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69节
  回到家,她便找到张本力,让他带俩人赶着骡车去成家把小鹤年几个小学生给接回来。
  对账嘛,哪能少得了阿年和二蛋呢?
  再把大丫二丫香蒲铁头几个集合起来,还有作坊几个细心的女孩子、男孩子。
  不仅如此,她又让石榴带着麦小妹跑了一趟县衙,找工房崔典吏他们。
  他们一直和裴长青合作家具,手底下有常年干活儿的木匠,让他们根据图样连夜打制算盘。
  小鹤年他们已经有可用的珠算,但是算盘还没有正式做出来。
  沈宁就在他们的基础上直接把算盘成型。
  经过明天一账,她会让成阳县商会的会员全部改用新式记账法,也开始用算盘盘账。
  晚饭时分裴长青从县学回来,他很关心此事,主动道:“阿宁,明儿我不去县学,给商会帮忙可好。”
  沈宁不许,“你读书是大事儿,怎么能因为别人家的事儿耽误读书?放心吧,小意思,我们能行的。”
  裴长青握住她的手,又怕她压力大、受累。
  沈宁笑道:“放心吧,我没在怕的,只是故意端着架子给他们看呢。”
  裴父裴母对儿子媳妇的恩爱习以为常,不觉得如何,石榴也已经习惯了。
  裴宝珠却屡屡受创,惊讶得不行,再想想自己爹娘,就难免心里酸溜溜的。
  其实自己爹娘在分家以前感情也很好的,有说有笑,反而是二叔二婶天天吵架打架。
  分家以后,他们恩恩爱爱,自己爹娘却吵架打架了。
  他们就不该分家的。
  她心里有些怨恨,却又不敢流露出来,只能低头喝水掩饰。
  沈宁和裴长青回房说了几句话,唐钜护送小鹤年、小珍珠他们回来了。
  除了跟去的宝儿、二蛋、高进禄,还有成家五郎六郎,另外成三爷还派来俩账房,让沈宁只管使唤。
  成三爷有事情忙,没有过来,让孩子们给带了书信。
  小珍珠气愤不已,“杨家怎么能这样呢?麦掌柜多好的人呀。”
  宝儿:“就是!”
  麦掌柜买姥爷他们的红席,让姥爷他们赚钱,是好人。
  这个杨二混蛋!
  小鹤年颇为冷静,他道:“虽然我们跟麦掌柜亲近,但是要证据说话,不能过于武断。”
  毕竟他们也不了解麦掌柜和酒楼的事儿。
  若是他们身边的人,比如大奶奶、谭姨等人,他们颇为了解,就可以下断语,可麦掌柜和杨家,他们确实不了解,得找证据。
  那俩账房笑微微的,用欣赏的眼神看着俩孩子。
  小珍珠那般说,他们觉得她重感情,小鹤年这般说,他们觉得他沉稳理智。
  真是好孩子。
  沈宁和裴长青跟俩账房寒暄一二,说了明天的安排,又请唐钜带他们一同去休息。
  小珍珠几个睡不着,围着沈宁和裴长青问好方法。
  沈宁笑道:“没有捷径,只有对账,这样最稳妥可靠,也最能服众。”
  酒楼不只有麦掌柜的营业账本,还有进出货的账本。
  酒楼进了多少货,麦掌柜有接收账目,杨老板还有另外一份存底。
  小珍珠拍拍小鹤年,笑道:“阿年,就靠你啦。”
  小鹤年:“……我?”
  大家笑起来,纷纷道:“对啊,阿年你算账又快又好。”
  二蛋坚定道:“阿年,我帮你。”
  小鹤年:“……”
  他看向沈宁:“娘,我们帮商会打辅助。”
  沈宁笑道:“你们是主力,明儿大丫二丫几个也会过来,还有香蒲几个一起帮忙。”
  小鹤年:“……行叭。”
  既然娘这么看得起他们。
  高进禄激动得不行,大有一种要大展拳脚的感觉。
  成五郎和成六郎这些天和阿年二蛋一起练武,也被安排一起读书,自然而然地就学了数字算术。
  沈宁拍拍手,“孩子们,早点休息,明儿开始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答应,纷纷表示不怕,他们可以的。
  沈宁看得欢喜,小孩子就是给力啊,只要哄好了,基础知识学好,就能顶大用呢。
  第二日,众人吃过丰富的早餐便一起步行去好运来酒楼。
  酒楼歇业,正好给众人盘账。
  靳老板、康老板、霍三少、陈大等人也都来了,有的是关心麦掌柜,有的是想试试沈宁的水平。
  二楼已经摆下长桌、椅子,用来对账。
  沈宁主持,郑重地向众人介绍了小鹤年二蛋香蒲等人,然后请他们落座。
  众老板有的了然有的愕然,纷纷好奇地看着孩子会计小队。
  有人毫不掩饰自己的疑虑:沈老板这是做什么?这群孩子真行?
  “陆三爷到了!”
  “杨家和麦掌柜也到了。”
  很快陆裕带着四个差役过来,他们是奉知县命令过来给沈宁镇场子的。
  麦掌柜和杨家诸人紧随其后。
  麦掌柜面色有些憔悴,人也见消瘦,精神却不错,笑着向众人拱手致谢,“承蒙诸位不弃,麦某感激不尽。”
  众人纷纷安慰他。
  杨二脸色很臭。
  杨四爷却笑微微的,跟众人打招呼。
  赵舅兄几个则拉着脸,对杨四爷几个怒目而视。
  沈宁又介绍了一下会计小队,也不管杨二几个质疑,又让人把账本抬上来。
  负责看守账本的几人就将账本箱子抬到陆裕和沈宁跟前,由他们开箱检验。
  检验无误之后,沈宁亲自把一本本账本发放到孩子们跟前。
  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唱账目。
  这时候的记账方式过于繁琐,不熟悉账目的人看多了会头晕眼花恶心,所以一般是一个念,一个算。
  为了提高效率,沈宁让孩子们把账目换成数字模式,记在纸上,附在一本本账册上,如此再算账就快很多。
  值得庆幸的是麦掌柜早先在豆腐村接触了数字账目以后,对此非常感兴趣,他跟阿年和沈宁学过。
  他的账目是用数字和文字一起记录的,对起来方便很多。
  靳老板、康老板、霍家也早就用这种双面记账方式,实在是方便。
  众人目不转睛地看着中间长桌前的孩子们,他们一个个年纪都不大,但是却分外严肃板正。
  他们有的用细狼毫儿笔,有的直接用炭笔,手上动作很快。
  原本还低声议论的老板们这会儿纷纷噤声,全神贯注看孩子们。
  整个酒楼只有小孩子唱账目的清脆声、翻动账册的声音以及笔尖擦动纸张的轻微沙沙声。
  众老板们居然有些紧张。
  黄典吏和崔书吏带人搬着一些算盘过来的时候都不由得放慢了呼吸,放轻了脚步,生怕破坏这安静的气氛。
  沈宁看到他们上来,立刻起身迎过去,跟几人致谢,又请他们把算盘给孩子们发下去。
  时间太紧,算盘只有打磨光滑,并没有刷桐油或者生漆,毕竟不管刷什么都得晾几日反复刷,来不及。
  等对完账再刷也一样。
  众老板瞅着这长方框子,纷纷好奇是什么,“沈老板,这是何物?”
  “黄典吏、崔典吏,县衙这是做了什么新鲜物件?”
  黄典吏纯粹是借机跟着崔典吏过来看热闹的,他笑道:“是沈老板指点工房做的算盘,这东西直接把算筹和算珠穿在一起,可好用得很。”
  其实他也还不会用,但是他听沈宁说了就觉得很厉害,得学!
  沈宁不居功,简单讲了一下萧先生、谢恒、程先生、小鹤年等人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朝廷算学司研究口诀的事儿。
  实际算学司的口诀并没有完善起来,毕竟从无到有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有理不清的线头,有无数种可能,需要去芜存菁,不断改善。
  沈宁就只当集思广益,已经研究差不多,反正阿年和二蛋是会的,香蒲大丫二丫也会一些。
  今儿就跟着阿年和二蛋再学学,她们也会迅速掌握的。
  很快现场又没有说话声,只有噼里啪啦地打算盘声。
  有人忍不住引颈翘望,恨不得去阿年身后看到底是怎么打的。
  很快他们就看着阿年左右手一起打算盘!
  左边给大丫报数,右边给二丫报数。
  众老板直接惊呆,这孩子!他能一心二用!!
  麦掌柜脸上一直挂着微笑,他就知道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不做亏心事,沈老板就不会见死不救。
  他庆幸自己有底线,宁愿和老康另外找赚钱的路子也没额外拿过杨家一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