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一溜水泥房顶、白色砖墙,虽然仍旧是户户有水井。但却自水井为水源,修了金属管道,通连至室内的灶间、盥洗间。
  郡中虽有百姓偶尔会来烟云寺上香敬佛,但三年来人人忙于奔生活,去学习那些实用的文字、数学与科学工程知识,
  唯一不同的是,寺庙的房顶和建筑形制,还是保留了寺庙原有的风格。
  这三年间,那位名为玄净的大法师,真的就如当时来时所说。
  即使面对着西关小侯爷与西关候府上下的白眼,也丝毫不萦于心。他以大周朝皇室于百姓们人人仰望其修行踪影的佛学大宗师,化为一个再落魄与寻常不过的普通游方僧人。
  三年间,在西关郡境内游走,缘来则坐地讲佛,不在乎是否有人围坐听讲,更不在乎听讲的百姓是何等样的身份。若遇需要搭把力气的民户,他随即上前想帮,甚至还多次在西关小侯爷修筑水泥道路以及各处的工坊之中,做些短工。
  然而他这短工做的,却从来银钱都不要,只要管了他吃喝住宿,工期一到,便翩然离去。
  可谓随性至极。
  相安无事的这几年,今日倒是头一次再次主动登门,要再次同西关小侯爷恢复联系。
  刘子晔当然也大概知晓烟云寺那三名僧人的状况。
  只不过,她一心都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思想,在封地赚取积分的大业当中,对古代社会的佛寺与所谓佛家思想对百姓的影响力根本不屑一顾。
  现代唯物主义科学只要植入人们的思想,哪里还会有什么佛之所存?
  就好比这千里西关,三年来,烟云寺依然是当初的那座烟云寺,僧人仍然还是那三名僧人,并没有新增一名的佛教信众。
  只是,在她听到烟云寺主持度衍来访的通报时,突然想起一事。
  她问靳劼:“我们的私卫在范阳郡看到各地佛寺在为百姓施粥?”
  靳劼点头:“正是。”
  “具体情形你再说说。”
  “好。与咱们西关郡不同,范阳郡因郡内住民多为汉民,佛教信徒甚重。辖内八城十六县,每一城每一县都有不止一座佛寺。此次大周与八部之战,数十万兵马陆续进驻范阳,范阳郡内及周边的仓储据说早已征调成空,就连专为赈济灾情所需的常平仓也为之一空。官府自然也无力赈济,所以,那些被过度征集了壮丁与存粮而无以为继的百姓,唯一可去的就是佛寺了。”
  靳劼说到这里,看着刘子晔若有所思的样子,继续道:“咱们在范阳派出的私卫暗探传来消息说,范阳郡的几十座佛寺门前,都设置了粥棚,日日大排长龙。不过,佛寺的粮储必境有限,根本无法长久支应。”
  靳劼这一番话说完,刘子晔也已然想通了一些此前她无法理解的问题。
  何以佛门信徒甚重?
  不单单是因为佛门的教义入了人心,更是因为,佛寺在古代这个人社会当中,还承担了救济孤弱的社会功能啊!
  换做是自己异地而处,恐怕也会对佛寺崇敬崇仰至极。
  她对书房外的夕映道:“请度衍主持到主堂,我这就去。”
  罢了她又对杜晖和靳劼道:“走,你们也随我一起去见见。”
  主堂。
  度衍和尚坐立不安的坐于客座,候府的仆役上堂,给他斟了热茶,他却也丝毫不敢乱动。
  只端端正正的撩了僧袍,一手结佛印,一手持佛珠,闭着双眼默诵佛经,以保持表面的冷静。
  自打当年西关小侯爷自烟云寺愤而离去,度衍今天来西关候府,从首门开始,就时刻担心自己会被候府上下轰出去,自然端着十二分的小心。
  像现在这般,竟然将他客客气气请到了正堂,还给他上了热腾腾的茶,度衍更加不知所措了。
  片刻后,堂外传来人声。
  度衍当即不敢再耽搁,恭恭敬敬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面朝堂外,等着西关候府的主事先生来人。
  然而,当他看清来人后,却震惊的睁大双眸。
  度衍万万料想不到,西关小侯爷竟然亲自来了!
  第78章
  度衍手中的佛珠飞转,慌的坐立不安。
  就他对西关小侯爷的了解,他真的不能不慌啊!连玄净大法师,西关小侯爷都说发作就发作,半分情面不讲,何况自己这所谓的主持。
  当西关小侯爷当先跨入客堂时,度衍当即躬身执佛理:“贫僧度衍,叨扰西关小侯爷了。”
  刘子晔看了度衍一眼,即使不情愿,还是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当日那个玄净大法师。
  她淡淡颔首算作致意,径直到了自己的主座。
  倒是杜晖在后面带着笑施礼:“度衍大师。”
  靳劼则是与刘子晔一般,只简单致意。
  各自入座后,刘子晔见度衍慌得不敢直视自己,便直接问道:“度衍大师怎么独自登门,玄净法师怎么没有同来?”
  “啊?”
  度衍一怔,“那个,玄净法师……额……不便前来。”
  他不敢实话实说,若是玄净来,怕不是连西关候府的大门都进不来。
  “哦。”
  刘子晔了然,她当然也对此心中有数,不再戏弄这度衍和尚,便问:“度衍大师今日为何事而来?”
  一想到自己今天来要说的事,度衍更加窘迫了。
  可是玄净法师交代了他来,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来办:“那个……贫僧登保贵府,是、是想恳请小侯爷,可否借予烟云寺些粮药……”
  这几年间,西关郡荒地开垦进展急速。
  加上各个地块,俱都因地制宜的施肥,改善土质提高土壤肥力。粮食的亩产量也极高,家家户户的存粮,早就足够西关郡百姓吃上五七八年。
  西关候府也储备了吃不完的粮食。
  去自前年开始,杜晖就安排了人,由西关候府为首,成立了西关粮食管理工坊。
  这间粮坊,将各家各户自愿存过来的粮食统一入库,负责粮食的日常存储和管理,并发给存粮的百姓写明了存储粮食数量和种类等信息的粮票。
  存粮之后,可以凭借此票到粮坊支取的粮草。
  而这一间粮坊,则会将百姓存进来的粮食向外出借,通过这出借与还粮的过程,收取少量佣金的同时,也将存储的旧粮替换为新粮。
  当然,除了存粮,百姓们也可以自由的发卖粮食到粮坊。
  对这种粮坊买入的粮食,粮坊也会同样的对外出售。西关郡境内粮食丰盈,需求并不多,因此,这间粮坊化了名,经过几道东家背景的隐匿,开出了西关郡。
  一路往西,开到了草原八部。一路往东,开到了大周朝境内。
  范阳郡作为西关郡临郡,自然也有西关候府运作的粮坊。
  虽然据探来的消息,这些粮坊在当地的存粮早已被官府强制征调走了□□成,几乎库存告罄。但西关境内,却仍然有大量粮储,依西关郡现在的运输效率,送到范阳郡边界,不过两三日的功夫。
  所以才会有今日度衍到西关候府这一行。
  刘子晔听了,仿佛有些意外,她瞧着度衍,好奇的问:“不知度衍大师要借粮几何?”
  度衍面上汗珠滚落:“这……贫僧想向小侯爷借粮三千石。”
  说完这句话,度衍只觉力气几乎耗尽,虚虚得靠在了桌案上。
  刘子晔微微笑着看他:“烟云寺坐于虞城,寺中僧弥不过住持二人,不知主持凭得什么来借?假使我西关候府真的借了粮食给贵寺,贵寺又是否能还得回来?”
  她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又道:“若是本侯爷记得不错,这烟云寺无论是初建还是翻新,皆由我西关候府出资。若住持欲以贵寺为抵,本侯爷可不依。”
  “不、不。”
  度衍连连否认:“小侯爷说的对,贫僧岂敢以烟云寺为抵?”
  刘子晔又问:“那主持大师,要如何还粮?”
  度衍看了看刘子晔,不得不将今日最后一个使命抛出去,他道:“玄、玄净法师说,西关候府三千石粮,他将以三方佛门信徒之民心作还。”
  度衍话出,杜晖精神陡然一震。
  西关郡坐于大周朝西北,那么向东、向南再向东南,就是三边。
  玄净大法师,这是许了刘子晔大周朝之佛门信徒民心。
  杜晖双目炯炯看向刘子晔,意思再明白不过。
  刘子晔同他对视一眼,看了看度衍道:“以三千石粮,换取三方民心,我西关候府实在是赚得太大了。”
  度衍忙道:“不不。玄净法师说,西关小侯爷得所作所为,是万千黎民之幸。三边民心,终有一日将会尽归小侯爷麾下。大法师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将民心归集之速,加快了一分而已。”
  这话出口,刘子晔倒是十分惊讶。
  毕竟,她与玄净两人见面即崩盘,这三年之中,刘子晔更是对他刻意忽视。而且,她自认为自己作为一个现代社会高中生,行走天下靠的是唯物主义思想,与数理化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