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同现在这个毕恭毕敬的样子,还真是不一样啊!
  她心情不错的看着来人道:“不必多礼。”
  扶余长青稍直了身体:“多谢小侯爷。”
  然而,扶余长青知晓,即使她此刻心中再不甘愿,再是难以将那日西关侯的作为好好消化,也必须将该说的感谢之话说出口。
  “承蒙小侯爷之厚爱,于月前号召我青城扶余氏上下,将房屋改装为三角支撑木梁与砖瓦结构,这才使得无数族众得以在这场大雪之中,家宅得保。扶余长青身为一族之长,拜谢西关小侯爷救命之恩。”
  湖面积雪过深,不便就地跪拜。
  扶余长青说罢,再次向西关小侯爷深深行了一礼。
  刘子晔此前就已经通过系统结算清单,收到了来自青城以及十三郡各自大大小小的积分。
  此时对扶余长青的态度转变自然没什么意外,她挥了挥手:“好了,过去的事不必再提。”
  “只是,日后本侯爷若还有其他事找上门,扶余族长可要念着今天的情分,一起合作共赢呀!”
  第36章
  扶余长青一顿,她根本无法确认眼前这位侯爷,还会有什么匪夷所思的想法,但当此局面,拒绝的话也不好说出口。
  便道:“自然,若是双方共赢之事,长青绝无拒绝之礼。”
  她想起自己之所涉雪而来的第二个目的,便道:“扶余长青还想请问小侯爷和苻族长,是准备在这块地方作为捕渔洞的挖掘口吗?”
  苻明义此时正带着族中工匠与王府中人,就地组装搬运到此处的机械零部件。
  虽然看到了扶余长青过来,一时却脱不开身。
  苻真儿闻言颔首:“正是。”
  扶余长青知道苻真儿在苻氏一族很受拥护,也愿意将他当做苻氏的领头人来交谈,便道:“长青十分不解,大雪初降,湖水冰封,苻族长与苻小族长,何以要择此最艰难处开窟?”
  苻真儿自承是晚辈,不好像刘子晔一般,端坐在雪橇车上,居高临下的同扶余长青对话。
  他下了雪橇车,回复扶余长青道:“真儿知晓扶余族长的提醒之意,这处湖水最深,冰面与积雪都冻的深,但也是鱼获最丰富之处,因而择选了此地。”
  扶余长青纳闷:“既然苻小族长都知晓,何以执意为此?”
  “扶余族长稍后便可明白。”
  苻真儿没有多说,只这般解释了一句。
  扶余长青还想说些什么,可这时他突然听到他们扶余氏正在穿凿湖面的方向,传来呼号呵斥之声。
  她回头一看,只见不知何时,身着西关刺史府府兵衣装的兵士,已然抵达了他们那一处挖掘出来的空地,将他们扶余氏的捕渔队团团围住。
  扶余长青大惊,也顾不上再说服苻真儿,颇有些狼狈的踩着雪往回抢奔。
  刘子晔与苻真儿也瞧见了那边的动静,她摇了摇头:“堂堂大周朝一郡之刺史,竟然来强抢民利,真是给我皇帝伯伯和太子哥哥丢人!看来清理虞城的两座城门楼,还是没把刺史府的攒下那点力气用尽。”
  苻真儿想到他前些时日,比这西关刺史还嚣张百倍的作派,再听他此时说话,忍不住莞尔。
  他只问:“子晔你可要管吗?”
  “我干嘛要管?扶余氏又不是苻氏,同我有什么关系?受点欺负就要我来出头?让他们先咬着。”
  刘子晔毫不在乎的道,接着她也下了雪橇车:“走,我们去看看凿冰机组装的如何了。”
  方才这话,虽则听起来冷漠无情,但又界限清晰的将苻氏与他人的不同区分开,明示刘子晔对于苻氏一族迥然不同的态度,叫苻真儿只觉又窝心又无奈。
  杜晖见刘子晔过来,却也不多说明,毕竟他知晓这些零部件的完整与拆解设计图,无一不是他从刘子晔手中拿过来的,再交由侯府新组建的设计制作组与苻氏工匠,完成各自的分工内容。
  刘子晔自然可以一看便知进展。
  她四处望了望湖面,见到有些零散的小的捕渔队,显然是受到了不小的挫折,又是沮丧又是绝望,却仍然不肯放弃尝试挖掘,希望老天爷能够怜悯怜悯它们,给他们一条活下去的生路。
  也有些心思活络的,一直关注着扶余氏捕渔队的进展。
  想着等扶余氏开凿成了,能否上去讨个活路,好歹换得一些他们的鱼获。
  雪降落之前,在杜晖与郝闻昌兵分两路的游说之下,青城无功而返,另外十三镇,也不够时间一一走遍,只到了近距离的五个镇子,且五个镇子中,也只有三个镇子,答应了郝闻昌一行的提议。
  集合了镇子上的人手,收粗盐的收粗盐,打雪橇、滚雪桶,打捕鱼机。
  但他们的工匠人手,相较苻氏而言还是差了许多,连相对简化了设计的捕渔机都还没有准备好,因而此时的千塞湖上也没有这三镇的踪影。
  提前抢着时间赶来的,反而都是如青城扶余氏一般的情形。
  这些人眼见着又来了另一个西关大族苻氏,自然又有不少将希望投放在他们身上的。
  可是,他们也都如扶余长青一般,一眼就能看出苻氏选址的问题,竟完全不懂何以苻氏一族今年怎么昏了头?
  看来还是要寄希望于扶余氏了。
  然而,念头稍定,扶余氏眼看着要开凿出个名堂的渔窟就被刺史府围了起来。
  扶余长青赶回自己族中捕鱼队所在处,即使心中气得气血翻涌,也忍着不敢发作,只规规矩矩的寻了这队府兵的带头人上前交涉。
  她瞧着领头之人的服色,开口道:“队正大人,草民是扶余氏族长,这处是我扶余氏所选的开凿捕渔口,西关郡年年如此冬捕,并无任何不合规矩之处,不知大人这是何意?”
  带头的人是一个管百员府兵的队正,他瞧了瞧这位出头的扶余氏中人。
  假作客气又关切的道:“原来是扶余族长啊。是这样的,今年西关郡遭逢此等几十年不得一见的大雪,刺史大人实在心忧西关边民的衣食住行,这才命我等带队前来。扶余族长你们放心继续开凿,今冬形势不同以往。族长看到那些虎视眈眈的十三镇渔队没有?
  队正朝着湖面四处指了指:“你们扶余氏这一处渔窟若是凿了出来,可是极容易招来抢乱的!不过,如果有咱们刺史大人出面,我们府兵带队在这里镇守,自然无人再敢造次。”
  扶余长青大惊。
  她又不傻,甚至向来打算的十分精明。
  如何能不知道,眼前这个队正话是这般说,但显然这是要等着他们开凿完成后,直接由刺史府接管了这处捕渔冰窟。
  届时,的确是不敢再有其他散民前来招惹。
  可是他们扶余氏可也就同样不得捕获,这处渔窟彻底算是白凿了!
  “可是以往,从无此例。”扶余长青提出抗议。
  “我西关边民之间向来无甚大怨,纵有人想要借这口渔窟的产出,却也断不至于如对症所说,粗暴蛮横的上来抢。队正大人一片好心,扶余氏却万不敢因此等琐事劳动刺史府的贵兵。”
  “以往是没有,今年这不是不同以往吗!?”
  府兵的带头人客气过后,已经有些不耐烦,挥挥手:“识相点,赶紧叫你的人继续开凿。”
  扶余长青面色难看,这一队府兵此般态度,已然是吃定了他们。
  即使此时他带着人放弃这一处开凿点,另寻新地址,可一旦有了进展,毕竟还是会引来府兵的再次围聚。
  往年刺史府自然是看不上这些冬季的渔猎收获,刺史府府库常年充盈,到了冬季,西关郡各地还要将他们各自渔猎到的收获,按照比例上缴一部分,说是给西关王的封地爵禄,但扶余长青也知晓,这些收获大部分都是进了西关刺史府,西关王府十能得其一二就不错了。
  今年西关刺史府府库不知为何也空了,遇到这样一场大雪,整个刺史府上下乃至上千名府兵都还要过冬,这才看上了他们的捕渔点。
  刺史府府兵的一半是由常备府兵组成,自大周朝立朝以来,二三十年的时间,早已习惯了接受官府供养的生活,脱离实际的农耕渔猎生产日久。剩下一半倒是由各地役民轮流充任,但这一半人没什么话语权,通常只是做些简单的盗贼缉捕或者打杂的差使,也没有养成兵士当中的奢侈习气,日常消耗并不大。
  那位府兵的队长瞧着扶余长青脸色,不由得笑了笑:“怎么,扶余族长不很服气?”
  扶余长青当然不服气。
  她看出了自己的族人到头来只会是白忙一场,只为他人做嫁衣。
  一旦府兵正式接管了这些开凿渔猎口,根本不会留给他们扶余氏像样的分成。
  想到此,扶余长青长长吐一口气道:“不敢。草民只是想,扶余氏在这一次大雪过后,是第一个趟着大雪封闭的道路,赶到千塞湖的,所择的这一处捕渔口也是今年最好的位置。既然咱们刺史府看上了这一处捕渔口,我们扶余氏一族不敢独占,就让与刺史府。我等再另寻它址,自行开掘捕渔,若果然遇到他镇之人抢乱之事,扶余氏一族自行处置,绝不给刺史府府兵添麻烦。您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