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6节
  在旁边作陪的田氏又忍不住歪嘴,还想盖就盖,以为是焖豆饭那么容易呢?
  看沈氏那穷酸样,怕是一辈子也盖不起砖瓦房,等他儿子成亲能盖草房就不错了。
  户帖无误,高里正就盖上里正的小印,然后交给小鹤年,让他拿好。
  他对沈宁道:“户帖新立,你们就是单独一户,以后单独交夏税秋粮,单独服徭役,税额届时会通知的。”
  本朝正税低,但是其他附加税、损耗多,而且每年可能不一样,所以需要里正到时挨家挨户地通知。
  户帖是给民户保管的,高里正一般会积攒几户或者有事去县里的时候顺带去县衙户房把他们的户籍信息也更新过来。
  沈宁应了,又拿出一串钱,问高里正应该交多少润笔费和纸墨钱。
  听裴大伯说以前是32文,后来朝廷有新规定便宜了几文,现在只需要24文。
  当然,裴端那边也得交24文。
  高里正笑着摇头,“近来朝廷为了鼓励民间兄弟析户,增加户口,颁布了一些新条令,允许里正根据各家情况酌情减免新户的立户费用。你和二郎刚分家,处处用钱,这个钱就给你们免了。”
  沈宁一怔,不管原主印象还是听公婆的意思高里正不是多好打交道的一个人,怎么今儿这么好说话?
  随和得让她怀疑记忆里的高里正是不是眼前这人。
  原主记忆里高里正不苟言笑,每次见面都非常严肃、吓人,她大气都不敢喘。
  今儿不但和和气气,还给减免立户费用?
  不是有什么猫腻儿吧?
  虽然疑惑,沈宁也没表露出来,只再三致谢。
  旁边的田氏不满之情都要从脸上摔地下了,公爹是不是老糊涂了,都没给别人减免,凭什么给这泼妇减免?
  那可是24文,一斤猪肉还多呢。
  实际她们都不知道朝廷这两年为了增加徭役赋税的数额,鼓励析户,也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减免立户费用以及减免新户当年一部分赋税就是其中两项。
  但是里正们并不会跟民户交代清楚,依然延续从前的旧规定,该收钱收钱,该收税收税,只有他们想交好的人家才会由他们送出这个人情,让对方感激他们。
  有本事知道朝廷新规定的人家,基本都是官宦乡绅之家,这些人家大部分不需要纳税。
  而纳税的普通百姓,也不可能知道这些规定。
  甚至他们从来都不清楚他们这一辈子到底要交什么税,交多少税,反正都是里正说收多少就是多少。
  别说朝廷新规定,即便是县令的规定他们也不知道的。
  立完户帖,沈宁又询问宅基地。
  析户分家村里会分一块宅基地,这个不需要花钱买,但是以后可以随房屋买卖,每年也要给朝廷缴纳一点税,按照户帖上的房几间缴纳。
  析户分家,宅基地一般会给三间正房和两三间厢房再加上院门院墙的面积,方便以后添丁进口再盖新屋。
  如果地段偏僻,面积也会大一些,五间正房的面积也不成问题。
  要是在村里面房屋密集的地方,也可能比常规宅基地还小,比如没有盖厢房的地方。
  毕竟如今村里户数多,没有绝户的话很难回收宅基地。
  宅基地可以继承,也可以随房屋买卖,只有绝户才会被里正收回重新分配。
  沈宁家一共有三处可选。
  村中两户人家中间有一处空地,位置不大,只能盖两间正房,院子也狭小。
  鸽子笼,沈宁不喜欢,裴长青更不喜欢。
  再就是村后头,那边位置倒是大点,可以盖三四间正房,院子也可以圈大点。
  只是里正家在那边养猪,还在那里堆猪粪,一年四季都挺臭的。
  沈宁也给排除了,谁喜欢整天闻臭猪粪味儿?
  最后一处就是村南头,只是前面人家都开了菜园子,她家就不能挨着村里盖房子,得单独一户。
  “就是老谭家那个草屋子旁边。”小鹤年给沈宁比划了一下。
  沈宁一听,眼睛一亮,“就这里吧,你们爹也喜欢这里。”
  她自家人够热闹,没必要和左邻右舍热闹,住那边正好。
  这个选择倒是出乎高里正意外,不少人不喜欢这种地方,觉得太孤单且不安全,没有热乎气儿,风水上不好,不够人丁兴旺。
  高里正自然不会多说什么,只笑着说好,那里可以盖大院子,“你们圈一块五间正房的位置也不成问题的。”
  说完他拿出村里的田地册,把沈宁选的宅基地写上,又笑道:“你们现在分家正当好时候,再过段日子,村里没有宅基地,以后分家盖房子就得盖在自家地头了。”
  要么就买地盖,反正没有免费的宅基地分了。
  至于是真的没有还是怎么的,那就只有他知道了,普通人没资格知道。
  田氏忍了又忍,最后没忍住,对沈宁道:“二郎媳妇,你选宅基地不问问二郎啊?”
  你一个女人出来跟里正谈事儿就不对,你还自己拿主意了。
  你咋主意恁大呢?
  不等沈宁说什么,小鹤年脆声道:“田伯娘,我爹说了,我们家以后我娘当家。”
  田氏脸色瞬间难看得很。
  女人当家?
  你说什么胡话!
  第22章 夫妻同心 等着看她住地窨子
  沈宁笑了笑,没再回应田氏,而是跟高里正说谭家房子的事儿。
  她明儿去找谭家赁房子住,也跟村里说一声。
  高里正笑道:“这个没问题,只要谭家肯赁,你们只管去住。”
  办完正事,沈宁跟里正再三道谢,便领着小鹤年告辞离去。
  田氏不情愿地给沈宁母子送出门,回来就见俩弟妹也跑来打听消息,说沈氏居然要去租谭家的屋子,挺能耐的。
  田氏:“说大话罢了。谭婆子那势利眼儿,能租给她才怪呢。她要能租到房子,我田字倒过来写。”
  她厌烦弟妹过来打探别人分家的消息,也不满公爹给沈宁免钱,在她看来家里的钱就是大房的钱,就是她儿子的钱。
  在沈宁和吴秀娥之间她是站吴秀娥的,无条件站,无关谁对谁错,也无关她们是什么人呢,就跟她们身份有关。
  吴秀娥爹和男人都是童生,她公爹是里正,她们就是一伙儿的。
  沈氏是个泼妇,泼妇能有什么好东西?
  她擎等着看沈宁笑话。
  沈宁心情极好。
  离开高里正家的时候天儿倒是放晴了,但是也到了日落时分,光线昏暗。
  母子俩说说笑笑着往家走,惹得路上下地回来的女人汉子们纷纷侧目。
  “裴家那泼妇咋这么开心?”
  “你不知道?分家啦。”
  “分家了?”
  “你们别说,那沈氏长得怪俊的哈,笑起来真好看。”
  “那肯定比童生娘子俊多了,要不她能总说弟媳妇不好?哈哈哈哈。”
  几个得空就要嚼咕别人的汉子和女人肆无忌惮地笑起来。
  日子苦,能看别人家热闹就让他们觉得开心。
  裴长青正坐在西厢门口的长板凳上透气,手里拄着根棍儿,手也试着捏捏自己的腿。
  不知道媳妇儿去里正家顺利不。
  小珍珠蹭到他跟前,试探着也在板凳上坐下,还看了裴长青一眼。
  娘在跟前爹对她和小鹤年就和气些,娘不在他的眼神就有点严肃。
  裴长青瞥了她一眼,没吭声。
  小珍珠就当他同意了,便往他跟前蹭了蹭,靠着他坐。
  这时候小鹤年蹬蹬跑进来,沈宁紧随其后。
  他把新户帖拿给裴长青看,“爹,你看,你是户主。”
  裴长青下意识接过去翻开看看。
  小珍珠也挤着看。
  裴长青被她小揪揪上支楞巴翘的头发扎得下巴发痒,便侧了侧头,“你识字么?”
  就过来看?
  小珍珠仰头瞅他,“爹,咱俩都不识字,谁也别笑话谁。”
  裴长青:“……”
  小鹤年看看他俩,爹刚才看户帖的样子可不像是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和识字的人看到文字的反应是不同的。
  正屋的裴端和吴秀娥一直在生气。
  一个躺在床上生气,一个坐在桌前对着钱箱子抹泪儿。
  东厢的裴成业更是恨不得冲出去把裴鹤年撕碎,认识几个字了不起?
  我认识更多!
  你最好别来柳家洼读书,否则有你受的!
  晚上各人又嚼了把煮烂的豆子充饥,等彻底看不清就上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