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84节
  宋福瑞吃饱了,开始关心二嫂的豆腐事业,侄子的读书事业,二舅兄的盖房大计。
  说实话,他跟个好奇宝宝一样,哪样儿都好奇。
  恨不得今晚住下,好好听他们细讲。
  小鹤年也不胆怯害羞,直接给他背了几段千字文和几首诗词,都是宋福瑞不会的。
  宋福瑞那个佩服啊。
  “阿年,不一般啊,二哥,你要送阿年读书,以后我的零花钱给阿年用。”
  虽然他零花钱一个月不到五十文,但是不要瞧不起五十文。
  攒着也可以买书买纸笔了。
  裴长青和沈宁当然不会当真,如果供儿子读书要靠宋福瑞的零花钱,那他们好一头撞在豆腐上了。
  他还对沈宁做豆腐好奇。
  沈宁却不多说,只道:“回头我要教给村里人,你们感兴趣就让小妹回来学,到时候你们也能自己做豆腐吃。”
  宋家家口大,一天做上一锅就吃掉了,比起买自然也省钱的。
  宋福瑞根本不多想,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好呀,我回去跟我娘说。”
  他又跟裴云夸二嫂。
  裴长青:“时候不早了,你们该回去了,免得宋大娘担心。”
  宋福瑞还意犹未尽呢,裴云却知道婆婆的脾气,也起身要走。
  宋福瑞:“二哥,明儿一早去镇上找我啊,我指定帮你买便宜石灰。”
  裴长青和裴父去帮他们套车。
  沈宁让裴母给装两升新搓的小米,回去给孩子熬米油喝。
  裴母:“不用吧,他们家不缺。”
  沈宁知道宋家有地,不缺粮食,但这是给小姑子的回礼,不能让人空手回去。
  不好看,也让宋母反感。
  她亲自装了,拎过去放在马车上,“咱娘新搓的小米,一点心意,等以后咱家条件好了,也给你回厚礼。”
  让你在你婆婆跟前也抬起头来。
  裴云喉头一下子哽住了。
  以前娘家人就是不懂这个,只说她婆家啥都不缺,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什么也不给回,她大嫂二嫂整天就为鸡毛蒜皮算计也根本不为她考虑。
  现在二嫂终于为她考虑了,她心里就热乎乎的。
  “二嫂,不用,他家好多地呢,啥粮食都有。”
  他们带了灯笼来的,裴长青给点上挂在车前杠上。
  今儿两人没带伙计过来,裴长青和裴父就去送送他们。
  走了一里路,裴云让他们回去,让宋福瑞把马跑起来,一会儿就到家。
  路上宋福瑞还意犹未尽,“阿云,二舅兄和二嫂真不一样了。”
  裴云也欢喜,爹娘不一样了。
  娘不像以前那么愁苦胆怯,爹虽然瘦了但是精神更好。
  侄子侄女也是,不像以前那么胆小笨傻,反而机灵漂亮了。
  夫妻俩都下意识地把大房给忘脑后去。
  宋福瑞赶着车,一路回了家。
  管家早就在路口等候多时,帮忙牵着马,急切道:“少爷咋才回来?老太太问好多遍了。”
  宋福瑞难得硬气一回,“走得晚,回来的可不就晚吗?都怪你给我套车太晚了!”
  管家忙赔笑。
  进了家里,婆子跟裴云说小少爷已经送回院儿,老太太让她直接回房看孩子不用去请安。
  裴云也没异议,婆婆怎么说怎么做。
  她知道这是婆婆不高兴了,嫌弃他们回来太晚。
  这些让宋福瑞去应付。
  果然宋福瑞得去请安,他直接拎着那袋子小米去了正院儿正房。
  “娘,你吃了没?”他大步进了屋里。
  宋母正和大儿媳说铺子的事儿,见状嗔怪道:“还跟小时候似的没个整形,你嫂子在呢,你横冲直撞?”
  宋福瑞立刻给嫂子行礼问好。
  宋大娘子笑道:“小叔去岳家刚回来,就好好跟娘说说话吧,我先回去理账了。”
  宋母摆摆手让她去了。
  大儿媳一走,宋母把脸一板,“你还知道回来呀?”
  宋福瑞:“娘,我们走得那么晚,路上得要时间,到了那边要跟二舅兄说说话,再去大舅兄家说说话,一人说两句也得半天呢,还得吃饭,可不就晚了?”
  他把小米很硬气地放在桌上,“我岳母和二舅嫂给的,新小米,让熬小米油喝。”
  宋母挑眉,“哟,头一次见着回头礼啊。”
  宋福瑞理直气壮道:“可不么,以前大哥当家,见不着,现在分家了二哥二嫂自己当家,就见着了。娘,以后你见的回头礼可多了。我二舅嫂会点豆腐,做的比柳家的还好吃,你不知道吧?”
  宋母惊讶地看着他,“那事儿是真的?”
  宋福瑞:“娘,你知道?”
  宋母:“之前约莫听人家说裴庄有个媳妇会点豆腐,好像是你二舅嫂,我没听真亮,没想到是真的。”
  宋福瑞:“当然啦,我二舅嫂要教给全村人,换人家帮忙打地基,还换土坯砖啥的盖房子,我二舅兄和嫂子现在真能耐,真是有脑子。”
  宋母越发惊讶,都顾不得质问儿子回来晚,在岳家说什么,吃什么,儿媳妇是不是又作妖,大舅嫂有没有又要东西啥的。
  之前柳家管事过来跟她打听,知不知道亲家儿媳妇点豆腐的事儿,她说自己和裴家没什么来往不清楚,把柳家打发了。
  她甚至都没跟儿子和儿媳说,但是却允了儿媳妇回娘家。
  寻思如果真的点豆腐,那儿子和儿媳肯定就知道,回来一问便知。
  没想到是真的啊。
  看来这裴家一分家就不一样了啊。
  她倒没眼热裴家的豆腐方子,毕竟她家有自己的买卖,不少挣钱,吃豆腐随便买,只有吃够的没有吃不起的。
  她就是觉得裴家会做豆腐,说明有本事,能立起来,以后说不定还会别的。
  说实话她是真看不上裴家。
  她最心疼小儿子,原本想着他文不成武不就,做生意也不行,以后就当个富家翁就行。
  为了让他后顾无忧,她想给他娶个厉害会管家的媳妇儿。
  主要是给他找个有本事的岳家,能保他以后有钱花,饿不着累不着。
  谁知道他能气死她,就被个小村姑给勾了魂儿。
  别人都说她苛待儿媳,却没想过她的失望和愤怒。
  她没有棒打鸳鸯,也没有把儿子媳妇分出去,更没有整天打骂儿媳,真是足够仁慈的。
  主要是心疼自己儿子,即便被气得死去活来,捶着胸口说寒心了不管他死活,可哪能真不管?
  到了还是要给他打算。
  即便再膈应儿媳妇娘家,却也不能做得太过,毕竟儿媳妇拿捏着儿子呢。
  宋福瑞看娘神色变幻,凑上前嘻嘻笑道:“娘,我二舅兄自己盖房子呢,想买石灰,我和禚家二小子是好哥们儿,我想让他帮忙给便宜点。娘你和他娘也关系很好,你帮我也说说呗。你不知道,我二舅兄太不容易了,太能干了。分家住个破草屋子,四面漏风,一会儿给我吹得嘴要歪了。”
  宋母被他气笑了,捶他一下子,“你大舅嫂不作妖,你二舅嫂又作妖了,让你帮忙呢?”
  宋福瑞:“娘,你小看人了不是?我二舅兄人家啥也不提,是我自己主动的。那你说,他买石灰,买到禚家去,我明明熟,一句话的事儿,能不帮忙吗?”
  宋母笑了笑,“按理说很该帮的。”
  如果是正经岳家,能互相帮衬,谁会不主动帮?
  原本就算裴家是这个条件,冲着裴端两家也该亲近走动的。
  可宋母对裴端不喜,尤其知道他当初削尖了脑袋要把妹子送到大户人家去,估计做妾、做填房都愿意,她就很看不上。
  后来也证明裴端气性大肚量小,她自然就防着。
  宋福瑞就继续缠磨,让宋母答应。
  宋母哼了一声,“你以为那么容易,就一句话的事儿?这是人情,我和你说多少次你怎么就记不住?人家给你便宜,这是人情,以后人家来我们这里买布,你也得给便宜,知道不?”
  对宋母来说,与其用人情让禚家便宜,还不如索性帮衬裴二郎几两银子呢。
  不过这是小儿子和禚二郎的交情,她也维护。
  宋福瑞啊了一声,“这样啊。”
  宋母白了他一眼,“行啦,明儿我会让管事去说一声的。”
  宋福瑞立刻高兴地抱着宋母的胳膊摇了摇,“你是天底下最好的婆婆。”
  宋母呸了一声,“甭给我灌迷魂汤,我不吃这一套。得亏我心里有数,要不还不定被你们忽悠成瘸子呢。”
  宋福瑞清了清嗓子,“娘,我二舅兄分家,家里真的要啥没啥,你说我是不是该随两吊钱的礼?这个不能从我零花钱出吧?”
  用零花钱攒,他猴年马月攒不够。
  宋母蹙眉:“你媳妇儿还是谁提的?”
  宋福瑞:“可没,阿云是啥样人娘你还不知道?她从来不要这些,生怕你们说她娘家占便宜。”
  宋母:“下回你们去裴家再说吧。”
  宋福瑞看她同意,就高兴得蹦起来,“娘,你休息吧,我回去看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