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等等。”
他在两人身后开口,接着未等她回头就走过来,在韦练手里放了个东西。
“去吧。”
他轻声说。手搭在她肩上,不轻不重地一按,韦练的身上就一阵酥麻。她摊开手,见那是个玉做的护身符,刻成小老虎的样子,盘伏在手心,触感温润。
不知为何她觉得这东西似曾相识,却实在不知道哪里见过。但李猊给这护身符的意思,却让她心中再次泛起危险的异样的感觉。仿佛他要用这不起眼的小老虎与她换更贵重的、比命还重要的东西。
她抬头看李猊,这次他目光没有闪避,直直看过来,直到韦练耳朵发烫转过脸,被柳氏牵走。
“李大人,你的得力干将,我先暂借一用。过后归还。”柳氏看他们眉眼官司打得热闹,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于是开口说话时也不像先前那么冷漠,甚至有调侃的意思。而李猊也没有再阻止,只是站在原地直愣愣地看着韦练迈进窄门。
她手心攥着那枚护身符,原本想随意装进腰间的某个袋子里,想了想却揣进怀中,放在胸口位置拍了拍。
***
柳氏走在前头,纸灯笼摇摇晃晃。她随口哼着歌,歌声低沉婉转。韦练仔细听才能听清歌词。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什么小儿女,什么忆长安。她隐约觉得柳氏是在拿她寻开心,又没有证据。这潇潇洒洒的女子几乎失去了所有沾亲带故的旧人,在长安寄人篱下,等待一个名存实亡的准未婚夫。就算是宜王幸存归来,那个男人也不属于她。
长安虽大,没有她的立足之地。然而她还有心情唱歌。
韦练在园中如此胡思乱想着,面前呈现的小院落却很有古意。院中央收拾得干干净净,只余下一张石桌、两张石椅。一对肤色偏深、眉目浅淡的美人正坐在树下弈棋,仿佛一对黄鹂鸟。由于相貌衣着完全相同,抬手时就像照镜子,有种诡异的美。
“她们从南越过来,不会说官话。我从前在剑南学过一些,可以辨识一二。”柳氏把灯笼放下,那对完全相同的女子就同时转过头展露笑颜。这场景太像志怪故事里的场景,韦练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你方才问我,清河县主的死因我是如何得知,现下我可以告诉你”,柳氏指着对面二人:“日娥和月娥精通命理,能断吉凶。县主之死,便是她们算出来的。”
韦练想笑,却没笑出声。她知道如果李猊在的话也一定会和她一样,因为他们从来不信这些故弄玄虚的东西。但既然柳氏这么说了,必然就有其中的道理。若眼前的两人当真晓得县主真正的死因,便从此处入手,反推真凶。
“那么,便请二位告诉我——县主是被谁杀死、如何杀死的。”
韦练席地而坐,目光如刀盯牢对面,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而那对黄鹂鸟般的人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站起,在前面的女子做出揽镜自照的姿势,而身后的女子则直起腰、用手巾将脸蒙起,退在暗处。
揽镜自照的显然就是县主。那姿势与韦练在月下看到的尸体形态十分相像。然
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却出乎了她的意料。
县主将镜子左右挪动,以调整头上的发饰,然而她面容紧绷、目光恍惚,似乎有心事。韦练聚精会神看着两个女子的表演,那身后的杀手却迟迟不动,没有上场的意思。直到县主从镜子中似乎瞧见什么,突然大叫一声。
那声凄厉的喊叫回响在院中,药圃里的乌鸦扑棱棱飞上天空。
扮演县主的女子在喊叫之后,就此僵直不动。韦练突然意识到什么,心咚咚地跳起来。
如今县主僵直在桌前的形态,与她前夜所见到的分毫不差。就像折柳村那些客死的商户那般,死前双目圆睁,仿佛见到了什么极端恐怖的东西。但明明镜子所映照的地方空无一物,而刺客尚未上场。
而此后约摸过了一刻,刺客才做了个推门的姿势,轻声上场。韦练瞧见那扮演刺客的女子的行动步态,心脏比之方才又是一沉。
那样子像极了她所见到的那个人——杀死节度使一家、被称为“白大人”的刺客。常年隐遁在黑暗之中,且总以易容之貌出现。但那副胸有成竹要取人性命的模样,化成灰她也不会忘记。
“白大人”进入公主所在的卧房之前,先往地上看了一眼。显然,那地方原本有人。韦练想起县主府中关于县主“摔倒而死”的案情,此刻想来,或许真正“摔倒”的是那位探花郎。
而“白大人”在瞧见地上的东西之后悲痛欲绝,女子的表演出神入化,连韦练都被她脸上的悲恸所感染。接着,刺客从怀中掏出刀走近县主,却发现对方已经没了呼吸。然而他并未就此罢手,用短刀从胸腹后刺入,接着便抱起地上死去的人从原先进去的门离开。
表演结束,韦练陷入沉默。
假如日娥和月娥所演的没有半点掺假,那么县主似乎在刺客到来之前就已经死亡,或因极端恐惧而身体僵直,才会在刺客出现之后毫无反应,而刺客所刺的也并非要害。那么在发现县主死亡后还要补刀的意图便只有一个——毁掉县主已经怀孕的证据。
除非有人像她这般执意验尸,否则县主怀孕而死的真相将永埋地底、无人知晓。
但究竟县主从铜镜里看到了什么,能让她如此惊惧,而所谓白显宗那无恶不作的兄长做出如此赶尽杀绝的行为,究竟是为了替弟弟复仇,还是另有所图?
韦练沉思片刻后,再次看向对面,缓缓开口。
“县主从铜镜里看到了什么?”
然而,日娥和月娥听到这句问话之后,却没再起身,而是将食指抵在嘴唇上,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唇边浮起神秘的微笑。
砰砰砰。
院外忽而传来大力撞门声。
四人一齐回头,响起的却是禁军的叫喊。
“人证物证具在,院内之案犯,还不速速就擒!”
第72章 ☆、黄粱镜09
禁军喊叫之后、立即破门而入。接着是弓弩与箭矢组成的步兵将小小园囿围住。明光铠在月光下密密麻麻,晃得人睁不开眼。
抓几个手无寸铁的女子,犯得上用禁军?韦练还在思忖,却已经在禁军之前看到了被捆缚的李猊。
官袍被除下、手被捆在背后,手臂上的衣服被卷起,漏出几条新鲜疤痕。韦练这才想起那是她方才在河边抓的,但现在看来恍如隔世。
李猊真要被下狱了吗?因为什么罪?但也无需太过好奇,马上她也要被抓起来了。
“大胆逆贼、私自结交乱党,谋害宜王,拿下!”
此时韦练才瞧见那禁军的首领正是从前在曲江池案件中被李猊亲手提拔的部下。但如今时移世易,统领北衙与南衙、权倾一时的权宦鱼中尉下落不明,禁军内部群龙无首,自然是能者居上。年轻将士脸上写着年轻气盛四个字,脸被即将做大事的兴奋照得红亮。
而李猊半跪在她面前,远远地抬头向她说了一个字。
跑。
别回头。
韦练心中轰鸣如雷震,翻腾起许多旧事。那些旧事里有许多模糊的形状难以辨认,却让她肝肠寸断。谁是那个在悬崖边拉住自己的故人、谁是追杀者?她越想记起越不能记起。
乱箭齐发。
李猊几乎是再次吼出那个字,而韦练被柳氏拉着往后院狂奔。院内原本那些成山成海的尸体在此时恰好成为阻拦禁军的盾牌与障壁,四个女子在尸体里游刃有余地穿行。药草、血味和逐渐腐烂的尸体恶臭混在一起,背后则是金铁交加的追杀声。
这药圃结构复杂、竟像是有人故意设计。逃到深处柳氏推开一扇石门,四人先后闪入,将门外的喊杀声彻底隔绝。
随着沉沉一声,石门关闭。韦练此时才回味过来自己把什么关在外面——李猊喊那一声的意思是难道他已经知道了禁军会如何处置他吗?
她疯了似地要去刨石门的门缝,被柳氏一把拽回去。“这门有机关,只能从外头打开一次!快走,药圃已经要毁了!”
“什么。”
韦练几乎不能理解这句话。
“药圃原本是东宫殿下当年为逃命所设,只能打开一次。密道一旦启用,药圃就会被毁!这也是我…守在此处的缘由。”
柳氏紧攥着韦练的胳膊。
“或许你可曾听说过‘百花杀’。”
韦练目光骤然凝聚,听柳氏继续说下去。
“从前在剑南,我听阿耶提起过。当年东宫被废是场贵妃所设的局,用的借口是太子在宫中行厌胜之术,诅咒圣人。太子被废后郁郁寡欢、不久即服毒自尽。但江湖里总有传闻,说太子没死。他隐
姓埋名改头换面,遁入深山收揽人心,后来便有了‘百花杀’。”
谶诗、厌胜、多年前节度使一家的意外惨死,还有失踪的宜王。这些线索在此时此刻都因柳氏的话而连在一起。假如“百花杀”背后是东宫,那么目标是宜王也就变得理所应当。如今宜王不但声名因《十美图》的谶诗而狼藉不堪,连本人也不知所踪。如果那传闻中服毒自尽的太子当真还活着,此时便是他拿回失去一切的最好时机。
他在两人身后开口,接着未等她回头就走过来,在韦练手里放了个东西。
“去吧。”
他轻声说。手搭在她肩上,不轻不重地一按,韦练的身上就一阵酥麻。她摊开手,见那是个玉做的护身符,刻成小老虎的样子,盘伏在手心,触感温润。
不知为何她觉得这东西似曾相识,却实在不知道哪里见过。但李猊给这护身符的意思,却让她心中再次泛起危险的异样的感觉。仿佛他要用这不起眼的小老虎与她换更贵重的、比命还重要的东西。
她抬头看李猊,这次他目光没有闪避,直直看过来,直到韦练耳朵发烫转过脸,被柳氏牵走。
“李大人,你的得力干将,我先暂借一用。过后归还。”柳氏看他们眉眼官司打得热闹,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于是开口说话时也不像先前那么冷漠,甚至有调侃的意思。而李猊也没有再阻止,只是站在原地直愣愣地看着韦练迈进窄门。
她手心攥着那枚护身符,原本想随意装进腰间的某个袋子里,想了想却揣进怀中,放在胸口位置拍了拍。
***
柳氏走在前头,纸灯笼摇摇晃晃。她随口哼着歌,歌声低沉婉转。韦练仔细听才能听清歌词。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什么小儿女,什么忆长安。她隐约觉得柳氏是在拿她寻开心,又没有证据。这潇潇洒洒的女子几乎失去了所有沾亲带故的旧人,在长安寄人篱下,等待一个名存实亡的准未婚夫。就算是宜王幸存归来,那个男人也不属于她。
长安虽大,没有她的立足之地。然而她还有心情唱歌。
韦练在园中如此胡思乱想着,面前呈现的小院落却很有古意。院中央收拾得干干净净,只余下一张石桌、两张石椅。一对肤色偏深、眉目浅淡的美人正坐在树下弈棋,仿佛一对黄鹂鸟。由于相貌衣着完全相同,抬手时就像照镜子,有种诡异的美。
“她们从南越过来,不会说官话。我从前在剑南学过一些,可以辨识一二。”柳氏把灯笼放下,那对完全相同的女子就同时转过头展露笑颜。这场景太像志怪故事里的场景,韦练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你方才问我,清河县主的死因我是如何得知,现下我可以告诉你”,柳氏指着对面二人:“日娥和月娥精通命理,能断吉凶。县主之死,便是她们算出来的。”
韦练想笑,却没笑出声。她知道如果李猊在的话也一定会和她一样,因为他们从来不信这些故弄玄虚的东西。但既然柳氏这么说了,必然就有其中的道理。若眼前的两人当真晓得县主真正的死因,便从此处入手,反推真凶。
“那么,便请二位告诉我——县主是被谁杀死、如何杀死的。”
韦练席地而坐,目光如刀盯牢对面,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而那对黄鹂鸟般的人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站起,在前面的女子做出揽镜自照的姿势,而身后的女子则直起腰、用手巾将脸蒙起,退在暗处。
揽镜自照的显然就是县主。那姿势与韦练在月下看到的尸体形态十分相像。然
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却出乎了她的意料。
县主将镜子左右挪动,以调整头上的发饰,然而她面容紧绷、目光恍惚,似乎有心事。韦练聚精会神看着两个女子的表演,那身后的杀手却迟迟不动,没有上场的意思。直到县主从镜子中似乎瞧见什么,突然大叫一声。
那声凄厉的喊叫回响在院中,药圃里的乌鸦扑棱棱飞上天空。
扮演县主的女子在喊叫之后,就此僵直不动。韦练突然意识到什么,心咚咚地跳起来。
如今县主僵直在桌前的形态,与她前夜所见到的分毫不差。就像折柳村那些客死的商户那般,死前双目圆睁,仿佛见到了什么极端恐怖的东西。但明明镜子所映照的地方空无一物,而刺客尚未上场。
而此后约摸过了一刻,刺客才做了个推门的姿势,轻声上场。韦练瞧见那扮演刺客的女子的行动步态,心脏比之方才又是一沉。
那样子像极了她所见到的那个人——杀死节度使一家、被称为“白大人”的刺客。常年隐遁在黑暗之中,且总以易容之貌出现。但那副胸有成竹要取人性命的模样,化成灰她也不会忘记。
“白大人”进入公主所在的卧房之前,先往地上看了一眼。显然,那地方原本有人。韦练想起县主府中关于县主“摔倒而死”的案情,此刻想来,或许真正“摔倒”的是那位探花郎。
而“白大人”在瞧见地上的东西之后悲痛欲绝,女子的表演出神入化,连韦练都被她脸上的悲恸所感染。接着,刺客从怀中掏出刀走近县主,却发现对方已经没了呼吸。然而他并未就此罢手,用短刀从胸腹后刺入,接着便抱起地上死去的人从原先进去的门离开。
表演结束,韦练陷入沉默。
假如日娥和月娥所演的没有半点掺假,那么县主似乎在刺客到来之前就已经死亡,或因极端恐惧而身体僵直,才会在刺客出现之后毫无反应,而刺客所刺的也并非要害。那么在发现县主死亡后还要补刀的意图便只有一个——毁掉县主已经怀孕的证据。
除非有人像她这般执意验尸,否则县主怀孕而死的真相将永埋地底、无人知晓。
但究竟县主从铜镜里看到了什么,能让她如此惊惧,而所谓白显宗那无恶不作的兄长做出如此赶尽杀绝的行为,究竟是为了替弟弟复仇,还是另有所图?
韦练沉思片刻后,再次看向对面,缓缓开口。
“县主从铜镜里看到了什么?”
然而,日娥和月娥听到这句问话之后,却没再起身,而是将食指抵在嘴唇上,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唇边浮起神秘的微笑。
砰砰砰。
院外忽而传来大力撞门声。
四人一齐回头,响起的却是禁军的叫喊。
“人证物证具在,院内之案犯,还不速速就擒!”
第72章 ☆、黄粱镜09
禁军喊叫之后、立即破门而入。接着是弓弩与箭矢组成的步兵将小小园囿围住。明光铠在月光下密密麻麻,晃得人睁不开眼。
抓几个手无寸铁的女子,犯得上用禁军?韦练还在思忖,却已经在禁军之前看到了被捆缚的李猊。
官袍被除下、手被捆在背后,手臂上的衣服被卷起,漏出几条新鲜疤痕。韦练这才想起那是她方才在河边抓的,但现在看来恍如隔世。
李猊真要被下狱了吗?因为什么罪?但也无需太过好奇,马上她也要被抓起来了。
“大胆逆贼、私自结交乱党,谋害宜王,拿下!”
此时韦练才瞧见那禁军的首领正是从前在曲江池案件中被李猊亲手提拔的部下。但如今时移世易,统领北衙与南衙、权倾一时的权宦鱼中尉下落不明,禁军内部群龙无首,自然是能者居上。年轻将士脸上写着年轻气盛四个字,脸被即将做大事的兴奋照得红亮。
而李猊半跪在她面前,远远地抬头向她说了一个字。
跑。
别回头。
韦练心中轰鸣如雷震,翻腾起许多旧事。那些旧事里有许多模糊的形状难以辨认,却让她肝肠寸断。谁是那个在悬崖边拉住自己的故人、谁是追杀者?她越想记起越不能记起。
乱箭齐发。
李猊几乎是再次吼出那个字,而韦练被柳氏拉着往后院狂奔。院内原本那些成山成海的尸体在此时恰好成为阻拦禁军的盾牌与障壁,四个女子在尸体里游刃有余地穿行。药草、血味和逐渐腐烂的尸体恶臭混在一起,背后则是金铁交加的追杀声。
这药圃结构复杂、竟像是有人故意设计。逃到深处柳氏推开一扇石门,四人先后闪入,将门外的喊杀声彻底隔绝。
随着沉沉一声,石门关闭。韦练此时才回味过来自己把什么关在外面——李猊喊那一声的意思是难道他已经知道了禁军会如何处置他吗?
她疯了似地要去刨石门的门缝,被柳氏一把拽回去。“这门有机关,只能从外头打开一次!快走,药圃已经要毁了!”
“什么。”
韦练几乎不能理解这句话。
“药圃原本是东宫殿下当年为逃命所设,只能打开一次。密道一旦启用,药圃就会被毁!这也是我…守在此处的缘由。”
柳氏紧攥着韦练的胳膊。
“或许你可曾听说过‘百花杀’。”
韦练目光骤然凝聚,听柳氏继续说下去。
“从前在剑南,我听阿耶提起过。当年东宫被废是场贵妃所设的局,用的借口是太子在宫中行厌胜之术,诅咒圣人。太子被废后郁郁寡欢、不久即服毒自尽。但江湖里总有传闻,说太子没死。他隐
姓埋名改头换面,遁入深山收揽人心,后来便有了‘百花杀’。”
谶诗、厌胜、多年前节度使一家的意外惨死,还有失踪的宜王。这些线索在此时此刻都因柳氏的话而连在一起。假如“百花杀”背后是东宫,那么目标是宜王也就变得理所应当。如今宜王不但声名因《十美图》的谶诗而狼藉不堪,连本人也不知所踪。如果那传闻中服毒自尽的太子当真还活着,此时便是他拿回失去一切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