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理与尊严上双重打击,才是最致命一击。
哪个“英雄好汉”能受得了自己日后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就得让这种人好好活着,瞧着自己便溺都需要人伺候的模样,瞧着昔日朋友下属同情怜悯的目光……
这个骂顾怀玉骂了一炷香的粗汉子,突然一声不吭,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浑身肌肉剧烈地颤抖着。
小吏如坠冰窖,诏狱里的酷刑样数繁多,但都不及这位相爷别出心裁,心狠手辣。
周统领两眼热泪翻滚,最后一次大骂道:“顾瑜你这奸佞不得好死!”
顾怀玉给他最后一次说实话的机会,被他彻底浪费了。
他缓步走到周统领身边,微微俯身,只用二人能听到的声音问:“奸佞是不得好死,那奸细呢?”
周统领瞳孔一震,脸色骤变。
顾怀玉瞧他的表情,便知八九不离十,嗤笑一声,转身毫无留恋的离去。
说来也是因祸得福,在轿子里的那一撞,竟让他脑海中闪过许多陌生又熟悉的画面。
那些画面太过清晰,仿佛他曾经亲历过——不,准确地说,是“读过”。
他忽然明白为何自己从小便聪慧过人,三岁能言,五岁识字,七岁便能出口成章。
原来这一切,只因他“穿书”来二世为人。
他所处的世界,是前世读过的一本的小说里。
这份前世记忆被尘封多年,直到近日才被撞开。
诏狱外,金红的灯火映在轿帘,随侍垂首道:“请相爷上轿。”
顾怀玉倏地笑了。
谁能想到,他这一生天纵之才、聪明过人,竟是书里那个人人喊打的大奸臣。
靠姐姐裙带青云直上,贪赃枉法、祸国殃民,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曝尸街头的下场。
他想起书中的男主裴靖逸,身负九黎血脉,百毒不侵,连致命伤都能自愈...
原剧情里,周统领刺杀顾怀玉失败,被擒入诏狱。
裴靖逸便乔装潜入诏狱,带着那帮兄弟连夜劫狱。
诏狱并非纸糊,守军也不好惹,厮杀之中裴靖逸为护周统领挡了一刀。
守卫们亲眼见到他伤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惊骇之余,将此事一五一十上报。
而顾怀玉,恰好身染寒毒,每月毒发,痛入骨髓,如刀剐火灼,生不如死。
当年他曾问过宫中御医,世间可有解法,御医只回一句:“九黎之血,能解百毒。”
裴靖逸的秘密,从此暴露。
一个是身负异血的天命之人,一个是命不久矣的奸佞权臣。
两人之间的“缘分”,便以血为引、从此缠上。
顾怀玉为了查清裴靖逸的身份,为了活命,也为了让这“解药”源源不断,每月饮他一碗血,行事越发狠戾,翻天覆地,将裴靖逸的兄弟一个个拔了干净。
但主角的宝血哪是反派能饮上的?
直到他死前,才知晓裴靖逸的身份,可那时他已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只剩一条命等着主角复仇了。
顾怀玉俯身坐进轿子,他斜倚在软座,雪色大氅衬得他的脸白得几近透明。
深秋的寒意刺骨,他拢一把衣领,唇边似笑非笑。
即便真是天命又如何?既然先知先觉,何不将计就计?
周统领必须废。
不仅为那九黎血,更因原著的剧情,三个月正是这位“忠肝义胆”的周统领,会在裴靖逸背后射出致命一箭。
事后才知,此人早被东辽策反多年。
既然注定要饮裴靖逸的血,不如换个有趣的喝法。
比如,让裴靖逸心甘情愿地献出来?
第2章 弑父可会遭天谴的。
相府坐落在东华街巷,朱门大户,守卫森严,深夜里檐下灯笼亮如白昼。
哒哒的马蹄踏破寂静,身着暗青官袍的青年勒马停驻,动作利落地翻身而下。
门前侍卫未等他开口,已快步上前行礼:“沈大人。”
沈浚淡淡颔首,径自迈入府中,衣袍间挟着秋夜寒意。
管家柳二郎匆匆迎上来,赔着笑道:“沈大人深夜前来,可是有要是找相爷?”
沈浚脚步未停,只道:“相爷可歇了?”
柳二郎叹气:“相爷还在书房批折子,太医说了,风寒未愈又添急火,再这么熬下去……”
沈浚打断他:“带路。”
宰相门前七品官,柳二郎的身份可不简单,沈浚身为宰执的唯一心腹,唯独他能这么说话。
沈浚跟随柳二郎穿过一道道月洞门,几经曲折,终是快到顾怀玉的书房前。
他步伐沉稳地穿过回廊,却在踏入书房院落的瞬间,突然加快脚步。
乌纱帽两侧金翅簌簌震颤,在檐下灯笼映照中闪出细碎流光。
“砰!”
书房门被推开时,他似是踩到衣摆,整个人向前踉跄两步。
官帽倏然飞落,一路滚过青砖地面,最终停在软榻前——
顾怀玉赤着的足边。
秋末的季节,寝房里的地龙烧得火热,火炉里炭火劈啪作响。
顾怀玉靠坐在案前,裹着裘衣批折子,他瞧眼脚下的乌纱帽,“慌什么?”
沈浚维持着半跪姿势没动,“诏狱被劫,周瑞安被人救走了。”
顾怀玉故作惊讶地“哦?”一声,身子后仰倚着软榻,雪白的足趾漫不经心挑弄官帽的金翅,“怎会如此?”
沈浚盯着案几下那曼妙的动作,忽然垂眸,语声沉静而笃定:“周瑞安在京中旧识颇多,下官推测应是其中有人劫狱,守卫已封锁各处路口,全城搜捕中。”
顾怀玉居高临下地扫量他一番。
面对这位曾经的心腹,最得力的下属,心里头实在——难受。
身为权倾朝野的一朝宰执,他未来节节败退,大势已去,除了被裴靖逸的“大男主”光环所辐射外,离不开两个人的功劳,其一便是当今天子,其二便是眼前的心腹。
两年之后,顾怀玉一手扶持的心腹临阵倒戈,从背后给他致命一刀。
这条清流口中自甘堕落的“走狗”,实际却是卧薪尝胆的大功臣。
沈浚不惜自污,与顾怀玉这等奸佞为伍,只为默默暗中搜集罪证。
这位功臣不为权势、亦不为荣华富贵,所有屈辱和隐忍,只为将让大宸朝动荡不安的奸臣绳之以法,替朝廷除去顾怀玉这颗毒瘤。
任由朝中清流与天下读书人的唾骂,沈浚唾面自干,独身一人行走在漫漫黑夜,只为等待那一线曙光的出现。
沈浚未等到顾怀玉的答复,颔首再道:“相爷放心,下官断不会让此事再起波澜。”
顾怀玉心底幽幽叹口气,足趾勾着官帽轻轻向前一踢,乌纱帽滚到沈浚膝前,“瞧你这样,还有点中书令的样子么?”
不知是不知是沈浚的错觉,房间里的幽香浓的他喉头发紧,他俯身拾起官帽,动作不疾不徐,“下官失态了。”
顾怀玉下巴一抬,示意他站起来,有意问道:“你跟着本相多久了?”
沈浚起身答道:“永贞三年至今,七年整。”
顾怀玉微不可察地“嗯”了声。
沈浚顿了顿,接着道:“当年下官因殿试文章忤逆圣意,几被削籍,是相爷替我解围,若非如此,下官恐仍在华洲一隅,与这大朝风雨无缘。”
华洲地处偏远,远离京师,他所去的县更是穷乡僻壤,民风彪悍,堂堂簪缨世家出身的名门子弟,年少便得中探花郎,却落得一个拔毛凤凰不如鸡,眼看这一生仕途就这么终结了。
那时,顾怀玉尚是枢密使,却已“声名显赫”。
因其为人阴狠狡诈,手腕毒辣,但凡与他作对的,隔日就找个由头,将人拿到诏狱里折磨致死。
先帝重色轻国,顾贵妃吹吹枕边风,小舅子那点事置之不理,就连顾相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先帝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若有敢跳出来弹劾顾怀玉的,折子还没递到先帝手里,自个儿先“自缢”了,一时间朝野噤声,无人敢言。
就是这么一个恶人,却欣赏沈浚的才华,三番四次的向先帝建言,终于将沈浚从山窝窝里拎出来,回到京都加官进爵,步步高升。
如今年纪轻轻,已坐到中书令的位子上,堂堂三品大员,此等的恩宠,朝野内外,无人能及。
顾怀玉就是在提醒他,别当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他勾了勾手腕,“过来。”
沈浚靠近案前,眼神游过他松垮的绢衣领口,被那抹秀白晃的眯起眼来,“相爷,下官还有一事——”
顾怀玉坐起身来,抬手扶正他的官帽,“戴好,可别再掉了。”
绢衣顺着抬腕动作滑落半截,露出腕骨一点丹砂痣。
像雪地里凝住的血珠。
沈浚下意识屏息凝神,目不斜视地盯着桌案,“谢过相爷。”
顾怀玉大致猜到他要说的事情,关于裴靖逸的九黎血,“有何事?”
哪个“英雄好汉”能受得了自己日后连筷子都拿不起来?
就得让这种人好好活着,瞧着自己便溺都需要人伺候的模样,瞧着昔日朋友下属同情怜悯的目光……
这个骂顾怀玉骂了一炷香的粗汉子,突然一声不吭,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浑身肌肉剧烈地颤抖着。
小吏如坠冰窖,诏狱里的酷刑样数繁多,但都不及这位相爷别出心裁,心狠手辣。
周统领两眼热泪翻滚,最后一次大骂道:“顾瑜你这奸佞不得好死!”
顾怀玉给他最后一次说实话的机会,被他彻底浪费了。
他缓步走到周统领身边,微微俯身,只用二人能听到的声音问:“奸佞是不得好死,那奸细呢?”
周统领瞳孔一震,脸色骤变。
顾怀玉瞧他的表情,便知八九不离十,嗤笑一声,转身毫无留恋的离去。
说来也是因祸得福,在轿子里的那一撞,竟让他脑海中闪过许多陌生又熟悉的画面。
那些画面太过清晰,仿佛他曾经亲历过——不,准确地说,是“读过”。
他忽然明白为何自己从小便聪慧过人,三岁能言,五岁识字,七岁便能出口成章。
原来这一切,只因他“穿书”来二世为人。
他所处的世界,是前世读过的一本的小说里。
这份前世记忆被尘封多年,直到近日才被撞开。
诏狱外,金红的灯火映在轿帘,随侍垂首道:“请相爷上轿。”
顾怀玉倏地笑了。
谁能想到,他这一生天纵之才、聪明过人,竟是书里那个人人喊打的大奸臣。
靠姐姐裙带青云直上,贪赃枉法、祸国殃民,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曝尸街头的下场。
他想起书中的男主裴靖逸,身负九黎血脉,百毒不侵,连致命伤都能自愈...
原剧情里,周统领刺杀顾怀玉失败,被擒入诏狱。
裴靖逸便乔装潜入诏狱,带着那帮兄弟连夜劫狱。
诏狱并非纸糊,守军也不好惹,厮杀之中裴靖逸为护周统领挡了一刀。
守卫们亲眼见到他伤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惊骇之余,将此事一五一十上报。
而顾怀玉,恰好身染寒毒,每月毒发,痛入骨髓,如刀剐火灼,生不如死。
当年他曾问过宫中御医,世间可有解法,御医只回一句:“九黎之血,能解百毒。”
裴靖逸的秘密,从此暴露。
一个是身负异血的天命之人,一个是命不久矣的奸佞权臣。
两人之间的“缘分”,便以血为引、从此缠上。
顾怀玉为了查清裴靖逸的身份,为了活命,也为了让这“解药”源源不断,每月饮他一碗血,行事越发狠戾,翻天覆地,将裴靖逸的兄弟一个个拔了干净。
但主角的宝血哪是反派能饮上的?
直到他死前,才知晓裴靖逸的身份,可那时他已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只剩一条命等着主角复仇了。
顾怀玉俯身坐进轿子,他斜倚在软座,雪色大氅衬得他的脸白得几近透明。
深秋的寒意刺骨,他拢一把衣领,唇边似笑非笑。
即便真是天命又如何?既然先知先觉,何不将计就计?
周统领必须废。
不仅为那九黎血,更因原著的剧情,三个月正是这位“忠肝义胆”的周统领,会在裴靖逸背后射出致命一箭。
事后才知,此人早被东辽策反多年。
既然注定要饮裴靖逸的血,不如换个有趣的喝法。
比如,让裴靖逸心甘情愿地献出来?
第2章 弑父可会遭天谴的。
相府坐落在东华街巷,朱门大户,守卫森严,深夜里檐下灯笼亮如白昼。
哒哒的马蹄踏破寂静,身着暗青官袍的青年勒马停驻,动作利落地翻身而下。
门前侍卫未等他开口,已快步上前行礼:“沈大人。”
沈浚淡淡颔首,径自迈入府中,衣袍间挟着秋夜寒意。
管家柳二郎匆匆迎上来,赔着笑道:“沈大人深夜前来,可是有要是找相爷?”
沈浚脚步未停,只道:“相爷可歇了?”
柳二郎叹气:“相爷还在书房批折子,太医说了,风寒未愈又添急火,再这么熬下去……”
沈浚打断他:“带路。”
宰相门前七品官,柳二郎的身份可不简单,沈浚身为宰执的唯一心腹,唯独他能这么说话。
沈浚跟随柳二郎穿过一道道月洞门,几经曲折,终是快到顾怀玉的书房前。
他步伐沉稳地穿过回廊,却在踏入书房院落的瞬间,突然加快脚步。
乌纱帽两侧金翅簌簌震颤,在檐下灯笼映照中闪出细碎流光。
“砰!”
书房门被推开时,他似是踩到衣摆,整个人向前踉跄两步。
官帽倏然飞落,一路滚过青砖地面,最终停在软榻前——
顾怀玉赤着的足边。
秋末的季节,寝房里的地龙烧得火热,火炉里炭火劈啪作响。
顾怀玉靠坐在案前,裹着裘衣批折子,他瞧眼脚下的乌纱帽,“慌什么?”
沈浚维持着半跪姿势没动,“诏狱被劫,周瑞安被人救走了。”
顾怀玉故作惊讶地“哦?”一声,身子后仰倚着软榻,雪白的足趾漫不经心挑弄官帽的金翅,“怎会如此?”
沈浚盯着案几下那曼妙的动作,忽然垂眸,语声沉静而笃定:“周瑞安在京中旧识颇多,下官推测应是其中有人劫狱,守卫已封锁各处路口,全城搜捕中。”
顾怀玉居高临下地扫量他一番。
面对这位曾经的心腹,最得力的下属,心里头实在——难受。
身为权倾朝野的一朝宰执,他未来节节败退,大势已去,除了被裴靖逸的“大男主”光环所辐射外,离不开两个人的功劳,其一便是当今天子,其二便是眼前的心腹。
两年之后,顾怀玉一手扶持的心腹临阵倒戈,从背后给他致命一刀。
这条清流口中自甘堕落的“走狗”,实际却是卧薪尝胆的大功臣。
沈浚不惜自污,与顾怀玉这等奸佞为伍,只为默默暗中搜集罪证。
这位功臣不为权势、亦不为荣华富贵,所有屈辱和隐忍,只为将让大宸朝动荡不安的奸臣绳之以法,替朝廷除去顾怀玉这颗毒瘤。
任由朝中清流与天下读书人的唾骂,沈浚唾面自干,独身一人行走在漫漫黑夜,只为等待那一线曙光的出现。
沈浚未等到顾怀玉的答复,颔首再道:“相爷放心,下官断不会让此事再起波澜。”
顾怀玉心底幽幽叹口气,足趾勾着官帽轻轻向前一踢,乌纱帽滚到沈浚膝前,“瞧你这样,还有点中书令的样子么?”
不知是不知是沈浚的错觉,房间里的幽香浓的他喉头发紧,他俯身拾起官帽,动作不疾不徐,“下官失态了。”
顾怀玉下巴一抬,示意他站起来,有意问道:“你跟着本相多久了?”
沈浚起身答道:“永贞三年至今,七年整。”
顾怀玉微不可察地“嗯”了声。
沈浚顿了顿,接着道:“当年下官因殿试文章忤逆圣意,几被削籍,是相爷替我解围,若非如此,下官恐仍在华洲一隅,与这大朝风雨无缘。”
华洲地处偏远,远离京师,他所去的县更是穷乡僻壤,民风彪悍,堂堂簪缨世家出身的名门子弟,年少便得中探花郎,却落得一个拔毛凤凰不如鸡,眼看这一生仕途就这么终结了。
那时,顾怀玉尚是枢密使,却已“声名显赫”。
因其为人阴狠狡诈,手腕毒辣,但凡与他作对的,隔日就找个由头,将人拿到诏狱里折磨致死。
先帝重色轻国,顾贵妃吹吹枕边风,小舅子那点事置之不理,就连顾相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先帝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若有敢跳出来弹劾顾怀玉的,折子还没递到先帝手里,自个儿先“自缢”了,一时间朝野噤声,无人敢言。
就是这么一个恶人,却欣赏沈浚的才华,三番四次的向先帝建言,终于将沈浚从山窝窝里拎出来,回到京都加官进爵,步步高升。
如今年纪轻轻,已坐到中书令的位子上,堂堂三品大员,此等的恩宠,朝野内外,无人能及。
顾怀玉就是在提醒他,别当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他勾了勾手腕,“过来。”
沈浚靠近案前,眼神游过他松垮的绢衣领口,被那抹秀白晃的眯起眼来,“相爷,下官还有一事——”
顾怀玉坐起身来,抬手扶正他的官帽,“戴好,可别再掉了。”
绢衣顺着抬腕动作滑落半截,露出腕骨一点丹砂痣。
像雪地里凝住的血珠。
沈浚下意识屏息凝神,目不斜视地盯着桌案,“谢过相爷。”
顾怀玉大致猜到他要说的事情,关于裴靖逸的九黎血,“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