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81节
她很是惊讶,有些不信,但是男人信誓旦旦的,还说书肆谢掌柜作证,由不得她不信。
这会儿和二嫂说了两句话,虽然就两句,可二嫂的态度、神情、气度,还真是不一样。
虽然衣着还是以前那般寒酸,洗得褪色发白的麻布衣服,没有裙子,只在裤子腰臀上围了一块自己用槐米还是艾蒿染得颜色不均匀的麻布。
可头发,脸颊都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很整齐,没有发簪就在脑后随意绾了个垂髻,用头发缠几圈再用布带系紧。
朴素得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可她面色白净透亮,还泛着一点红润,双眼清澈明净,透着智慧。
智慧?
她一直觉得这词跟二嫂不搭界的。
现在却觉得很衬眼前的二嫂。
眼前的二嫂,仿佛年轻了十岁似的,说她十八/九都行,上一次见面还邋里邋遢,瞅着有三十的样子呢。
沈宁:“小妹,妹夫,你们和娘聊着,我去喊爹过来。”顿了顿,她又道:“是喊大嫂过来,还是你们一会儿过去?”
裴云犹豫了一下,回娘家不去大哥家看看也不对。
她道:“就去看看吧。”
沈宁点点头,“那你们把带来的礼物分一半过去,说说话再回来吃饭。”
裴云答应了,却又明确对沈宁道:“点心分两份,我带来的面就不用了,二嫂你晚上做这个就行。”
她婆母知道娘家穷,没有细粮,不想自己儿子来岳家受委屈,所以每次都大方地带上几斤面。
足够他们吃一顿的。
当然这个面也得当天做了吃掉,否则婆母回头要发作的。
相公是个实心眼,哪怕她跟他商量好,他也答应好的,回去也能给他娘糊弄过去,但是过几天,冷不丁什么时候他娘还会抽查,那他忘记了就肯定会露馅儿。
与其为这点事儿让婆婆发作,不如不耍那心眼子。
沈宁笑了笑,就出去了。
裴长青要和她一起去,沈宁让他在几家陪妹夫。
古代讲究男女之别,即便是岳母也不好陪女婿,得等岳父或者兄弟过来。
有时候为了以示尊重,还会请族老过来吃饭陪客。
沈宁先拐去路边儿给卖力宣传让人吐唾沫发誓用材料换豆腐方子的俩崽儿喊回来,告诉他们小姑和小姑父来了。
俩孩子挺喜欢小姑的,闻言立刻收拾摊子准备回家。
沈宁帮他们把家什儿搬回家,然后去喊裴父。
大房现在七亩地,都是裴父自己在管。
先割了两亩谷子,又收两亩稻子,还有三亩豆子。
这几天他天不亮就下地,带饭在地里吃,天黢黑才回家,累得回家倒头就睡。
这样儿子媳妇埋怨他和老二的话也就听不见。
他今儿已经把两亩稻子割完,打算明儿开始摔稻子。
就是瞅着天有点不大好,又祈祷千万别下雨。
他把稻子一捆捆扎起来,然后三五成群靠在地里。
稻子站起来,即便下雨也没事,大太阳出来一晒就好了。
要是躺在地上,晒不透的那些会烂掉、发芽。
他感觉有点晕,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幸亏一双手扶住了他。
“爹,你没事儿吧?”沈宁担心地看着他。
裴父之前就瘦,现在瞅着真是干巴瘦。
裴父稳了稳,见是二儿媳,顿时臊得慌。
这男女授受不亲,尤其公爹和儿媳妇,他忙走远几步拉开距离说话。
“二郎媳妇儿,你和你娘还割高粱呐?你们割了放地里,一会儿我帮你们挑一担。”
沈宁:“爹,小妹和妹夫回来了,请你过去说说话了。”
裴父一听小闺女回来,忙点头要过去,随即又看着地里的稻子犯愁。
这么多稻子还没站起来呢,要是下雨可咋整。
他看看沈宁,说不出让二郎媳妇帮忙的话,便道:“你先过去,我这就去。”
他先站一些,等晚上再来把剩下的站起来。
沈宁:“爹,要黑天了,他们一会儿还要回去呢。”
裴父立刻道:“哎,那走吧,我这就过去。”
他一边走,一边还忍不住站几捆稻子。
走出地头了,又恋恋不舍地回头往地里躺着的稻子。
家里裴云和娘、二哥说话,中间借机解手儿,让男人陪着说话,她出去溜达一圈。
瞅着这满院子的稻谷、高粱,连个围墙都没,不知道有没有人偷。
还有灶房只是个草棚子,没有墙和门,刮风下雨咋做饭?
这灶房也没个桌子台子,盆里泡满了豆子,就那么堆在地上,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
这要是外人进来,都容易绊倒扎盆里去。
旁边好像是新的宅基地,挖得乱七八糟的,有的地方垫高夯平了,有的地方还是一个大坑,里面还有水。
倒是便宜了两只大鹅,在里面凫水。
这杂七杂八的材料,瞅着都不一样,这些支楞巴翘的石头能盖房子吗?
还有这些土坯砖,大小不一样,能用吗?
这些烂木头。
哎,她二哥真不容易啊。
想想宋家甭管是宋庄老家的大院子,还是县城的两处小院子,还是镇上的宅子,那都是青砖灰瓦,地面都铺着青砖,下雨脚上都不沾泥儿的。
再看看二哥家,满地都是泥土,一下雨还不得拔脚啊。
她心情沉重地回到屋里,洗了洗手,进裴母屋里用娘的手巾擦手。
视线落在床上,只有一条被子,没有褥子,只铺着草垫子。
她眼泪刷就下来了。
她可怜的娘啊,真是遭不完的罪啊。
她记得男人说二嫂买了五斤棉花,可没奢望二嫂舍得给娘絮被子,却还是上手摸了摸。
想试试被子的厚度,住在这透风的屋子里,冬天能不能扛过去。
一摸之下,她愣了,被子软和和的,是新棉花的手感。
难道二嫂把新棉花给娘了?
再一想,娘和俩孩子睡这屋,不给娘孩子也没被子盖。
她抿了抿唇,到了堂屋,又说借嫂子的梳子拢拢头。
裴母:“我屋里不是有嘛。”
裴云故意道:“我不用你老婆子的,我要用二嫂的。”
裴母也不生气,笑道:“珍珠和阿年都乐意用我的呢。”
小珍珠和小鹤年乖乖坐在桌前吃小姑带来的点心,都美滋滋的。
大伯也会带点心回家,但是只给宝珠姐姐吃,即便给他们爹也不让他们吃。
只有小姑回来,会主动分点心给他们,不管大伯娘和爹说啥都不好使。
小姑说这是她带的点心,就是给侄子侄女吃的,珍珠和阿年难道不是她的侄子侄女?
大伯娘就黑着脸不好说啥了。
嘿嘿。
小珍珠笑道:“小姑用我娘的吧,我娘香香的。”
裴云笑道:“好,等小姑下次回来,也送你一把梳子,你是大姑娘了得有自己的梳子。”
她抬脚进了二哥二嫂屋里,顺手摸了摸床上的被子。
不摸还好,这一摸是真真心酸透底了。
这被子里絮了啥啊,厚薄不匀不说,还沙沙作响,这里面估计蒲绒、芦苇、鸡毛、稻草都有。
果然,为了验证她的猜测似的,有根鸡毛钻出来。
她收回手,拢了拢头发出去。
裴母嗔道:“就你事儿多。”
裴云笑起来,“嫂子屋里真香香的。”
小珍珠立刻邀功,“小姑,是我给娘采的花。”
她和小鹤年采了很多野菊花、还有其他五颜六色的野花,路边有啥就采啥,回来插在一个破罐子里。
那个破罐子本来是她和小鹤年小时候的尿罐,现在他俩不尿了,就洗干净给爹娘当花盆。
哈哈哈哈哈。
过了一会儿沈宁和裴父一前一后回来。
裴云和宋福瑞忙迎出去,一起叫爹。
裴父一叠声应着,“女婿,坐,坐。”
这会儿和二嫂说了两句话,虽然就两句,可二嫂的态度、神情、气度,还真是不一样。
虽然衣着还是以前那般寒酸,洗得褪色发白的麻布衣服,没有裙子,只在裤子腰臀上围了一块自己用槐米还是艾蒿染得颜色不均匀的麻布。
可头发,脸颊都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很整齐,没有发簪就在脑后随意绾了个垂髻,用头发缠几圈再用布带系紧。
朴素得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可她面色白净透亮,还泛着一点红润,双眼清澈明净,透着智慧。
智慧?
她一直觉得这词跟二嫂不搭界的。
现在却觉得很衬眼前的二嫂。
眼前的二嫂,仿佛年轻了十岁似的,说她十八/九都行,上一次见面还邋里邋遢,瞅着有三十的样子呢。
沈宁:“小妹,妹夫,你们和娘聊着,我去喊爹过来。”顿了顿,她又道:“是喊大嫂过来,还是你们一会儿过去?”
裴云犹豫了一下,回娘家不去大哥家看看也不对。
她道:“就去看看吧。”
沈宁点点头,“那你们把带来的礼物分一半过去,说说话再回来吃饭。”
裴云答应了,却又明确对沈宁道:“点心分两份,我带来的面就不用了,二嫂你晚上做这个就行。”
她婆母知道娘家穷,没有细粮,不想自己儿子来岳家受委屈,所以每次都大方地带上几斤面。
足够他们吃一顿的。
当然这个面也得当天做了吃掉,否则婆母回头要发作的。
相公是个实心眼,哪怕她跟他商量好,他也答应好的,回去也能给他娘糊弄过去,但是过几天,冷不丁什么时候他娘还会抽查,那他忘记了就肯定会露馅儿。
与其为这点事儿让婆婆发作,不如不耍那心眼子。
沈宁笑了笑,就出去了。
裴长青要和她一起去,沈宁让他在几家陪妹夫。
古代讲究男女之别,即便是岳母也不好陪女婿,得等岳父或者兄弟过来。
有时候为了以示尊重,还会请族老过来吃饭陪客。
沈宁先拐去路边儿给卖力宣传让人吐唾沫发誓用材料换豆腐方子的俩崽儿喊回来,告诉他们小姑和小姑父来了。
俩孩子挺喜欢小姑的,闻言立刻收拾摊子准备回家。
沈宁帮他们把家什儿搬回家,然后去喊裴父。
大房现在七亩地,都是裴父自己在管。
先割了两亩谷子,又收两亩稻子,还有三亩豆子。
这几天他天不亮就下地,带饭在地里吃,天黢黑才回家,累得回家倒头就睡。
这样儿子媳妇埋怨他和老二的话也就听不见。
他今儿已经把两亩稻子割完,打算明儿开始摔稻子。
就是瞅着天有点不大好,又祈祷千万别下雨。
他把稻子一捆捆扎起来,然后三五成群靠在地里。
稻子站起来,即便下雨也没事,大太阳出来一晒就好了。
要是躺在地上,晒不透的那些会烂掉、发芽。
他感觉有点晕,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幸亏一双手扶住了他。
“爹,你没事儿吧?”沈宁担心地看着他。
裴父之前就瘦,现在瞅着真是干巴瘦。
裴父稳了稳,见是二儿媳,顿时臊得慌。
这男女授受不亲,尤其公爹和儿媳妇,他忙走远几步拉开距离说话。
“二郎媳妇儿,你和你娘还割高粱呐?你们割了放地里,一会儿我帮你们挑一担。”
沈宁:“爹,小妹和妹夫回来了,请你过去说说话了。”
裴父一听小闺女回来,忙点头要过去,随即又看着地里的稻子犯愁。
这么多稻子还没站起来呢,要是下雨可咋整。
他看看沈宁,说不出让二郎媳妇帮忙的话,便道:“你先过去,我这就去。”
他先站一些,等晚上再来把剩下的站起来。
沈宁:“爹,要黑天了,他们一会儿还要回去呢。”
裴父立刻道:“哎,那走吧,我这就过去。”
他一边走,一边还忍不住站几捆稻子。
走出地头了,又恋恋不舍地回头往地里躺着的稻子。
家里裴云和娘、二哥说话,中间借机解手儿,让男人陪着说话,她出去溜达一圈。
瞅着这满院子的稻谷、高粱,连个围墙都没,不知道有没有人偷。
还有灶房只是个草棚子,没有墙和门,刮风下雨咋做饭?
这灶房也没个桌子台子,盆里泡满了豆子,就那么堆在地上,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
这要是外人进来,都容易绊倒扎盆里去。
旁边好像是新的宅基地,挖得乱七八糟的,有的地方垫高夯平了,有的地方还是一个大坑,里面还有水。
倒是便宜了两只大鹅,在里面凫水。
这杂七杂八的材料,瞅着都不一样,这些支楞巴翘的石头能盖房子吗?
还有这些土坯砖,大小不一样,能用吗?
这些烂木头。
哎,她二哥真不容易啊。
想想宋家甭管是宋庄老家的大院子,还是县城的两处小院子,还是镇上的宅子,那都是青砖灰瓦,地面都铺着青砖,下雨脚上都不沾泥儿的。
再看看二哥家,满地都是泥土,一下雨还不得拔脚啊。
她心情沉重地回到屋里,洗了洗手,进裴母屋里用娘的手巾擦手。
视线落在床上,只有一条被子,没有褥子,只铺着草垫子。
她眼泪刷就下来了。
她可怜的娘啊,真是遭不完的罪啊。
她记得男人说二嫂买了五斤棉花,可没奢望二嫂舍得给娘絮被子,却还是上手摸了摸。
想试试被子的厚度,住在这透风的屋子里,冬天能不能扛过去。
一摸之下,她愣了,被子软和和的,是新棉花的手感。
难道二嫂把新棉花给娘了?
再一想,娘和俩孩子睡这屋,不给娘孩子也没被子盖。
她抿了抿唇,到了堂屋,又说借嫂子的梳子拢拢头。
裴母:“我屋里不是有嘛。”
裴云故意道:“我不用你老婆子的,我要用二嫂的。”
裴母也不生气,笑道:“珍珠和阿年都乐意用我的呢。”
小珍珠和小鹤年乖乖坐在桌前吃小姑带来的点心,都美滋滋的。
大伯也会带点心回家,但是只给宝珠姐姐吃,即便给他们爹也不让他们吃。
只有小姑回来,会主动分点心给他们,不管大伯娘和爹说啥都不好使。
小姑说这是她带的点心,就是给侄子侄女吃的,珍珠和阿年难道不是她的侄子侄女?
大伯娘就黑着脸不好说啥了。
嘿嘿。
小珍珠笑道:“小姑用我娘的吧,我娘香香的。”
裴云笑道:“好,等小姑下次回来,也送你一把梳子,你是大姑娘了得有自己的梳子。”
她抬脚进了二哥二嫂屋里,顺手摸了摸床上的被子。
不摸还好,这一摸是真真心酸透底了。
这被子里絮了啥啊,厚薄不匀不说,还沙沙作响,这里面估计蒲绒、芦苇、鸡毛、稻草都有。
果然,为了验证她的猜测似的,有根鸡毛钻出来。
她收回手,拢了拢头发出去。
裴母嗔道:“就你事儿多。”
裴云笑起来,“嫂子屋里真香香的。”
小珍珠立刻邀功,“小姑,是我给娘采的花。”
她和小鹤年采了很多野菊花、还有其他五颜六色的野花,路边有啥就采啥,回来插在一个破罐子里。
那个破罐子本来是她和小鹤年小时候的尿罐,现在他俩不尿了,就洗干净给爹娘当花盆。
哈哈哈哈哈。
过了一会儿沈宁和裴父一前一后回来。
裴云和宋福瑞忙迎出去,一起叫爹。
裴父一叠声应着,“女婿,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