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58节
  一只太孤单,两只可以作伴,一大一小能便宜一些,大的还能带小的。
  到时候两只大鹅又看门又下蛋,一举两得。
  沈宁瞬间开心了,“好,就这样,里正伯那可麻烦你啦。”
  高里正也笑起来,心道这夫妻俩真有意思,明明老夫老妻的,瞅着咋跟新婚小夫妻似的?
  同时又惊讶好奇,过去裴二郎对媳妇儿没啥好脸色,都说他瞧不上外地来的便宜小媳妇儿,现在瞅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瞅瞅他那双眼,只要不和他说话,就一直黏在媳妇儿身上。
  那个黏糊啊,说是新婚小夫妻蜜里调油都不为过。
  【作者有话说】
  宝子们,明天的更新在晚上11点。明天上收藏夹。求订阅和收藏,么么哒。
  本章留言继续发红包。
  第33章 路边摊儿 炒起来
  沈宁对公鹅比母鹅贵也有些不解,便跟里正请教。
  高里正笑道:“这公鹅多了没用,基本早早杀了吃肉,可你要是抓小鹅来养,母鹅下蛋,还想要两只公鹅配种,那卖家就会贵点。”
  沈宁点头,明白,还是供求关系决定的。
  公鹅留存数量少,卖价肯定贵一些。
  虽然贵,可鹅生命力顽强,不像小鸡那么容易死。
  他们就决定要两只母鹅,一大一小。
  高里正:“那这么着,我给你们买一只六个月开始下蛋的成鹅,再买一只小鹅,小鹅只需要半斗。养鹅其实不亏的,回头养大了一只八/九斤也有个两百文呢,若是多养个一年半载的,就能卖上三百来文,老鹅肥更值钱。”
  见他如此说,沈宁就好奇地问了之前和裴长青都没想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村里人养鸭养鹅的少,里正家养那么多鸡,怎么不养鸭子和鹅呢?
  高里正哈哈笑起来,“你们小两口脑子活泛,会琢磨,别人就没想过这个问题。是这么的,你娘家是桃源县吧?你们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湖泊子,水多,鸭子大鹅都是成群成群的,对吧?”
  沈宁点头。
  高里正:“那边养的多,鸭肉鹅肉,鸭蛋鹅蛋自然也就便宜了。不只卖自己县里,也往咱这边发,还走大运河往北去徐城、济城甚至到京城。他们的鸭蛋都做出名了,沙黄,好吃还便宜,咱们县各大酒楼也从那里进,咱们要是再养多了那根本没人收,顶多养两只自己吃吃罢了。”
  他又吃了口豆花,“当然啦,你要是想买便宜的鸭蛋那也不能够的。”
  沈宁和裴长青立刻明白了。
  那些大客商把控着货源,优惠价给酒楼、大户人家供货,普通人想买自然还是市价。
  高里正有个闺女嫁给县里霍家酒坊的庶子,能拿到便宜酒糟喂猪喂鸡,但肉蛋也是为了卖而不是自用,所以鸭肉蛋自然竞争不过人家,那也就不必养了。
  高里正家都不养鸭子不要鸭蛋,村里人养了没地儿卖,去镇上还被压价儿,也就不张罗。
  沈宁心下了然,那他们也不能养多,养两只看门下蛋就行。
  她由衷赞道:“咱只会看皮毛,里正伯却是看到问题的根子。”
  高里正很受用,他感觉自己的本事被人看到了。
  平时他在家里给儿子们分析赚钱的门道,他们不以为然,殊不知他就靠这个本领保住家业扩大规模,给家里盖起一排砖瓦房呢。
  他可以不赚大钱,但是不会亏钱,他很为自己这个本事骄傲。
  夫妻俩显然懂他这个本领,挠到他的痒痒处,让他很有成就感。
  聊了一会儿,他也吃完豆花,又要豆腐。
  他看今儿豆腐比昨儿送去的卖相更好,显然是做熟练了,心里也越发高看夫妻俩。
  他要两斤,让帮忙切成四块。
  裴长青把刀用清水洗过切好豆腐,又从沈宁手里接过槲叶和浸泡的野麻皮,利索地包起来打结,递给高里正。
  高里正瞅着裴长青干脆利索的刀功,还有那一手漂亮的打结功夫,感觉都是享受。
  人家豆腐坊的箱子都是大小相等的格子,一个格子是一斤,他们是一大块。
  裴二郎就那么唰唰切完了。
  啧啧,都不用称的?
  沈宁看出他的疑惑,笑道:“二哥手上能掂重量,一斤半斤的基本没差。”
  他肯定多给点,绝对不会少给。
  高里正并不知道大儿媳卖面粉缺斤少两的事儿,他不住地夸夫妻俩能干,好话不要钱地说。
  他从袖袋里摸出十一个钱,两斤豆腐六文钱,一碗豆浆二文,一碗豆腐脑三文,这都是外面镇上的价格。
  沈宁忙道:“里正伯,不要给钱了,回头送碗黄豆就行。”
  高里正笑道:“你们要用黄豆,只管去我家里说,今儿我就当去镇上溜达一下。”
  两人送里正出去。
  到了院门口位置,裴长青笑道:“里正伯,您要是有兴趣学做豆腐,得空来看看,不用花钱。”
  高里正脚下一踉跄,刚才营造出来的悠闲田舍翁人设差点崩了,眼珠子一瞪,“你们要白教我点豆腐?”
  裴长青点头,“我媳妇儿说不当什么,要教给大家伙儿。”
  高里正:大家伙儿?
  他以为夫妻俩想讨好自己,结果要教给大家伙儿?
  你们这么……大方的?
  是不是傻啊?
  沈宁就把修整地基缺劳力,还缺土坯砖、椽子的事儿说了,笑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我教他们做豆腐,他们帮忙做工。过两天我打算先教本家大伯娘她们,里正伯不是外人过来一起看吧,您指定一看就会。”
  这年代里正在村里的威望是很高的,他给背书比他们喊破嗓子都好使。
  他们需要更多免费劳力,尽快把房子基础打起来。
  这么大的院子,刨地、垫土、夯土,都不是自家能承受的。
  裴长青的专业又让他不肯对付,盖房子的青砖可以换土坯砖,但是看不见的部分坚决不肯对付。
  因为这关系着排水、是否倒灌问题。
  高里正夸夫妻俩聪明的话他自己都说腻歪了。
  这豆腐方子,他舍不得花大价钱买,别人肯定更舍不得,也没钱买。
  他们靠自己卖豆腐攒钱,猴年马月也盖不起砖瓦房,甚至土坯房子一时半会也盖不起来。
  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想出解决办法。
  用豆腐方子换,这样三个月保管能把房子盖起来。
  啧啧。
  这裴二郎以前看着有点愣,现在咋这么聪明?
  说他胸有丘壑都不为过。
  乡下人谁有这眼光和成算?即便那些瓦匠师傅都够呛。
  谁家不是凑够了材料找上帮手嘁哩喀喳就开干?
  盖完发现地基塌陷、屋内地面比外面矮什么的,那都是常有的事儿。
  只有专业的工匠才会考虑这些风水问题。
  这裴二郎真是被耽误了啊,要是打小读书,保不齐已经是秀才了呢。
  他们村还没有秀才呢。
  夫妻俩如此聪明,他们的儿女指定青出于蓝。
  尤其小鹤年,要是培养一下指定有出息。
  他有个年纪相仿的孙女,嘿嘿。
  他心头一热,笑道:“放心吧,我指定帮你们说说。你们盖房子要是缺钱,我可以借二十两银,不要利息。”
  要是定个娃娃亲都不用还。
  裴长青没一口拒绝,“有需要指定跟里正伯开口。”
  高里正左右看看,“怎的没看见俩孩子?”
  沈宁指了指东南边:“那边儿树下摆摊儿呢。”
  高里正感慨,“你们夫妻俩脑子是真活泛。”
  即便他也没想过去路边摆摊儿。
  沈宁笑道:“是阿年提议的,他说蚊子腿儿也是肉,多赚两文帮家里秋收。”
  高里正原本以为夫妻俩让孩子去路边卖吃食,没想到竟然是孩子自己要去的。
  他的眼光真是一如既往的好!
  这孩子,这孩子,真是太优秀了!
  自己咋没这么好的孩子呢?
  想到自家那几个皮猴子,他顿觉头疼,都不想给他们吃豆腐了。
  他也不急着回家,笑道:“那我去溜达溜达。”
  裴二郎和沈宁也不多管,继续收拾东西。
  没一会儿又有俩妇女结伴而来,是裴三叔四叔那边的邻居。
  一个嗓门洪亮的妇女喊道:“二郎媳妇儿,你家做豆腐呀,俺们也来换块回去吃吃。”
  六两豆子换斤豆腐,划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