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刘子晔点了点头:“杜先生已经知道了,这封信就是他在得知咱们打完了姚参那一战,才派人加急过来的。”
  “宜君可有何良策?”
  刘子晔环视了一圈室内她的部下僚属们,没有回答郝闻昌的问题,只道:“今日我与众位相见,只是要在燕京那边的消息到来之前,提前让你们知晓。”
  她说完这番话,又唤了一句阿桓和阿荜,两人从营房后拿出一方盒子。
  刘子晔漆木的盒子开启,从中取出一封锦书:“从前,你们应当都知道,我父王在生前为我留下了许多山川地理图纸与地方人文志册。其实,除了这些,父王留下的东西里面,还有一件。”
  她将手中卷轴的锦书,缓缓抻开。
  于是所有人清清楚楚的看到,这一方黑缎镶边金色锦帛绣龙纹的背面,清清楚楚写着两个大字“御旨”。
  郝闻昌浑身一震,惊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圣旨?”
  他曾经也是西关王府多年的旧属,见过不少宫中发给西关王爷的谕旨。
  但眼前这个似乎与他曾经见到的皇帝刘坚所发的,略有不同。电光火石之间,郝闻昌想到了什么:“这、这是先皇,是圣祖皇帝的御旨!?”
  鲜卑与吐谷浑派出的使者队,在大周朝边防营寨出现了的消息,被快速送抵京师。
  大周朝与戎狄八部战争连绵了三年,朝野民间苦之甚久。
  因而西关小侯爷的军队一战而全歼了羌族主力并斩杀了羌族王汗姚参一事,更像是长了翅膀一样。自西关边郡民间,飞爷似得向东向南传播。其速度之快,竟不亚于大周朝的送信驿兵。
  彼时刘子焉所谓的凯旋之师,尚未回到燕京。
  但却提前送回了大军受池牧所部拖累,使得第三次征伐戎狄的大计,中道崩阻。不过池牧也自承其果,其本人与部众悉数陷落于草原沼泽的消息。
  刘子陵与池瞻得到消息,无不痛心疾首。
  刘子陵自然不相信池牧会如此轻率,他和池瞻无比清楚定然是出了意料之外的变故,否则以池牧的沉稳,他不可能不知道,他对于自己、对于池家的重要性。
  “查!本宫定要查清事实!必不让不顾家国底线,谋害池牧的刘子焉回京!”
  池瞻此番痛失爱子,也再无顾虑。
  第二日,朝堂之上,刘子陵当庭提出对此战战果的抗辩。
  太子一党亦不再避讳,以御史之责,直谏于刘坚。
  刘坚身为一国之君,失德于民,要其彻底悔悟这过往为政之失,以及连续三年靡费征战之祸!
  诸博瞻以一朝宰相的身份,自然也要全力安排自己的党羽为帝王辩护。
  然则刘子陵此次亲自发难,其才思之敏捷,口辩之锋利,竟无人能挡!又有池瞻等人联合,其势如破竹。
  一场大朝会到最后,刘坚不得不表态,暂退一步,下旨卸了皇二子刘子焉的大将军兵权,全军就地驻扎不得擅入京师。由京师派出调查组,彻查大军征伐失利、池牧及所部陷落戎狄之事。
  朝会终于得以散歇,一回到后殿,刘坚怒意勃发。
  将整个后殿砸了个遍!
  御前太监战战兢兢守在殿内殿外,除了碎裂的室内瓷器,又有十余名御前宫女太监受到怒火波及。
  当天就跟那后殿的各式摆设一般,碎成渣渣,被当做垃圾清除出了宫。
  几日后。
  边防信报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师。
  让刘坚捏着这一封信,又一次怒火勃发。
  哗啦啦,御案之上的摆设被刘坚一扫而落于地面。
  “刘子晔!竟然……竟然被你们父女二人蒙骗,至于今日!”
  好啊,很好!
  亏他当年还真信了他那三弟恭顺窝囊之像的蒙骗,一时之间沉溺于掌控和作弄他的快/感之中,而没能彻底斩草除根。
  致使这遗落的点点星火,竟然燎原至此!
  燕京这里他自己的亲儿子,图穷匕见,早晚要决一一事。自家后院的不肖亲子还没收拾明白,西边就又有亲侄女成了大患!
  不过,本以为这已经够让刘坚窝心了。
  却不曾想,半个月后,又有新讯息传来。
  他那个胞弟翼阳王刘擎,在东南封地举起了反旗,呼应京中的太子。
  公然打出要“除暴虐,奉明君”的旗号,要求暴君刘坚罪己退位,由太子登基!
  第99章
  燕京大街之上。
  百姓们几乎悉数出街,携老扶幼,互相传递着边事的消息。
  “朝廷征伐西戎三年,次次都是百万之师,更在大周三十六郡征发如此,却次次狼狈而归!殊不知人家西关小侯爷,不过几万兵将,一出师就直破羌族王汗之师!更令其他部族,恭顺拜服,愿意听凭西关小侯爷重订八部与大周边线!”
  “谁说不是!这一次,八部彻底臣服于大周,这一场大战总算到了头!”
  “当年圣祖皇帝立国之时,与八部之间的边线,还是靠着圣祖的武功压制,才叫八部服服帖帖的认了下来!到了咱们西关小侯爷,干脆主动提出退迁几百里,这边界也任由小侯爷来定!”
  “西关小侯爷一战而立威,这八部是从骨子里彻底怕了。”
  “我兄弟一家,前年就已迁往了西都定居,今年还写了信来,尽说西都之好!叫我也舍了这所谓的大周国都燕京,去往西都。这之前啊我还有些犹豫,毕竟当时,突然之间朝廷说,这西关小侯爷是个女的,欺君罔上什么的……现在决定了,下个月就走!”
  “如今来看,女子男子又如何?咱们去了只管能不能过上安稳有奔头的好日子!”
  “同往同往!不光是咱们燕京,我听寒山寺的师父们,也说过西关之地的种种奇闻。大周各郡的佛寺,还有那些逃籍去西关的家人朋友,都在传说这件事!我是无比神往,也相信的。兄台若要去,我们一同前往!”
  “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今之势,西都强盛,燕京却动乱在即,我等屁民还是早些趋利避祸的好!”
  “西都西都,那究竟会是一个何等梦幻仙都,神俊风采之地,迫不及待了!”
  街头巷尾各式各样,针对时局的议论。
  又过了些时日,皇二子刘子焉奉燕京皇帝圣命,去往西关削爵拿问西关小侯爷的二十五万大军,不战而降。
  刘子焉本人也被看守在了西关侯府,不得回京。
  二十五万大军,不过一日的时间,尽数不战而降……
  这样的消息传回来,民间与朝堂再一次被点燃。
  西关小侯爷如此强悍!曾经百姓们所担心的,西关小侯爷可能要被圣上惩戒的忧虑,似乎可以彻底放到一边。
  这样一来,那些亲朋好友的信件里,还有街头巷尾的传闻中,所描述的西关,便越发的有吸引力。
  各地郡守包括燕京,也无不感受到了民间的这股情绪风潮。
  各自提高警戒,在乡野与城郭之间四处巡逻,以防逃民。
  从前若都只是少数的逃籍,也还多少说的过去。可一旦酿成如逃荒一般行事的大批量逃籍,每个地方官都没法交代。
  户口的流失,那可就是赋役人口与税赋的大量流失。
  这样的损失,谁能承受的住!
  很快,燕京朝堂也不得不重视民间这一动向。
  然而,混乱当中的刘坚,在朝官禀告了燕京内外百姓的动向之后,思虑片刻后,向燕京以及大周全境下达了一份极其严苛的戒严令。
  燕京的几大城门加派了兵员,严查携家带口私自出京的人口。
  各地编户属民,也不得擅离开户籍地。
  为了最大程度的控制离境迁徙之民,还学着古代在民间掀起告密风潮的办法,发布了《告缗令》。
  鼓励全民互相监督,揭发举报擅自离开户籍地的编户民。
  一旦举告成功,被举告者的家主当众斩首,全家发卖入奴籍,家产全数没收。
  而举告者就可以获得被举告者一半的家产。
  一时之间,燕京上下气氛大改,在官府的严查之下,砍头台一连数日血流如注。
  那些曾经闪动着希望火苗的脸上,在切身逼近的残酷现实下,重新布满了灰暗与愤怒。
  燕京内外,市集十停八/九,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材料购买,只能通过私下互相以货换货,或者以金银币高价来买。
  一言以蔽之,让诸多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再一次雪上加霜。
  那些因为告密邻人,而骤然得富的家户,好日子也过不了几天。很快就发现,不知哪天起,民间流传了一份名册,将他们这些告密之人一一列举了上去,但凡是他们要买东西,要在民间办些事,出了门遭遇的俱都是冷眼与拒绝。
  即使愿意出血割肉的出高价,也无人愿意换货给他。
  更有甚者,连他们去佛寺拜佛,都要被佛寺单独轰出来吃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