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67节
谁知道东家突然死了,少东家他们竟然要拿她男人开刀,污蔑他贪酒楼一大笔银钱。
这……这简直是要他的命啊。
老麦那么看重颜面的人,被人这样污蔑,毁了名声,哪里还有活路?
若不是有康老板、沈老板、靳老板这些人出手相助,她和几个孩子哪里是杨家的对手?
只怕倾家荡产也未必能救出男人啊。
杨家是真狠啊。
沈宁轻轻拍了拍她的脊背,“嫂子,放心吧,没事儿的。”
聂氏含泪点头,“劳烦你们啦。”
如果不是有和县衙关系好的沈老板,那还不是凭钱说话?
她家哪有杨家钱多?
安抚过聂氏,沈宁和裴长青告辞。
聂氏擦了眼泪,“今儿就不留你们吃饭了,等老麦回来,让他摆酒叩谢。”
麦小妹犹豫着,鼓起勇气,“沈老板,我、我可以跟着你去看看吗?”
她听说成阳县商户要组成一个什么商会,可以救她爹,她想去看看。
沈宁笑道:“成呀,来吧。”
吃过饭,沈宁给裴长青送走,就带上礼物领着石榴和麦小妹去了县衙。
她没给知县递帖子,也没特意找谁,就过来瞧瞧。
陆裕在呢就找陆裕,他不在呢就找三班六房相熟的头头。
三班六房现在跟她也熟了,见她带人进来就笑着招呼,问她找谁,要帮忙通报。
沈宁笑道:“我这刚回家送走了顾大人和蔺老板,又送走了宫里的众人,刚从老家回来。铺子开张那天诸位都去捧场,这些天又照顾铺子生意,以后还要受累多帮我们照看一下铺子呀。”
不说别的,这些巡逻的差役多往铺子那边儿溜达两圈,县里的混混也不敢去捣乱。
当然,以她家现在的名声,还有成家的关系,县里混子也不敢去她铺子闹事。
可感谢还是要说的,要让人家知道自己知道人家的付出,心怀感激。
她带了自制的奶茶、山楂糕、果丹皮、奶糖等零嘴儿。
别瞧不起这些小东西,在现代不算什么,搁这年代就是奢侈品。
毕竟这时候的糖、奶、茶、冬天的果子,那都是极贵重的。
果然,众衙役、书吏们都惊呼一声,“嚯,沈老板破费啦。”
沈宁笑道:“都是自己家做的,得谢谢我们三姑娘和麦家小妹啦。”
众人纷纷抱拳,跟她们致谢。
石榴和麦小妹有些脸红,不是她们做的,是厨娘们做的。
沈宁调配的奶茶方子,喝起来又香又甜,还带着一点点咸味儿,而且是带着原料和茶壶在这边儿现煮,非常方便。
不少人都过来喝两杯,赞不绝口。
六房几个头头典吏也都来了,冬日事儿少,尤其上午就更清闲。
沈宁跟他们聊了一会儿,也就把杨家的事儿打听个差不多了。
杨二怕麦掌柜帮杨大,早就想对付麦掌柜,现在不想分产业给侄子,又怕麦掌柜帮侄子,索性把他拉下水。
沈宁笑了笑,对黄典吏几个道:“真是人为财死呢。”
黄典吏品着香浓丝滑的奶茶,颔首,“谁说不是呢?沈老板,你这是用茉莉茶煮的吧?格外香浓。”
沈宁:“是茉莉红茶煮的,冬天我不喝绿茶,怕伤胃呢。”
黄典吏笑道:“我可跟沈老板学到了。”
沈宁:“诸位当值辛苦,喝点茶提提神是好的呢,以后每个季度我让人送过来。”
六房才几个人,一年能喝多少茶?
她算着人头给他们送,当然,别想往家拿,往家拿就不够,其他人就有意见,想多要去铺子里讲。
她也不是做慈善白给,而是给他们套个软笼头呢。
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的基层干部和办事员,他就是拿不起架子,做事儿就是勤快,就是不好意思骂人,不能比老百姓高人一等了。
她和一众商户就是百姓,就把这些三班六房的胥吏给架起来。
瞅瞅,他们对她多和善。
以前可不这样,以前高里正都说衙门难进,这些胥吏可难缠了,一个个臊眉耷拉眼的死要钱。
现在高里正都说他们亲切多了。
喝完两杯奶茶的功夫,陆裕和魏师爷一起过来,笑着跟沈宁打招呼。
其他典吏书吏赶紧忙去。
沈宁把奶茶方子递给魏师爷,笑道:“魏先生,这是我送给魏太太的,麻烦您转交给她。”
魏师爷很和善,“沈老板来了县衙,咋不直接去后头见太太,她一直念叨您呢。”
沈宁就借口家里有事儿,回老家了几日。
魏师爷也知道沈宁为什么来的,但是大家都不点明,他拿了奶茶方子就回后宅给魏太太送。
她那里一应材料都有,可以直接煮。
屋里就剩下沈宁和陆裕几个。
陆裕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放心吧,大人不会贪图杨家那点钱。”
曾知县不会,他也不会,主簿则是不敢。
原本没有沈宁出头,这事儿一时半会儿也不会送到曾知县和陆裕案头,多半下面胥吏就给搅和了。
他们最有可能拿钱办事儿。
现在沈宁出面,县衙自然给这个面子,麦掌柜不会有事儿。
沈宁道:“三哥,这事儿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衙门不重视起来,很可能让他们开一个很坏的头儿。东家和掌柜以后还有信任吗?原本掌柜是东家最信任的人,把生意交给他们,掌柜拿诚信办事儿,东家给与信任。现在他们这样做,破坏了这份默契,以后东家和掌柜们之间都要插根刺,所以必须把这事儿圆满解决了才行。”
这不是一家的私事,这是整个行业的风气。
杨家是大户,他家解决不好别人会受影响。
陆裕笑了笑,“弟妹想如何做?”
沈宁:“县衙出面,封账、查账,如果麦掌柜有错,就重判他,如果他是清白的,就广而告之,然后让杨家赔他,再重判诬告者。毕竟,杨家叔侄只是老板,不是官府,他们有什么资格扣押麦掌柜?这是非法拘禁,是触犯律法的!”
非法拘禁这个说法,陆裕是头一次听到,却一点不违和。
他点头:“弟妹言之有理,”
沈宁见他同意,笑了笑,“多谢三哥,三哥和知县大人不要觉得我们多事,委实是牵扯行业风气,不得不慎重对待。一个行业只有风气正,大家才能踏实经营。咱们县城要给百姓们安全感,让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守法经营,如果有人诬告或者欺凌,县衙会给他们撑腰的。如果他们违法乱纪,县衙也一定会法办他们的。这样,县衙才会越来越有威信,震慑一干宵小。”
县衙有威信,平日里不用吆五喝六打打杀杀就能让百姓守法、纳税、服徭役,比什么都强。
既然她来县城开了铺子,做了生意,自然希望县城有一个好的经商环境,可不喜欢乌七八糟,那样即便她有后台也不舒服,也会萌生退意。
现在时机成熟,借着杨家这事儿成立成阳县商会,以后众商户有什么矛盾麻烦都可以商会解决。
谁家遇到官府刁难,也可以商会出面交涉。
沈宁将经商风气、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挑重点给陆裕讲了讲,还给了实例,方便他给曾知县宣讲。
差不多了,她就起身告辞。
陆裕略沉吟:“弟妹,杨家的账谁负责对?”
对账这事儿太麻烦,县衙可没人手。
沈宁笑道:“自然是我们成阳县商会负责。”
陆裕:“成,我会跟大人讲的。”
第二日上午沈宁带人去了八方酒楼,各家老板基本都来了,没来的要么不在县里,要么在家守孝走不开。
没来的老板家里也派了代表过来。
整个酒楼弥漫着香喷喷的茉莉奶茶味儿,众老板正一边品茶一边对此事发表看法,脾气暴躁的已经吵起来。
沈宁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几位蓄须的老板胡须上沾着奶茶渍,有的意识到拿了帕子一个劲儿地擦,却总也擦不净,没意识到的还喝得起劲儿。
原本两个正在争论的老板互相看着对方胡子上沾的奶茶渍哈哈笑起来,气氛瞬间轻松起来。
“沈老板到了!”众人齐齐起身打招呼。
沈宁笑了笑,跟众人打招呼,又聊聊奶茶的口味,看看各家调配的奶茶味儿有什么特色。
有几人觉得自己的口味儿独一无二,强烈推荐给沈宁。
沈宁也尝了,行吧,有那么俩卧龙凤雏,调配的奶茶味儿太抽象,她竟然品出点沤菜味儿和臭脚丫子味儿!
淦!
她终归没为了面子把那两口抽象奶茶给咽下去,大大方方地吐到了一边儿的空碗里,还倒清水漱了口。
众人哄堂大笑,纷纷嘲笑那俩老板,“早就说你俩口味儿奇葩。”
“可不是?幸亏你俩改行不做茶楼饭馆了。”
也不是机智改行,实际就是做不好亏了钱才改的嘛。
众人说说笑笑,气氛好得很。
霍三少和曹二爷几个看着,都很是感慨。
以前别说这么不带心机的说说笑笑,就各行各业这么多人凑一起也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现在他们居然为了杨家和麦掌柜凑一起了。
当然,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沈老板。
这……这简直是要他的命啊。
老麦那么看重颜面的人,被人这样污蔑,毁了名声,哪里还有活路?
若不是有康老板、沈老板、靳老板这些人出手相助,她和几个孩子哪里是杨家的对手?
只怕倾家荡产也未必能救出男人啊。
杨家是真狠啊。
沈宁轻轻拍了拍她的脊背,“嫂子,放心吧,没事儿的。”
聂氏含泪点头,“劳烦你们啦。”
如果不是有和县衙关系好的沈老板,那还不是凭钱说话?
她家哪有杨家钱多?
安抚过聂氏,沈宁和裴长青告辞。
聂氏擦了眼泪,“今儿就不留你们吃饭了,等老麦回来,让他摆酒叩谢。”
麦小妹犹豫着,鼓起勇气,“沈老板,我、我可以跟着你去看看吗?”
她听说成阳县商户要组成一个什么商会,可以救她爹,她想去看看。
沈宁笑道:“成呀,来吧。”
吃过饭,沈宁给裴长青送走,就带上礼物领着石榴和麦小妹去了县衙。
她没给知县递帖子,也没特意找谁,就过来瞧瞧。
陆裕在呢就找陆裕,他不在呢就找三班六房相熟的头头。
三班六房现在跟她也熟了,见她带人进来就笑着招呼,问她找谁,要帮忙通报。
沈宁笑道:“我这刚回家送走了顾大人和蔺老板,又送走了宫里的众人,刚从老家回来。铺子开张那天诸位都去捧场,这些天又照顾铺子生意,以后还要受累多帮我们照看一下铺子呀。”
不说别的,这些巡逻的差役多往铺子那边儿溜达两圈,县里的混混也不敢去捣乱。
当然,以她家现在的名声,还有成家的关系,县里混子也不敢去她铺子闹事。
可感谢还是要说的,要让人家知道自己知道人家的付出,心怀感激。
她带了自制的奶茶、山楂糕、果丹皮、奶糖等零嘴儿。
别瞧不起这些小东西,在现代不算什么,搁这年代就是奢侈品。
毕竟这时候的糖、奶、茶、冬天的果子,那都是极贵重的。
果然,众衙役、书吏们都惊呼一声,“嚯,沈老板破费啦。”
沈宁笑道:“都是自己家做的,得谢谢我们三姑娘和麦家小妹啦。”
众人纷纷抱拳,跟她们致谢。
石榴和麦小妹有些脸红,不是她们做的,是厨娘们做的。
沈宁调配的奶茶方子,喝起来又香又甜,还带着一点点咸味儿,而且是带着原料和茶壶在这边儿现煮,非常方便。
不少人都过来喝两杯,赞不绝口。
六房几个头头典吏也都来了,冬日事儿少,尤其上午就更清闲。
沈宁跟他们聊了一会儿,也就把杨家的事儿打听个差不多了。
杨二怕麦掌柜帮杨大,早就想对付麦掌柜,现在不想分产业给侄子,又怕麦掌柜帮侄子,索性把他拉下水。
沈宁笑了笑,对黄典吏几个道:“真是人为财死呢。”
黄典吏品着香浓丝滑的奶茶,颔首,“谁说不是呢?沈老板,你这是用茉莉茶煮的吧?格外香浓。”
沈宁:“是茉莉红茶煮的,冬天我不喝绿茶,怕伤胃呢。”
黄典吏笑道:“我可跟沈老板学到了。”
沈宁:“诸位当值辛苦,喝点茶提提神是好的呢,以后每个季度我让人送过来。”
六房才几个人,一年能喝多少茶?
她算着人头给他们送,当然,别想往家拿,往家拿就不够,其他人就有意见,想多要去铺子里讲。
她也不是做慈善白给,而是给他们套个软笼头呢。
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的基层干部和办事员,他就是拿不起架子,做事儿就是勤快,就是不好意思骂人,不能比老百姓高人一等了。
她和一众商户就是百姓,就把这些三班六房的胥吏给架起来。
瞅瞅,他们对她多和善。
以前可不这样,以前高里正都说衙门难进,这些胥吏可难缠了,一个个臊眉耷拉眼的死要钱。
现在高里正都说他们亲切多了。
喝完两杯奶茶的功夫,陆裕和魏师爷一起过来,笑着跟沈宁打招呼。
其他典吏书吏赶紧忙去。
沈宁把奶茶方子递给魏师爷,笑道:“魏先生,这是我送给魏太太的,麻烦您转交给她。”
魏师爷很和善,“沈老板来了县衙,咋不直接去后头见太太,她一直念叨您呢。”
沈宁就借口家里有事儿,回老家了几日。
魏师爷也知道沈宁为什么来的,但是大家都不点明,他拿了奶茶方子就回后宅给魏太太送。
她那里一应材料都有,可以直接煮。
屋里就剩下沈宁和陆裕几个。
陆裕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放心吧,大人不会贪图杨家那点钱。”
曾知县不会,他也不会,主簿则是不敢。
原本没有沈宁出头,这事儿一时半会儿也不会送到曾知县和陆裕案头,多半下面胥吏就给搅和了。
他们最有可能拿钱办事儿。
现在沈宁出面,县衙自然给这个面子,麦掌柜不会有事儿。
沈宁道:“三哥,这事儿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衙门不重视起来,很可能让他们开一个很坏的头儿。东家和掌柜以后还有信任吗?原本掌柜是东家最信任的人,把生意交给他们,掌柜拿诚信办事儿,东家给与信任。现在他们这样做,破坏了这份默契,以后东家和掌柜们之间都要插根刺,所以必须把这事儿圆满解决了才行。”
这不是一家的私事,这是整个行业的风气。
杨家是大户,他家解决不好别人会受影响。
陆裕笑了笑,“弟妹想如何做?”
沈宁:“县衙出面,封账、查账,如果麦掌柜有错,就重判他,如果他是清白的,就广而告之,然后让杨家赔他,再重判诬告者。毕竟,杨家叔侄只是老板,不是官府,他们有什么资格扣押麦掌柜?这是非法拘禁,是触犯律法的!”
非法拘禁这个说法,陆裕是头一次听到,却一点不违和。
他点头:“弟妹言之有理,”
沈宁见他同意,笑了笑,“多谢三哥,三哥和知县大人不要觉得我们多事,委实是牵扯行业风气,不得不慎重对待。一个行业只有风气正,大家才能踏实经营。咱们县城要给百姓们安全感,让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守法经营,如果有人诬告或者欺凌,县衙会给他们撑腰的。如果他们违法乱纪,县衙也一定会法办他们的。这样,县衙才会越来越有威信,震慑一干宵小。”
县衙有威信,平日里不用吆五喝六打打杀杀就能让百姓守法、纳税、服徭役,比什么都强。
既然她来县城开了铺子,做了生意,自然希望县城有一个好的经商环境,可不喜欢乌七八糟,那样即便她有后台也不舒服,也会萌生退意。
现在时机成熟,借着杨家这事儿成立成阳县商会,以后众商户有什么矛盾麻烦都可以商会解决。
谁家遇到官府刁难,也可以商会出面交涉。
沈宁将经商风气、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挑重点给陆裕讲了讲,还给了实例,方便他给曾知县宣讲。
差不多了,她就起身告辞。
陆裕略沉吟:“弟妹,杨家的账谁负责对?”
对账这事儿太麻烦,县衙可没人手。
沈宁笑道:“自然是我们成阳县商会负责。”
陆裕:“成,我会跟大人讲的。”
第二日上午沈宁带人去了八方酒楼,各家老板基本都来了,没来的要么不在县里,要么在家守孝走不开。
没来的老板家里也派了代表过来。
整个酒楼弥漫着香喷喷的茉莉奶茶味儿,众老板正一边品茶一边对此事发表看法,脾气暴躁的已经吵起来。
沈宁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几位蓄须的老板胡须上沾着奶茶渍,有的意识到拿了帕子一个劲儿地擦,却总也擦不净,没意识到的还喝得起劲儿。
原本两个正在争论的老板互相看着对方胡子上沾的奶茶渍哈哈笑起来,气氛瞬间轻松起来。
“沈老板到了!”众人齐齐起身打招呼。
沈宁笑了笑,跟众人打招呼,又聊聊奶茶的口味,看看各家调配的奶茶味儿有什么特色。
有几人觉得自己的口味儿独一无二,强烈推荐给沈宁。
沈宁也尝了,行吧,有那么俩卧龙凤雏,调配的奶茶味儿太抽象,她竟然品出点沤菜味儿和臭脚丫子味儿!
淦!
她终归没为了面子把那两口抽象奶茶给咽下去,大大方方地吐到了一边儿的空碗里,还倒清水漱了口。
众人哄堂大笑,纷纷嘲笑那俩老板,“早就说你俩口味儿奇葩。”
“可不是?幸亏你俩改行不做茶楼饭馆了。”
也不是机智改行,实际就是做不好亏了钱才改的嘛。
众人说说笑笑,气氛好得很。
霍三少和曹二爷几个看着,都很是感慨。
以前别说这么不带心机的说说笑笑,就各行各业这么多人凑一起也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现在他们居然为了杨家和麦掌柜凑一起了。
当然,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沈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