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你与韦练回御史台审问安菩提,我去趟城北。”
“大人要独自去观音阁?”
她又急了:“那地方我熟……”
“回去。”他揉了揉眉心,语气疲惫且冷淡。
“你不是怕我害死安菩提么?那,便看着他。”
韦练难得被他呛住,但话确实是她说的,无可辩驳。而那句话说出来之后,她在此刻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原来他真的会被那些话伤害。
难不成他真是个自命清白的好官?
韦练心中暗暗地再次升起对眼前这人的愧疚,虽然和怀疑相比、这愧疚的分量就像一缸水里加了一颗盐,根本于整体的味道毫无改变。
“那、你小心些。”
她话音刚落、男人就已经独自往黑暗深处走去,那是观音阁的方向。而韦练则与康六一同走向停在不远处的御史台的马车。夜色深浓、她回头又看了一眼,看见那个平日里高大挺拔甚至凶狠的身影,此时却有些伶仃。
她对康六说了句等我,就拔腿往他的方向跑去。
李猊刚行过暗巷转弯处,听见身后凌乱奔跑和喘气声,就不动声色地停下,等韦练开口叫他,才回转身,目光在月下看不清喜怒。
“怎么。”
她扶着腰、上气不接下气。待好容易顺了气,才从腰间搜来搜去,掏出个红瓷的小葫芦。
“这是伤药,你、你拿着。”
她眼睛眨动,说话时都不敢看他,只看着脚尖。
“方才说那番话,不、不是有意的。虽、虽则你做人不怎样,待下属也不怎样,不会查案、也颇抠门……”
她越说声音越低。
“但或许,你能给秦叔和死去的女子一个清白。”
他看着她手里的瓷瓶,过了会才张口。
“你把这瓷瓶给我,是要我治什么伤。”
她憋得面红耳赤,还是没说出口,只抬手指了指他肩上。他哦了一声,淡淡道。
“无妨,此等小伤,明天便好了。”
“可、可是”,她可是了半天:“留、留疤不好。”
他侧过脸,声音淡漠,但说的话却把她往墙角里逼:“没人看见。还是你怕有人看见。”
“不是!”她已经听出来这话里不怀好意的嘲弄:“我担心大人被人误会了清誉。”
他又哦了一声,把她手里的瓷瓶拿过来,嘴角终于有了点笑意。
“清誉。你竟觉得一个拜在宦官门下的走狗能有什么清誉。”
“那是旁人说的”,她这次反应极快、不假思索地答出口。
“但行的究竟是不是正道,要走到底,世人才能晓得。”
他不说话,把瓷瓶握住,点头。
“好,药我收下了。若要有人见了这伤,我便说是狗咬的,你大可放心。”
“喂!”她气得叉腰:“得寸进尺!狗官,药还我!”
她伸手去抢、男人早有防备、立即后撤。她就把他堵在墙角、手举高。两人抢成一团,直到她摸到他胸膛、几乎整个身子挂在他身上时,在月光下看到他嘴角那点微薄的笑意,才知道又被他戏弄了一回,立马收手,连个眼色都不想再给他,转身就走。
他在她身后也叫了声,喂。韦练根本没理,接着他又叫了声,韦练,她还是没回头。
最后他自顾自地说了一句,我叫李猊。
她终于站住脚步,回头看他。
月亮刚升起、他影子被拉得长。双手背后、背光,看不见表情。
“什么?”
“我说,我叫李猊。”他停顿:“字伯云。”
这次轮到韦练不回应了。她既不能装聋、而此时装不识字也有些迟。他告诉她自己的字是什么意思?要她以后不再用喂称呼他,还是要她记住自己的大名好以后阎王殿前认出彼此好算账?
但她最终还是清了清嗓子,回应。
“我没有字,连名也是我阿兄的,但我有小字,小字…不能告诉你。”
他没想到她会这么干脆直接地回应,又或者他说出这句话时,根本没想过她会怎么回应。无论如何。两人此时又陷入莫名的尴尬中,直到他又咳嗽了一声。
“我无须知道你的小字。”
“哦。”
韦练应了一声,摸摸后脑勺。
“那我走了,你、咳,李大人小心。”
她几乎是跑着走的,故而没有看到男人的表情。他站在暗处,等听见远处康六架着车马、从平康坊另一侧启程,他才慢悠悠地离开深巷,往城北观音阁的方向走。
观音阁、长生殿。行止怪异的大唐右相、荣登十美图之首的右相之女失踪现场血迹遍布,而所有人都守口如瓶。再加上采棠以命相托的那个不会说话的混血少年与金阁的秘辛…裴府夜宴上的长生殿之舞究竟是什么,能让长安权贵们趋之若鹜,而究竟死去的女子与秦延年有何过往,能让他甘愿付出生命,以换取一线真相大白的机会?
而现在,追寻真相的责任落在他肩上、一个附属于宦官的走狗,一个不能也不会反抗顶头上司的人。狗怎么会背叛主人呢?它最大也是唯一的用途,就是忠诚。
他们选择他来查案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
背后操纵案件之人,或许就是相信他永不会说出真相之人。
他想到这里时,恰站在平康坊与崇仁坊的交汇处、天上月光皎洁,比方才升得更高、照到的东西也更多。但他并不觉得月光能照得见他心底最深处的东西。
——那些嚣叫着要撕碎一切的渴望。
不远处传来马车声、那不是一般的马车,而是宫中三品以上官员出行才用得起的并辔四驾翠盖青壁车。马头挂金铃、提醒众人闪避。接着煌煌的灯亮起,骑马的卫兵比马车先到。他从卫兵明光铠的制式上认出了来者是谁。故而,在马车还没停下时,他就低了头。
“鱼公公。”
乌黑车帘被掀开,接着是一双保养得宜、近似女人的手。权倾朝野的神策军中尉神策军中尉是唐代中后期宦官最为显赫的职务,其职权通过典领中央禁军而不断延伸,逐步侵夺宰相的议政决策大权,进而把持朝政,最终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是个宦官,此事或许在五十年前还是无稽之谈。但如今已是众
人默认的事实。
“不必拘礼,李御史。今夜老奴出宫便是要去寻你,不料在此处碰见,也是缘分。不用老奴说,你也知道,这趟我出马,是宫里那位的意思。”帘里的人看他,而他却觉得那双眼在穿过他看进他的心、把那些暗藏心底的桀骜不驯全扯出来,扔在地上踩碎。“娘娘说,大人查案太久,拖延了宜王殿下的议婚的吉时,已是罪过。若三天后再不结案…”
宦官的指甲叩在膝盖上,把华贵布料划出轻微撕裂声。
“便要老奴问罪于你。”
作者的话
寡人有猫
作者
05-02
唐中后期神策军及宦官作为军事将领的资料,参考中华书局版黄楼《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
第13章 ☆、傀儡词12
观音阁近在咫尺,而李猊却不能移动分毫。深黑车马里的宦官一句话都没说,气氛已经剑拔弩张。
“老奴知道,李御史会觉得这是强人所难。但其实,青云梯早就架好,就看李御史想不想登。”
车帐里的人抬起手,一卷画轴就由侍卫之手、送至他手中。随着画轴徐徐展开,李猊的眉头越皱越紧。又是一幅反弹琵琶图。和方才在采棠屋中所见的一模一样。笔迹、画法,都像是秦延年的原作,但细看去,又有许多不一样。
“你查得不错。金阁之事,老奴早就知晓。裴相与秦延年是年少时的旧友、始终暗中勾结。裴相知道秦延年好酒、却囊中羞涩,便以利诱之,命他为金阁夜宴画反弹琵琶像当作拜帖,收到此画的人,便会赴宴。裴相此举,名字风雅,内里却不过是朋党交易。如今秦延年与裴相之女已死,罪证确凿。为何还不结案。”
李猊沉默了瞬息,便卷起那张画,低头行礼。
“下官明白。”
车帐之中,宦官双手交握,语气泰然。而左右身穿明光铠佩横刀的神策军早已退出一段距离,既不至于听到秘辛,又能保护上司的安全。车帐外,李猊握着那卷画,目光在美人图上扫过,眼神冰冷,而面上并无喜怒。他只是在这瞬无端想起韦练,如果她在,听见这番对话,一定会暴跳如雷,发誓跟他老死不相往来。而且,如果韦练在,她一定能认出这卷画是当真出于秦延年之手,还是他人伪造栽赃。
一想起韦练,所能抵达的答案全是关于“一定”,不像他的命里,如此坚定的东西少得可怜。
李猊想到这里莫名微笑了,而宦官得到肯定答复,正要下令启程,却听见李猊再度开口,声音在夜空中朗朗。
“鱼公公,在下还有一事想请教。”
原本要落下的车帐停在中间,黑影里的人语气却比之前的慵懒更有精神,像是被他突然的转变挑起兴致。
“大人要独自去观音阁?”
她又急了:“那地方我熟……”
“回去。”他揉了揉眉心,语气疲惫且冷淡。
“你不是怕我害死安菩提么?那,便看着他。”
韦练难得被他呛住,但话确实是她说的,无可辩驳。而那句话说出来之后,她在此刻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原来他真的会被那些话伤害。
难不成他真是个自命清白的好官?
韦练心中暗暗地再次升起对眼前这人的愧疚,虽然和怀疑相比、这愧疚的分量就像一缸水里加了一颗盐,根本于整体的味道毫无改变。
“那、你小心些。”
她话音刚落、男人就已经独自往黑暗深处走去,那是观音阁的方向。而韦练则与康六一同走向停在不远处的御史台的马车。夜色深浓、她回头又看了一眼,看见那个平日里高大挺拔甚至凶狠的身影,此时却有些伶仃。
她对康六说了句等我,就拔腿往他的方向跑去。
李猊刚行过暗巷转弯处,听见身后凌乱奔跑和喘气声,就不动声色地停下,等韦练开口叫他,才回转身,目光在月下看不清喜怒。
“怎么。”
她扶着腰、上气不接下气。待好容易顺了气,才从腰间搜来搜去,掏出个红瓷的小葫芦。
“这是伤药,你、你拿着。”
她眼睛眨动,说话时都不敢看他,只看着脚尖。
“方才说那番话,不、不是有意的。虽、虽则你做人不怎样,待下属也不怎样,不会查案、也颇抠门……”
她越说声音越低。
“但或许,你能给秦叔和死去的女子一个清白。”
他看着她手里的瓷瓶,过了会才张口。
“你把这瓷瓶给我,是要我治什么伤。”
她憋得面红耳赤,还是没说出口,只抬手指了指他肩上。他哦了一声,淡淡道。
“无妨,此等小伤,明天便好了。”
“可、可是”,她可是了半天:“留、留疤不好。”
他侧过脸,声音淡漠,但说的话却把她往墙角里逼:“没人看见。还是你怕有人看见。”
“不是!”她已经听出来这话里不怀好意的嘲弄:“我担心大人被人误会了清誉。”
他又哦了一声,把她手里的瓷瓶拿过来,嘴角终于有了点笑意。
“清誉。你竟觉得一个拜在宦官门下的走狗能有什么清誉。”
“那是旁人说的”,她这次反应极快、不假思索地答出口。
“但行的究竟是不是正道,要走到底,世人才能晓得。”
他不说话,把瓷瓶握住,点头。
“好,药我收下了。若要有人见了这伤,我便说是狗咬的,你大可放心。”
“喂!”她气得叉腰:“得寸进尺!狗官,药还我!”
她伸手去抢、男人早有防备、立即后撤。她就把他堵在墙角、手举高。两人抢成一团,直到她摸到他胸膛、几乎整个身子挂在他身上时,在月光下看到他嘴角那点微薄的笑意,才知道又被他戏弄了一回,立马收手,连个眼色都不想再给他,转身就走。
他在她身后也叫了声,喂。韦练根本没理,接着他又叫了声,韦练,她还是没回头。
最后他自顾自地说了一句,我叫李猊。
她终于站住脚步,回头看他。
月亮刚升起、他影子被拉得长。双手背后、背光,看不见表情。
“什么?”
“我说,我叫李猊。”他停顿:“字伯云。”
这次轮到韦练不回应了。她既不能装聋、而此时装不识字也有些迟。他告诉她自己的字是什么意思?要她以后不再用喂称呼他,还是要她记住自己的大名好以后阎王殿前认出彼此好算账?
但她最终还是清了清嗓子,回应。
“我没有字,连名也是我阿兄的,但我有小字,小字…不能告诉你。”
他没想到她会这么干脆直接地回应,又或者他说出这句话时,根本没想过她会怎么回应。无论如何。两人此时又陷入莫名的尴尬中,直到他又咳嗽了一声。
“我无须知道你的小字。”
“哦。”
韦练应了一声,摸摸后脑勺。
“那我走了,你、咳,李大人小心。”
她几乎是跑着走的,故而没有看到男人的表情。他站在暗处,等听见远处康六架着车马、从平康坊另一侧启程,他才慢悠悠地离开深巷,往城北观音阁的方向走。
观音阁、长生殿。行止怪异的大唐右相、荣登十美图之首的右相之女失踪现场血迹遍布,而所有人都守口如瓶。再加上采棠以命相托的那个不会说话的混血少年与金阁的秘辛…裴府夜宴上的长生殿之舞究竟是什么,能让长安权贵们趋之若鹜,而究竟死去的女子与秦延年有何过往,能让他甘愿付出生命,以换取一线真相大白的机会?
而现在,追寻真相的责任落在他肩上、一个附属于宦官的走狗,一个不能也不会反抗顶头上司的人。狗怎么会背叛主人呢?它最大也是唯一的用途,就是忠诚。
他们选择他来查案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
背后操纵案件之人,或许就是相信他永不会说出真相之人。
他想到这里时,恰站在平康坊与崇仁坊的交汇处、天上月光皎洁,比方才升得更高、照到的东西也更多。但他并不觉得月光能照得见他心底最深处的东西。
——那些嚣叫着要撕碎一切的渴望。
不远处传来马车声、那不是一般的马车,而是宫中三品以上官员出行才用得起的并辔四驾翠盖青壁车。马头挂金铃、提醒众人闪避。接着煌煌的灯亮起,骑马的卫兵比马车先到。他从卫兵明光铠的制式上认出了来者是谁。故而,在马车还没停下时,他就低了头。
“鱼公公。”
乌黑车帘被掀开,接着是一双保养得宜、近似女人的手。权倾朝野的神策军中尉神策军中尉是唐代中后期宦官最为显赫的职务,其职权通过典领中央禁军而不断延伸,逐步侵夺宰相的议政决策大权,进而把持朝政,最终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是个宦官,此事或许在五十年前还是无稽之谈。但如今已是众
人默认的事实。
“不必拘礼,李御史。今夜老奴出宫便是要去寻你,不料在此处碰见,也是缘分。不用老奴说,你也知道,这趟我出马,是宫里那位的意思。”帘里的人看他,而他却觉得那双眼在穿过他看进他的心、把那些暗藏心底的桀骜不驯全扯出来,扔在地上踩碎。“娘娘说,大人查案太久,拖延了宜王殿下的议婚的吉时,已是罪过。若三天后再不结案…”
宦官的指甲叩在膝盖上,把华贵布料划出轻微撕裂声。
“便要老奴问罪于你。”
作者的话
寡人有猫
作者
05-02
唐中后期神策军及宦官作为军事将领的资料,参考中华书局版黄楼《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
第13章 ☆、傀儡词12
观音阁近在咫尺,而李猊却不能移动分毫。深黑车马里的宦官一句话都没说,气氛已经剑拔弩张。
“老奴知道,李御史会觉得这是强人所难。但其实,青云梯早就架好,就看李御史想不想登。”
车帐里的人抬起手,一卷画轴就由侍卫之手、送至他手中。随着画轴徐徐展开,李猊的眉头越皱越紧。又是一幅反弹琵琶图。和方才在采棠屋中所见的一模一样。笔迹、画法,都像是秦延年的原作,但细看去,又有许多不一样。
“你查得不错。金阁之事,老奴早就知晓。裴相与秦延年是年少时的旧友、始终暗中勾结。裴相知道秦延年好酒、却囊中羞涩,便以利诱之,命他为金阁夜宴画反弹琵琶像当作拜帖,收到此画的人,便会赴宴。裴相此举,名字风雅,内里却不过是朋党交易。如今秦延年与裴相之女已死,罪证确凿。为何还不结案。”
李猊沉默了瞬息,便卷起那张画,低头行礼。
“下官明白。”
车帐之中,宦官双手交握,语气泰然。而左右身穿明光铠佩横刀的神策军早已退出一段距离,既不至于听到秘辛,又能保护上司的安全。车帐外,李猊握着那卷画,目光在美人图上扫过,眼神冰冷,而面上并无喜怒。他只是在这瞬无端想起韦练,如果她在,听见这番对话,一定会暴跳如雷,发誓跟他老死不相往来。而且,如果韦练在,她一定能认出这卷画是当真出于秦延年之手,还是他人伪造栽赃。
一想起韦练,所能抵达的答案全是关于“一定”,不像他的命里,如此坚定的东西少得可怜。
李猊想到这里莫名微笑了,而宦官得到肯定答复,正要下令启程,却听见李猊再度开口,声音在夜空中朗朗。
“鱼公公,在下还有一事想请教。”
原本要落下的车帐停在中间,黑影里的人语气却比之前的慵懒更有精神,像是被他突然的转变挑起兴致。