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睿帝亥时末驾崩。”
秦子衿缓缓地抽出手,语气不急也不躁,“时间上推断,皇太后确实极有可能在场。”
稍顿一下,他才凉飕飕笑问:“皇太后岂会容忍顾猫矫诏?”
显然不会。
陈太后虽一心礼佛,不理朝政,但她毕竟是先帝生母、元琢的祖母,在朝野上下仍有极高威望。
若她知晓顾怀玉胆敢矫诏,即便再疏离不问政务,也断不会容忍一个奸臣在先帝遗诏上动手脚。
合理的推测便是:正因她不知。
顾怀玉才敢放肆至此,孤注一掷,冒天下之大不韪。
董太师神情一动问道,“你有皇太后的踪迹?”
陈太后不在宫中,也不在别苑,没人知道她如今在何处。
秦子衿亦不知,他望向窗外,淡淡道:“皇太后素来礼佛,若真要找人,不妨派人去各个佛寺打探,总有一处,是她的落脚之地。”
董太师眼中忽现欣慰,手重重拍在秦子衿肩头:“老夫果然没看错人,子衿你是可造之材!”
秦子衿瞥了他枯瘦的手,眼底厌恶一闪而过,却道:“谢太师褒奖。”
董太师似想起什么,转身从书案最底层的抽屉取出一册泛黄的书卷,封皮包着绢素,角略有磨损,显然被精心保存多年。
他手抚过封面《治国论》三字,仿佛在触碰稀世珍宝,“当年老夫在翰林院的书库,捡到这本未署名的策论……”
“老夫遍寻三日,才从卷案里找到你这个‘无名小卒’,你这一手精妙绝伦的颜体,烧成灰老夫都认得!”
董太师说起往事笑了笑,将册子递给秦子衿,封面的一角是当年他用蝇头小楷批的:此子当为宰执。
秦子衿接过册子,瞥见批注嘴角的笑容一僵,不动声色地收入袖中。
董太师再次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自看到《治国论》那一刻起,我便知道你是我的接班人。”
“清流的香火,得你来续。”
秦子衿神情微妙,眼底一瞬间仿佛闪过一丝难堪,又很快隐去。
董太师察觉他的沉默,不由问道:“怎么了?”
秦子衿当即一笑:“没什么,学生只是太高兴了。”
与此同时的相府里灯火通明。
顾怀玉披着中衣倚在软榻上,发梢还滴着水,在青石地洇出深色痕迹。
云娘正用棉巾替他绞发,忽然“咦”了一声,讶然道:“相爷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
顾怀玉轻笑不语,榻边的那盆萼梅开得正好,映得他眉目如画,皎皎若明月,除了太瘦太白,脸上看不出是个药罐子。
云娘看着他这样很高兴,不由笑道:“往年这时候,房里三盆炭火都止不住相爷发冷。”
如今房间里只有一盆炭火,顾怀玉也没冷得瑟瑟发抖。
正说着话,外头脚步轻响,一名铁鹰卫快步进来,单膝跪下:“相爷,属下有事禀报。”
顾怀玉半倚着榻未动,只抬了抬下巴。
“说。”
铁鹰卫立即禀报:“刺客的尸体有动静,菜市口剐刑后,二十三尸首悬吊半月无人收殓,按您吩咐埋到乱葬岗后……”
“昨夜子时,一伙人潜入乱葬岗,将所有刺客尸体掘出,换了上好的棺木,连夜运往京郊北岭。”
“所选之地乃一片风水极佳的福地,山背向阳、草木扶疏,照今日市价,一尺地都要二十两银子。”
顾怀玉缓缓地坐起身来,指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下颚。
铁鹰卫顿了顿,又低声道:“属下派人一路盯到那处,未敢贸然惊动,只做了标记。”
顾怀玉已经听出其中的微妙,直截了当问:“哦?谁的地?”
铁鹰卫伏下身答道:“属下查到,那块地契是……是皇陵陪葬区,是元氏赏功用的'忠烈冢'。”
顾怀玉不禁扑哧一笑,点了点下巴道:“这主子倒是仁义,不枉刺客给他卖命。”
他一点也不意外,想要他命的人极可能是皇室。
老元家死在他手上的人太多了,从王侯将相到近支亲贵,仇恨积压如山,有人想复仇,实属情理之中。
铁鹰卫低头请示:“相爷,接下来如何处置?”
顾怀玉不假思索,吩咐道:“递帖子,约贤王来相府小叙。”
元氏子弟中论活得久、知得多、又最不愿掺和皇权之争的,唯有这位贤王。
素来与世无争,却是老元家最清醒的看客。
关于皇陵、忠烈冢、旧制赏功,他知道得一清二楚,若真有人借此地埋尸,贤王或许能指出蛛丝马迹。
第67章 我对宰执是又爱又怕。……
贤王回了顾怀玉的帖子, 称城郊水榭畔的百年古梅正值最后花期,花若一落,便要等来年, 邀他三日后共赏。
顾怀玉觉得贤王倒有些风雅兴致,便提笔回了“恭候佳期”四字。
三日转瞬即至。
顾怀玉着了浅色常服, 随意披了件大氅便出了府。
裴靖逸瞧着他登车,立即跟了上来, 那副高大的身形不由分说就要往马车里塞。
他身子还未探入车帘, 却被云娘板着脸拦下,严防死守地盯着他, “相爷有令,旁人不得入内。”
这个“旁人”的针对性太明显。
裴靖逸耳垂上那处撕裂伤已经结痂, 暗红血痂像一道狰狞的烙印,衬得他整个人透着股危险的戾气, 他指尖点了点自己胸口,“旁人?”
云娘不苟言笑, 正经点了点头:“还请裴将军自重,莫让奴婢为难。”
裴靖逸突然转身跃上旁边的黑马。
马蹄嘚嘚靠近车窗, 他俯身凑近车帘,压低声音:“不进车厢,跟相爷说说话总行吧?”
车帘纹丝不动, 里面传来顾怀玉冷淡平稳的嗓音:“本相跟你有什么好说的?”
裴靖逸却不恼,反而笑得愈发开怀, 他伏低身子, 整个人几乎趴在马背上,那姿势吊儿郎当得很,侧着头就往车窗那凑。
“相爷今日出门, 是要去什么好地方?”
只要不扯下三路,不谈那什么“玉箫”的下流话,顾怀玉挺愿意跟他多说几句。
他倚在软垫上翻了页书,不咸不淡说:“刺客的事有些眉目,本相亲自去瞧瞧。”
裴靖逸眉头一挑,“相爷知道是何人刺杀的你?”
顾怀玉沉默瞬息后说:“八九不离十是姓元的。”
皇家?
裴靖逸挑起的眉头忽然一蹙,周瑞安临死前唯一告诉他的线索, 东辽安插在大宸的高级内奸,手上佩着一枚刻有“承天”二字的扳指。
此人在西山寺埋伏了顾怀玉,现在顾怀玉说刺客是皇家的人。
一个姓元的皇亲贵胄,竟会是东辽的暗桩?这事比他预想的还要棘手。
他忽然出声笑了,指节在车窗上轻轻一叩,“相爷,我这儿有条小道消息......”
城郊湖畔,冬末的薄冰悄然消融。
水榭临水而筑,半隐于山脚,朱漆廊柱映着粼粼波光,端的是一处风雅所在。
顾怀玉踏入水榭时,扑面而来的暖意将寒意驱散。
他施施然地向前走,一边解着大氅的绳结一边道,“路上有事耽搁了,殿下久等。”
水榭内炭火烧得正旺,熏香炉吐着袅袅青烟。
贤王正在执壶烹茶,见他一来,当即含笑起身说:“顾相言重,好景不争朝夕,这满园寒梅,不就候着顾相来赏?”
顾怀玉解下大氅,正要递给身后人,一回头——
裴靖逸正站在门口,双臂展开,坦然地任侍卫搜身。
见顾怀玉看过来,他缓缓眨了眨眼,似是眉目传情,暗送秋波。
顾怀玉冷着脸转回头,却听身后传来一声低笑,仿佛是有什么喜事。
贤王似乎是才注意到门口的情况,挥手示意门口的侍卫退下,“不必搜了,裴将军是自己人。”
侍卫立刻退开。
裴靖逸大步走进水榭,极其自然地接过顾怀玉手中的大氅,落座时顺手将大氅搭在自己腿上,动作熟稔得仿佛做过千百次。
贤王的目光落在他耳垂的伤口,温声问道:“裴将军这伤……”
“啪”的一声脆响,裴靖逸捏开一颗花生,随手抛入口中,颇为无奈地道:“偷东西时被猫挠的,”
贤王若有所思,瞧了眼神情冷淡的顾怀玉,落座在他身侧,压低声解释道:“方才门口的事,二位别介意,我也是谨慎起见。”
顾怀玉端起茶盏浅啜一口,“理解,前些日子遇刺,本相府上也添了守卫。”
贤王眉头微蹙,颇为担忧地问:“行刺顾相的刺客,可是那周瑞安?许久前见过悬赏通告,竟还未捉拿归案?”
顾怀玉指腹摩挲着青瓷杯沿,轻描淡写地说:“不是这桩,前些日子本相去西山寺,遇着几个自寻死路的。”
贤王神色讶然,“何时的事?怎未曾听闻?”
秦子衿缓缓地抽出手,语气不急也不躁,“时间上推断,皇太后确实极有可能在场。”
稍顿一下,他才凉飕飕笑问:“皇太后岂会容忍顾猫矫诏?”
显然不会。
陈太后虽一心礼佛,不理朝政,但她毕竟是先帝生母、元琢的祖母,在朝野上下仍有极高威望。
若她知晓顾怀玉胆敢矫诏,即便再疏离不问政务,也断不会容忍一个奸臣在先帝遗诏上动手脚。
合理的推测便是:正因她不知。
顾怀玉才敢放肆至此,孤注一掷,冒天下之大不韪。
董太师神情一动问道,“你有皇太后的踪迹?”
陈太后不在宫中,也不在别苑,没人知道她如今在何处。
秦子衿亦不知,他望向窗外,淡淡道:“皇太后素来礼佛,若真要找人,不妨派人去各个佛寺打探,总有一处,是她的落脚之地。”
董太师眼中忽现欣慰,手重重拍在秦子衿肩头:“老夫果然没看错人,子衿你是可造之材!”
秦子衿瞥了他枯瘦的手,眼底厌恶一闪而过,却道:“谢太师褒奖。”
董太师似想起什么,转身从书案最底层的抽屉取出一册泛黄的书卷,封皮包着绢素,角略有磨损,显然被精心保存多年。
他手抚过封面《治国论》三字,仿佛在触碰稀世珍宝,“当年老夫在翰林院的书库,捡到这本未署名的策论……”
“老夫遍寻三日,才从卷案里找到你这个‘无名小卒’,你这一手精妙绝伦的颜体,烧成灰老夫都认得!”
董太师说起往事笑了笑,将册子递给秦子衿,封面的一角是当年他用蝇头小楷批的:此子当为宰执。
秦子衿接过册子,瞥见批注嘴角的笑容一僵,不动声色地收入袖中。
董太师再次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自看到《治国论》那一刻起,我便知道你是我的接班人。”
“清流的香火,得你来续。”
秦子衿神情微妙,眼底一瞬间仿佛闪过一丝难堪,又很快隐去。
董太师察觉他的沉默,不由问道:“怎么了?”
秦子衿当即一笑:“没什么,学生只是太高兴了。”
与此同时的相府里灯火通明。
顾怀玉披着中衣倚在软榻上,发梢还滴着水,在青石地洇出深色痕迹。
云娘正用棉巾替他绞发,忽然“咦”了一声,讶然道:“相爷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
顾怀玉轻笑不语,榻边的那盆萼梅开得正好,映得他眉目如画,皎皎若明月,除了太瘦太白,脸上看不出是个药罐子。
云娘看着他这样很高兴,不由笑道:“往年这时候,房里三盆炭火都止不住相爷发冷。”
如今房间里只有一盆炭火,顾怀玉也没冷得瑟瑟发抖。
正说着话,外头脚步轻响,一名铁鹰卫快步进来,单膝跪下:“相爷,属下有事禀报。”
顾怀玉半倚着榻未动,只抬了抬下巴。
“说。”
铁鹰卫立即禀报:“刺客的尸体有动静,菜市口剐刑后,二十三尸首悬吊半月无人收殓,按您吩咐埋到乱葬岗后……”
“昨夜子时,一伙人潜入乱葬岗,将所有刺客尸体掘出,换了上好的棺木,连夜运往京郊北岭。”
“所选之地乃一片风水极佳的福地,山背向阳、草木扶疏,照今日市价,一尺地都要二十两银子。”
顾怀玉缓缓地坐起身来,指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下颚。
铁鹰卫顿了顿,又低声道:“属下派人一路盯到那处,未敢贸然惊动,只做了标记。”
顾怀玉已经听出其中的微妙,直截了当问:“哦?谁的地?”
铁鹰卫伏下身答道:“属下查到,那块地契是……是皇陵陪葬区,是元氏赏功用的'忠烈冢'。”
顾怀玉不禁扑哧一笑,点了点下巴道:“这主子倒是仁义,不枉刺客给他卖命。”
他一点也不意外,想要他命的人极可能是皇室。
老元家死在他手上的人太多了,从王侯将相到近支亲贵,仇恨积压如山,有人想复仇,实属情理之中。
铁鹰卫低头请示:“相爷,接下来如何处置?”
顾怀玉不假思索,吩咐道:“递帖子,约贤王来相府小叙。”
元氏子弟中论活得久、知得多、又最不愿掺和皇权之争的,唯有这位贤王。
素来与世无争,却是老元家最清醒的看客。
关于皇陵、忠烈冢、旧制赏功,他知道得一清二楚,若真有人借此地埋尸,贤王或许能指出蛛丝马迹。
第67章 我对宰执是又爱又怕。……
贤王回了顾怀玉的帖子, 称城郊水榭畔的百年古梅正值最后花期,花若一落,便要等来年, 邀他三日后共赏。
顾怀玉觉得贤王倒有些风雅兴致,便提笔回了“恭候佳期”四字。
三日转瞬即至。
顾怀玉着了浅色常服, 随意披了件大氅便出了府。
裴靖逸瞧着他登车,立即跟了上来, 那副高大的身形不由分说就要往马车里塞。
他身子还未探入车帘, 却被云娘板着脸拦下,严防死守地盯着他, “相爷有令,旁人不得入内。”
这个“旁人”的针对性太明显。
裴靖逸耳垂上那处撕裂伤已经结痂, 暗红血痂像一道狰狞的烙印,衬得他整个人透着股危险的戾气, 他指尖点了点自己胸口,“旁人?”
云娘不苟言笑, 正经点了点头:“还请裴将军自重,莫让奴婢为难。”
裴靖逸突然转身跃上旁边的黑马。
马蹄嘚嘚靠近车窗, 他俯身凑近车帘,压低声音:“不进车厢,跟相爷说说话总行吧?”
车帘纹丝不动, 里面传来顾怀玉冷淡平稳的嗓音:“本相跟你有什么好说的?”
裴靖逸却不恼,反而笑得愈发开怀, 他伏低身子, 整个人几乎趴在马背上,那姿势吊儿郎当得很,侧着头就往车窗那凑。
“相爷今日出门, 是要去什么好地方?”
只要不扯下三路,不谈那什么“玉箫”的下流话,顾怀玉挺愿意跟他多说几句。
他倚在软垫上翻了页书,不咸不淡说:“刺客的事有些眉目,本相亲自去瞧瞧。”
裴靖逸眉头一挑,“相爷知道是何人刺杀的你?”
顾怀玉沉默瞬息后说:“八九不离十是姓元的。”
皇家?
裴靖逸挑起的眉头忽然一蹙,周瑞安临死前唯一告诉他的线索, 东辽安插在大宸的高级内奸,手上佩着一枚刻有“承天”二字的扳指。
此人在西山寺埋伏了顾怀玉,现在顾怀玉说刺客是皇家的人。
一个姓元的皇亲贵胄,竟会是东辽的暗桩?这事比他预想的还要棘手。
他忽然出声笑了,指节在车窗上轻轻一叩,“相爷,我这儿有条小道消息......”
城郊湖畔,冬末的薄冰悄然消融。
水榭临水而筑,半隐于山脚,朱漆廊柱映着粼粼波光,端的是一处风雅所在。
顾怀玉踏入水榭时,扑面而来的暖意将寒意驱散。
他施施然地向前走,一边解着大氅的绳结一边道,“路上有事耽搁了,殿下久等。”
水榭内炭火烧得正旺,熏香炉吐着袅袅青烟。
贤王正在执壶烹茶,见他一来,当即含笑起身说:“顾相言重,好景不争朝夕,这满园寒梅,不就候着顾相来赏?”
顾怀玉解下大氅,正要递给身后人,一回头——
裴靖逸正站在门口,双臂展开,坦然地任侍卫搜身。
见顾怀玉看过来,他缓缓眨了眨眼,似是眉目传情,暗送秋波。
顾怀玉冷着脸转回头,却听身后传来一声低笑,仿佛是有什么喜事。
贤王似乎是才注意到门口的情况,挥手示意门口的侍卫退下,“不必搜了,裴将军是自己人。”
侍卫立刻退开。
裴靖逸大步走进水榭,极其自然地接过顾怀玉手中的大氅,落座时顺手将大氅搭在自己腿上,动作熟稔得仿佛做过千百次。
贤王的目光落在他耳垂的伤口,温声问道:“裴将军这伤……”
“啪”的一声脆响,裴靖逸捏开一颗花生,随手抛入口中,颇为无奈地道:“偷东西时被猫挠的,”
贤王若有所思,瞧了眼神情冷淡的顾怀玉,落座在他身侧,压低声解释道:“方才门口的事,二位别介意,我也是谨慎起见。”
顾怀玉端起茶盏浅啜一口,“理解,前些日子遇刺,本相府上也添了守卫。”
贤王眉头微蹙,颇为担忧地问:“行刺顾相的刺客,可是那周瑞安?许久前见过悬赏通告,竟还未捉拿归案?”
顾怀玉指腹摩挲着青瓷杯沿,轻描淡写地说:“不是这桩,前些日子本相去西山寺,遇着几个自寻死路的。”
贤王神色讶然,“何时的事?怎未曾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