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章益阳人呢?”李硯急切道,他手下的人正在全城搜捕。
“跑了,我逼他认罪后,他出其不意撒下毒烟跑了,真是防不胜防。”孟九思掏出章益阳画的舆图,一一指给李硯,免得他在此问题上继续盘问。
“这里往后一间,是刑房,可供观赏的那种……”她飞出一个眼神,不知道李硯能否听懂,停顿一下继续说:“然后是焚烧炉,偷尸体来殓,歪门邪道要炼人的心肝,关于这一点,小将军可以去大理寺找孙司直,他有人证物证……”
李硯接过舆图,越看越像泄了气的皮球。那右边几扇黑门内,分别是:行宫、珍贵药材库、炼丹房、金银珠宝库和书房。
只有皇帝下榻过的房间才叫行宫。
李硯愕然。陛下每月进烧山观炼丹,真的只是炼丹吗?这个念头把自己都吓了一跳,不敢多想。
“小将军,你应该谢谢我,要不是我阻止你的部下跟来,现在就是所有人目瞪口呆。你说,士兵见过上层统治者的丑恶嘴脸后,还会发自内心忠于陛下,忠于大魏吗?”
孟九思说得云淡风轻,李硯听过,胸中却有无数种情绪翻腾悸动。
皇上指派他来调查真相,要的是遇刺的真相,不是烧山观的真相。相爷同意他带兵搜查烧山观,是因为在相爷眼里,李家是自己人,李家的崛起离不开安相的提拔。
那他要怎么做?
李家是安相的自己人,那他李硯呢?他一直试图用军功来证明,李家有如今的地位绝非是当谁的走狗得来的,李家儿郎有真本事,是靠一刀一城打下来的!谁承想刚回京,便撞上这样一桩难以抉择的大事。
选择公布所有真相?
那李家定然承受自上而下的毁灭式压力……何况,章天师的背后也有安相的影子,审问章天师,总会带出对相爷不利的供词。
章益阳差点被灭口,被谁灭口?思来想去,李硯只觉不寒而栗。
是要对得起真相和良知?还是选择对李家最有利的方式,将此间腌臜事大而化小,小而化无,遇刺一事推给一只替罪羊,再秘密杀掉这只替罪羊。
不是他想如此,他只是奉命行事。
孟九思一直在注视李硯,他心里正在纠结、煎熬、烦闷、焦虑……由人之形,观人之神,查人之心,她并非算命,而是察人。
李硯此人禀赋厚、心境明,奈何周遭气质浊,极易对他造成侵蚀,能否坚守心性,全凭自身知行合一。
“章益阳的亲笔舆图如今在小将军手里,”孟九思罕见地有些纠结,叹了口气:“小将军……请三思。”
原本厌恶的事情,如果是来自权威的命令,人可能也会做出自主状态下根本无法做出的行为,并给予施行。李硯走出去后会面临什么,孟九思一清二楚,别说相爷会阻止他说出真相,连李家也不会允许他从心所欲。
火折子晃动,孟九思不动声色地倒退几步,陈均绎说过里间书房可以下到一层,出去后通向烧山观侧门。
“小将军,再提醒你一下,后山有大量的陷阱、弩箭、兽夹、人网,环环相扣,几乎都是死门,你的人若要搜山,最好也——”
她原本想趁李硯思考时,出其不意,转身撤回书房逃走,不承想话说一半,忽然间书房的黑门从里面打开,闪出一条人影,三人同时愣住!
火光照亮来人轮廓分明的侧颜,英挺的鼻梁,如细瓷般翻着冷白色的皮肤,一双波光粼粼的眼睛,似含情似无情。
第33章 ☆、33:百密一疏
原来,陈均绎带贞娘从侧门出去后,观内人喊马嘶,弓箭声响,隐约听闻众兵卒呼喊李大将军驾到……他大吃一惊,若是李崇光来了,可不是小计谋能骗得过去的。
陈均绎急忙寻到广福坊墙垣边,扒开墙垣垛口让贞娘暂时躲进去,再堆上柴火垛掩盖。
他风一般冲回烧山观。
此间书房除了通往后山,还有密室可以进入二层,他着急救人,脑中一闪而过什么,当时没有抓住。
陈均绎的突然闪回令孟九思目瞪口呆。
他怎么回来了?原本还可以骗李硯,说自己善心大发,为了挽救兵卒性命冒险来劝。现在突然冒出另一个人也能进入二层,接下去要怎么自圆其说?
廊道不足两丈宽,三人诡异的各站一边,李硯本能地拔刀相向,待看清楚来人,略迟疑道:“是你?”
陈均绎出众的相貌与少年时毫无二致,只是变得更高了。李硯小时候对陈均绎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刻,陈均绎的娘亲是李家人,他们实则是表兄弟。
陈均绎淡淡瞥了李硯一眼,看不清真正神色。
李硯的肩膀绷得紧紧的,用刀尖指向他:“陈大人是不是要给个解释,为何你会知晓此密道?”
不是李硯不肯叫他表哥,而是多年前一个雨夜,陈均绎大闹李家,扬言与李家恩断义绝!
“尔等鼠辈,自以为改头换面,跻身高门,何尝不是用无辜亲人的血去铸,命去填……”
李硯牢牢记得当年陈均绎忤逆长辈,引经据典卖弄文采,将父亲等一众族老驳得体无完肤。若不是陈均绎身上还流着一半相爷的血,父亲定会把他打死在李家祠堂前。
陈均绎眼睛从李硯身上扫过,似笑非笑,意味不明地说:“本官做事不需要跟李家人解释。”
李硯脸色变了,他一向听不得别人瞧不起李家,尤其是陈均绎,当下就要横刀逼压上前。
“小将军!”
银光一闪,孟九思忽然朝李硯射出数玫细针,全是从章益阳的飘带里翻出的好物。李硯全身心正被陈均绎牵动着情绪,对孟九思避闪不及,身子晃了晃,顿时跌倒。
镗朗!李硯用刀尖抵着地面,强撑着怒视二人:“你们是一伙的?”
孟九思心中转过数个念头,得给陈均绎也找个合理的借口。
她是发善心,那陈均绎……来不及思考后续,脱口冲陈均绎道:“你看你,非要跟来,我就说小将军明事理,知晓真相后不会杀我灭口,你怎么就是不放心呢。”
陈均绎去而复返的确是担心她的安危,可孟九思的言语多了一丝暧昧,硬是将陈均绎来此说成是追随自己的私情,说完她自己也脸红,这番信口开河,不知陈大人会如何思忖自己。
陈均绎半侧着身,眼眸波光浮动,端着完美无缺的微笑,倒是配合她的话。
孟九思松了口气,对李硯道:“针上涂的麻药,困不住小将军多久,你刚好可以想想,稍后该如何善后。”
说完,转身和陈均绎进入书房,双双离开烧山观。
贞娘常年被困在方寸之地,并未觉得此时多难熬,陈均绎很快扒开柴火垛将人找出,三人穿街过巷,往白马巷奔去。
廊道陷入一片黑暗,李硯的脸色冷得像铁。
他想起第一次出征,率领一小股士兵深入草原探刺敌情,骑着骑着迷了路,当时天色完全黑下来,他也是茫然无措地看着草地,不知道应该选择哪条路前进。
当时若选错了路,是自己回不来。
现在若选错了路,是会连累全族。
临行前,大哥拍着他的肩膀,重重叹了口气,叮嘱他回京后收敛锋芒,万事以家族为重,还说周旋于京城政事比带兵打仗艰难,上位者的心曲折复杂,很难分辨其真实意图,他们惯会玩弄权术谋取私利。
歇息片刻,李硯渐渐恢复力气,边走边盯着每一扇黑门,不知在琢磨什么。
眼前骤然冒出一片火光,一群士兵堵在台阶上,见李硯平安走出,纷纷大喊:“小将军,小将军出来了!”
一校尉迎上前,拉开与众人的距离,低声耳语李硯:“大将军来了,正带人去往后山。”
李硯一惊,想起少女说的后山陷阱,当下要追去,却听校尉继续道:“大将军知晓后山的埋伏,吩咐小将军将观内种种情形先报予相爷,至于该如何面圣,全权听相爷吩咐。”
奉旨调查,却要先通过相爷的授意,再把“相爷的意思”传达圣上,难怪外面的人都说李家是相爷养的狗。
李硯内心羞辱,却不得不装作若无其事。
月光开始变得微弱,黑暗笼罩了整个大地,夜空中一颗星星都瞧不见。李硯仰望夜空,这一刻真的很怀念草原,万颗星光闪耀,夜空洁净如水。
行走的月亮淡淡的穿过白马巷口,把树影拉得细长,远处模模糊糊有些人影,十安定睛再看,灯火幽暗处,三条单薄的影子高高低低朝这边走来。
他天生目力强,急忙牵着黑马迎上前。
相距更近一些,三人才看清楚迎面有人。
十安扫过两人,目光盯看中间的年长女子,猜想应该是师父一直念叨的贞娘,冲她点了点头。
“师姐,陈大人,孙司直刚把章老贼带走了。”十安心乱如麻,孙司直是陈大人的朋友,一起调查偷尸案,他说替大理寺拿人,于公于私十安也没有阻拦的道理。
“跑了,我逼他认罪后,他出其不意撒下毒烟跑了,真是防不胜防。”孟九思掏出章益阳画的舆图,一一指给李硯,免得他在此问题上继续盘问。
“这里往后一间,是刑房,可供观赏的那种……”她飞出一个眼神,不知道李硯能否听懂,停顿一下继续说:“然后是焚烧炉,偷尸体来殓,歪门邪道要炼人的心肝,关于这一点,小将军可以去大理寺找孙司直,他有人证物证……”
李硯接过舆图,越看越像泄了气的皮球。那右边几扇黑门内,分别是:行宫、珍贵药材库、炼丹房、金银珠宝库和书房。
只有皇帝下榻过的房间才叫行宫。
李硯愕然。陛下每月进烧山观炼丹,真的只是炼丹吗?这个念头把自己都吓了一跳,不敢多想。
“小将军,你应该谢谢我,要不是我阻止你的部下跟来,现在就是所有人目瞪口呆。你说,士兵见过上层统治者的丑恶嘴脸后,还会发自内心忠于陛下,忠于大魏吗?”
孟九思说得云淡风轻,李硯听过,胸中却有无数种情绪翻腾悸动。
皇上指派他来调查真相,要的是遇刺的真相,不是烧山观的真相。相爷同意他带兵搜查烧山观,是因为在相爷眼里,李家是自己人,李家的崛起离不开安相的提拔。
那他要怎么做?
李家是安相的自己人,那他李硯呢?他一直试图用军功来证明,李家有如今的地位绝非是当谁的走狗得来的,李家儿郎有真本事,是靠一刀一城打下来的!谁承想刚回京,便撞上这样一桩难以抉择的大事。
选择公布所有真相?
那李家定然承受自上而下的毁灭式压力……何况,章天师的背后也有安相的影子,审问章天师,总会带出对相爷不利的供词。
章益阳差点被灭口,被谁灭口?思来想去,李硯只觉不寒而栗。
是要对得起真相和良知?还是选择对李家最有利的方式,将此间腌臜事大而化小,小而化无,遇刺一事推给一只替罪羊,再秘密杀掉这只替罪羊。
不是他想如此,他只是奉命行事。
孟九思一直在注视李硯,他心里正在纠结、煎熬、烦闷、焦虑……由人之形,观人之神,查人之心,她并非算命,而是察人。
李硯此人禀赋厚、心境明,奈何周遭气质浊,极易对他造成侵蚀,能否坚守心性,全凭自身知行合一。
“章益阳的亲笔舆图如今在小将军手里,”孟九思罕见地有些纠结,叹了口气:“小将军……请三思。”
原本厌恶的事情,如果是来自权威的命令,人可能也会做出自主状态下根本无法做出的行为,并给予施行。李硯走出去后会面临什么,孟九思一清二楚,别说相爷会阻止他说出真相,连李家也不会允许他从心所欲。
火折子晃动,孟九思不动声色地倒退几步,陈均绎说过里间书房可以下到一层,出去后通向烧山观侧门。
“小将军,再提醒你一下,后山有大量的陷阱、弩箭、兽夹、人网,环环相扣,几乎都是死门,你的人若要搜山,最好也——”
她原本想趁李硯思考时,出其不意,转身撤回书房逃走,不承想话说一半,忽然间书房的黑门从里面打开,闪出一条人影,三人同时愣住!
火光照亮来人轮廓分明的侧颜,英挺的鼻梁,如细瓷般翻着冷白色的皮肤,一双波光粼粼的眼睛,似含情似无情。
第33章 ☆、33:百密一疏
原来,陈均绎带贞娘从侧门出去后,观内人喊马嘶,弓箭声响,隐约听闻众兵卒呼喊李大将军驾到……他大吃一惊,若是李崇光来了,可不是小计谋能骗得过去的。
陈均绎急忙寻到广福坊墙垣边,扒开墙垣垛口让贞娘暂时躲进去,再堆上柴火垛掩盖。
他风一般冲回烧山观。
此间书房除了通往后山,还有密室可以进入二层,他着急救人,脑中一闪而过什么,当时没有抓住。
陈均绎的突然闪回令孟九思目瞪口呆。
他怎么回来了?原本还可以骗李硯,说自己善心大发,为了挽救兵卒性命冒险来劝。现在突然冒出另一个人也能进入二层,接下去要怎么自圆其说?
廊道不足两丈宽,三人诡异的各站一边,李硯本能地拔刀相向,待看清楚来人,略迟疑道:“是你?”
陈均绎出众的相貌与少年时毫无二致,只是变得更高了。李硯小时候对陈均绎的印象不可谓不深刻,陈均绎的娘亲是李家人,他们实则是表兄弟。
陈均绎淡淡瞥了李硯一眼,看不清真正神色。
李硯的肩膀绷得紧紧的,用刀尖指向他:“陈大人是不是要给个解释,为何你会知晓此密道?”
不是李硯不肯叫他表哥,而是多年前一个雨夜,陈均绎大闹李家,扬言与李家恩断义绝!
“尔等鼠辈,自以为改头换面,跻身高门,何尝不是用无辜亲人的血去铸,命去填……”
李硯牢牢记得当年陈均绎忤逆长辈,引经据典卖弄文采,将父亲等一众族老驳得体无完肤。若不是陈均绎身上还流着一半相爷的血,父亲定会把他打死在李家祠堂前。
陈均绎眼睛从李硯身上扫过,似笑非笑,意味不明地说:“本官做事不需要跟李家人解释。”
李硯脸色变了,他一向听不得别人瞧不起李家,尤其是陈均绎,当下就要横刀逼压上前。
“小将军!”
银光一闪,孟九思忽然朝李硯射出数玫细针,全是从章益阳的飘带里翻出的好物。李硯全身心正被陈均绎牵动着情绪,对孟九思避闪不及,身子晃了晃,顿时跌倒。
镗朗!李硯用刀尖抵着地面,强撑着怒视二人:“你们是一伙的?”
孟九思心中转过数个念头,得给陈均绎也找个合理的借口。
她是发善心,那陈均绎……来不及思考后续,脱口冲陈均绎道:“你看你,非要跟来,我就说小将军明事理,知晓真相后不会杀我灭口,你怎么就是不放心呢。”
陈均绎去而复返的确是担心她的安危,可孟九思的言语多了一丝暧昧,硬是将陈均绎来此说成是追随自己的私情,说完她自己也脸红,这番信口开河,不知陈大人会如何思忖自己。
陈均绎半侧着身,眼眸波光浮动,端着完美无缺的微笑,倒是配合她的话。
孟九思松了口气,对李硯道:“针上涂的麻药,困不住小将军多久,你刚好可以想想,稍后该如何善后。”
说完,转身和陈均绎进入书房,双双离开烧山观。
贞娘常年被困在方寸之地,并未觉得此时多难熬,陈均绎很快扒开柴火垛将人找出,三人穿街过巷,往白马巷奔去。
廊道陷入一片黑暗,李硯的脸色冷得像铁。
他想起第一次出征,率领一小股士兵深入草原探刺敌情,骑着骑着迷了路,当时天色完全黑下来,他也是茫然无措地看着草地,不知道应该选择哪条路前进。
当时若选错了路,是自己回不来。
现在若选错了路,是会连累全族。
临行前,大哥拍着他的肩膀,重重叹了口气,叮嘱他回京后收敛锋芒,万事以家族为重,还说周旋于京城政事比带兵打仗艰难,上位者的心曲折复杂,很难分辨其真实意图,他们惯会玩弄权术谋取私利。
歇息片刻,李硯渐渐恢复力气,边走边盯着每一扇黑门,不知在琢磨什么。
眼前骤然冒出一片火光,一群士兵堵在台阶上,见李硯平安走出,纷纷大喊:“小将军,小将军出来了!”
一校尉迎上前,拉开与众人的距离,低声耳语李硯:“大将军来了,正带人去往后山。”
李硯一惊,想起少女说的后山陷阱,当下要追去,却听校尉继续道:“大将军知晓后山的埋伏,吩咐小将军将观内种种情形先报予相爷,至于该如何面圣,全权听相爷吩咐。”
奉旨调查,却要先通过相爷的授意,再把“相爷的意思”传达圣上,难怪外面的人都说李家是相爷养的狗。
李硯内心羞辱,却不得不装作若无其事。
月光开始变得微弱,黑暗笼罩了整个大地,夜空中一颗星星都瞧不见。李硯仰望夜空,这一刻真的很怀念草原,万颗星光闪耀,夜空洁净如水。
行走的月亮淡淡的穿过白马巷口,把树影拉得细长,远处模模糊糊有些人影,十安定睛再看,灯火幽暗处,三条单薄的影子高高低低朝这边走来。
他天生目力强,急忙牵着黑马迎上前。
相距更近一些,三人才看清楚迎面有人。
十安扫过两人,目光盯看中间的年长女子,猜想应该是师父一直念叨的贞娘,冲她点了点头。
“师姐,陈大人,孙司直刚把章老贼带走了。”十安心乱如麻,孙司直是陈大人的朋友,一起调查偷尸案,他说替大理寺拿人,于公于私十安也没有阻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