
到了厂卫生所一看,那边的医生换人了,之前的老医生说是走了,现在是个姓杨的年轻医生,脸嫩得很。
膏药倒是买着了,中之前的老医生留下来的,一共十副膏药贴,杜奶奶就买了八副回来。
先用着再说。
“咱们卫生所那个袁医生不在了,换了个年轻的,姓杨,一张娃娃脸,这说这年纪轻轻的就当医生,也不知道冶过病没,真是让人不放心啊。”杜奶奶跟杜爷爷念叨着。
年纪大了之后,就怕病疼了。
“老袁走了?”杜爷爷惊讶,“没听说过啊。”
袁医生是从大医院退下来的,在卫生所干了十来年了,跟铁路家属大院的这边的老人们熟得很。
杜母把饭菜端上桌,菜是早上买的那些,家里现在就四个人,就做了三个菜。
一盘子凉拌黄瓜,一盘子青菜,一盘子南瓜,南瓜份量最足,还有汤水,老人家最喜欢这样又软又好嚼的菜了。
于月莺挨着杜母坐。
中午煮的浓粥。
怎么不是米饭?
于月莺有些纳闷,可是没问。
“爸,老三早上是跟你一块出门的,他怎么没回来?”杜母问。
“他带小唐去找人了。”杜爷爷拿起筷子,“放心吧,我给了饭钱。”够他们三个人好好吃上一顿肉了。
杜母没再问。
脑子里倒是想起前天杜父说的工作的事,买了白酒,也不知道老三工作的事办成了没有。
晚上问问。
吃着饭,杜爷爷忽然问杜奶奶:“得敏那边什么时候动身啊?”
动身?
这是……
杜奶奶心道坏了,可不能让丈夫知道得敏办离婚的事。
赶紧说道,“你先打听打听,小郭那边安顿好了没有,这下放到农场的,听说有的人住的是草棚。要是连个屋子都没有,咱们家得敏身子弱,这冬天到了那种地方可怎么过啊。”
“是该打听打听。”杜爷爷点点头。
等小郭安顿好了,再让得敏过去。
杜母忽然道:“爸,得敏要是去了小郭那边,她冰棒厂的工作怎么办啊?”小姑子可是正式工。
要是得敏走了,可以让人顶了得敏的工作。
要是老三的工作那边没信了,不如让老三顶了得敏的工作。
于月莺猛的抬起头。
顶工作!
“是这边吗?”唐小棠问妹妹。
“是这边。”
小唐在前面领路,她力气大,提的麦乳精,姐姐提的是罐头。
很快就到了杜家。
院门开着,屋里有人说话。
“杜爷爷,您在家吗?”小唐在外头喊了一声。
杜爷爷听到小唐的声音,出来了,“小唐,你这是找到亲人了。”好事。
做了桩好事,杜爷爷喜笑颜开。
“是啊,我找着我姐我妈她们了,”小唐眼睛笑成一条缝,脸颊还是两坨红红的,她提着麦乳精往里头走,“这是我妈让我们提过来答谢的,那边还有罐头呢。”
能给恩人送东西,小唐心里可满足了。
后面,唐小棠慢慢的走过来,“老人家好。”她笑着打招呼。
小唐介绍着,“杜爷爷,这是我姐姐,她在书店工作。姐,这是杜爷爷,要不是他去派出所帮我查了你们的消息,我只怕还找不着你们呢。”
西屋,于月莺听到声音,从窗户张望着。
小唐回了?
那等会的碗……
于月莺从西屋出来。
就见小唐手脚麻利的把麦乳精放到了屋里的桌上,出去一趟,又拿了两个罐头进来。
哪来的这么好的东西!
于月莺心里吃惊。
“小唐,你早上去干什么了?”于月莺问。
小唐瞧了于月莺一眼,笑着道:“我是过来搬东西的,等会就走了。”至于她去干什么了,跟于月莺没关系。
以后也不会打交道了。
“你搬到哪去?有地方住啊?”于月莺诧异。
她起码还是杜家的亲戚,这小唐,是杜爷爷在火车上认识的,都不算熟人,就在杜家住下了,眼下这是找着地方要走了?
“我回家住啊。”小唐没多说。
她妈提过,不要把家里的情况说出去。
唐小棠在杜家屋里坐了一下,任由着小唐跟杜爷爷聊天,她没怎么说话,听了一会后,说是去院里看看树,然后就出去了。
杜家的院子里有颗大树,唐小棠站在树边,往隔壁沈家的方向看。
两边院子都晒着衣服,没听到人声。
可能人不在。
杜家。
唐小棠抬头望着这枝繁叶茂的大树,想到了杜家,等杜爷爷一死,杜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食品厂。
吴队长一早就带着保卫科的两个同志过来了,查访了一上午,了解了小马的情况。小马在食品厂口碑不错,一人撑起整个家,苦活累活都干。
“以前小马他爸人没瘫的时候,小马花钱厉害得很,他家里还给他补贴呢。自从家里出了事,小马一下子就懂事了,什么紧着家里人。”邻居说,“这日子一久,这女朋友那边就有意见了,后来吵了架,就跑了。”
小马家里情况属实。
供销社食堂。
这边的菜可真好。
小唐吃着香喷喷的五花肉,心里想着,这是以前过年才有的好日子。
唐小棠吃的瘦肉,五花肉她嫌腻。
厉主任过来,打了饭,跟她们坐一块吃,问了一下小唐在老家生活上的事。
“小学读完就没读了?”厉主任听得头都疼了。
每年婆婆让人写信过来要学费,书本费,这要了还让孩子读书?
“奶奶说要赚工分,大队的人说女孩子读了小学能认字识数就行了。”小唐慢慢低下头,她上学的时候成绩一般,本身她也没多爱学习,奶奶说不用上学的时候她还暗暗松了口气呢。
不过,除了学习之外,她会的可多了,“我会插秧,种地,还会养猪,养鸡,割猪草……”
农活小唐可是一把手。
厉主任脸吃饭都没胃口了:“你小学文凭,工作都没得挑。”现在这工作也不好安排了,像供销社,她是绝对不能把小唐塞进来的,她是主任,得避嫌。
得跟丈夫商量商量。
厉主任跟丈夫算是分隔两地,丈夫唐新林有假的时候才会过来。
小唐不吭声了。
她刚才就看出来了,她妈不喜欢她。
处处挑剔。
吃完饭。
厉主任把两个女儿领到办公室,交待大女儿,“这麦乳精还有罐头你提到杜家去,当是谢礼,把你妹妹的东西拿回来,别落下东西。”
又交待,“要是那杜家问咱们这边情况,你就藏着点说,不熟的人家咱们家不走动。”
小唐忍不住帮着杜家说了句话:“妈,他们家人都挺好的。”杜爷爷跟杜家三哥真的挺好的,要不是他们,她还找不到她姐姐跟她妈呢。
“好不好的,你怎么知道。”厉主任板了脸,“少说话,去了那边让你姐姐出面。”
铁路家属大院。
于月莺费劲的把洗干净的衣服晒到了晾衣绳上面,这杜家人多,衣服就多。于月莺坐了半天衣服了,盆子里的脏水不知道倒了几回了。
杜母在厨房做饭。
快到饭点的时候,杜家人慢慢回来了。
先是杜爷爷,他早上离开派出所后,跟公园里的老人们下棋去了,肚子饿了就回来了。
杜奶奶去了趟卫生所。
她最近走路没脚没力,干活手没劲,想找袁医生拿几副膏药贴一贴。
到了厂卫生所一看,那边的医生换人了,之前的老医生说是走了,现在是个姓杨的年轻医生,脸嫩得很。
膏药倒是买着了,中之前的老医生留下来的,一共十副膏药贴,杜奶奶就买了八副回来。
先用着再说。
“咱们卫生所那个袁医生不在了,换了个年轻的,姓杨,一张娃娃脸,这说这年纪轻轻的就当医生,也不知道冶过病没,真是让人不放心啊。”杜奶奶跟杜爷爷念叨着。
年纪大了之后,就怕病疼了。
“老袁走了?”杜爷爷惊讶,“没听说过啊。”
袁医生是从大医院退下来的,在卫生所干了十来年了,跟铁路家属大院的这边的老人们熟得很。
杜母把饭菜端上桌,菜是早上买的那些,家里现在就四个人,就做了三个菜。
一盘子凉拌黄瓜,一盘子青菜,一盘子南瓜,南瓜份量最足,还有汤水,老人家最喜欢这样又软又好嚼的菜了。
于月莺挨着杜母坐。
中午煮的浓粥。
怎么不是米饭?
于月莺有些纳闷,可是没问。
“爸,老三早上是跟你一块出门的,他怎么没回来?”杜母问。
“他带小唐去找人了。”杜爷爷拿起筷子,“放心吧,我给了饭钱。”够他们三个人好好吃上一顿肉了。
杜母没再问。
脑子里倒是想起前天杜父说的工作的事,买了白酒,也不知道老三工作的事办成了没有。
晚上问问。
吃着饭,杜爷爷忽然问杜奶奶:“得敏那边什么时候动身啊?”
动身?
这是……
杜奶奶心道坏了,可不能让丈夫知道得敏办离婚的事。
赶紧说道,“你先打听打听,小郭那边安顿好了没有,这下放到农场的,听说有的人住的是草棚。要是连个屋子都没有,咱们家得敏身子弱,这冬天到了那种地方可怎么过啊。”
“是该打听打听。”杜爷爷点点头。
等小郭安顿好了,再让得敏过去。
杜母忽然道:“爸,得敏要是去了小郭那边,她冰棒厂的工作怎么办啊?”小姑子可是正式工。
要是得敏走了,可以让人顶了得敏的工作。
要是老三的工作那边没信了,不如让老三顶了得敏的工作。
于月莺猛的抬起头。
顶工作!
“是这边吗?”唐小棠问妹妹。
“是这边。”
小唐在前面领路,她力气大,提的麦乳精,姐姐提的是罐头。
很快就到了杜家。
院门开着,屋里有人说话。
“杜爷爷,您在家吗?”小唐在外头喊了一声。
杜爷爷听到小唐的声音,出来了,“小唐,你这是找到亲人了。”好事。
做了桩好事,杜爷爷喜笑颜开。
“是啊,我找着我姐我妈她们了,”小唐眼睛笑成一条缝,脸颊还是两坨红红的,她提着麦乳精往里头走,“这是我妈让我们提过来答谢的,那边还有罐头呢。”
能给恩人送东西,小唐心里可满足了。
后面,唐小棠慢慢的走过来,“老人家好。”她笑着打招呼。
小唐介绍着,“杜爷爷,这是我姐姐,她在书店工作。姐,这是杜爷爷,要不是他去派出所帮我查了你们的消息,我只怕还找不着你们呢。”
西屋,于月莺听到声音,从窗户张望着。
小唐回了?
那等会的碗……
于月莺从西屋出来。
就见小唐手脚麻利的把麦乳精放到了屋里的桌上,出去一趟,又拿了两个罐头进来。
哪来的这么好的东西!
于月莺心里吃惊。
“小唐,你早上去干什么了?”于月莺问。
小唐瞧了于月莺一眼,笑着道:“我是过来搬东西的,等会就走了。”至于她去干什么了,跟于月莺没关系。
以后也不会打交道了。
“你搬到哪去?有地方住啊?”于月莺诧异。
她起码还是杜家的亲戚,这小唐,是杜爷爷在火车上认识的,都不算熟人,就在杜家住下了,眼下这是找着地方要走了?
“我回家住啊。”小唐没多说。
她妈提过,不要把家里的情况说出去。
唐小棠在杜家屋里坐了一下,任由着小唐跟杜爷爷聊天,她没怎么说话,听了一会后,说是去院里看看树,然后就出去了。
杜家的院子里有颗大树,唐小棠站在树边,往隔壁沈家的方向看。
两边院子都晒着衣服,没听到人声。
可能人不在。
杜家。
唐小棠抬头望着这枝繁叶茂的大树,想到了杜家,等杜爷爷一死,杜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食品厂。
吴队长一早就带着保卫科的两个同志过来了,查访了一上午,了解了小马的情况。小马在食品厂口碑不错,一人撑起整个家,苦活累活都干。
“以前小马他爸人没瘫的时候,小马花钱厉害得很,他家里还给他补贴呢。自从家里出了事,小马一下子就懂事了,什么紧着家里人。”邻居说,“这日子一久,这女朋友那边就有意见了,后来吵了架,就跑了。”
小马家里情况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