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小时候外婆倒是给她织过几件毛衣,而且都是拆的旧毛衣的毛线织的。云朝朝当时年纪小,虚荣心比较强,觉得那些花花绿绿的毛衣不如同学们在外面买的毛衣时髦好看。
后来倒是能理解一针一线都是外婆对自己的爱了,但那时候外婆年纪也大了,眼睛也不太好了,所以已经不能再给云朝朝织任何东西。
如今再看到这些,云朝朝只觉得温暖又感动。
虽然没有把这些东西穿戴在身上,但是光看着,她就觉得整个人暖融融的。
结束跟温煦的聊天之后,云朝朝很是郑重的给温煦的妈妈打了个电话表达感激。
温妈妈在电话那头笑得非常温柔:“东西收到啦?喜欢不啦?”
云朝朝:“很喜欢。就是太麻烦您啦!”
温妈妈:“麻烦什么,都是我自己愿意做的。你也不要有任何压力,更别觉得收了我的东西就非得给我当儿媳妇。我跟你说,你跟温煦,你俩该怎么处是你俩的事情,我给你送这些,不是为了他,你当是我自己想感谢你上次送我的珠宝首饰吧!”
云朝朝当然知道温煦妈妈这么说只是为了打消她的顾虑,其实两个人都心知肚明,温煦妈妈之所以对她这么好,不过就是看在温煦的面子上爱屋及乌而已。但不管怎么样,温煦妈妈能这么说,也已经算是体贴入微了,所以云朝朝内心深处还是觉得挺受用的。
不过既然收了人家的礼,那肯定也得想办法回礼。
好在长空道长每年到了年关,都会做各种熏鱼、腊肉和腊肠。这些东西,虽然外面有钱也能买到,但总归没有自己做出来的吃得那么放心。所以用来回礼,也还算是勉强过得去。
云朝朝后来特意让长空道长多做了一些,然后给温煦的父母寄过去了一箱,然后又让静听去温煦厂里做直播的时候,给温煦带了一份。
结果东西送过去了,温煦却跟过来了。
温煦:“那些东西我自己不会做,我转送给黄熙你会有意见吗?”
云朝朝;“没意见啊,送你了就是你的东西,你想送谁都可以。”
温煦:“主要是黄熙要回去过年,正愁不知道带什么东西回去,我想着我反正过年到时候可以来清风观蹭吃蹭喝的,所以就把东西送给她了……”
云朝朝听到这儿,终于回过味来了:“你过年不回去啊?”
温煦其实一开始本来是打算回去的,但后来听静听说云朝朝他们都不回去过年,于是他便动了也留下来的念头。好在温峥嵘对于过年也没有普通国人那么看重,他一到过年,就会跟温妈妈一起找个天气暖和的国内外海岛城市猫着过冬,所以温煦回去不回去的,他们压根也不是特别的在意。不回去更好,还不打扰他们的二人世界。
温煦把这事跟云朝朝说了说,云朝朝倒也没说什么。
其实她是不太理解温煦这种自由的家庭氛围的。但她因为也没怎么过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所以也不太清楚正常的家庭生活都是怎么过节的。
只当是每一家有每一家的过法。
再说温煦回去不回去,也不归她管,所以她问了问,也就把这事给放下了。
-
之前过年清风观里留守的人虽然多,但其实年味也并不特别浓。
但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清风观里多了一群小朋友,小朋友对于过年的兴致,大抵是最浓的。
再加上清风观里好多孤儿,大家都觉得,自己曾经的遗憾大抵是弥补不了的了,但是可以弥补这群小朋友。于是这个道长给做剪纸,那个道长给做灯笼,甚至还有身怀绝技的道长,也不知道在那儿学了些打铁花和火壶之类的表演,说要除夕当夜给小道长们展示一下。
这下别说小道长们了,连云朝朝都忍不住开始期待除夕夜的到来。
但在过年前的这段时间,清风观的工作其实是非常忙的。农业基地那边倒是还好,毕竟很多农作物冬天都已经收割了,春天未到又还没开始播种,但道观民宿那边,一到寒暑假,过来研学或者旅游的家长和游客就陡然增多。
清风观之前的研学活动本来就做得不错,那时候受众基本上都是a市当地的中小学学生,但现在清风观名声在外,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听说了清风观。于是不少外地的研学机构,就把清风观也列入了他们的研学计划当中,然后主打“吃在清风观、住在清风观,玩在
清风观”。
反正生意还挺好。
寒冬腊月的,云朝朝经常能在清风观里看到穿着统一校服,打扮得可可爱爱的小学生,一波一波的,出现在清风观的各个角落。
幸好现在清风观为了常年霸榜“五好道观”,所以道观上上下下言行举止都还是挺文明的,所以云朝朝倒是也不担心会带坏祖国的花朵们。
就这么一路忙碌,一路准备着,除夕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到了除夕的前一天,温煦带着他的员工来清风观的员工食堂团建了。
说实话,来清风观吃饭的人虽然很多,但把公司年会聚餐都定在清风观的,温煦还真是第一个。
连清风食堂的大师傅们,都觉得压力山大。怕做不好给清风观丢人,也怕做不好给温煦丢人。
毕竟在大师傅们的心目中,温煦那就是清风观的赘婿啊,丢人也只能在清风观里丢,怎么能丢到外人面前去?
长空道长安慰他们:“没事,温煦现在有情饮水饱,你们随便做什么,他都会说好吃的。再说你们的厨艺我还是有信心的。”
大师傅们:“我不是怕温煦不满意,我是怕温煦的员工们不满意啊!毕竟温煦是有情饮水饱了,但员工们谁不想公司年会的时候吃顿大餐呢?”
长空道长:“我觉得这你们也不用太担心,温煦既然敢把年会开到咱们清风观来,那必然是做好万全准备的。我觉得以他的细心程度,应该不会让咱们清风观难做。”
事实证明还是长空道长了解温煦。
因为年会当天,食堂的大师傅们发现,温煦工厂的员工们压根心思就不在吃饭的事情上,他们的心思都在抽奖上!!!毕竟温煦真的是准备好了好多好多轮的奖品,而且基本上都是现金奖励,抽到最后几乎是人手一份。
就这金钱攻势,别说是把年会开到清风观的食堂里来,就算是开到荒郊野外荒山野岭冰天雪地里去,估计温煦工厂的员工们都不会有任何意见的。
第139章
温煦公司的年会在清风观食堂开得如火如荼,这倒是给了云朝朝一个新的赚钱点子。她对长空道长说:“或许我们也可以考虑在清风观食堂里承接一些大型的宴会,就像温煦他们工厂的年会类似的……”
结果长空道长笑咪咪地看她一眼:“大过年的,不要聊工作这么扫兴的话题,我们还是聊聊明天除夕咱们怎么清风观怎么庆祝吧?”
云朝朝叹口气,半真半假的感慨:“果然是过上好日子了,想当初咱们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时候,你最喜欢的就是跟我聊一聊怎么才能把清风山的食材变现。”
长空道长坚决否认:“怎么可能,你说我爱吃我认,但你说我爱财,那我是坚决不认的。”
云朝朝想了想,发现还真是,整个清风观里,最爱财的好像只有她,其他人向来都是视金钱如无物的。
包括静听。
在这方面,云朝朝自认境界不如他们高。
所以她到现在都完全没有动过要当道长的念头,也完全不能当道长,那都是有原因的。
今年除夕,除了林爷爷和林半夏回了老家,还有一些附近的道长也选择了回去过年,剩下大部分道长,都是跟云朝朝和长空道长还有静听一样,选择留在清风观里过年的。
虽说是过年,但清风观的众位道长依然跟平日一样,该早睡早睡,该早起早起,该念经念经,该打拳打拳……就连静听,都早早爬起床,像往常一样,把大殿里的每一尊神像都擦得铮光瓦亮的。
云朝朝看得很是欣慰:“我们家静听真是长大了。”
静听美滋滋的从神像上爬下来,说:“煦哥说了,让我今天早点忙完,他晚上过来要带我去放烟花的。”
云朝朝不以为然:“放烟花有什么稀奇的,你要想放,我们也可以自己买一些回来放啊!”
静听:“煦哥的烟花是订制的,外面一般都买不到。反正到时候你看看就知道了。”
静听这么一说,云朝朝倒是还好,但清风观那群清字科的小道长们倒是都被静听勾起了兴致。书也不念了,地也不扫了,穿得红红火火的坐在清风观门口的台阶上,陪着静听一起眼巴巴地等着温煦哥哥过来带他们一起去放烟花。
好在除夕这天,大多数人都忙着赶回家里去跟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所以清风观的游客并不多,但饶是这样,来往的游客们也把这群小道长们当成了清风观的新晋打卡点,几乎每一个路过他们身边的游客,都忍不住拿出手机冲他们拍了几张照片。
后来倒是能理解一针一线都是外婆对自己的爱了,但那时候外婆年纪也大了,眼睛也不太好了,所以已经不能再给云朝朝织任何东西。
如今再看到这些,云朝朝只觉得温暖又感动。
虽然没有把这些东西穿戴在身上,但是光看着,她就觉得整个人暖融融的。
结束跟温煦的聊天之后,云朝朝很是郑重的给温煦的妈妈打了个电话表达感激。
温妈妈在电话那头笑得非常温柔:“东西收到啦?喜欢不啦?”
云朝朝:“很喜欢。就是太麻烦您啦!”
温妈妈:“麻烦什么,都是我自己愿意做的。你也不要有任何压力,更别觉得收了我的东西就非得给我当儿媳妇。我跟你说,你跟温煦,你俩该怎么处是你俩的事情,我给你送这些,不是为了他,你当是我自己想感谢你上次送我的珠宝首饰吧!”
云朝朝当然知道温煦妈妈这么说只是为了打消她的顾虑,其实两个人都心知肚明,温煦妈妈之所以对她这么好,不过就是看在温煦的面子上爱屋及乌而已。但不管怎么样,温煦妈妈能这么说,也已经算是体贴入微了,所以云朝朝内心深处还是觉得挺受用的。
不过既然收了人家的礼,那肯定也得想办法回礼。
好在长空道长每年到了年关,都会做各种熏鱼、腊肉和腊肠。这些东西,虽然外面有钱也能买到,但总归没有自己做出来的吃得那么放心。所以用来回礼,也还算是勉强过得去。
云朝朝后来特意让长空道长多做了一些,然后给温煦的父母寄过去了一箱,然后又让静听去温煦厂里做直播的时候,给温煦带了一份。
结果东西送过去了,温煦却跟过来了。
温煦:“那些东西我自己不会做,我转送给黄熙你会有意见吗?”
云朝朝;“没意见啊,送你了就是你的东西,你想送谁都可以。”
温煦:“主要是黄熙要回去过年,正愁不知道带什么东西回去,我想着我反正过年到时候可以来清风观蹭吃蹭喝的,所以就把东西送给她了……”
云朝朝听到这儿,终于回过味来了:“你过年不回去啊?”
温煦其实一开始本来是打算回去的,但后来听静听说云朝朝他们都不回去过年,于是他便动了也留下来的念头。好在温峥嵘对于过年也没有普通国人那么看重,他一到过年,就会跟温妈妈一起找个天气暖和的国内外海岛城市猫着过冬,所以温煦回去不回去的,他们压根也不是特别的在意。不回去更好,还不打扰他们的二人世界。
温煦把这事跟云朝朝说了说,云朝朝倒也没说什么。
其实她是不太理解温煦这种自由的家庭氛围的。但她因为也没怎么过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所以也不太清楚正常的家庭生活都是怎么过节的。
只当是每一家有每一家的过法。
再说温煦回去不回去,也不归她管,所以她问了问,也就把这事给放下了。
-
之前过年清风观里留守的人虽然多,但其实年味也并不特别浓。
但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清风观里多了一群小朋友,小朋友对于过年的兴致,大抵是最浓的。
再加上清风观里好多孤儿,大家都觉得,自己曾经的遗憾大抵是弥补不了的了,但是可以弥补这群小朋友。于是这个道长给做剪纸,那个道长给做灯笼,甚至还有身怀绝技的道长,也不知道在那儿学了些打铁花和火壶之类的表演,说要除夕当夜给小道长们展示一下。
这下别说小道长们了,连云朝朝都忍不住开始期待除夕夜的到来。
但在过年前的这段时间,清风观的工作其实是非常忙的。农业基地那边倒是还好,毕竟很多农作物冬天都已经收割了,春天未到又还没开始播种,但道观民宿那边,一到寒暑假,过来研学或者旅游的家长和游客就陡然增多。
清风观之前的研学活动本来就做得不错,那时候受众基本上都是a市当地的中小学学生,但现在清风观名声在外,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听说了清风观。于是不少外地的研学机构,就把清风观也列入了他们的研学计划当中,然后主打“吃在清风观、住在清风观,玩在
清风观”。
反正生意还挺好。
寒冬腊月的,云朝朝经常能在清风观里看到穿着统一校服,打扮得可可爱爱的小学生,一波一波的,出现在清风观的各个角落。
幸好现在清风观为了常年霸榜“五好道观”,所以道观上上下下言行举止都还是挺文明的,所以云朝朝倒是也不担心会带坏祖国的花朵们。
就这么一路忙碌,一路准备着,除夕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到了除夕的前一天,温煦带着他的员工来清风观的员工食堂团建了。
说实话,来清风观吃饭的人虽然很多,但把公司年会聚餐都定在清风观的,温煦还真是第一个。
连清风食堂的大师傅们,都觉得压力山大。怕做不好给清风观丢人,也怕做不好给温煦丢人。
毕竟在大师傅们的心目中,温煦那就是清风观的赘婿啊,丢人也只能在清风观里丢,怎么能丢到外人面前去?
长空道长安慰他们:“没事,温煦现在有情饮水饱,你们随便做什么,他都会说好吃的。再说你们的厨艺我还是有信心的。”
大师傅们:“我不是怕温煦不满意,我是怕温煦的员工们不满意啊!毕竟温煦是有情饮水饱了,但员工们谁不想公司年会的时候吃顿大餐呢?”
长空道长:“我觉得这你们也不用太担心,温煦既然敢把年会开到咱们清风观来,那必然是做好万全准备的。我觉得以他的细心程度,应该不会让咱们清风观难做。”
事实证明还是长空道长了解温煦。
因为年会当天,食堂的大师傅们发现,温煦工厂的员工们压根心思就不在吃饭的事情上,他们的心思都在抽奖上!!!毕竟温煦真的是准备好了好多好多轮的奖品,而且基本上都是现金奖励,抽到最后几乎是人手一份。
就这金钱攻势,别说是把年会开到清风观的食堂里来,就算是开到荒郊野外荒山野岭冰天雪地里去,估计温煦工厂的员工们都不会有任何意见的。
第139章
温煦公司的年会在清风观食堂开得如火如荼,这倒是给了云朝朝一个新的赚钱点子。她对长空道长说:“或许我们也可以考虑在清风观食堂里承接一些大型的宴会,就像温煦他们工厂的年会类似的……”
结果长空道长笑咪咪地看她一眼:“大过年的,不要聊工作这么扫兴的话题,我们还是聊聊明天除夕咱们怎么清风观怎么庆祝吧?”
云朝朝叹口气,半真半假的感慨:“果然是过上好日子了,想当初咱们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时候,你最喜欢的就是跟我聊一聊怎么才能把清风山的食材变现。”
长空道长坚决否认:“怎么可能,你说我爱吃我认,但你说我爱财,那我是坚决不认的。”
云朝朝想了想,发现还真是,整个清风观里,最爱财的好像只有她,其他人向来都是视金钱如无物的。
包括静听。
在这方面,云朝朝自认境界不如他们高。
所以她到现在都完全没有动过要当道长的念头,也完全不能当道长,那都是有原因的。
今年除夕,除了林爷爷和林半夏回了老家,还有一些附近的道长也选择了回去过年,剩下大部分道长,都是跟云朝朝和长空道长还有静听一样,选择留在清风观里过年的。
虽说是过年,但清风观的众位道长依然跟平日一样,该早睡早睡,该早起早起,该念经念经,该打拳打拳……就连静听,都早早爬起床,像往常一样,把大殿里的每一尊神像都擦得铮光瓦亮的。
云朝朝看得很是欣慰:“我们家静听真是长大了。”
静听美滋滋的从神像上爬下来,说:“煦哥说了,让我今天早点忙完,他晚上过来要带我去放烟花的。”
云朝朝不以为然:“放烟花有什么稀奇的,你要想放,我们也可以自己买一些回来放啊!”
静听:“煦哥的烟花是订制的,外面一般都买不到。反正到时候你看看就知道了。”
静听这么一说,云朝朝倒是还好,但清风观那群清字科的小道长们倒是都被静听勾起了兴致。书也不念了,地也不扫了,穿得红红火火的坐在清风观门口的台阶上,陪着静听一起眼巴巴地等着温煦哥哥过来带他们一起去放烟花。
好在除夕这天,大多数人都忙着赶回家里去跟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所以清风观的游客并不多,但饶是这样,来往的游客们也把这群小道长们当成了清风观的新晋打卡点,几乎每一个路过他们身边的游客,都忍不住拿出手机冲他们拍了几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