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祝颂笑了笑,“你留下来慢慢享受这份热闹吧,我去躺会儿。”
祝颂回了房,简单的洗漱了一番正准备上床休息的时候,门被敲响了,家丁的声音在外头响起,“大爷,张大人来了。”
祝颂觉得诧异,“哪个张大人?”
家丁回道:“张挽平张大人。”
祝颂皱眉,他来干什么?
祝颂开了门,家丁又继续说道:“张夫人和张大小姐也来了,是否要给夫人送个信?”
刚一到家祝颂就得知孟晓荷两天前又去相国寺祈福了,祝颂连忙制止了他,“可别。”
家丁应了一声,祝颂又问道:“他们来干嘛来了?”
家丁回道:“来探望大爷的。”
祝颂不明白,“好端端的,来探望我干什么?”
家丁回道:“大爷不是受伤了吗?他们自然是来探病的。”
这话听得祝颂更疑惑了,“他们怎么知道我受伤了?”
家丁回道:“京中都传遍了啊。”
祝颂心中一凛,随即问道:“什么都传遍了?”
家丁解释道:“两天前苏州总督来了信,说大爷在甘宁乡发现了野人族,还被野人抓了差点活祭了,夫人知道了忧心不已,这才去了相国寺为大爷祈福。”
虽然祝颂担心的事没有发生,但其实人已经走了一会儿了,这么丢脸的事,还在京城传遍了?
纵然心中万分抵触,但祝颂还是接上了客。
祝颂一进门,张挽平一家人就站了起来,“贤侄,身体可还好?”
祝颂勉强的笑了笑,“多谢伯父挂念,不过是些皮外伤,不碍事。”
张挽平道:“没事就好。我带了些鹿茸和人参来,多补补气血。”
祝颂心想,这传言传得这么具体吗?连失血过多的都知道?
闲话间,顾怀予和瞿洲白前后脚也来了。
几人互相见了礼,顾怀予担忧的看向祝颂,“你怎么样了?苏州那边上的折子,说你只剩一口气吊着了。”
祝颂连忙为自己正名,“没有,那些苦刹族的耍阴招,方圆三里全是迷药,我就是不小心才中了招。”
祝凌野在旁边附和,“就是就是,要不是他们用迷药,我们才不会被抓呢。”
张挽平好奇的问道:“贤侄外出找苏神医,怎么会找到野人林去?”
祝颂面不改色的解释道:“我途径甘宁的时候听到有野人,心下好奇,就想着去瞧瞧野人长什么样子。”
祝凌野附和道:“是啊是啊,没想到那些野人这么警惕,老远就设置了迷药。”
张挽平又问道:“那贤侄可曾找到苏神医了?”
祝颂回道:“没有,从苦刹族逃出来后,心下也释然了,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疤痕不疤痕的就随缘吧。”
几人又闲话了几句,听到厅外传来一道爽朗又急促的声音,“紧赶慢赶,可算是赶上了。”
一听这声音祝颂就纳闷了,不是没叫人去通知她吗?
孟晓荷走进厅中,与她同行的还有一个贵妇人,看着大约二十来岁,长得尤为漂亮,只是眉间拢着一层愁云,看着有一种忧郁的美感。
孟晓荷介绍道:“这位是瑾王妃。”
瑾王爱护瑾王妃得紧,瑾王妃生性喜静,性子高冷,他便从来不让瑾王妃外出应酬,也不许任何人去打扰瑾王妃,所以京中见过瑾王妃的人少之又少。
至少在这个屋中,在今天之前,除了孟晓荷没有任何一个人见过他。
一听是瑾王妃,大家都起身行了礼,瑾王妃倒没有传闻中的冷漠,还一一点了头回应,只是看着略微有些局促,好似很不适应这样的场面。
孟晓荷招呼着丫鬟给换了茶,拉着瑾王妃挨着张夫人坐下了,孟晓荷话多,几句话就逗得瑾王妃浅笑了起来。
坐了一会儿,孟晓荷突然起身向祝颂介绍起来,“这位就是你张家妹妹,名唤张绮云。”
祝颂点了点头,“张妹妹。”
张绮云也客套的喊了声,“祝大哥。”
孟晓荷挨个介绍过去,“这是顾怀予,瞿洲白。”
张绮云一一见礼,“顾大哥。”“瞿大哥。”
视线在扫过瞿洲白的时候略微顿了顿,随即垂下了眼眸,坐了回去,安安静静的,看着很是乖巧。
孟晓荷笑呵呵的,“以后多走动走动就熟络了,今晚大家都别走了,都留下来吃晚饭。”
话音刚落,便听瑾王的声音传了进来,“看来本王来的正是时候,不然连晚饭都得自己一个人吃了。”
众人齐齐起身见礼,“参见王爷。”
瑾王随手一抬,“不必多礼,都坐吧。”说着话就大步朝瑾王妃走了过去,瑾王妃起了身没有上前,却亲昵的拉住了瑾王的手。
“你怎么来了?”
瑾王笑道:“你在这儿呢,我能不来吗?”
所有人都在看他俩,瑾王妃不好意思,脸颊微红,瑾王见状轻咳了一声,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大家赶紧收回了视线,闲话了起来。
瑾王低声问了瑾王妃,“想留下吃饭,还是回家吃饭?”
瑾王妃的声音也很低,“我想留下。”
瑾王点头,“行,那就留下。”
两人这才落了座,瑾王看向祝颂,“雅风伤势如何了?”
虽然之前林家的事情,大家都说祝颂把瑾王得罪了,但现在看来,瑾王倒是没那么小气。
祝颂笑着回道:“多谢王爷关心,本就是皮外伤,养了几天,现在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瑾王道:“你可不知道,这两天京城全在说这个事。你也是胆大,荒无人烟的密林都敢闯。”
孟晓荷接了话道:“就是,我一听这个事吓得一晚上没睡。”
这时瑾王妃拍了拍孟晓荷的手,像是安抚,这让祝颂十分疑惑,他娘什么时候跟瑾王妃这么好了?
顾怀予闲话道:“当初还是该听我的,遣人出去找,也不用受这么老多罪了。”
瞿洲白附和道:“就是就是。”
祝颂无可奈何的笑了笑,没有说话。
“哎哟,这么热闹啊。”
肃王轻佻的声音响了起来,在他身后是没有跑赢的家丁,此时正委屈巴巴的盯着祝颂。祝颂朝他使了个眼色,家丁便退下去了。
大家又起身行礼,肃王随意的摆摆手,自在的当在自己的家一般,“都坐吧。”
祝颂与孟晓荷对视了一眼,眼中皆是疑惑,他来干什么?
肃王扫了一眼屋内众人,“祝少卿面子果然大,受个伤连向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皇嫂都来探望了。”
瑾王毫不留情的刺了他一句,“好久没看到三弟了,听说前些日子三弟被父皇训斥了,惹得父皇发了好大一通火,把西域进贡的琉璃盏都给摔了。”
肃王没好气的道:“莫须有的事,不知道二皇兄从哪里道听途说来坏我名声。”
瑾王不疾不徐的笑道:“三弟说是莫须有就是莫须有吧,我那天估计是听错了,大概父皇是在骂别人吧。”
肃王道:“耳朵不好就去治,祝少卿不是出京去找神医了吗?正好给二皇兄治治。”
瑾王道:“不知道神医能不能治脸皮厚的毛病,也给三弟看看。”
眼看两人就要当众骂起来了,孟晓荷赶紧打圆场扯开了话题,“天气热厨房做了些冰镇杨梅汤,大家尝尝味道怎么样。”
说完就吩咐丫鬟端杨梅汤上来,众人尝过之后都说不错,只有肃王点评道:“太过酸涩,冰气也不足,不够可口。”
瑾王看了他一眼,“三弟这么挑剔,就该待在家里别出门。”
肃王道:“做得不好,我说两句还不行了,二皇兄没必要这么尖酸刻薄。”
瑾王笑道:“我有没有尖酸刻薄另说,三弟到祝家来做客,这般不礼貌,若是被父皇知道,只怕三弟又要挨训了。”
肃王道:“又不是小孩子,这点小事还要告到父皇面前去。”
瑾王毫不相让,“小孩子都知道要讲礼貌。”
肃王道:“讲礼貌不是说瞎话吧。”
肃王和瑾王不合已久,常有争论,但像现在这样尴尬的还是头一遭,孟晓荷跟祝颂互相使眼色,最终还是祝颂开口意图结束两人的争吵。
“多谢肃王爷前来探望,颂感激不尽。招待不周,还请王爷多多包涵。”
肃王看着他笑了一声,“好说好说,听说你别野人吊起来放了血,还被绑到悬崖上喂鹰,这样都没事,真是命大。”
这话就说得太难听了,但祝颂还是面带笑意的回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
顾怀予接了话道:“雅风吉人自有天相,遇难也能逢凶化吉。”
瞿洲白也附和道:“是啊,当时我听说这事的时候都惊得一身的汗,还好平安归来了。”
瑾王也说道:“祝大人平素就谨言慎行,与人为善,自然福泽深厚。”
祝颂回了房,简单的洗漱了一番正准备上床休息的时候,门被敲响了,家丁的声音在外头响起,“大爷,张大人来了。”
祝颂觉得诧异,“哪个张大人?”
家丁回道:“张挽平张大人。”
祝颂皱眉,他来干什么?
祝颂开了门,家丁又继续说道:“张夫人和张大小姐也来了,是否要给夫人送个信?”
刚一到家祝颂就得知孟晓荷两天前又去相国寺祈福了,祝颂连忙制止了他,“可别。”
家丁应了一声,祝颂又问道:“他们来干嘛来了?”
家丁回道:“来探望大爷的。”
祝颂不明白,“好端端的,来探望我干什么?”
家丁回道:“大爷不是受伤了吗?他们自然是来探病的。”
这话听得祝颂更疑惑了,“他们怎么知道我受伤了?”
家丁回道:“京中都传遍了啊。”
祝颂心中一凛,随即问道:“什么都传遍了?”
家丁解释道:“两天前苏州总督来了信,说大爷在甘宁乡发现了野人族,还被野人抓了差点活祭了,夫人知道了忧心不已,这才去了相国寺为大爷祈福。”
虽然祝颂担心的事没有发生,但其实人已经走了一会儿了,这么丢脸的事,还在京城传遍了?
纵然心中万分抵触,但祝颂还是接上了客。
祝颂一进门,张挽平一家人就站了起来,“贤侄,身体可还好?”
祝颂勉强的笑了笑,“多谢伯父挂念,不过是些皮外伤,不碍事。”
张挽平道:“没事就好。我带了些鹿茸和人参来,多补补气血。”
祝颂心想,这传言传得这么具体吗?连失血过多的都知道?
闲话间,顾怀予和瞿洲白前后脚也来了。
几人互相见了礼,顾怀予担忧的看向祝颂,“你怎么样了?苏州那边上的折子,说你只剩一口气吊着了。”
祝颂连忙为自己正名,“没有,那些苦刹族的耍阴招,方圆三里全是迷药,我就是不小心才中了招。”
祝凌野在旁边附和,“就是就是,要不是他们用迷药,我们才不会被抓呢。”
张挽平好奇的问道:“贤侄外出找苏神医,怎么会找到野人林去?”
祝颂面不改色的解释道:“我途径甘宁的时候听到有野人,心下好奇,就想着去瞧瞧野人长什么样子。”
祝凌野附和道:“是啊是啊,没想到那些野人这么警惕,老远就设置了迷药。”
张挽平又问道:“那贤侄可曾找到苏神医了?”
祝颂回道:“没有,从苦刹族逃出来后,心下也释然了,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疤痕不疤痕的就随缘吧。”
几人又闲话了几句,听到厅外传来一道爽朗又急促的声音,“紧赶慢赶,可算是赶上了。”
一听这声音祝颂就纳闷了,不是没叫人去通知她吗?
孟晓荷走进厅中,与她同行的还有一个贵妇人,看着大约二十来岁,长得尤为漂亮,只是眉间拢着一层愁云,看着有一种忧郁的美感。
孟晓荷介绍道:“这位是瑾王妃。”
瑾王爱护瑾王妃得紧,瑾王妃生性喜静,性子高冷,他便从来不让瑾王妃外出应酬,也不许任何人去打扰瑾王妃,所以京中见过瑾王妃的人少之又少。
至少在这个屋中,在今天之前,除了孟晓荷没有任何一个人见过他。
一听是瑾王妃,大家都起身行了礼,瑾王妃倒没有传闻中的冷漠,还一一点了头回应,只是看着略微有些局促,好似很不适应这样的场面。
孟晓荷招呼着丫鬟给换了茶,拉着瑾王妃挨着张夫人坐下了,孟晓荷话多,几句话就逗得瑾王妃浅笑了起来。
坐了一会儿,孟晓荷突然起身向祝颂介绍起来,“这位就是你张家妹妹,名唤张绮云。”
祝颂点了点头,“张妹妹。”
张绮云也客套的喊了声,“祝大哥。”
孟晓荷挨个介绍过去,“这是顾怀予,瞿洲白。”
张绮云一一见礼,“顾大哥。”“瞿大哥。”
视线在扫过瞿洲白的时候略微顿了顿,随即垂下了眼眸,坐了回去,安安静静的,看着很是乖巧。
孟晓荷笑呵呵的,“以后多走动走动就熟络了,今晚大家都别走了,都留下来吃晚饭。”
话音刚落,便听瑾王的声音传了进来,“看来本王来的正是时候,不然连晚饭都得自己一个人吃了。”
众人齐齐起身见礼,“参见王爷。”
瑾王随手一抬,“不必多礼,都坐吧。”说着话就大步朝瑾王妃走了过去,瑾王妃起了身没有上前,却亲昵的拉住了瑾王的手。
“你怎么来了?”
瑾王笑道:“你在这儿呢,我能不来吗?”
所有人都在看他俩,瑾王妃不好意思,脸颊微红,瑾王见状轻咳了一声,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大家赶紧收回了视线,闲话了起来。
瑾王低声问了瑾王妃,“想留下吃饭,还是回家吃饭?”
瑾王妃的声音也很低,“我想留下。”
瑾王点头,“行,那就留下。”
两人这才落了座,瑾王看向祝颂,“雅风伤势如何了?”
虽然之前林家的事情,大家都说祝颂把瑾王得罪了,但现在看来,瑾王倒是没那么小气。
祝颂笑着回道:“多谢王爷关心,本就是皮外伤,养了几天,现在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瑾王道:“你可不知道,这两天京城全在说这个事。你也是胆大,荒无人烟的密林都敢闯。”
孟晓荷接了话道:“就是,我一听这个事吓得一晚上没睡。”
这时瑾王妃拍了拍孟晓荷的手,像是安抚,这让祝颂十分疑惑,他娘什么时候跟瑾王妃这么好了?
顾怀予闲话道:“当初还是该听我的,遣人出去找,也不用受这么老多罪了。”
瞿洲白附和道:“就是就是。”
祝颂无可奈何的笑了笑,没有说话。
“哎哟,这么热闹啊。”
肃王轻佻的声音响了起来,在他身后是没有跑赢的家丁,此时正委屈巴巴的盯着祝颂。祝颂朝他使了个眼色,家丁便退下去了。
大家又起身行礼,肃王随意的摆摆手,自在的当在自己的家一般,“都坐吧。”
祝颂与孟晓荷对视了一眼,眼中皆是疑惑,他来干什么?
肃王扫了一眼屋内众人,“祝少卿面子果然大,受个伤连向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皇嫂都来探望了。”
瑾王毫不留情的刺了他一句,“好久没看到三弟了,听说前些日子三弟被父皇训斥了,惹得父皇发了好大一通火,把西域进贡的琉璃盏都给摔了。”
肃王没好气的道:“莫须有的事,不知道二皇兄从哪里道听途说来坏我名声。”
瑾王不疾不徐的笑道:“三弟说是莫须有就是莫须有吧,我那天估计是听错了,大概父皇是在骂别人吧。”
肃王道:“耳朵不好就去治,祝少卿不是出京去找神医了吗?正好给二皇兄治治。”
瑾王道:“不知道神医能不能治脸皮厚的毛病,也给三弟看看。”
眼看两人就要当众骂起来了,孟晓荷赶紧打圆场扯开了话题,“天气热厨房做了些冰镇杨梅汤,大家尝尝味道怎么样。”
说完就吩咐丫鬟端杨梅汤上来,众人尝过之后都说不错,只有肃王点评道:“太过酸涩,冰气也不足,不够可口。”
瑾王看了他一眼,“三弟这么挑剔,就该待在家里别出门。”
肃王道:“做得不好,我说两句还不行了,二皇兄没必要这么尖酸刻薄。”
瑾王笑道:“我有没有尖酸刻薄另说,三弟到祝家来做客,这般不礼貌,若是被父皇知道,只怕三弟又要挨训了。”
肃王道:“又不是小孩子,这点小事还要告到父皇面前去。”
瑾王毫不相让,“小孩子都知道要讲礼貌。”
肃王道:“讲礼貌不是说瞎话吧。”
肃王和瑾王不合已久,常有争论,但像现在这样尴尬的还是头一遭,孟晓荷跟祝颂互相使眼色,最终还是祝颂开口意图结束两人的争吵。
“多谢肃王爷前来探望,颂感激不尽。招待不周,还请王爷多多包涵。”
肃王看着他笑了一声,“好说好说,听说你别野人吊起来放了血,还被绑到悬崖上喂鹰,这样都没事,真是命大。”
这话就说得太难听了,但祝颂还是面带笑意的回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
顾怀予接了话道:“雅风吉人自有天相,遇难也能逢凶化吉。”
瞿洲白也附和道:“是啊,当时我听说这事的时候都惊得一身的汗,还好平安归来了。”
瑾王也说道:“祝大人平素就谨言慎行,与人为善,自然福泽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