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裴靖逸忽然低笑一声,弯腰拾起地上的狐裘,头也不回地扔下一句:“你等着瞧。”
顾怀玉瞧着那道挺拔的背影消失在视野里,半响,才轻声自语:“这不就在等着么?蠢狗。”
第33章 【端午节双更】
拂晓未至, 垂拱殿前,天色灰蒙蒙地发暗。
五品以上的武官们早已列队候在殿外,他们大多未曾踏入过垂拱殿, 这是文官的地盘,从前连门槛都摸不着。
今日却不同。
“他娘的, 老子这辈子还能进垂拱殿议政?”老参将搓着手,打量眼前的殿堂楼阁, “该不会做梦了吧?”
“放你娘的屁!”
旁边的副将狠狠捶了他一拳, “顾相的钧令还能有假?这天大的好事,可都是他一人扛下来的。”
这些边军升上来的武官脑子简单, 讲究个明枪明刀,他们不懂朝堂权斗, 也不晓得什么党派之争。
在他们眼里,这世上的事简单得很, 谁给他们饭吃,谁让他们兄弟活命, 谁就是好人。
管他顾怀玉在文人口中是什么奸佞权臣,管他什么“顾猫”“顾贼”的诨号。
今日这道“武官议政”的钧令一下, 顾相就是他们的大恩人,是老天爷开眼派下来的救星。
“听说顾相生得跟画里的神仙似的?”
一个年轻些的游击将军小声打听。
“放屁!”老参将啐了一口,“能镇得住满朝文官的, 定是个身高八尺、腰大十围的伟丈夫!说不定脸上还带着刀疤……”
众人正吵吵嚷嚷,忽见殿门处转出个熟悉的身影。
裴靖逸一身玄色武服, 踏着晨光而来。
“哎哟!红人来了!”
“裴将军!”
“靖逸好兄弟!”
呼啦一下, 二三十个武官瞬间把裴靖逸围了个严严实实。
禁军统领老严一个箭步冲在最前,大手死死攥住裴靖逸的胳膊,“老子一早就看出你小子非池中物!”
“给老哥透个底, 顾相跟前还缺不缺人?我老严这把骨头……”
话音未落,后头几个边军将领立刻跟上插话:
“滚蛋!裴兄弟,你清楚的,老子帐下儿郎哪个不是百人斩?帮哥哥递个话……”
“都别跟俺抢!俺不图什么大官,能在相爷手底下端茶递水、跑腿写字,俺都认了!”
裴靖逸肩膀被人拍得生疼,耳边嗡嗡作响全是这些粗犷的嗓音。
他猛地一挣,蛮力从人堆里抽出身来,冷着脸喝道:“都给我站好!”
可这群杀才哪会听他的?转眼又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打听顾相的喜好、脾气,活像一群饿狼围着一块肥肉。
不远处,清流党众人冷眼旁观。
秦子衿一袭素白丧服,负手而立,淡淡然道:“诸位可还记得《庄子》有言?”
众人一愣,还未回神,他便接下:“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
身旁的翰林侍读立即会意,捋须笑道:“秦寺卿此言甚妙,不过那些个莽夫,恐怕连孔子都不知晓。”
几个清流官员顿时掩袖轻笑。
秦子衿目光掠过那群推搡的武官,最后落在被围在中间的裴靖逸身上,惋惜摇头道:“倒是可惜了裴将军,将门虎子,明珠暗投……”
话音未落,原本背对着他们的裴靖逸突然转头,锐利的目光如离弦之箭直刺而来。
秦子衿神色一变,身子几乎是下意识地后退半步。
他向来自持风雅从容,即便朝堂争锋也未曾失态,可这一刻却只觉背脊一凉,心中猛地闪过一个念头:
顾怀玉把这样一头嗜血的凶兽留在身边做什么?
就不怕哪天被反咬一口?
“开殿——”
一道尖亮唱声划破寂静,垂拱殿厚重的大门缓缓开启。
殿外宫人提着红金宫灯鱼贯而入,灯火如龙蜿蜒,沿阶而上,一直铺展到朝堂之内。
方才还在笑闹的武将们骤然噤声。
一个个神情肃然,步履轻得像踩在云上。
他们悄悄打量殿内的景象,鎏金蟠龙柱昂然矗立,青玉地砖泛着寒光,御案后的紫檀木雕花精致繁复,像能一眼望尽天子威严。
这是他们从未站过的地方。
大宸建国两百余年来,他们是唯一一批堂堂正正跨过这道门槛的武官。
不是作为护卫,不是作为摆设。
而是以议政之臣的身份。
皇室宗亲早已落座,最上首处,一位鬓边微白的中年男子神色温和,正是睿帝之兄、元琢的伯父,当今贤王。
贤王目光不动声色地掠过入殿的武将,又在裴靖逸身上稍作停留,眸中深意难明。
其他几位宗亲则面色不善,交头接耳地嘀咕着什么。
“陛下驾到——”
徐公公尖细的嗓音响起,众人齐刷刷跪倒在地。
元琢一袭明黄龙袍踏进殿来,少年天子的目光在扫过清流党时突然一凝。
“诸位卿……”他目光扫过清流党那一大片素白丧服,蹙眉不悦,“这是在给谁服丧?”
殿内霎时一静。
董太师整了整衣冠,上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臣等是为'礼'服丧。”
说着,董太师抬头,朗朗地念道:“太祖立'文武分治'乃国本,如今祖制被废,臣等痛心疾首,唯有以丧服示哀。”
元琢哪能不知他们这是在对付顾怀玉?冷笑一声,拂袖踏上玉阶。
“好一个痛心疾首。”
少年天子落座,扫过清流党白花花的孝服,“朕不过登基一载,诸位爱卿就这般披麻戴孝,是觉得朕年幼可欺?”
董太师正色俯首:“臣等不敢。”
“但臣等为大宸社稷忧心,为祖制不存痛惜,实非敢逆圣意,实是……”
“实是顾相擅改祖制,僭越圣权,妄动国本!”
另有一名侍郎忽然跪出列,厉声断喝。
顾怀玉还未到场,这场“大戏”便拉开了帷幕。
“陛下万岁之基犹浅,江山未稳,偏有人独断专行、目无祖训,臣等寝食难安——”
“请陛下明察,收回成命,以正朝纲!”
礼部侍郎更是一头磕在地上,声嘶力竭:“臣宁愿血溅金阶,也不愿见文武不分,礼崩乐坏啊!”
殿内顿时哭嚎一片,这些平日最重仪态的文人,此刻却像死了亲爹一般捶胸顿足。
唯有董丹虞静立一旁,新科探花俊秀的脸上不见悲戚,反而带着几分若有所思的幽微。
皇室宗亲端坐两侧,却无人应声。
武将队列中,一个个看得龇牙咧嘴。
“我他娘还以为是谁死了。”
“这要是我们边关兄弟死了,有他们一半哭劲儿,也不至于连抚恤银都批不下来。”
“别说了。”老严低喝制止,长长叹一声:“都好好看看,这就是顾相面对的局面。”
一时间,整个武将队列无声。
他们本就是粗人,骂人放屁都比读圣贤书熟练。
但此刻,一个个第一次意识到,顾怀玉那道让他们得以入殿议政的钧令,是踩着多少人的怒火、穿越多少层血雨腥风斩下的。
裴靖逸在宣德门见识过清流党的厉害了,此刻垂拱殿内的杀机,比昨日何止凶险十倍?
他眉头微挑,顾怀玉那副薄弱的身子骨,能不能受得住满朝文官的围攻?
殿门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四名宫人抬着紫檀圈椅进来,那座椅被径直抬到丹墀之下。
正对着满朝文武,背向龙椅,恰恰挡在皇亲宗室之前,如一道无形界碑,将天子与朝臣生生隔开。
紧接着是两名小太监,一个捧着鎏金暖炉,一个端着青玉茶盏,鱼贯而入。
随其后的是沉沉木盒中捧出的银炭炉,火光未至,热浪先拂。
清流党众人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董太师脸色难看,满朝文武皆须肃立,唯有顾怀玉,竟敢在垂拱殿内设座!
武将们却一个个伸长脖子,像一群等待投喂的狼崽子。
元琢在龙椅上微微前倾,背脊绷得笔直。
少年天子不自觉攥紧了扶手,深深地吸一口气,盯着垂帘外的阴影。
随着宫人掀起垂帘,顾怀玉踏进殿来,他披着件罕见的黑豹大氅,油亮的皮毛在殿内烛火下泛着光泽。
狰狞的豹首正好搭在他肩头,獠牙森然,这身装束与往日病弱形象截然不同,大氅下隐约可见深红蟒袍,金线绣着的暗纹在走动时若隐若现,惹得殿内众人纷纷侧目。
他倒是见惯不惊,旁若无人般施施然落座,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这才抬眼扫过满朝文武。
“诸位继续。”
顾怀玉目光落在礼部侍郎的身上,一手搁下茶盏,“方才谁说血溅金阶?溅一个让本相瞧瞧。”
殿内霎时死寂。
清流党众人面色惨白,顾怀玉分明刚到,却对殿内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
顾怀玉瞧着那道挺拔的背影消失在视野里,半响,才轻声自语:“这不就在等着么?蠢狗。”
第33章 【端午节双更】
拂晓未至, 垂拱殿前,天色灰蒙蒙地发暗。
五品以上的武官们早已列队候在殿外,他们大多未曾踏入过垂拱殿, 这是文官的地盘,从前连门槛都摸不着。
今日却不同。
“他娘的, 老子这辈子还能进垂拱殿议政?”老参将搓着手,打量眼前的殿堂楼阁, “该不会做梦了吧?”
“放你娘的屁!”
旁边的副将狠狠捶了他一拳, “顾相的钧令还能有假?这天大的好事,可都是他一人扛下来的。”
这些边军升上来的武官脑子简单, 讲究个明枪明刀,他们不懂朝堂权斗, 也不晓得什么党派之争。
在他们眼里,这世上的事简单得很, 谁给他们饭吃,谁让他们兄弟活命, 谁就是好人。
管他顾怀玉在文人口中是什么奸佞权臣,管他什么“顾猫”“顾贼”的诨号。
今日这道“武官议政”的钧令一下, 顾相就是他们的大恩人,是老天爷开眼派下来的救星。
“听说顾相生得跟画里的神仙似的?”
一个年轻些的游击将军小声打听。
“放屁!”老参将啐了一口,“能镇得住满朝文官的, 定是个身高八尺、腰大十围的伟丈夫!说不定脸上还带着刀疤……”
众人正吵吵嚷嚷,忽见殿门处转出个熟悉的身影。
裴靖逸一身玄色武服, 踏着晨光而来。
“哎哟!红人来了!”
“裴将军!”
“靖逸好兄弟!”
呼啦一下, 二三十个武官瞬间把裴靖逸围了个严严实实。
禁军统领老严一个箭步冲在最前,大手死死攥住裴靖逸的胳膊,“老子一早就看出你小子非池中物!”
“给老哥透个底, 顾相跟前还缺不缺人?我老严这把骨头……”
话音未落,后头几个边军将领立刻跟上插话:
“滚蛋!裴兄弟,你清楚的,老子帐下儿郎哪个不是百人斩?帮哥哥递个话……”
“都别跟俺抢!俺不图什么大官,能在相爷手底下端茶递水、跑腿写字,俺都认了!”
裴靖逸肩膀被人拍得生疼,耳边嗡嗡作响全是这些粗犷的嗓音。
他猛地一挣,蛮力从人堆里抽出身来,冷着脸喝道:“都给我站好!”
可这群杀才哪会听他的?转眼又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打听顾相的喜好、脾气,活像一群饿狼围着一块肥肉。
不远处,清流党众人冷眼旁观。
秦子衿一袭素白丧服,负手而立,淡淡然道:“诸位可还记得《庄子》有言?”
众人一愣,还未回神,他便接下:“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
身旁的翰林侍读立即会意,捋须笑道:“秦寺卿此言甚妙,不过那些个莽夫,恐怕连孔子都不知晓。”
几个清流官员顿时掩袖轻笑。
秦子衿目光掠过那群推搡的武官,最后落在被围在中间的裴靖逸身上,惋惜摇头道:“倒是可惜了裴将军,将门虎子,明珠暗投……”
话音未落,原本背对着他们的裴靖逸突然转头,锐利的目光如离弦之箭直刺而来。
秦子衿神色一变,身子几乎是下意识地后退半步。
他向来自持风雅从容,即便朝堂争锋也未曾失态,可这一刻却只觉背脊一凉,心中猛地闪过一个念头:
顾怀玉把这样一头嗜血的凶兽留在身边做什么?
就不怕哪天被反咬一口?
“开殿——”
一道尖亮唱声划破寂静,垂拱殿厚重的大门缓缓开启。
殿外宫人提着红金宫灯鱼贯而入,灯火如龙蜿蜒,沿阶而上,一直铺展到朝堂之内。
方才还在笑闹的武将们骤然噤声。
一个个神情肃然,步履轻得像踩在云上。
他们悄悄打量殿内的景象,鎏金蟠龙柱昂然矗立,青玉地砖泛着寒光,御案后的紫檀木雕花精致繁复,像能一眼望尽天子威严。
这是他们从未站过的地方。
大宸建国两百余年来,他们是唯一一批堂堂正正跨过这道门槛的武官。
不是作为护卫,不是作为摆设。
而是以议政之臣的身份。
皇室宗亲早已落座,最上首处,一位鬓边微白的中年男子神色温和,正是睿帝之兄、元琢的伯父,当今贤王。
贤王目光不动声色地掠过入殿的武将,又在裴靖逸身上稍作停留,眸中深意难明。
其他几位宗亲则面色不善,交头接耳地嘀咕着什么。
“陛下驾到——”
徐公公尖细的嗓音响起,众人齐刷刷跪倒在地。
元琢一袭明黄龙袍踏进殿来,少年天子的目光在扫过清流党时突然一凝。
“诸位卿……”他目光扫过清流党那一大片素白丧服,蹙眉不悦,“这是在给谁服丧?”
殿内霎时一静。
董太师整了整衣冠,上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臣等是为'礼'服丧。”
说着,董太师抬头,朗朗地念道:“太祖立'文武分治'乃国本,如今祖制被废,臣等痛心疾首,唯有以丧服示哀。”
元琢哪能不知他们这是在对付顾怀玉?冷笑一声,拂袖踏上玉阶。
“好一个痛心疾首。”
少年天子落座,扫过清流党白花花的孝服,“朕不过登基一载,诸位爱卿就这般披麻戴孝,是觉得朕年幼可欺?”
董太师正色俯首:“臣等不敢。”
“但臣等为大宸社稷忧心,为祖制不存痛惜,实非敢逆圣意,实是……”
“实是顾相擅改祖制,僭越圣权,妄动国本!”
另有一名侍郎忽然跪出列,厉声断喝。
顾怀玉还未到场,这场“大戏”便拉开了帷幕。
“陛下万岁之基犹浅,江山未稳,偏有人独断专行、目无祖训,臣等寝食难安——”
“请陛下明察,收回成命,以正朝纲!”
礼部侍郎更是一头磕在地上,声嘶力竭:“臣宁愿血溅金阶,也不愿见文武不分,礼崩乐坏啊!”
殿内顿时哭嚎一片,这些平日最重仪态的文人,此刻却像死了亲爹一般捶胸顿足。
唯有董丹虞静立一旁,新科探花俊秀的脸上不见悲戚,反而带着几分若有所思的幽微。
皇室宗亲端坐两侧,却无人应声。
武将队列中,一个个看得龇牙咧嘴。
“我他娘还以为是谁死了。”
“这要是我们边关兄弟死了,有他们一半哭劲儿,也不至于连抚恤银都批不下来。”
“别说了。”老严低喝制止,长长叹一声:“都好好看看,这就是顾相面对的局面。”
一时间,整个武将队列无声。
他们本就是粗人,骂人放屁都比读圣贤书熟练。
但此刻,一个个第一次意识到,顾怀玉那道让他们得以入殿议政的钧令,是踩着多少人的怒火、穿越多少层血雨腥风斩下的。
裴靖逸在宣德门见识过清流党的厉害了,此刻垂拱殿内的杀机,比昨日何止凶险十倍?
他眉头微挑,顾怀玉那副薄弱的身子骨,能不能受得住满朝文官的围攻?
殿门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四名宫人抬着紫檀圈椅进来,那座椅被径直抬到丹墀之下。
正对着满朝文武,背向龙椅,恰恰挡在皇亲宗室之前,如一道无形界碑,将天子与朝臣生生隔开。
紧接着是两名小太监,一个捧着鎏金暖炉,一个端着青玉茶盏,鱼贯而入。
随其后的是沉沉木盒中捧出的银炭炉,火光未至,热浪先拂。
清流党众人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董太师脸色难看,满朝文武皆须肃立,唯有顾怀玉,竟敢在垂拱殿内设座!
武将们却一个个伸长脖子,像一群等待投喂的狼崽子。
元琢在龙椅上微微前倾,背脊绷得笔直。
少年天子不自觉攥紧了扶手,深深地吸一口气,盯着垂帘外的阴影。
随着宫人掀起垂帘,顾怀玉踏进殿来,他披着件罕见的黑豹大氅,油亮的皮毛在殿内烛火下泛着光泽。
狰狞的豹首正好搭在他肩头,獠牙森然,这身装束与往日病弱形象截然不同,大氅下隐约可见深红蟒袍,金线绣着的暗纹在走动时若隐若现,惹得殿内众人纷纷侧目。
他倒是见惯不惊,旁若无人般施施然落座,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这才抬眼扫过满朝文武。
“诸位继续。”
顾怀玉目光落在礼部侍郎的身上,一手搁下茶盏,“方才谁说血溅金阶?溅一个让本相瞧瞧。”
殿内霎时死寂。
清流党众人面色惨白,顾怀玉分明刚到,却对殿内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