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姓王。”
终于,那始终没有开口的年轻书生开口了,漆黑双目从抱膝双臂上抬起,幽幽地照着所有人。被这目光照到的壮汉竟心中一凛,像背后有蟒蛇缓缓爬上脊椎、缠上脖子,带着凉飕飕的死意。
错觉,一定是错觉。
壮汉在黑暗中悄悄握住腰间刀柄,那是柄剁骨刀。他从前是屠户,平时杀牛宰羊,饥荒那几年,也做过菜人铺掌柜,如今则是专在暗处做买卖性命生意的中间人,那三位僧人是他的帮手。所谓“讲鬼”也不过是个圈套。他们假装是结伴同行、互不相识的旅人,专拉落单的行人一同烤火。只要对方上了套,他们就会在天亮之前将其骗入破庙之中杀死或敲晕,钱财就地分走,人则运到黑市,或以“采生折割”之法变为废人卖给丐帮,或是直接杀死,肢解换钱。
原本已经有段时间颗粒无收,眼看着要断粮。幸好,今夜有个自投罗网的肥羊。
“王公子!”
壮汉握住刀柄,眼眶边的刀疤在火影里若隐若现。那是他十年前追杀两个从河朔逃窜出来的节度使遗孤时,被大的那个孩子射箭所伤。这么多年了,他依然对此耿耿于怀,却也恨不得能成天将其露出来威吓旁人。
“既然愿意一同‘讲鬼’,便来定次序吧!”
壮汉从怀袖中掏出个罗盘状的东西,中央有个石鱼。他拨动石鱼,鱼头就在罗盘中央飞速转动起来。五人围住那东西屏声敛气,直到它转动至某个角度悠悠停下,被指到的僧人长舒一口气,壮汉瞧见同伴浮夸的表演,忍不住在暗夜里偷笑。这笑容比鬼更可怕,书生却看不见。
“那么,我便先来讲个鬼故事。”
僧人咳嗽两声,煞有介事地开始讲起来。
“贫僧今年二十有六,此事正是十年前吾所
亲历。彼时贫僧还是个小沙弥,挂单在长安大奉先寺修行,却听闻那寺中的后院里,原死过许多前朝宫女。埋宫女的地方,便是寺院后花园的莲花池。听说,每年中元十五夜,倘若有人提灯从荷花池上经过,便能瞧见……”
“瞧见什么?”另一个僧人附和着追问。
“琉璃池上佳人头!”此句原诗出自南唐帝李璟《游后湖赏莲花》:“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篝火噼啪一声,这场景让其余众人也打了个寒战。讲鬼的僧人继续,声音也越发阴森。
“那晚我奉师父之命,恰在中元十五夜往后花园值夜,夜里不敢提灯,只从池上快步走过。忽然之间,贫僧的袈裟被某个东西拉了一下!”
众人噤声,全神贯注听着。
“我不敢回头看,只奋命往前跑、跑。背后似乎是有女子唱歌,那声音…甚是可怖。抓着我袈裟那东西不晓得是什么,钝重无比,似有千斤,拖着我往荷花池里拉。情急之下,我想起怀里揣着白日里抄的经文,便将朱砂经文拿出来,狠下心回头,往身后一贴!只能惨叫声险些震破我的耳朵。”
僧人拨动念珠,闭着眼讲述。
“彼时恰天光亮起,我便终于能看清那东西的形状。你猜如何?那竟是个比九层木塔还高的大骷髅。半个身子浮在水上,眼里的洞,比我站起身还要大。”
寂静中,木柴又噼啪一声。
“好故事。”
方才一直未曾说话的公子,此时再度开口,声音如同枯叶落在沙地上那般寂寥。
鱼头在罗盘上再次旋转,这次停在壮汉面前。
“好,在下今夜所讲的,也是当年亲历之事。”
“十年前”,壮汉手按膝盖,目光却炯炯盯着对面的书生。
“在下在长安,做菜人生意。”
***
皇城,御史台。
哗啦。
韦练打开纸扇门,对上的是李猊焦急的脸。瞧见她满头珠翠眉间花钿与唇上的胭脂,又愣了一愣。
“愣着做甚?快帮我将这一头东西拆掉!坠得慌。真不晓得那些娘娘们怎能成天戴着这劳什子脖子还未扭断。”
“小声些。”
李猊靠在门边,专注地瞧着她满身金光灿烂地在镜子前扭来扭去,颇为不满意地察看妆容,又把朱红洒金的帔帛随意搭在竹屏风上。直到他瞧见韦练直接走进屏风后开始换衣裳、烛光照出窈窕剪影,才猛地咳嗽几声,脸上飞红、气急败坏地将她掉落在地的绸裙甩在屏风上,遮住让他心跳猝然加速度的影子。
天真勇猛又不知男女大防,简直像个野生的狸猫。从前也就罢了,现在…李猊闭上眼,心里又泛起酸涩。
听闻她方才进宫,被封为县主了。她隐瞒多年的身世已被揭露、圣人和贵妃感念已故的河西节度使韦韬从前的功绩又以为他的后代已经断绝,如今她复归朝廷,特封她为万寿县主,赐宅院黄金锦缎,为失踪的宜王昼夜祈福。
而他不知她用了什么游说的手段,不仅给自己谋了个荣华富贵,甚至还让他官复原职。桌上摆着他的旧鄣刀——此前代替他的那位年轻将官已经不知去向。
韦练。
如今又让自己踩在刀锋上,如何能让他不忧心。
李猊捏着眉心站定,沉思中,身边已悄无声息飘来一个香甜的影子。接着,韦练伸出手臂搭在他肩上,猫一般用额头亲昵地蹭了蹭他的脸。
“你…”
他没办法了。双臂下意识抬起,虚虚扶在她腰上。
“李大人。”
她吻他脸侧。
“伯云。”
“怎么。”
他被亲得挑眉,却有种又要被算计的感觉。
“其实今日我进宫,贵妃还提了一件事。”
韦练神情很是乖巧,双眼迷离。他竭力用最后的理智控制住自己,才开口询问。
“何事。”
“因先前回鹘公主在长安意外身故一事,恐回鹘借故生事,贵妃要我…去回鹘和亲。”
第87章 ☆、东岳大帝02
“时值处暑,天下大旱。菜人铺的肉,九钱一斤。穷人家骨质不密、肉质如柴,则价更贱。唯有富家儿女最为值钱,因此,强抢或蒙骗深闺女子来售卖者众。”
壮汉说到这里看了书生一眼,瞧见对方依旧沉默,就继续说下去。其余三个僧人聚在火堆另一侧,手已经悄悄探向背篓里的镰刀。
阎罗王就在头上阴阴地笑,书生却浑然不觉。
“某夜,我在菜人铺当值。彼时三更,门外来了个书生,面孔涂得极白。我看他他形容鬼祟、目光躲闪,便知道那书生有蹊跷。果然,他从后巷里拖出来一头驴,驴上用结结实实捆着个包袱。他打开包袱头给我瞧了一眼,只瞧见满头珠翠。”
壮汉喝了一口酒,才继续说下去。
“那书生说,这是与他私奔的富家小姐。原本男女出奔就是丑事,如今荒年,路途遥远盘缠再养不起两人,不如将她卖来此处,得了钱,起码能活他一个。我答应了。那书生却在我拖走包袱之前说,让他来杀。”
噼啪。
篝火映照着书生沉黑的眼。
“我说,好。他便将包袱搬下来,拖到后院枯井边,将人扔进去。只听扑通一声,井中传来惨叫,我才晓得,人没死。”
壮汉冷笑了一声。
“真是长得越俊心越狠呐。我这么说了一句,那书生也不答,只从院里又寻来几块大石。刚扔下去第一块时,尚能听到惨叫,后来便没声了。那场景我都不敢看,可我要收货啊,只能等着。谁晓得?扔到第三块时,那井边爬出来一只血淋淋的手!”
僧人里有一个没憋住惊呼出声。
“原来那被砸的人没死,方才不出声是趴在井边,竟这么爬了上来。借着月光我此时才瞧得分明,那被装在包袱里扔下井的那是什么小姐,分明是个男子!”
“只见那站在井口的书生半点不慌张,手里高举着石块向下狠狠砸过去。这下,人便真死在井里了。做完这桩事,书生身上、脸上溅的都是血。她回头看我,
我吓得掉头就跑。做屠户那么多年,吓到三魂七魄险些飞出去的,就那么一回。逃走之前我还听见那书生喃喃自语,说什么檀郎不该骗我私奔,这便是你的下场。”
篝火安静燃着,壮汉沉浸在故事里,仿佛那真发生过。
“后来我才打听到,那‘书生’才是乔装的小姐,被装在包袱里的才是骗她私奔的书生。那男子仗着有幅好相貌,做菜人生意多年,专骗富家女子,没想到最后栽在了刺客手上。”
“为何是刺客?”
篝火对面的书生再度开口。
“手段如此狠辣,计划如此周密,易容手段如此高超,寻常女子能有这般胆识?”壮汉斜睨书生一眼:“更何况那石头如此之重,我都难以搬动,怎可能是寻常女子。”
“唔。”
书生点头,嘴角却浮起微笑。那微笑潜藏在阴影里,壮汉和三位僧人都没能发现。
“井里的尸首,你后来去瞧过么?”
终于,那始终没有开口的年轻书生开口了,漆黑双目从抱膝双臂上抬起,幽幽地照着所有人。被这目光照到的壮汉竟心中一凛,像背后有蟒蛇缓缓爬上脊椎、缠上脖子,带着凉飕飕的死意。
错觉,一定是错觉。
壮汉在黑暗中悄悄握住腰间刀柄,那是柄剁骨刀。他从前是屠户,平时杀牛宰羊,饥荒那几年,也做过菜人铺掌柜,如今则是专在暗处做买卖性命生意的中间人,那三位僧人是他的帮手。所谓“讲鬼”也不过是个圈套。他们假装是结伴同行、互不相识的旅人,专拉落单的行人一同烤火。只要对方上了套,他们就会在天亮之前将其骗入破庙之中杀死或敲晕,钱财就地分走,人则运到黑市,或以“采生折割”之法变为废人卖给丐帮,或是直接杀死,肢解换钱。
原本已经有段时间颗粒无收,眼看着要断粮。幸好,今夜有个自投罗网的肥羊。
“王公子!”
壮汉握住刀柄,眼眶边的刀疤在火影里若隐若现。那是他十年前追杀两个从河朔逃窜出来的节度使遗孤时,被大的那个孩子射箭所伤。这么多年了,他依然对此耿耿于怀,却也恨不得能成天将其露出来威吓旁人。
“既然愿意一同‘讲鬼’,便来定次序吧!”
壮汉从怀袖中掏出个罗盘状的东西,中央有个石鱼。他拨动石鱼,鱼头就在罗盘中央飞速转动起来。五人围住那东西屏声敛气,直到它转动至某个角度悠悠停下,被指到的僧人长舒一口气,壮汉瞧见同伴浮夸的表演,忍不住在暗夜里偷笑。这笑容比鬼更可怕,书生却看不见。
“那么,我便先来讲个鬼故事。”
僧人咳嗽两声,煞有介事地开始讲起来。
“贫僧今年二十有六,此事正是十年前吾所
亲历。彼时贫僧还是个小沙弥,挂单在长安大奉先寺修行,却听闻那寺中的后院里,原死过许多前朝宫女。埋宫女的地方,便是寺院后花园的莲花池。听说,每年中元十五夜,倘若有人提灯从荷花池上经过,便能瞧见……”
“瞧见什么?”另一个僧人附和着追问。
“琉璃池上佳人头!”此句原诗出自南唐帝李璟《游后湖赏莲花》:“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篝火噼啪一声,这场景让其余众人也打了个寒战。讲鬼的僧人继续,声音也越发阴森。
“那晚我奉师父之命,恰在中元十五夜往后花园值夜,夜里不敢提灯,只从池上快步走过。忽然之间,贫僧的袈裟被某个东西拉了一下!”
众人噤声,全神贯注听着。
“我不敢回头看,只奋命往前跑、跑。背后似乎是有女子唱歌,那声音…甚是可怖。抓着我袈裟那东西不晓得是什么,钝重无比,似有千斤,拖着我往荷花池里拉。情急之下,我想起怀里揣着白日里抄的经文,便将朱砂经文拿出来,狠下心回头,往身后一贴!只能惨叫声险些震破我的耳朵。”
僧人拨动念珠,闭着眼讲述。
“彼时恰天光亮起,我便终于能看清那东西的形状。你猜如何?那竟是个比九层木塔还高的大骷髅。半个身子浮在水上,眼里的洞,比我站起身还要大。”
寂静中,木柴又噼啪一声。
“好故事。”
方才一直未曾说话的公子,此时再度开口,声音如同枯叶落在沙地上那般寂寥。
鱼头在罗盘上再次旋转,这次停在壮汉面前。
“好,在下今夜所讲的,也是当年亲历之事。”
“十年前”,壮汉手按膝盖,目光却炯炯盯着对面的书生。
“在下在长安,做菜人生意。”
***
皇城,御史台。
哗啦。
韦练打开纸扇门,对上的是李猊焦急的脸。瞧见她满头珠翠眉间花钿与唇上的胭脂,又愣了一愣。
“愣着做甚?快帮我将这一头东西拆掉!坠得慌。真不晓得那些娘娘们怎能成天戴着这劳什子脖子还未扭断。”
“小声些。”
李猊靠在门边,专注地瞧着她满身金光灿烂地在镜子前扭来扭去,颇为不满意地察看妆容,又把朱红洒金的帔帛随意搭在竹屏风上。直到他瞧见韦练直接走进屏风后开始换衣裳、烛光照出窈窕剪影,才猛地咳嗽几声,脸上飞红、气急败坏地将她掉落在地的绸裙甩在屏风上,遮住让他心跳猝然加速度的影子。
天真勇猛又不知男女大防,简直像个野生的狸猫。从前也就罢了,现在…李猊闭上眼,心里又泛起酸涩。
听闻她方才进宫,被封为县主了。她隐瞒多年的身世已被揭露、圣人和贵妃感念已故的河西节度使韦韬从前的功绩又以为他的后代已经断绝,如今她复归朝廷,特封她为万寿县主,赐宅院黄金锦缎,为失踪的宜王昼夜祈福。
而他不知她用了什么游说的手段,不仅给自己谋了个荣华富贵,甚至还让他官复原职。桌上摆着他的旧鄣刀——此前代替他的那位年轻将官已经不知去向。
韦练。
如今又让自己踩在刀锋上,如何能让他不忧心。
李猊捏着眉心站定,沉思中,身边已悄无声息飘来一个香甜的影子。接着,韦练伸出手臂搭在他肩上,猫一般用额头亲昵地蹭了蹭他的脸。
“你…”
他没办法了。双臂下意识抬起,虚虚扶在她腰上。
“李大人。”
她吻他脸侧。
“伯云。”
“怎么。”
他被亲得挑眉,却有种又要被算计的感觉。
“其实今日我进宫,贵妃还提了一件事。”
韦练神情很是乖巧,双眼迷离。他竭力用最后的理智控制住自己,才开口询问。
“何事。”
“因先前回鹘公主在长安意外身故一事,恐回鹘借故生事,贵妃要我…去回鹘和亲。”
第87章 ☆、东岳大帝02
“时值处暑,天下大旱。菜人铺的肉,九钱一斤。穷人家骨质不密、肉质如柴,则价更贱。唯有富家儿女最为值钱,因此,强抢或蒙骗深闺女子来售卖者众。”
壮汉说到这里看了书生一眼,瞧见对方依旧沉默,就继续说下去。其余三个僧人聚在火堆另一侧,手已经悄悄探向背篓里的镰刀。
阎罗王就在头上阴阴地笑,书生却浑然不觉。
“某夜,我在菜人铺当值。彼时三更,门外来了个书生,面孔涂得极白。我看他他形容鬼祟、目光躲闪,便知道那书生有蹊跷。果然,他从后巷里拖出来一头驴,驴上用结结实实捆着个包袱。他打开包袱头给我瞧了一眼,只瞧见满头珠翠。”
壮汉喝了一口酒,才继续说下去。
“那书生说,这是与他私奔的富家小姐。原本男女出奔就是丑事,如今荒年,路途遥远盘缠再养不起两人,不如将她卖来此处,得了钱,起码能活他一个。我答应了。那书生却在我拖走包袱之前说,让他来杀。”
噼啪。
篝火映照着书生沉黑的眼。
“我说,好。他便将包袱搬下来,拖到后院枯井边,将人扔进去。只听扑通一声,井中传来惨叫,我才晓得,人没死。”
壮汉冷笑了一声。
“真是长得越俊心越狠呐。我这么说了一句,那书生也不答,只从院里又寻来几块大石。刚扔下去第一块时,尚能听到惨叫,后来便没声了。那场景我都不敢看,可我要收货啊,只能等着。谁晓得?扔到第三块时,那井边爬出来一只血淋淋的手!”
僧人里有一个没憋住惊呼出声。
“原来那被砸的人没死,方才不出声是趴在井边,竟这么爬了上来。借着月光我此时才瞧得分明,那被装在包袱里扔下井的那是什么小姐,分明是个男子!”
“只见那站在井口的书生半点不慌张,手里高举着石块向下狠狠砸过去。这下,人便真死在井里了。做完这桩事,书生身上、脸上溅的都是血。她回头看我,
我吓得掉头就跑。做屠户那么多年,吓到三魂七魄险些飞出去的,就那么一回。逃走之前我还听见那书生喃喃自语,说什么檀郎不该骗我私奔,这便是你的下场。”
篝火安静燃着,壮汉沉浸在故事里,仿佛那真发生过。
“后来我才打听到,那‘书生’才是乔装的小姐,被装在包袱里的才是骗她私奔的书生。那男子仗着有幅好相貌,做菜人生意多年,专骗富家女子,没想到最后栽在了刺客手上。”
“为何是刺客?”
篝火对面的书生再度开口。
“手段如此狠辣,计划如此周密,易容手段如此高超,寻常女子能有这般胆识?”壮汉斜睨书生一眼:“更何况那石头如此之重,我都难以搬动,怎可能是寻常女子。”
“唔。”
书生点头,嘴角却浮起微笑。那微笑潜藏在阴影里,壮汉和三位僧人都没能发现。
“井里的尸首,你后来去瞧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