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临户家的男人从半圆形的雪洞上探出了个头:“族长,您叫我啊?”
“对。”
扶余长青道:“劳烦你过来我家,帮我一起搬几袋子东西出去。”
“成!我这就来!”
族人说着,隔着强挥起铁锹头,戳落墙头上的积雪,直到他破开了一道可以容他翻身而入的空间。
扶余长青带着他走到自家的货仓门口,对他道:“就是这几袋子粗盐,我们把他运到外面大街上。等表层的软雪除的差不多了,就把这些盐撒上去。”
一个时辰后,在族人们的惊呼声中。
扶余长青亲眼看到撒过了盐粒的冻雪,一点点被融出了细小的孔洞,原本冷硬的将握着铁锹的手震得发痛的冻雪,只需要大力一点,就可以一铁锹夯进去,再用力一掀,这层冻雪就被除开了。
“真的好用!”
“还是族长有办法!”
“快,咱们族里还有多少盐,都收集起来,有大用!”
即使这一点点破开的冻雪,不过是一点微小的成就,族人们仍然大受鼓舞。
然而只有扶余长青,在看到雪融的一瞬间,就无法再展露出一丝笑意。
她想到了当日,杜晖与苻明义堪称苦口婆心的要求自己再次动员起扶余氏全族的人,赶制那些所谓的“人力推动滚雪桶”、“人力踏雪橇板”、“蜂巢雪帐”、“铜制[网梭]冰下捕渔器”以及什么“牛转冰凿车”……
第一次她被那个西关小侯爷带着兵马威逼上门,要求合作。
为了自己的族人考量,她才不得不退步。
彼时,杜、苻二人没有了那些铁甲的士兵傍身,还想来溜着她的族人来围着西关侯府来转,不仅要出力,还要买他们西关侯府的布线和铁木材料,扶余长青如何会同意?
如今,满目的荒原白雪。
她不需要亲眼看,就能够想想得到。
西关百姓包括他们青城在内,每年冬日渔猎的西塞湖,将会在接下来的一整个冬天都被覆盖在这样深而厚的冻雪与冰层之下。
千松岭更是无人可以在这样的大雪封山之下,顺利的进出。
如果,她当初没有拒绝两人。
是不是现在,青城的族人们,除了手中这把铁锹,还能有滚雪桶来除雪以及雪面运输?
是不是当本就不多的柴火和食物即将用尽之时,可以乘着踏雪橇板,赶往西塞湖,凿穿冰封的湖面,从十余尺的湖水之下,网出用以果腹的鱼获?
是不是可以有能装在货物的雪橇,可以到城外的林中打回更多的柴火,烧制更多取暖的黑炭?
是不是呢?
大雪始终不停。
到了第五日,穴居多天的新任西关刺史王彦朋也坐不住了。
这一日清晨,匆匆忙忙的召集了两三位冒雪而来的几位刺史府属官,以及几十名府兵,勉强在刺史府门外行了一场雪祭。
杀了一只羊,向一片大雪当中撒上米和酒,祈求雪神息怒。
当然,这并没有任何卵用。
就连雪祭之后,张贴在刺史府外布告栏上,宣告刺史府此一政绩的告示,也根本没有人曾经看到过一眼,一个时辰后,就被裹挟着厚重雪片的冷风,卷向白茫茫的天际。
然而终日躲在刺史府,烤着热乎乎炭火的王彦朋,却十分清楚。
根本无需冒着寒风与大雪,再多做什么所谓的政绩。
因为,他已经十分确定的知晓——
哪怕是这样一场几十年难遇的大雪,似乎对虞城、对西关郡的百姓来说,不过也就是一场根本要不了命的考验。
西关郡可真不愧是千锤百炼之地。
从雪落的第一日开始,他们在应对这一场大雪时,所施展出来的本领和能耐,就叫王彦朋叹为观止!
距离虞城百里之外的燕塞山支脉。
蜿蜒于山脉当中的一条西关郡东出的主道边上,池牧带着他的千余禁军人马,已然困在原地四天之久。
大雪初降的第一日,池牧倒不觉难办。
马匹在雪地当中不易行走,池牧便下令,就地扎营,待雪停之时继续行进。
然而当天夜里,池牧在帐篷中,看着黑洞洞的天空,像彻底漏了个大洞一般,无穷无尽的洒下鹅毛般的雪片。
池牧当即就意识到——
大事不妙。
果然,从他们的队伍停下来开始,就再没能整军上路。
若非池牧当晚下令,禁卫军弃置马车,牵着马匹下了主路,涉雪到了山脉的背风口,将营地紧急转移到此处。
恐怕此时他带着的这整个禁卫军,都要被覆盖在几尺深的雪面之下。
行军携带的粮草饮水最多还能撑上两到三日,可是,更严峻的问题是。
今天早上,马匹已然陆续被冻死。
然而这样的连绵大雪覆盖下,他们已很难再找得到,足够千余人使用的,可以点燃的木柴。
马匹死了,他们可以吃肉可以喝马血,口粮一时不至于短缺。
但是没有柴烧,纵使他们这些自认体魄强健,非普通人可比的禁卫军,也熬不到这场雪的尽头。
第32章
第六日,大雪终于有了逐渐变小的迹象。
当日傍晚,当最后一片雪沫洒落地面,西关郡天禧九年冬天的这一场连绵大雪,终于抵达了它的终点。
在它深深覆盖下的,却是千里冰封的起点。
然而,雪落之后,西关刺史府王彦朋,却在刺史府大门外,登上了刺史府的马车,在微微湿润只一层薄雪覆盖,却丝毫不妨碍车马行走的虞城大街上,驾马而去。
“先去西关侯府!我要探望西关小侯爷!再去找苻氏苻明义,本刺史定要慰劳抗雪之大功臣!”
在他车马走过的虞城街道上,都是宽敞又平坦。
城中的每一条主路,都被清理出了一丈宽的大小,刚好可以容纳两辆马车或者畜车交错而过。
清理出来的道路两旁,则是高高的,同样堆积出了将近一丈高的,平整的雪墙。
王彦朋不无得意的想着,自己这个西关刺史当得,可真是比伊伯利好出太多了啊。不光着这西关小侯爷靠谱了很多,就连这样一场让他都惊掉了下巴的大雪,都得以无灾无难、安然无恙的渡过。
去往侯府的路上,王彦朋打眼看了虞城的度北门与东望门的城门楼。
得!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倒了就倒了吧,又不是不能再有新的了。
西关郡虽然潦倒不受重视,但这城门楼好歹也是府衙和朝廷的脸面,回头他把这雪灾的事情向上一报,门楼重修的款项不就有了吗!?
经过了这一回啊,他可是清清楚楚的瞧明白了,这西关小侯爷啊,简直就是他王彦朋的官运神!
就西关小侯爷在雪前那么瞎胡闹的一通,竟然叫他瞎猫撞着死耗子。
嗳,正巧它就逮着了!
仗势欺人谋取私利的坏事,转而变成了功德至高的大好事。
你说从前,伊伯利在的时候,西关小侯爷闹腾的花样,也算不少。
怎么就没这么巧,没这么灵验呢?
这些天,坐着室内温暖的火炉前时,看着户外纷飞的雪片,他多次陷入深深的思考。
最终,他得出一个结论。
他王彦朋同西关小侯爷,同西关郡的气运相合!
他一上任,西关郡就气运大转,尤其是至关重要的西关小侯爷,原本不利不吉之事,都转而变了性。
真真合该这样的好事,都落到他王彦朋的头上啊!
王彦朋摇着脑袋哼着小曲,他必须第一时间去拜一拜他的官运神!
到了西关侯府门外的沁阳大街,王彦朋走下马车,一手撩着衣袍,挺胸抬头气势高昂的踩上西关侯府门前那干干净净的十级台阶。
侯府的门房看见来人,倒是没有不认得他这个堂堂的西关刺史。
门房出来问:“见过刺史大人。”
王彦朋一脸理所应当的对门房道:“本刺史想要拜见一下西关小侯爷,劳你通报一声。”
却不料,这看起来客客气气的门房,却在下一刻直接说:“哎哟,那刺史大人您来的可不巧了!”
王彦朋得意又自满的神情微微凝固,问:“如何?”
“咱们小侯爷一大早就同苻小族长出府去了!”
“小侯爷这、这就已经出府了?”王彦朋不可置信的问,这天才刚刚亮了不到一个时辰啊。
“那小侯爷要做什么,都是小侯爷自个儿安排的,我们做下人的,也不明白怎么回事。您说不是吗?”
“额……那是。”
王彦朋不得不承认,就连他这个刺史,不照样丝毫问不得嘛!
“那小侯爷去了何处,你可知晓?”他不甘心的再次问道。
“小的只知道,小侯爷带着苻小族长出门滑雪,究竟去了哪里滑,就不能知道了。”
“对。”
扶余长青道:“劳烦你过来我家,帮我一起搬几袋子东西出去。”
“成!我这就来!”
族人说着,隔着强挥起铁锹头,戳落墙头上的积雪,直到他破开了一道可以容他翻身而入的空间。
扶余长青带着他走到自家的货仓门口,对他道:“就是这几袋子粗盐,我们把他运到外面大街上。等表层的软雪除的差不多了,就把这些盐撒上去。”
一个时辰后,在族人们的惊呼声中。
扶余长青亲眼看到撒过了盐粒的冻雪,一点点被融出了细小的孔洞,原本冷硬的将握着铁锹的手震得发痛的冻雪,只需要大力一点,就可以一铁锹夯进去,再用力一掀,这层冻雪就被除开了。
“真的好用!”
“还是族长有办法!”
“快,咱们族里还有多少盐,都收集起来,有大用!”
即使这一点点破开的冻雪,不过是一点微小的成就,族人们仍然大受鼓舞。
然而只有扶余长青,在看到雪融的一瞬间,就无法再展露出一丝笑意。
她想到了当日,杜晖与苻明义堪称苦口婆心的要求自己再次动员起扶余氏全族的人,赶制那些所谓的“人力推动滚雪桶”、“人力踏雪橇板”、“蜂巢雪帐”、“铜制[网梭]冰下捕渔器”以及什么“牛转冰凿车”……
第一次她被那个西关小侯爷带着兵马威逼上门,要求合作。
为了自己的族人考量,她才不得不退步。
彼时,杜、苻二人没有了那些铁甲的士兵傍身,还想来溜着她的族人来围着西关侯府来转,不仅要出力,还要买他们西关侯府的布线和铁木材料,扶余长青如何会同意?
如今,满目的荒原白雪。
她不需要亲眼看,就能够想想得到。
西关百姓包括他们青城在内,每年冬日渔猎的西塞湖,将会在接下来的一整个冬天都被覆盖在这样深而厚的冻雪与冰层之下。
千松岭更是无人可以在这样的大雪封山之下,顺利的进出。
如果,她当初没有拒绝两人。
是不是现在,青城的族人们,除了手中这把铁锹,还能有滚雪桶来除雪以及雪面运输?
是不是当本就不多的柴火和食物即将用尽之时,可以乘着踏雪橇板,赶往西塞湖,凿穿冰封的湖面,从十余尺的湖水之下,网出用以果腹的鱼获?
是不是可以有能装在货物的雪橇,可以到城外的林中打回更多的柴火,烧制更多取暖的黑炭?
是不是呢?
大雪始终不停。
到了第五日,穴居多天的新任西关刺史王彦朋也坐不住了。
这一日清晨,匆匆忙忙的召集了两三位冒雪而来的几位刺史府属官,以及几十名府兵,勉强在刺史府门外行了一场雪祭。
杀了一只羊,向一片大雪当中撒上米和酒,祈求雪神息怒。
当然,这并没有任何卵用。
就连雪祭之后,张贴在刺史府外布告栏上,宣告刺史府此一政绩的告示,也根本没有人曾经看到过一眼,一个时辰后,就被裹挟着厚重雪片的冷风,卷向白茫茫的天际。
然而终日躲在刺史府,烤着热乎乎炭火的王彦朋,却十分清楚。
根本无需冒着寒风与大雪,再多做什么所谓的政绩。
因为,他已经十分确定的知晓——
哪怕是这样一场几十年难遇的大雪,似乎对虞城、对西关郡的百姓来说,不过也就是一场根本要不了命的考验。
西关郡可真不愧是千锤百炼之地。
从雪落的第一日开始,他们在应对这一场大雪时,所施展出来的本领和能耐,就叫王彦朋叹为观止!
距离虞城百里之外的燕塞山支脉。
蜿蜒于山脉当中的一条西关郡东出的主道边上,池牧带着他的千余禁军人马,已然困在原地四天之久。
大雪初降的第一日,池牧倒不觉难办。
马匹在雪地当中不易行走,池牧便下令,就地扎营,待雪停之时继续行进。
然而当天夜里,池牧在帐篷中,看着黑洞洞的天空,像彻底漏了个大洞一般,无穷无尽的洒下鹅毛般的雪片。
池牧当即就意识到——
大事不妙。
果然,从他们的队伍停下来开始,就再没能整军上路。
若非池牧当晚下令,禁卫军弃置马车,牵着马匹下了主路,涉雪到了山脉的背风口,将营地紧急转移到此处。
恐怕此时他带着的这整个禁卫军,都要被覆盖在几尺深的雪面之下。
行军携带的粮草饮水最多还能撑上两到三日,可是,更严峻的问题是。
今天早上,马匹已然陆续被冻死。
然而这样的连绵大雪覆盖下,他们已很难再找得到,足够千余人使用的,可以点燃的木柴。
马匹死了,他们可以吃肉可以喝马血,口粮一时不至于短缺。
但是没有柴烧,纵使他们这些自认体魄强健,非普通人可比的禁卫军,也熬不到这场雪的尽头。
第32章
第六日,大雪终于有了逐渐变小的迹象。
当日傍晚,当最后一片雪沫洒落地面,西关郡天禧九年冬天的这一场连绵大雪,终于抵达了它的终点。
在它深深覆盖下的,却是千里冰封的起点。
然而,雪落之后,西关刺史府王彦朋,却在刺史府大门外,登上了刺史府的马车,在微微湿润只一层薄雪覆盖,却丝毫不妨碍车马行走的虞城大街上,驾马而去。
“先去西关侯府!我要探望西关小侯爷!再去找苻氏苻明义,本刺史定要慰劳抗雪之大功臣!”
在他车马走过的虞城街道上,都是宽敞又平坦。
城中的每一条主路,都被清理出了一丈宽的大小,刚好可以容纳两辆马车或者畜车交错而过。
清理出来的道路两旁,则是高高的,同样堆积出了将近一丈高的,平整的雪墙。
王彦朋不无得意的想着,自己这个西关刺史当得,可真是比伊伯利好出太多了啊。不光着这西关小侯爷靠谱了很多,就连这样一场让他都惊掉了下巴的大雪,都得以无灾无难、安然无恙的渡过。
去往侯府的路上,王彦朋打眼看了虞城的度北门与东望门的城门楼。
得!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倒了就倒了吧,又不是不能再有新的了。
西关郡虽然潦倒不受重视,但这城门楼好歹也是府衙和朝廷的脸面,回头他把这雪灾的事情向上一报,门楼重修的款项不就有了吗!?
经过了这一回啊,他可是清清楚楚的瞧明白了,这西关小侯爷啊,简直就是他王彦朋的官运神!
就西关小侯爷在雪前那么瞎胡闹的一通,竟然叫他瞎猫撞着死耗子。
嗳,正巧它就逮着了!
仗势欺人谋取私利的坏事,转而变成了功德至高的大好事。
你说从前,伊伯利在的时候,西关小侯爷闹腾的花样,也算不少。
怎么就没这么巧,没这么灵验呢?
这些天,坐着室内温暖的火炉前时,看着户外纷飞的雪片,他多次陷入深深的思考。
最终,他得出一个结论。
他王彦朋同西关小侯爷,同西关郡的气运相合!
他一上任,西关郡就气运大转,尤其是至关重要的西关小侯爷,原本不利不吉之事,都转而变了性。
真真合该这样的好事,都落到他王彦朋的头上啊!
王彦朋摇着脑袋哼着小曲,他必须第一时间去拜一拜他的官运神!
到了西关侯府门外的沁阳大街,王彦朋走下马车,一手撩着衣袍,挺胸抬头气势高昂的踩上西关侯府门前那干干净净的十级台阶。
侯府的门房看见来人,倒是没有不认得他这个堂堂的西关刺史。
门房出来问:“见过刺史大人。”
王彦朋一脸理所应当的对门房道:“本刺史想要拜见一下西关小侯爷,劳你通报一声。”
却不料,这看起来客客气气的门房,却在下一刻直接说:“哎哟,那刺史大人您来的可不巧了!”
王彦朋得意又自满的神情微微凝固,问:“如何?”
“咱们小侯爷一大早就同苻小族长出府去了!”
“小侯爷这、这就已经出府了?”王彦朋不可置信的问,这天才刚刚亮了不到一个时辰啊。
“那小侯爷要做什么,都是小侯爷自个儿安排的,我们做下人的,也不明白怎么回事。您说不是吗?”
“额……那是。”
王彦朋不得不承认,就连他这个刺史,不照样丝毫问不得嘛!
“那小侯爷去了何处,你可知晓?”他不甘心的再次问道。
“小的只知道,小侯爷带着苻小族长出门滑雪,究竟去了哪里滑,就不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