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人”,她试图在微妙的氛围里将话题引到正道上:“方才我在西市想到,灞桥边那日狐狸脸的嫌犯逃脱所用的方法,或许与凶肆马车相同。”
“走水路,是么。”
李猊低头拨弄手上的扳指,猫眼石光辉闪耀,倒映对面女子尖俏的脸和微微上扬的眼尾,还有脖颈以下所有让他不敢直视的部分。女装的韦练比他预想的更成熟一些倒是他从未想过的。或许是平日束胸的缘故。
他对这一切原本毫无觉察,但现在觉察到了,却有种被掐住七寸的恼怒感觉。
“对。请大人增加人手,查看长安各处水渠河道,看近河滩可有脚印或车辙。尤其是……与宫城水道连通处。”
“你觉得嫌犯有可能从水道进宫城?”他抬眼:“城北守备都是神策军的地盘,我若要上报,势必惊动鱼中尉。”
“大人觉得鱼中尉是站在我们这边,还是……”
“我们这边。”他停顿:“是哪一边。你不是说过,御史台不站在任何人一边,乃是为布衣求公道么。”
韦练哽住。这一问倒让她反应过来,其实从许久之前,她就默认李猊从来是站在鱼中尉那边,但其实李猊从未亲口承认过。
“我当年确是投靠鱼中尉不假,但事出有因。”他向后仰靠在车壁板上,比她高出两个头。狭窄空间里更具压迫感,韦练努力绷紧后腰好维持河朔第一刺客的尊严。
“但你从未问过我,我为何会投靠鱼中尉。”他又靠近她,大有咄咄逼人的势头。
“现在不是争这些的时候!”
韦练急得红了耳朵,半是因为李猊又在恶人先告状,莫名其妙她就变成了先冤枉他的人。
“河渠的事,我已吩咐下去排查,立时便有结果。但我担心的是,我们能想到的,对方未必不会想到。如若他们买通了所有关卡的守备又清理掉脚印和车辙,便是泥牛入海,踪迹全无。进入皇城的水渠都有禁军日夜把守,若有人强行闯入,便是瓮中捉鳖。”
他还在低头拨弄那枚猫眼石戒指,韦练听他条分缕析,心情也比方才略微镇静些许,终于想起问此行的目的地。
“为何布肆会与此案有关?谁放出的消息,大人又是如何得知?”
李猊幽幽地斜睨过来,冷笑一声。
“我还当你风寒未愈烧糊涂了,原来还记得自己御史台的差事。”
韦练当即脸红,终于想起自己此前拜托康六应付他时找的托辞。但此时否认也没有用,只能硬着头皮转移话题。
“所以,布肆里的人,与秦娥一行有关?”
“嗯。折柳村死了十三个客商的事惊动了西市,因为那批客商原出自西凉,大半往来陇右与长安做皮货生意。如今折柳驿出了惨案,吓得其余客商都不敢再取道城东入长安,故而各家商行都在暗中支持御史台查案,以盼早日抓住嫌犯。我埋了几个线人在西市各行探听消息,一旦有人转手大宗皮货,便给我报信。今早有人报信来,说西市布肆收到几百张上等兽皮,数量都与此前折柳驿拿到的账目相同。”
她松了口气,心想果然李猊懒得追究她清早偷跑出来的事,便又听他幽怨地开口。
“拿到手信,我便派人去叫你。康六却说,你生了风寒。”
韦练额头沁出冷汗。
“我在门外等了一个时辰。敲门你也不应,便只能硬撬开房门,却是空的。”
李猊终于抬眼。这是自打她换了襦裙之后,第一次直勾勾地、不加掩饰地看她,盯得韦练浑身发毛。
“韦练。”
他语气里并无责备,她却不由自主咽了咽口水。
“你——不打算解释一下么?”
第53章 ☆、狐狸公子17
马车恰在此时停了。好巧不巧地、韦练发现这就是她不久前带赵二来的布肆,于是更加心虚。而李猊也因马车停在了目的地而收回目光,给了她一个“之后再算账”的眼神。
韦练对李猊的阴晴不定已经习惯,好在赵二和她自己都是盗墓贼的事还没有暴露。在琢磨清除李猊对她的事知道多少之前,总归不能自乱阵脚。
“下车吧。”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韦练只能佯装无事地笑。而此时布肆门口已经站了两个胡人仆从,左右各一边恭迎贵客,显然是康六事先打点过,韦练心中对康六的佩服又多了一丝。
“两位贵客有失远迎。听说二位是从河朔故地来,特意要看我们布肆的皮货?”
仆从的官话口音浓重,但韦练还是辨认出了“河朔”二字,心中一惊,看向李猊,而对方一派坦然,只点了点头,不动声色地转动手上的宝石。而仆从瞧见那猫眼石就双目放光,喜笑颜开地将两人迎了进去。
韦练心中忐忑,但还是亦步亦趋跟着李猊,从侧门走进宅院后幽深的回廊。白天她还趾高气扬,现在真进了这长安富豪一掷千金的地方却畏手畏脚,很有些叶公好龙的味道。
“长安西市商户一百八十
行,每行都有行首。这处所在便是西市布行的行首所居。临市的商铺开门做小宗交易,后院便是仓库和居所。长安夏季炎热,为保存值钱的布料,听闻还建有地窖。”长安西市行首制度有史料参考,具体数字是我编的,请勿当真。
“地窖?”韦练快速捕捉到关键信息。
“嗯。”李猊会意点头:“长安商户再奢靡也难以如御史台那般常年储冰,大多是用水降温。地下河渠各处连通。”
韦练眼睛一亮。
“那么,若能找到地窖,或许有线索。”
“只是或许。”李猊看了她一眼:“此处眼线众多,没有我授意,不可轻举妄动。”
“知道了知道了。”韦练受了警告有些泄气,李猊用余光瞧她一眼,无奈轻叹,语气却还有些她听不懂的意思。
“你知道什么。”
***
两人在长廊里走了许久,才步入幽深的客室。四角垂下纯金的帘栊,暗香浮动,竟像是女子的闺房。韦练好奇地四处张望,所见之处都堆满了绢帛、绸缎、柔滑的兽皮与波斯绒毯。假如不是在查案,她简直想扑在地上先打两个滚。
但此时帘栊掀起,有人轻缓地步入,用团扇遮住脸,只能瞧见对方窈窕的身影。她身后跟着一个仆从,体态佝偻着。韦练看向李猊。男人脸色未变,却不动声色抬起胳膊,示意她挽着自己。
她想起此行两人原是假扮夫妻,于是只能咬着牙靠近他,把手虚浮地搭上去,耳边响起李猊带着笑意的寒暄。
“行首大人。在下从河朔故地来,听闻贵处新到了一批北方来皮货,愿瞧瞧品相如何。若当真是好东西,愿全数买下。”
他的河朔话说得很好。
韦练静静地听。
为何李猊会说河朔故地的方言?此前其实她也有所怀疑,但或许是出于未知的惧怕。十余年前她被魏博节度使一家收养之时尚且年幼,且丢失了从前的所有记忆,午夜梦回时只有依稀的片段,而那些片段往往十分残酷。
或许李猊的遭遇与她类似,但与韦练不同的是:他清清楚楚地记着所有过往,未能遗忘。
“好。”
被称作行首的女子依旧用团扇遮着脸,隔着绢布,韦练却可以听见那声音,是不大熟练的中原官话,显然对方并不是在长安久居的人。而佝偻身子的仆从隐藏在帘幕之后,光是存在,就让韦练觉得分外难受。那感觉像极了在崇仁坊里与凶肆的马车狭路相逢时电光石火间杀意袭来,强烈到让她都无法挪动一步。
要想确证对方的身份,只能继续套话。正在飞速思考对策时,女子却笑了,勾手对仆从低语,对方就点头转身。那仆从离开之时,屋中的杀意骤然消失,韦练紧绷的背脊也获得片刻放松。她紧盯着对方团扇背后的脸,隔着绢布,能瞧见她眉目深浓。
像画上的美人。
韦练眼睛缓缓地眨了一下、又眨了一下。
她在回忆《十美图》上的王氏女。
说是琅琊王氏出身,却在长安买了一处曾经是荒坟的鬼宅。仆从都是假的,还牵扯了人命官司。那秦娥口中的“王十五娘”究竟是什么长相?回忆起来,她却觉得面目十分朦胧。
不对。
她记起来了。
之所以没有记住王氏女的长相,便是因为——
在《十美图》上,她也是用团扇遮着半张脸。
在选妃图上以团扇遮面,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遮丑,要么,是不愿被人知道她究竟是何种长相。
用狐狸皮蒙面的怪异凶手、脸上有伤痕的断臂“孝女”秦娥,还有用团扇遮面的王十五娘。谜底似乎就在眼前,但还缺乏关键证据,无法突破最后的难关。韦练心急如焚,却不能轻举妄动。
东海郡,东海郡究竟发生过什么,会让她们变成这副模样?凉州旧像和散布长安的假《药师经》又与风靡东海郡的孝女传说有何关系,为何画着曹娥渡江故事的血书会被戳在药师佛手上,从折柳村沉默的村民口中,能撬出关于死人的秘密吗?
“走水路,是么。”
李猊低头拨弄手上的扳指,猫眼石光辉闪耀,倒映对面女子尖俏的脸和微微上扬的眼尾,还有脖颈以下所有让他不敢直视的部分。女装的韦练比他预想的更成熟一些倒是他从未想过的。或许是平日束胸的缘故。
他对这一切原本毫无觉察,但现在觉察到了,却有种被掐住七寸的恼怒感觉。
“对。请大人增加人手,查看长安各处水渠河道,看近河滩可有脚印或车辙。尤其是……与宫城水道连通处。”
“你觉得嫌犯有可能从水道进宫城?”他抬眼:“城北守备都是神策军的地盘,我若要上报,势必惊动鱼中尉。”
“大人觉得鱼中尉是站在我们这边,还是……”
“我们这边。”他停顿:“是哪一边。你不是说过,御史台不站在任何人一边,乃是为布衣求公道么。”
韦练哽住。这一问倒让她反应过来,其实从许久之前,她就默认李猊从来是站在鱼中尉那边,但其实李猊从未亲口承认过。
“我当年确是投靠鱼中尉不假,但事出有因。”他向后仰靠在车壁板上,比她高出两个头。狭窄空间里更具压迫感,韦练努力绷紧后腰好维持河朔第一刺客的尊严。
“但你从未问过我,我为何会投靠鱼中尉。”他又靠近她,大有咄咄逼人的势头。
“现在不是争这些的时候!”
韦练急得红了耳朵,半是因为李猊又在恶人先告状,莫名其妙她就变成了先冤枉他的人。
“河渠的事,我已吩咐下去排查,立时便有结果。但我担心的是,我们能想到的,对方未必不会想到。如若他们买通了所有关卡的守备又清理掉脚印和车辙,便是泥牛入海,踪迹全无。进入皇城的水渠都有禁军日夜把守,若有人强行闯入,便是瓮中捉鳖。”
他还在低头拨弄那枚猫眼石戒指,韦练听他条分缕析,心情也比方才略微镇静些许,终于想起问此行的目的地。
“为何布肆会与此案有关?谁放出的消息,大人又是如何得知?”
李猊幽幽地斜睨过来,冷笑一声。
“我还当你风寒未愈烧糊涂了,原来还记得自己御史台的差事。”
韦练当即脸红,终于想起自己此前拜托康六应付他时找的托辞。但此时否认也没有用,只能硬着头皮转移话题。
“所以,布肆里的人,与秦娥一行有关?”
“嗯。折柳村死了十三个客商的事惊动了西市,因为那批客商原出自西凉,大半往来陇右与长安做皮货生意。如今折柳驿出了惨案,吓得其余客商都不敢再取道城东入长安,故而各家商行都在暗中支持御史台查案,以盼早日抓住嫌犯。我埋了几个线人在西市各行探听消息,一旦有人转手大宗皮货,便给我报信。今早有人报信来,说西市布肆收到几百张上等兽皮,数量都与此前折柳驿拿到的账目相同。”
她松了口气,心想果然李猊懒得追究她清早偷跑出来的事,便又听他幽怨地开口。
“拿到手信,我便派人去叫你。康六却说,你生了风寒。”
韦练额头沁出冷汗。
“我在门外等了一个时辰。敲门你也不应,便只能硬撬开房门,却是空的。”
李猊终于抬眼。这是自打她换了襦裙之后,第一次直勾勾地、不加掩饰地看她,盯得韦练浑身发毛。
“韦练。”
他语气里并无责备,她却不由自主咽了咽口水。
“你——不打算解释一下么?”
第53章 ☆、狐狸公子17
马车恰在此时停了。好巧不巧地、韦练发现这就是她不久前带赵二来的布肆,于是更加心虚。而李猊也因马车停在了目的地而收回目光,给了她一个“之后再算账”的眼神。
韦练对李猊的阴晴不定已经习惯,好在赵二和她自己都是盗墓贼的事还没有暴露。在琢磨清除李猊对她的事知道多少之前,总归不能自乱阵脚。
“下车吧。”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韦练只能佯装无事地笑。而此时布肆门口已经站了两个胡人仆从,左右各一边恭迎贵客,显然是康六事先打点过,韦练心中对康六的佩服又多了一丝。
“两位贵客有失远迎。听说二位是从河朔故地来,特意要看我们布肆的皮货?”
仆从的官话口音浓重,但韦练还是辨认出了“河朔”二字,心中一惊,看向李猊,而对方一派坦然,只点了点头,不动声色地转动手上的宝石。而仆从瞧见那猫眼石就双目放光,喜笑颜开地将两人迎了进去。
韦练心中忐忑,但还是亦步亦趋跟着李猊,从侧门走进宅院后幽深的回廊。白天她还趾高气扬,现在真进了这长安富豪一掷千金的地方却畏手畏脚,很有些叶公好龙的味道。
“长安西市商户一百八十
行,每行都有行首。这处所在便是西市布行的行首所居。临市的商铺开门做小宗交易,后院便是仓库和居所。长安夏季炎热,为保存值钱的布料,听闻还建有地窖。”长安西市行首制度有史料参考,具体数字是我编的,请勿当真。
“地窖?”韦练快速捕捉到关键信息。
“嗯。”李猊会意点头:“长安商户再奢靡也难以如御史台那般常年储冰,大多是用水降温。地下河渠各处连通。”
韦练眼睛一亮。
“那么,若能找到地窖,或许有线索。”
“只是或许。”李猊看了她一眼:“此处眼线众多,没有我授意,不可轻举妄动。”
“知道了知道了。”韦练受了警告有些泄气,李猊用余光瞧她一眼,无奈轻叹,语气却还有些她听不懂的意思。
“你知道什么。”
***
两人在长廊里走了许久,才步入幽深的客室。四角垂下纯金的帘栊,暗香浮动,竟像是女子的闺房。韦练好奇地四处张望,所见之处都堆满了绢帛、绸缎、柔滑的兽皮与波斯绒毯。假如不是在查案,她简直想扑在地上先打两个滚。
但此时帘栊掀起,有人轻缓地步入,用团扇遮住脸,只能瞧见对方窈窕的身影。她身后跟着一个仆从,体态佝偻着。韦练看向李猊。男人脸色未变,却不动声色抬起胳膊,示意她挽着自己。
她想起此行两人原是假扮夫妻,于是只能咬着牙靠近他,把手虚浮地搭上去,耳边响起李猊带着笑意的寒暄。
“行首大人。在下从河朔故地来,听闻贵处新到了一批北方来皮货,愿瞧瞧品相如何。若当真是好东西,愿全数买下。”
他的河朔话说得很好。
韦练静静地听。
为何李猊会说河朔故地的方言?此前其实她也有所怀疑,但或许是出于未知的惧怕。十余年前她被魏博节度使一家收养之时尚且年幼,且丢失了从前的所有记忆,午夜梦回时只有依稀的片段,而那些片段往往十分残酷。
或许李猊的遭遇与她类似,但与韦练不同的是:他清清楚楚地记着所有过往,未能遗忘。
“好。”
被称作行首的女子依旧用团扇遮着脸,隔着绢布,韦练却可以听见那声音,是不大熟练的中原官话,显然对方并不是在长安久居的人。而佝偻身子的仆从隐藏在帘幕之后,光是存在,就让韦练觉得分外难受。那感觉像极了在崇仁坊里与凶肆的马车狭路相逢时电光石火间杀意袭来,强烈到让她都无法挪动一步。
要想确证对方的身份,只能继续套话。正在飞速思考对策时,女子却笑了,勾手对仆从低语,对方就点头转身。那仆从离开之时,屋中的杀意骤然消失,韦练紧绷的背脊也获得片刻放松。她紧盯着对方团扇背后的脸,隔着绢布,能瞧见她眉目深浓。
像画上的美人。
韦练眼睛缓缓地眨了一下、又眨了一下。
她在回忆《十美图》上的王氏女。
说是琅琊王氏出身,却在长安买了一处曾经是荒坟的鬼宅。仆从都是假的,还牵扯了人命官司。那秦娥口中的“王十五娘”究竟是什么长相?回忆起来,她却觉得面目十分朦胧。
不对。
她记起来了。
之所以没有记住王氏女的长相,便是因为——
在《十美图》上,她也是用团扇遮着半张脸。
在选妃图上以团扇遮面,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遮丑,要么,是不愿被人知道她究竟是何种长相。
用狐狸皮蒙面的怪异凶手、脸上有伤痕的断臂“孝女”秦娥,还有用团扇遮面的王十五娘。谜底似乎就在眼前,但还缺乏关键证据,无法突破最后的难关。韦练心急如焚,却不能轻举妄动。
东海郡,东海郡究竟发生过什么,会让她们变成这副模样?凉州旧像和散布长安的假《药师经》又与风靡东海郡的孝女传说有何关系,为何画着曹娥渡江故事的血书会被戳在药师佛手上,从折柳村沉默的村民口中,能撬出关于死人的秘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