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尤其今晚多了一桌年轻人,阿乐姨更高兴。
这桌是旧雨,那桌是新知。
这桌是云南咖啡的今天,那桌是云南咖啡的明天。
少数民族多才多艺,唱完歌助完兴,阿乐姨酒意阑珊,轩昂高喊:“姑娘小伙子些,你们各要听故事?”
路东祁最先举手附和:“我想听!”
“想听故事,你各听得懂我们云南话?”阿乐姨打趣。
“听得懂,我还能说几句。”云南话不能白学,管他标准不标准,路东祁放得开,鲁班门前耍大刀,“各活?咋个说?克哪点?整哪样?板扎得很!改手克这边!上厕所去这边。”
最后一句最标准,神态语气模仿得入木三分,瞬时笑倒了众人。
周蒾暗暗扯他衣角,眼里也满是熠熠笑光:“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我又没喝酒。”连屁股带板凳一齐转向大人那桌,路东祁兴致勃勃,“阿乐姨,我现在有资格听你讲故事了吗?”
阿乐姨连回两句有资格,扭脸就问周博平:“他各是想和你一样,做我们云南女婿?”
“看他个人造化。”周博平呷口酒,舌头早麻了喝不出是苦是涩,热辣辣穿肠而过,心头滋味亦是复杂微妙,“我不问。问多了管多了,你又该骂我倚老卖老,爹味太重。”
“你还多记仇呢嘛。”将他的酒杯倒扣,阿乐姨劝道,“你某喝啰,听我讲故事。”
把酒满上,阿乐姨擎着酒杯站起身,满目含笑环顾一圈。
她个子不高,长相不锋利,着装也不贵气,一眼看上去就是平凡普通的劳动妇女。
眼睛澈亮有神,眼神和善,却绝不温顺驯良。
方下颌厚嘴唇组成刚毅倔强的线条,光阴在她脸上雕刻出的细腻沟壑也清晰可见,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历经风雨后,不忧不惧的淡定从容。
不十分美丽,但非常迷人。
第59章 一个“疯”女人的史诗
1
阿乐姨开口先自报家门:“我是佤族,生在佤寨长在佤寨。上头有六个姐姐,全家人都喊我阿乐阿乐,快读书啰才有了自己呢大名。
“佤寨重男轻女。从我一生下来,我就认得,新谷子打下来,男人先吃,家里呢大小事情,男人来做决定。男人出克打工赚钱,女人留在屋头照顾一家老小,一辈子某翻出过家门外那座大山。她们某得一分钱收入,全靠男人养活,连买根扎头发呢皮筋也要看人脸色。
“寨子里呢女娃娃某得几个读过书,我是唯一读到小学毕业呢。读过书也某得用,照样该嫁人嫁人。十八岁出嫁那天,我认得我会和寨子里呢其他女人一样,把我这一辈子全部奉献给我呢男人,我呢娃娃,我呢公公婆婆。
“我男人常年不回家,一回家稍有口角就往死里打我。我实在忍无可忍要离婚,全寨子呢男人女人都说我疯啰。我确实疯啰,我是我们寨子第一个提离婚呢女人。我不光疯啰,我离了婚还要出克打工。克北京克上海,自己挣钱自己花,发誓再也不看任何人脸色!
“到着上海,我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你们各晓得我最先学呢是哪样?普通话!学完普通话,学缝纫,学
做保洁,学做家政,学用电脑打字,哪样能挣钱我学哪样。每天起早贪黑打好几份工,常常想啊,总有一天要把我儿子接来上海,带他去克逛外滩,爬东方明珠塔。
“我从书里看过一句话,‘人生的拐点,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
讲到这里,阿乐姨用的是普通话,她笑看去路东祁:“我呢普通话各标准?”
被点名的小路同学站起来,竖起大拇哥:“标准,比我的云南话标准多了。”
“你坐你坐。”
阿乐姨隔空与他碰碰杯,小酌一口,继续她的故事:“在上海打着几年工,我有天突然想赶赶时髦,学本地人克逛淮海路。逛呢路上,我看到一家咖啡店门口摆着个牌牌,上面写呢‘云南小粒咖啡’。怪啰!我就是云南人嘛,我咋个不认得我们云南有咖啡。小粒咖啡又是哪样咖啡?
“我好奇得很呢嘛,卯起胆子走进克,花啰整整35块钱点了一杯云南小粒咖啡喝。我呢妈妈耶,一股焦糊味,苦得要死!像喝中药!太贵啰,再苦我也要把它喝完,一滴不剩!走回家呢路上,我一直在算,我吃一顿炒饭4块钱,一杯云南咖啡35块钱,我如果回云南种咖啡,岂不是会发大财!”
阿乐姨说完开怀而笑,笑声爽朗欢快,感染了所有人。
笑青年时代的阿乐姨多么时髦,多么风趣,多么率真。
“我这个人呢嘛,有个最大呢优点——敢想敢干!第三天我就收拾包袱回了云南。在昆明到处找人问,哪点可以买到咖啡种子,有某得人会种咖啡。问来问克问到个云南农科院热经所。
“我一路找过克,刚好从门口走出个男呢。我管他是哪个哦,上克一把拉住他呢手,问他晓不晓得云南小粒咖啡。我运气不错,瞎碰也能碰着个农技员。那个农技员不是别人,就是周博平。”
周博平闻言恍惚了一下,匆匆拿起酒杯,发现是空的,忙又左顾右看找酒瓶。
阿乐姨压压手腕制止他:“不关事。我和你呢交情,多喝一口酒少喝一口酒都不关事。”
“必须喝!”周博平执意起身倒酒,“你的娘子军团带领佤族村寨脱贫致富,你这位执牛耳者功不可没!这杯酒,我必须敬你!”
这话夸到了阿乐姨心坎里:“干杯!”
周博平敬完,旧雨新知们也纷纷举轮流敬阿乐姨。
她摆手笑道:“酒是喝不完呢嘛,故事要先讲完。”
等大家全部落座,她重新拾起往事:“为说服寨子呢人种咖啡,我一家一家上门做思想工作。这个寨子做不通,就去下一个寨子,凡是有佤寨呢山包包全被我走遍啰。那个年代,村寨头某哪个认得咖啡是哪样东西。我解释给他们听呢嘛,愿意听呢也某得几个。还有人说风凉话,你个女人,种撒子咖啡嘛!
“我是女人,我是疯女人。疯女人想做呢事,就某得做不成呢!!”
“说的好!”困困激动高呼,率先大力拍响巴掌。
紧接着,掌声雷动。
连大师傅也忙里偷闲,拎着瓶啤酒端着只板凳,安坐店门口加入听众行列。
醉生梦死的董六一终于醒了。
陡然挺直腰杆,一双大眼睛又惊恐又迷离。眼珠茫茫然乱转,被酒精麻痹的舌头不利索,半天问不出一个字儿,于是有样学样,稀里糊涂地跟着鼓起掌来。
周蒾被他的憨态逗笑,稍稍倾身靠近路东祁:“如果没有阿乐姨,董六一也许会变成第二个满家财。”
掌声渐止,董六一“大功告成”,又一头栽回桌面继续睡。
到了也没搞清楚状况,路东祁也望着他笑,问:“为什么?”
像课堂上偷讲小话的学生,周蒾不自觉离他又近了些,压低声:“说起来董爷爷是云南最早一批咖农。因为生豆价格暴跌,又转种回茶叶。到了董爸爸这一代,男人们都出去打工,女人成了主要劳动力。
“董爸爸也随大流去了广州,在工地当水电工。建筑工人很辛苦,但收入高,干一天活挣一天工资,算下来比种地挣得多多了。董爸爸本来打算,过完春节带着董妈妈一起回广州,跟着他学做水电,两个人挣两份工资。假如她当时真离开佤寨,董六一就成了留守儿童。”
路东祁略做思考:“她没去,是因为她决定和阿乐姨一起种咖啡?”
周蒾点点头:“她第一个站出来表态,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七八个佤族妇女愿意试一试。所以,我爸说阿乐姨带领的是娘子军团。
“熬过三年幼树成长期,在热经所农技员的指导下,挂果后第一年产量喜人。几年后进入丰产期,随着鲜果产量的增加,收入也逐步提高,有更多人开始尝试种植咖啡。
“那些年,你如果去山里田里转转,会发现农房有新有旧,新的多半是咖农修建的。不用出远门打工,靠种咖啡也能赚到钱,董妈妈反过来把董爸爸叫回云南,和她一起做咖农。
“董六一家不是个例,如果没有当年阿乐姨的敢想敢干——”
路东祁结接过她的话:“我已经义子绕膝,安享天伦了。”
不着调,嘴太贫。
周蒾忍住没笑,反瞪他一眼,拉开距离坐回认真听故事的好学生。
中间错过一段,不知阿乐姨回忆起什么,眼神依然很亮,又多了些异样情丝。
像是酒精烘托出的一种柔软伤感。
半杯余酒一饮而尽,她的声音变得有些沙哑:“我这辈子嘛,最对不起呢人,是我儿子。闹离婚呢时候他太小,我某得办法跟他解释。我不是不想要他,是我某得一分钱收入争不过他爸爸。他爸爸,他爷爷也不可能好心把他让给我。
“等他长大点,他开始怪我,不听我解释。怪我不爱他,所以抛弃他。当妈呢,哪有不爱自己孩子呢!后来他成年啰,为人父母啰,不用我解释,他也能理解我啰。认得我这些年不容易,他慢慢开始愿意和我交流。
这桌是旧雨,那桌是新知。
这桌是云南咖啡的今天,那桌是云南咖啡的明天。
少数民族多才多艺,唱完歌助完兴,阿乐姨酒意阑珊,轩昂高喊:“姑娘小伙子些,你们各要听故事?”
路东祁最先举手附和:“我想听!”
“想听故事,你各听得懂我们云南话?”阿乐姨打趣。
“听得懂,我还能说几句。”云南话不能白学,管他标准不标准,路东祁放得开,鲁班门前耍大刀,“各活?咋个说?克哪点?整哪样?板扎得很!改手克这边!上厕所去这边。”
最后一句最标准,神态语气模仿得入木三分,瞬时笑倒了众人。
周蒾暗暗扯他衣角,眼里也满是熠熠笑光:“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我又没喝酒。”连屁股带板凳一齐转向大人那桌,路东祁兴致勃勃,“阿乐姨,我现在有资格听你讲故事了吗?”
阿乐姨连回两句有资格,扭脸就问周博平:“他各是想和你一样,做我们云南女婿?”
“看他个人造化。”周博平呷口酒,舌头早麻了喝不出是苦是涩,热辣辣穿肠而过,心头滋味亦是复杂微妙,“我不问。问多了管多了,你又该骂我倚老卖老,爹味太重。”
“你还多记仇呢嘛。”将他的酒杯倒扣,阿乐姨劝道,“你某喝啰,听我讲故事。”
把酒满上,阿乐姨擎着酒杯站起身,满目含笑环顾一圈。
她个子不高,长相不锋利,着装也不贵气,一眼看上去就是平凡普通的劳动妇女。
眼睛澈亮有神,眼神和善,却绝不温顺驯良。
方下颌厚嘴唇组成刚毅倔强的线条,光阴在她脸上雕刻出的细腻沟壑也清晰可见,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历经风雨后,不忧不惧的淡定从容。
不十分美丽,但非常迷人。
第59章 一个“疯”女人的史诗
1
阿乐姨开口先自报家门:“我是佤族,生在佤寨长在佤寨。上头有六个姐姐,全家人都喊我阿乐阿乐,快读书啰才有了自己呢大名。
“佤寨重男轻女。从我一生下来,我就认得,新谷子打下来,男人先吃,家里呢大小事情,男人来做决定。男人出克打工赚钱,女人留在屋头照顾一家老小,一辈子某翻出过家门外那座大山。她们某得一分钱收入,全靠男人养活,连买根扎头发呢皮筋也要看人脸色。
“寨子里呢女娃娃某得几个读过书,我是唯一读到小学毕业呢。读过书也某得用,照样该嫁人嫁人。十八岁出嫁那天,我认得我会和寨子里呢其他女人一样,把我这一辈子全部奉献给我呢男人,我呢娃娃,我呢公公婆婆。
“我男人常年不回家,一回家稍有口角就往死里打我。我实在忍无可忍要离婚,全寨子呢男人女人都说我疯啰。我确实疯啰,我是我们寨子第一个提离婚呢女人。我不光疯啰,我离了婚还要出克打工。克北京克上海,自己挣钱自己花,发誓再也不看任何人脸色!
“到着上海,我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你们各晓得我最先学呢是哪样?普通话!学完普通话,学缝纫,学
做保洁,学做家政,学用电脑打字,哪样能挣钱我学哪样。每天起早贪黑打好几份工,常常想啊,总有一天要把我儿子接来上海,带他去克逛外滩,爬东方明珠塔。
“我从书里看过一句话,‘人生的拐点,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
讲到这里,阿乐姨用的是普通话,她笑看去路东祁:“我呢普通话各标准?”
被点名的小路同学站起来,竖起大拇哥:“标准,比我的云南话标准多了。”
“你坐你坐。”
阿乐姨隔空与他碰碰杯,小酌一口,继续她的故事:“在上海打着几年工,我有天突然想赶赶时髦,学本地人克逛淮海路。逛呢路上,我看到一家咖啡店门口摆着个牌牌,上面写呢‘云南小粒咖啡’。怪啰!我就是云南人嘛,我咋个不认得我们云南有咖啡。小粒咖啡又是哪样咖啡?
“我好奇得很呢嘛,卯起胆子走进克,花啰整整35块钱点了一杯云南小粒咖啡喝。我呢妈妈耶,一股焦糊味,苦得要死!像喝中药!太贵啰,再苦我也要把它喝完,一滴不剩!走回家呢路上,我一直在算,我吃一顿炒饭4块钱,一杯云南咖啡35块钱,我如果回云南种咖啡,岂不是会发大财!”
阿乐姨说完开怀而笑,笑声爽朗欢快,感染了所有人。
笑青年时代的阿乐姨多么时髦,多么风趣,多么率真。
“我这个人呢嘛,有个最大呢优点——敢想敢干!第三天我就收拾包袱回了云南。在昆明到处找人问,哪点可以买到咖啡种子,有某得人会种咖啡。问来问克问到个云南农科院热经所。
“我一路找过克,刚好从门口走出个男呢。我管他是哪个哦,上克一把拉住他呢手,问他晓不晓得云南小粒咖啡。我运气不错,瞎碰也能碰着个农技员。那个农技员不是别人,就是周博平。”
周博平闻言恍惚了一下,匆匆拿起酒杯,发现是空的,忙又左顾右看找酒瓶。
阿乐姨压压手腕制止他:“不关事。我和你呢交情,多喝一口酒少喝一口酒都不关事。”
“必须喝!”周博平执意起身倒酒,“你的娘子军团带领佤族村寨脱贫致富,你这位执牛耳者功不可没!这杯酒,我必须敬你!”
这话夸到了阿乐姨心坎里:“干杯!”
周博平敬完,旧雨新知们也纷纷举轮流敬阿乐姨。
她摆手笑道:“酒是喝不完呢嘛,故事要先讲完。”
等大家全部落座,她重新拾起往事:“为说服寨子呢人种咖啡,我一家一家上门做思想工作。这个寨子做不通,就去下一个寨子,凡是有佤寨呢山包包全被我走遍啰。那个年代,村寨头某哪个认得咖啡是哪样东西。我解释给他们听呢嘛,愿意听呢也某得几个。还有人说风凉话,你个女人,种撒子咖啡嘛!
“我是女人,我是疯女人。疯女人想做呢事,就某得做不成呢!!”
“说的好!”困困激动高呼,率先大力拍响巴掌。
紧接着,掌声雷动。
连大师傅也忙里偷闲,拎着瓶啤酒端着只板凳,安坐店门口加入听众行列。
醉生梦死的董六一终于醒了。
陡然挺直腰杆,一双大眼睛又惊恐又迷离。眼珠茫茫然乱转,被酒精麻痹的舌头不利索,半天问不出一个字儿,于是有样学样,稀里糊涂地跟着鼓起掌来。
周蒾被他的憨态逗笑,稍稍倾身靠近路东祁:“如果没有阿乐姨,董六一也许会变成第二个满家财。”
掌声渐止,董六一“大功告成”,又一头栽回桌面继续睡。
到了也没搞清楚状况,路东祁也望着他笑,问:“为什么?”
像课堂上偷讲小话的学生,周蒾不自觉离他又近了些,压低声:“说起来董爷爷是云南最早一批咖农。因为生豆价格暴跌,又转种回茶叶。到了董爸爸这一代,男人们都出去打工,女人成了主要劳动力。
“董爸爸也随大流去了广州,在工地当水电工。建筑工人很辛苦,但收入高,干一天活挣一天工资,算下来比种地挣得多多了。董爸爸本来打算,过完春节带着董妈妈一起回广州,跟着他学做水电,两个人挣两份工资。假如她当时真离开佤寨,董六一就成了留守儿童。”
路东祁略做思考:“她没去,是因为她决定和阿乐姨一起种咖啡?”
周蒾点点头:“她第一个站出来表态,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七八个佤族妇女愿意试一试。所以,我爸说阿乐姨带领的是娘子军团。
“熬过三年幼树成长期,在热经所农技员的指导下,挂果后第一年产量喜人。几年后进入丰产期,随着鲜果产量的增加,收入也逐步提高,有更多人开始尝试种植咖啡。
“那些年,你如果去山里田里转转,会发现农房有新有旧,新的多半是咖农修建的。不用出远门打工,靠种咖啡也能赚到钱,董妈妈反过来把董爸爸叫回云南,和她一起做咖农。
“董六一家不是个例,如果没有当年阿乐姨的敢想敢干——”
路东祁结接过她的话:“我已经义子绕膝,安享天伦了。”
不着调,嘴太贫。
周蒾忍住没笑,反瞪他一眼,拉开距离坐回认真听故事的好学生。
中间错过一段,不知阿乐姨回忆起什么,眼神依然很亮,又多了些异样情丝。
像是酒精烘托出的一种柔软伤感。
半杯余酒一饮而尽,她的声音变得有些沙哑:“我这辈子嘛,最对不起呢人,是我儿子。闹离婚呢时候他太小,我某得办法跟他解释。我不是不想要他,是我某得一分钱收入争不过他爸爸。他爸爸,他爷爷也不可能好心把他让给我。
“等他长大点,他开始怪我,不听我解释。怪我不爱他,所以抛弃他。当妈呢,哪有不爱自己孩子呢!后来他成年啰,为人父母啰,不用我解释,他也能理解我啰。认得我这些年不容易,他慢慢开始愿意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