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72节
  杨太太却同意了,扭头想让赵舅兄去跟靳老板他们说,可赵舅兄却因她不听自己的话儿气恼,故意扭头不看她。
  杨太太又看杨四叔和杨二,想让二儿子去说。
  杨妻已经快走两步,朝着沈宁几个行礼了,先跟众人致谢、致歉,又打感情牌请众同行多多帮衬,然后再表示耽误大家的时间多有惶恐,今晚上他们请客,又劳烦靳老板酒楼整治酒席,待事情了了,好运来重新开业,他们再整治像样的酒席感谢。
  他们酒楼这些日子歇业,就没有常备的菜蔬肉类了。
  众人见她说话条理,虽然有些胆怯害羞,却也把意思说明白,都觉得她是个有成算的。
  即便原本有人想趁着杨老板死了算计杨家产业和生意,现在有成阳商会镇着也不敢了。
  至少不敢太明目张胆,算计也得暗搓搓来,还得足够聪明才行,否则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杨妻说完,往沈宁身边靠了靠,可能因为对方是同性,让她觉得更可靠。
  沈宁率先道:“小杨太太不必太客气,咱们同为成阳商会的会员,自然要守望相助,一家有难八方支援。”
  众人纷纷说是。
  靳老板有心要跟杨家合作,就请大家去酒楼详谈。
  靳老板自打和沈宁合作以后,生意越做越顺,他原本想另外开家分店,但是算了算,成阳县里只能开一般的馆子,没意思。
  要去其他县里开酒楼,他要两地跑,精力又不够。
  成阳县酒楼饱和,也不需要再开一家酒楼。
  他就暂时歇了心思,专心搞新菜、搞沈宁研发的酱料、牛油锅、方便面等吃食。
  这会儿杨家需要人合作,他觉得自己可以把好运来酒楼一起接手,这样就能让他大展拳脚。
  酒楼是俩风格,他也还用好运来的大厨和伙计们,麦掌柜不愿意留下,但是二掌柜还在,他照用。
  只要他们服从管理,他可以一点不改。
  账目当然也是各算各的。
  到了酒楼接待室落座,靳老板先作一圈揖,笑道:“大家伙儿放心,我老靳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是现在也小有家产,够养妻儿老小的,不需要昧着良心算计别人的酒楼。我如果接手的话,就跟对待我自己的酒楼一样上心,毕竟好运来酒楼赚钱了,我也有分红不是?”
  他一番侃侃而谈,最后向沈宁和杨太太等人拱拱手,又请同行们点评。
  了解他性格的纷纷点头,笑道:“靳老板愿意的话那倒是不错。”
  麦掌柜和康老板离开县衙以后也没自行离去,而是一起跟来。
  麦掌柜虽然不想继续做杨家掌柜,却也不想看着好运来酒楼倒闭,那毕竟也是他的心血。
  他也点头,赞同靳老板接管。
  靳老板笑道:“我不要工钱,就看分红了,若是经营不好就没脸分红,总不能照以前差。”
  他还朝着麦掌柜笑笑,让老麦别恼他。
  麦掌柜笑道:“靳老板为人磊落,又不计前嫌,想必会经营得比我好。”
  杨太太和儿媳妇又看沈宁,想让她拿意见。
  沈宁却不帮人拍板,商会只帮忙分析、出主意,却不帮忙定夺。
  她道:“我们商会保证一旦接受对方的聘用,会保护主顾的隐私,只要主顾家不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绝不泄露主顾的账目,也保证如实对账,绝不弄虚作假。”
  有这个底线在,甭管谁管其实都没什么。
  做的好不好,利润能说话。
  杨太太看看儿媳妇。
  杨妻点头,觉得可以。
  只是……成阳县的酒楼可以请靳老板接管,那其他地方的生意呢?
  他们在淮州还有一家酒楼和一家饭馆,在四海府还有一家,另外县里也有生意呢。
  最后沈宁给了一个建议,淮洲府的生意,原本归杨大管的,可以让小杨太太管起来。
  不会?
  那就学。
  在淮州花大价钱请有经验有见识的大掌柜指点。
  淮州地靠运河,可是仅次于苏杭扬州的商贸城市,人烟埠盛,商铺林立,厉害的大掌柜也多得很。
  其实花钱请蔺家一位掌柜都够使的。
  不过沈宁和蔺家关系好,自然不会主动推荐,杨妻跟着杨大在淮州那么久,自然也听说过谁谁的盛名。
  只要对方人品过得去,生意做得不错,那就可以合作。
  至于其他地方的生意,对杨家现下的情况也是用熟不用生。
  就用杨老板以前安排的人手,至于第一负责人,可以从杨家选一个跟杨四叔没那么对付,也小有能力的兄弟。
  定期对账查账,他也没法弄虚作假,而为了保住这份高薪的工作,他也会卖力气的。
  至少短时间内他不敢搞鬼,如果以后有什么想法那时候杨妻估计也学差不多了。
  杨太太不太有主意,可好歹听进去“她是杨家妇,以后要埋在杨家祖坟,靠儿孙后代供奉,守住杨家产业就是守住她的后半生”这句话。
  所以她没有反对儿媳妇,这会儿娘家不得依靠,老二是个混球,杨四爷虎视眈眈,儿媳妇是她长孙的娘,她们的利益才是一致的。
  最后他们就采取了沈宁的建议。
  虽然时辰不早了,可沈宁给杨家的建议是众人从未预想过的办法,说不定自家也能学习。
  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能保证意外不会降临自己家。
  若是自己出了意外,家里有商会帮忙操持后事,即便暴毙也能瞑目的。
  所以众人一点不嫌晚,反而谈兴很浓。
  席间杨太太示意儿媳妇多替她敬沈宁,她们孤儿寡母的,起码十年得仰仗商会和沈宁了。
  众人吃饱喝足,又继续聊这事儿。
  沈宁又给靳老板出主意,“靳老板,我瞅着嫂子颇爽利,善决断,你不如让她去好运来坐镇。如此,日常杨太太也能常去酒楼,聊天也好,跟着学学管酒楼也好,对酒楼总归是有好处的。”
  若是从前有人这么提议让自己娘子抛头露面坐堂酒楼,那男人得掀桌子咆哮当场。
  现在么,沈宁领着一帮女人抛头露面,生意做得好,账目盘得顺,哪里还有人敢说女人不行,女人不能抛头露面的?
  靳老板也觉得好。
  若是他坐镇,杨太太婆媳必然不好去,得避嫌啊。
  可如果他娘子去就没问题啦。
  杨太太婆媳也觉得这主意好,以前杨老板在的时候女人不得插手家里生意,可其实她们也想知道自家生意做得怎么样,哪里赚钱多哪里亏钱。
  麦掌柜跟康老板感慨道:“沈老板真乃奇女子,不管什么问题到了她的手里,必然迎刃而解。”
  这一晚上他和聂氏不断地跟沈宁道谢,给裴长青敬酒,犹自觉的不够,还要让一双儿女代他们敬。
  可惜时间太晚,未成年容易困乏,他们吃饱喝足跟着阿年珍珠等人回铺子了。
  等三更天的梆子敲响,众人还意犹未尽呢。
  沈宁起身示意该散了,“今儿是因为两位杨太太家的事儿,平常可不能这样,县衙的规矩还是要守的。”
  虽然县城不像大城市那样有严格的宵禁,但是三更以后也不许闲杂人在街上晃悠的,那不是盗贼就是偷情的了。
  今日情况特殊,县衙也有备案,倒是不用担心。
  商定以后,后续大家都很忙。
  要进腊月,大部分生意进入旺季,得备足货应付居民年货大采购。
  另外他们还要紧急抽调人手,安排去豆腐村学数字记账法、算珠算术法等,还得火速跟谢炜他们定阿年等人用的新式算盘。
  县衙六房也欢欣鼓舞,虽然是工房接的私活儿,但是很多工作六房通气,是要互相协作的。
  工房赚大头,其他几房也能跟着喝汤的。
  今年年底大家都能拿点外快过个肥年,岂能不快活?
  靳家和杨家也紧着商量合作事宜,要尽快开业,冬至月、腊月和正月可是酒楼生意最好的时间,绝不能错过。
  杨太太和小杨太太决定采纳沈宁的建议,把淮州的生意跟蔺家合作,毕竟短时间内她们自己是担不起来的,找外人那不如找个最厉害的。
  如果没有引荐人,她们贸然跟蔺家联系,人家也不会搭理,自然要请沈宁帮忙说和。沈宁和蔺承君关系好,也是有目共睹的。
  沈宁帮她们给蔺大掌柜写了一封陈情信,将事情说清楚,至于愿不愿意合作,决定权还是在蔺大掌柜。
  这种事儿蔺承君都是交给蔺大掌柜的。
  蔺大掌柜极其尊重沈宁,接到信百忙中来了一趟成阳县。
  他先带着丰厚的礼物上门拜会沈宁一家,从裴父裴母到沈宁裴长青、小珍珠阿年宝儿甚至二蛋石榴高进禄和宝珠都照顾到,也一一送上礼物。
  他也不急着谈正事,即便是百忙中抽时间出来的,也先和沈宁一家叙够交情。
  他淮州学习班的情况、甚至陆裕大哥家陆昭的学习趣事儿也都告诉他们。
  陆昭毕竟得小珍珠他们帮助过,对他记忆深刻,也颇为关心,所以很乐意听听。
  蔺大掌柜神情温柔,声音清润柔和,时时刻刻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托诸位的福,咱家孩子们学了新的记账本事,如今各铺子货栈作坊都用两套记账本子了,一套自己看,一套给外人看,方便得很。就连家里,都这样学起来了呢。”
  不等沈宁几个谦虚,他又道:“听闻沈老板和二郎做出了全新好用的算珠,那我们可得跟上。”
  言下之意请沈老板和裴二郎教教珠算方法。
  沈宁笑道:“蔺大掌柜客气,想学什么跟阿年请教就好,阿年是我们家的小先生。”
  谢恒跟阿年通信,现在就经常说“阿年,你不是我师弟,你是我先生,连先生都说你虽年幼,堪为人师呢”。
  阿年一边害羞一边又窃喜,暗搓搓骄傲,小小年纪就练出一副波澜不惊的高人表情,其实心里乐开花儿呢。
  他笑道:“蔺伯伯,珠算很好学的,我们总结了不少口诀窍门,你们只要掌握了进位退位的窍门,照着口诀表就可以打算盘的。”
  蔺大掌柜没忍住,伸手臂给他抱在怀里,不无羡慕道:“我们老板怎么没有这样好的孩儿呢。”
  阿年正端着高人范儿呢,一下子被人抱孩子般抱进怀里,当即一张玉白的小脸爆红。
  小珍珠几个哈哈大笑。
  小珍珠:“让你不认真习武,你要每天都跟我练,腿脚就会格外敏捷,蔺伯伯根本抱不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