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祝颂没有发话,衙役们也就当没有听见,任凭宋顺然在牢房里嚎。
从牢里出去后,祝颂去见了薛彩宁。
仅仅只过了一天,薛彩宁的精神就好了许多,她换下囚衣穿了一件朴素的长裙,头发只用一根木簪挽起,脸上的伤因为没有得到好的医治伤疤很明显。
“大人。”
薛彩宁见到祝颂照旧行了礼,祝颂虚扶了一把,随即说明了来意,“明天一早我带你进宫面圣,你做好准备。”
一听面圣薛彩宁狠吓了一跳,脸都白了,“面圣?”
祝颂道:“照实说就是,不必害怕。”
薛彩宁试探着问道:“祝大人,我到底是谁啊?”
祝颂没有直说,而是说道:“明天就知道了。”
薛彩宁识趣的没有多问,只是问道:“那我需要准备什么?”
祝颂看着她,“做好心理准备就行。”
“好。”
第57章 谜底9
第二日上午勤政殿内, 祝颂单独见了梁皇。
梁皇坐在上首,看着祝颂,他已经知道今日祝颂带了一个女人进宫意图见驾。
“何事要单独见朕?”
祝颂拱手回道:“此事机密, 还请陛下屏退左右。”
梁皇重重的看了他一眼,随即挥了挥手,左右伺候便都退了下去。
殿内只剩下梁皇和祝颂两个人,梁皇道:“说吧,究竟是何事?”
祝颂一撩衣摆就跪了下去, “请陛下恕罪。”
梁皇眉头皱了起来, “你何罪之有?”
祝颂拱手回道:“三月前臣奉旨前去冀州查案, 在易康宁的住处找到了一个黑匣子。黑匣子里有易康宁所写半截故事,还有一个密码筒。”
祝颂将东西拿了出来, 梁皇看着他手里的东西, “呈上来。”
祝颂起身将东西放在了梁皇面前, 梁皇打开看了,眉头皱得更紧了。
祝颂紧接着说道:“臣当时以为易康宁心怀怨怼戏弄微臣,便没有将此事当回事,也没有上报。”
梁皇道:“确实无理, 不怪你。继续说吧。”
祝颂接着说道:“后来臣出京寻找神医苏梨,因没有方向又想起了易康宁所写的字条,便去了易康宁的老家宁蒗县。
因冀州的案子影响甚大, 宁蒗县城人人都在谈论此事,也有咒骂易康宁, 臣在那儿听到了一个传闻, 说易康宁四岁时曾被土匪掳过,经过两年才找了回来。
易康宁的伯父亲口说,回来的并不是他家丢失的那个孩子。
臣对此言略感兴趣, 便去了当年易康宁遭掳的地方,甘宁乡。
在甘宁乡,臣误入了野人林,被野人掳去后看到了他们的图腾乃是一只红色的老鹰,而易康宁的黑匣子上便有一只红色的老鹰。
自那时起,臣便意识到易康宁所留并不是在戏弄臣,而是另有所指。
只是当时臣虽然打开了密码筒,却依旧不得其中奥秘,故而没有上报。
直到前段时间大理寺接到一起官银丢失案。
几经波折,臣抓到了官银的使用者,乃是城郊的一名富庶员外,吴四平和黄玲翠。
吴四平和黄玲翠遭到多次暗杀,刺客功夫极高,黄玲翠被杀死后吴四平才说出了真相。
二十年前,易康宁曾在正月初七那天买下了黄玲翠头一天诞下的男婴。
此时重看易康宁所留纸条,臣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于是臣去冀州找到了当年易康宁带去冀州的女婴。”
梁皇盯着桌面上的纸条看了许久,他的脸色异常阴沉,像是在酝酿一场大暴风雨。
过了很久,梁皇突然抬头看向祝颂,语气阴沉得可怕,“你的猜想是什么?”
祝颂垂眸拱手,“臣.不敢妄言。”
梁皇重重的一拍桌子,怒气冲冲的站了起来,“你在质疑朕的血脉,就凭这牛头不对马嘴的一封信。”
祝颂跪下,拱手说道:“臣身份大理寺少卿,审查案件是臣的职责。”
梁皇喝道:“朕现在就革了你的职。”
祝颂不卑不亢的回道:“能让真相现世,臣无怨无悔。”
“狗屁的真相。”梁皇把桌上的东西猛地摔到地上,黑匣子落在地上四分五裂,梁皇盯着祝颂看了半晌,气得直呼气。
整个勤政殿只有梁皇的呼气声,祝颂垂眸跪着没有说话,他知道梁皇会信他的。
果然过了一会儿,梁皇喊了他,“祝颂,如果此事出了差错,你祝家要满门流放。”
祝颂俯首,“若臣出了差错,臣甘愿受罚。”
梁皇坐回了椅子上,沉声吩咐,“把人带进来。”
不一会儿,秦适东就带着薛彩宁进来了,薛彩宁穿着素净的长裙,脸上带着纯白的半面,一进来就跪下了,“民女薛彩宁参见皇上。”
梁皇打量着薛彩宁,见她带着面就脸上有些不悦,“见驾还带什么面具?这么见不得人吗?”
薛彩宁被骂得有点害怕,瑟缩着不敢回答,看得梁皇更气愤了,祝颂回道:“禀陛下,面具是臣出的主意,在冀州时出了点差错,伤了脸。”
梁皇没有在多说,吩咐秦适东,“去准备一碗清水来。”
秦适东虽然略有诧异,但嘴上应得很快。
祝颂道:“陛下,事关重大,臣想与秦公公一同去准备。”
梁皇闻言有些无语,但还是同意了,挥了挥手让他去了。
祝颂起身与秦适东一道出了门,秦适东看着是有话想说但到底还是没有说,祝颂亲自去打了水,在路上还瞧见了一个鬼鬼祟祟的宫女。
秦适东自然也是看见了,低声与祝颂说道:“看穿着,应该是贵妃娘娘宫中的人。”
祝颂点了点头,垂眸看着碗中的清水,快步回了勤政殿。
秦适东在门口没进去,祝颂一个人进去的,勤政殿还跟刚才他们走时一样,梁皇正低着头看桌上的纸条,听到脚步声抬头看来,“滴吧。”
祝颂走到薛彩宁面前蹲下身,递给她一根针,“请滴一滴血。”
薛彩宁无比震惊,抬头看向了上位的梁皇,但触及到他阴沉的脸色时又赶紧低下了头,接过祝颂手里的针,重重的刺进了指腹。
一滴血落进水中,浮起丝丝氤氲又沉入水底。
祝颂端着碗走到梁皇面前,梁皇拿起匕首割破了指腹,一滴鲜血同样落尽水中。
两滴鲜血在水里荡开,很快便融为了一体。
“荒唐”梁皇大喝了一声,随即吩咐道,“去把贵妃给朕带过来。”
祝颂端着碗退回了殿内,薛彩宁有心去看碗里的情形,但由于她是跪着的,看不见,又听到梁皇的怒吼,更不敢去看了,瑟缩的低着头连呼吸都轻了。
很快宋贵妃就来了,是个极其漂亮的女人,华衣锦袍,琳琅环翠,娇艳动人。
她进屋扫了一眼屋中景象,走上前去,声音娇弱,“陛下怎么又生气了,昨天李太医才说了生气伤肝,陛下不宜动怒。”
梁皇随手拿起桌子上的奏折扔到她脸上,“你自己干的什么蠢事自己说。”
宋贵妃被打得额头瞬间就红了,她跌在地上,不敢置信的望着梁皇,像是受了极大的委屈一般,眼眶通红,“请陛下明示,臣妾自问一直谨言慎行,从未有过半点逾矩,实在不知臣妾到底做错了什么。”
“谨言慎行,没有半点逾矩,亏你说得出口。”梁皇指着薛彩宁,“这个才是朕的亲生女儿。你竟然敢串通易康宁混淆皇室血脉,现在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宋贵妃眼睛一眨,眼泪就滚了下来,她道:“是,二十年前,我生下双胎,但女儿身体不好,看起来都像是活不长的样子,我怕陛下觉得晦气,迁怒奕儿,就让易康宁把公主带走了。此事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陛下要怎么责罚我都没有半分怨言,但说混淆皇室血脉,臣妾绝对不认,这是有心人在借机挑拨陛下与奕儿的关系。”
此话一出,祝颂心里都咯噔了一下,双胎?
梁皇也愣了,眉头微皱,“你所言属实?”
宋贵妃指天立誓,“臣妾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折尽平生之福。”
殿内一时沉寂了下来,宋贵妃跪行来到薛彩宁面前,眼泪止不住的掉,伸手想摸她的脸却又不敢,悬在空中不停的颤,“孩子,是母妃对不起你,你要怨就怨母妃,别怨你弟弟。
当年你出生的时候又小又皱,稳婆都说活不了几天了,我一时鬼迷心窍就让人把你带出了宫,我说若死了,定要好生安葬,若活了,也要衣食无忧。
我心里有愧,这些年从来不敢打听你的消息,我老是在想,只要我不知道,你就是好好的活着的。”
宋贵妃哭得伤心,薛彩宁被她感染了,也流下泪来,只不过她初见天家不敢大声,只敢小声低语,“不,我不怪您。”
宋贵妃这才伸手抱住了薛彩宁,两人哭成一团,整个勤政殿只有哭声呜咽。
从牢里出去后,祝颂去见了薛彩宁。
仅仅只过了一天,薛彩宁的精神就好了许多,她换下囚衣穿了一件朴素的长裙,头发只用一根木簪挽起,脸上的伤因为没有得到好的医治伤疤很明显。
“大人。”
薛彩宁见到祝颂照旧行了礼,祝颂虚扶了一把,随即说明了来意,“明天一早我带你进宫面圣,你做好准备。”
一听面圣薛彩宁狠吓了一跳,脸都白了,“面圣?”
祝颂道:“照实说就是,不必害怕。”
薛彩宁试探着问道:“祝大人,我到底是谁啊?”
祝颂没有直说,而是说道:“明天就知道了。”
薛彩宁识趣的没有多问,只是问道:“那我需要准备什么?”
祝颂看着她,“做好心理准备就行。”
“好。”
第57章 谜底9
第二日上午勤政殿内, 祝颂单独见了梁皇。
梁皇坐在上首,看着祝颂,他已经知道今日祝颂带了一个女人进宫意图见驾。
“何事要单独见朕?”
祝颂拱手回道:“此事机密, 还请陛下屏退左右。”
梁皇重重的看了他一眼,随即挥了挥手,左右伺候便都退了下去。
殿内只剩下梁皇和祝颂两个人,梁皇道:“说吧,究竟是何事?”
祝颂一撩衣摆就跪了下去, “请陛下恕罪。”
梁皇眉头皱了起来, “你何罪之有?”
祝颂拱手回道:“三月前臣奉旨前去冀州查案, 在易康宁的住处找到了一个黑匣子。黑匣子里有易康宁所写半截故事,还有一个密码筒。”
祝颂将东西拿了出来, 梁皇看着他手里的东西, “呈上来。”
祝颂起身将东西放在了梁皇面前, 梁皇打开看了,眉头皱得更紧了。
祝颂紧接着说道:“臣当时以为易康宁心怀怨怼戏弄微臣,便没有将此事当回事,也没有上报。”
梁皇道:“确实无理, 不怪你。继续说吧。”
祝颂接着说道:“后来臣出京寻找神医苏梨,因没有方向又想起了易康宁所写的字条,便去了易康宁的老家宁蒗县。
因冀州的案子影响甚大, 宁蒗县城人人都在谈论此事,也有咒骂易康宁, 臣在那儿听到了一个传闻, 说易康宁四岁时曾被土匪掳过,经过两年才找了回来。
易康宁的伯父亲口说,回来的并不是他家丢失的那个孩子。
臣对此言略感兴趣, 便去了当年易康宁遭掳的地方,甘宁乡。
在甘宁乡,臣误入了野人林,被野人掳去后看到了他们的图腾乃是一只红色的老鹰,而易康宁的黑匣子上便有一只红色的老鹰。
自那时起,臣便意识到易康宁所留并不是在戏弄臣,而是另有所指。
只是当时臣虽然打开了密码筒,却依旧不得其中奥秘,故而没有上报。
直到前段时间大理寺接到一起官银丢失案。
几经波折,臣抓到了官银的使用者,乃是城郊的一名富庶员外,吴四平和黄玲翠。
吴四平和黄玲翠遭到多次暗杀,刺客功夫极高,黄玲翠被杀死后吴四平才说出了真相。
二十年前,易康宁曾在正月初七那天买下了黄玲翠头一天诞下的男婴。
此时重看易康宁所留纸条,臣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于是臣去冀州找到了当年易康宁带去冀州的女婴。”
梁皇盯着桌面上的纸条看了许久,他的脸色异常阴沉,像是在酝酿一场大暴风雨。
过了很久,梁皇突然抬头看向祝颂,语气阴沉得可怕,“你的猜想是什么?”
祝颂垂眸拱手,“臣.不敢妄言。”
梁皇重重的一拍桌子,怒气冲冲的站了起来,“你在质疑朕的血脉,就凭这牛头不对马嘴的一封信。”
祝颂跪下,拱手说道:“臣身份大理寺少卿,审查案件是臣的职责。”
梁皇喝道:“朕现在就革了你的职。”
祝颂不卑不亢的回道:“能让真相现世,臣无怨无悔。”
“狗屁的真相。”梁皇把桌上的东西猛地摔到地上,黑匣子落在地上四分五裂,梁皇盯着祝颂看了半晌,气得直呼气。
整个勤政殿只有梁皇的呼气声,祝颂垂眸跪着没有说话,他知道梁皇会信他的。
果然过了一会儿,梁皇喊了他,“祝颂,如果此事出了差错,你祝家要满门流放。”
祝颂俯首,“若臣出了差错,臣甘愿受罚。”
梁皇坐回了椅子上,沉声吩咐,“把人带进来。”
不一会儿,秦适东就带着薛彩宁进来了,薛彩宁穿着素净的长裙,脸上带着纯白的半面,一进来就跪下了,“民女薛彩宁参见皇上。”
梁皇打量着薛彩宁,见她带着面就脸上有些不悦,“见驾还带什么面具?这么见不得人吗?”
薛彩宁被骂得有点害怕,瑟缩着不敢回答,看得梁皇更气愤了,祝颂回道:“禀陛下,面具是臣出的主意,在冀州时出了点差错,伤了脸。”
梁皇没有在多说,吩咐秦适东,“去准备一碗清水来。”
秦适东虽然略有诧异,但嘴上应得很快。
祝颂道:“陛下,事关重大,臣想与秦公公一同去准备。”
梁皇闻言有些无语,但还是同意了,挥了挥手让他去了。
祝颂起身与秦适东一道出了门,秦适东看着是有话想说但到底还是没有说,祝颂亲自去打了水,在路上还瞧见了一个鬼鬼祟祟的宫女。
秦适东自然也是看见了,低声与祝颂说道:“看穿着,应该是贵妃娘娘宫中的人。”
祝颂点了点头,垂眸看着碗中的清水,快步回了勤政殿。
秦适东在门口没进去,祝颂一个人进去的,勤政殿还跟刚才他们走时一样,梁皇正低着头看桌上的纸条,听到脚步声抬头看来,“滴吧。”
祝颂走到薛彩宁面前蹲下身,递给她一根针,“请滴一滴血。”
薛彩宁无比震惊,抬头看向了上位的梁皇,但触及到他阴沉的脸色时又赶紧低下了头,接过祝颂手里的针,重重的刺进了指腹。
一滴血落进水中,浮起丝丝氤氲又沉入水底。
祝颂端着碗走到梁皇面前,梁皇拿起匕首割破了指腹,一滴鲜血同样落尽水中。
两滴鲜血在水里荡开,很快便融为了一体。
“荒唐”梁皇大喝了一声,随即吩咐道,“去把贵妃给朕带过来。”
祝颂端着碗退回了殿内,薛彩宁有心去看碗里的情形,但由于她是跪着的,看不见,又听到梁皇的怒吼,更不敢去看了,瑟缩的低着头连呼吸都轻了。
很快宋贵妃就来了,是个极其漂亮的女人,华衣锦袍,琳琅环翠,娇艳动人。
她进屋扫了一眼屋中景象,走上前去,声音娇弱,“陛下怎么又生气了,昨天李太医才说了生气伤肝,陛下不宜动怒。”
梁皇随手拿起桌子上的奏折扔到她脸上,“你自己干的什么蠢事自己说。”
宋贵妃被打得额头瞬间就红了,她跌在地上,不敢置信的望着梁皇,像是受了极大的委屈一般,眼眶通红,“请陛下明示,臣妾自问一直谨言慎行,从未有过半点逾矩,实在不知臣妾到底做错了什么。”
“谨言慎行,没有半点逾矩,亏你说得出口。”梁皇指着薛彩宁,“这个才是朕的亲生女儿。你竟然敢串通易康宁混淆皇室血脉,现在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宋贵妃眼睛一眨,眼泪就滚了下来,她道:“是,二十年前,我生下双胎,但女儿身体不好,看起来都像是活不长的样子,我怕陛下觉得晦气,迁怒奕儿,就让易康宁把公主带走了。此事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陛下要怎么责罚我都没有半分怨言,但说混淆皇室血脉,臣妾绝对不认,这是有心人在借机挑拨陛下与奕儿的关系。”
此话一出,祝颂心里都咯噔了一下,双胎?
梁皇也愣了,眉头微皱,“你所言属实?”
宋贵妃指天立誓,“臣妾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折尽平生之福。”
殿内一时沉寂了下来,宋贵妃跪行来到薛彩宁面前,眼泪止不住的掉,伸手想摸她的脸却又不敢,悬在空中不停的颤,“孩子,是母妃对不起你,你要怨就怨母妃,别怨你弟弟。
当年你出生的时候又小又皱,稳婆都说活不了几天了,我一时鬼迷心窍就让人把你带出了宫,我说若死了,定要好生安葬,若活了,也要衣食无忧。
我心里有愧,这些年从来不敢打听你的消息,我老是在想,只要我不知道,你就是好好的活着的。”
宋贵妃哭得伤心,薛彩宁被她感染了,也流下泪来,只不过她初见天家不敢大声,只敢小声低语,“不,我不怪您。”
宋贵妃这才伸手抱住了薛彩宁,两人哭成一团,整个勤政殿只有哭声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